侍坐知识点演示教学
- 格式:ppt
- 大小:204.51 KB
- 文档页数: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要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论语《侍坐》章
孔子:曾从事《诗》《书》《礼》《易》等古籍的整理工作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富于文学色彩,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
的讨论,先是孔子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
由老师总结,对学生们的发言作简短的评价,这也是孔子有
教无类,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一次完整记载。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
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皙;曾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
表现出孔子对实行礼乐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淡泊的情怀,以及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从政心态的衰退。
5.孔子也肯定了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三人的用世治国之道。
子路:“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
知方也”。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
”
6.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
侍坐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侍坐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多义如:(1)如或知尔(连词,如果)(2)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往)(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 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通“已”,停止)(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6)为国以礼(介词,用)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二、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莫,通“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三、词类活用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四、文言句式1、宾语前置句(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3)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4)尔何如(即,尔如何)2、状语后置句(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浴乎沂,风乎舞雩(3)异乎三子者之撰(4)为国以礼五、注释:能:动词,能做到,胜任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如:连词,或者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愿:愿意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学习方法之对精美选段进行背诵(1)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主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