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九上14.2《探究欧姆定律》
- 格式:pptx
- 大小:514.12 KB
- 文档页数:17
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第2节探究欧姆定律【知识与技能】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3.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重点】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难点】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 一.利用演示引入新课实验1:按图1所示电路图,连好电路,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简单电路,图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用一节干电池供电,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亮度.实验2:将电池由一节换成二节串联,观察灯泡变化情况.实验3:再将“2.5V”小灯泡换成“3.8V”的小灯泡:观察灯泡亮度变化情况.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会意识到: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跟电压、电阻有关,活动总结. 提出问题:大家认为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有关,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定量的规律呢?二.新课教学1.设计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电路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确定方案:分两步:(1)电阻一定时,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2)电压一定时,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设计实验电路:如何设计电路,教学中以(1)为例进行分析与引导:对某一定值电阻,进行设计,其中包括测量仪器的选取和实验电路图的设计.大多数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2所示.交流讨论电阻R两端电压的改变问题,学生讨论的方案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二是使用学生电源,利用滑动变阻器来分压,从而改变R两端的电压.比较上述两种方案,方案二更好,电路如图3所示.2.进行实验(1)将学生分成四大组,第一组同学使用的电阻是5Ω,第二组使用的电阻是10Ω,第三组使用的电阻是15Ω,第四组使用的是电阻未知的定值电阻(有5Ω、10Ω、15Ω,铭牌值用胶布盖住).(2)强调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在一个实验电路中,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对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所以在连接电路时,应该给予具体的指导.(3) 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太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4) 调节滑动变阻器,尽量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读出在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3.分析和论证学生实验时,收集到的数据如下(摘录:抄到黑板上):R= Ω:数据处理时,得出结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4.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依次把5Ω,10Ω和15Ω的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控制R两端的电压保持5V不变,测出电流值,填入设计的表格,分析数据.结论:当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5.评估和交流回顾活动,想一想在学习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否可靠…….6.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欧姆定律公式:I=U/R.(3)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4)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R=U/I的作用及意义.练习:有一只电阻,阻值为125Ω,最多可通过2A的电流,能否把它接在220V的电源上使用?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结论1: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结论2: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3.公式的物理意义三、欧姆定律的运用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2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探究欧姆定律”。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3. 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推导;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及电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现象,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2. 理论讲解:介绍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4. 欧姆定律的推导: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5. 电阻的计算: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6.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3. 电阻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2.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流和电压下的电阻值;3.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已知,求电阻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探讨电流、电压和电阻在实际应用中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实验探究环节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14.2 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探究欧姆定律”。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表达式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2. 介绍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3. 分析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及欧姆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实验探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等教具,为学生演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通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4. 知识点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5. 例题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欧姆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电流(I)电压(U)电阻(R)七、作业设计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R2 = 10Ω,R3 = 15Ω,开关S连接在R1和R2之间。
2. 请解释下列现象:当一个电阻器接入电路时,为什么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答案:1. I = U/(R1 + R2 + R3) = 10V / (5Ω + 10Ω + 15Ω) = 10V / 30Ω = 1/3 A;2.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14.2探究欧姆定律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经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2、理解欧姆定律及公式3、能够根据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设计并进行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那么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二、学生独学:学生根据提问阅读全文,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四、展示反馈:实验方案,实验电路连接,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教师做点评)五、检测评价: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把电阻R说成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2.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5A,则这导体的电阻为______Ω;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增大1倍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 Ω,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A 。
3.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
4.如图已知电源电压U=8V,R1 =10Ω,通过的电流为0.2A,求:(1)电压表示数(2)电流表示数R1A VR212.2 探究欧姆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一、导入新课情境:电灯泡的灯丝很少有正在发光时突然烧断的,通常是在开灯的瞬间,灯丝被烧断,电灯不亮了.这是什么原因?学过本节之后,你就知道了.二、备课要点1.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难点: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应用.三、知识点击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注意:在理解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1)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我们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是同一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拿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2)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理量,有各自的物理意义,物理量之问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总结出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是: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汪意:同样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3.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j符号的意义及单位:U——电压——伏特(V) I--电流一一安培(A) R--电阻——欧姆(Q)公式的物理意义:(1)欧姆定律的公式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其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2)由欧姆定律的公式汪意:这两个公式并非欧姆定律的内容,切勿混淆.U = 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注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的大小和电流的大小无关,因此对于某…电路或某一导体来说,u与I的比值不变.即使导体未连入电路,两端未加电压,其电阻还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题目中没有特别的说明,每个导体的电阻可认为是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