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4
小班古诗《朱子家训》教案教案主题探究《朱子家训》的内容和意义目标1.了解《朱子家训》的起源和作者2.理解《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3.分析《朱子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品德观与家庭教育意识教学内容1.介绍《朱子家训》的背景和作者–北宋末年的杰出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子家训》是朱熹为自家子弟所撰写的家教书籍2.分析《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尊重父母、孝顺长辈–好学尚师、勤学好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守道达义、正心诚意3.探讨《朱子家训》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关系–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共通之处•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家庭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差异之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4.引导学生思考《朱子家训》对于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和借鉴–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朱子家训》的理解和感悟–探讨如何将《朱子家训》中的思想应用到现代家庭教育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朱子家训》中的家教原则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朱子家训》的背景、核心思想和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关系2.小组讨论:就《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理解3.学生演讲: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朱子家训》的感悟和应用评估方式1.学生小组讨论记录2.学生个人反思和总结3.学生演讲的表现和发言内容参考资料•《朱子家训》原文•相关研究资料*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续)教学过程引入1.创设学习氛围: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进入古代文化的氛围中。
2.提问:“你们曾听说过《朱子家训》吗?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哪些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探究1.主讲教师简要介绍《朱子家训》的背景和作者,说明该书的重要性和影响。
2.分析《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针对每一条核心思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尊重父母、孝顺长辈:我们为什么要尊敬父母和孝顺长辈?这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好学尚师、勤学好问:为什么说好学是一种美德?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好学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如何在修身的过程中实现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应该时刻保持怎样的心态和行为准则?–守道达义、正心诚意:道德和诚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体现守道达义和正心诚意?探讨1.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让他们就《朱子家训》的核心思想和与现代家庭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
修文县六桶镇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型教研活动资料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勤俭节约篇《勤俭节约》第一课时诵读教学说课稿2014年3月28—3月29日,我有幸参加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任课教师培训。
两天的培训使我对《国学》有更深的认识。
这次全镇教研活动,我在不专业的情况下有幸任教这门课程,只希望对今后全镇开着这门课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有不妥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出。
教材:《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作为地方教材在全市102所幼儿园、小学、初中使用,并被纳入必修课计划。
《勤俭节约》是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下册)第二单元《朱子家训》第三课教学内容。
意在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学生学情分析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不陌生,但是吟诵教学,学生和我一样刚刚接触。
难度很大。
学法分析:《国学》教育读本的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
因此,我主要才用引导法,诵读法欣赏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陶冶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操。
教法分析:主要才用ppt课件进行教学,在课件中穿插音频、视频文件。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诵。
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的情况下,我采用学生分组和师生合作吟诵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程序:一、导入出示农民在田地劳作(插秧、种小麦)图片。
师质疑:看了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恰当的诗句来?生举手发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语句,它出自《朱子家训》。
出示课题《勤俭节约》二、“读一读”模块教学活动一: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简介《朱子家训》(出示课件)简介《朱子家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朱子家训》又称《朱柏庐治家格言》,简称《治家格言》。
其作者为明末的朱用纯。
朱用纯,字纯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
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300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以明白晓畅的句子阐述人生的深刻道理。
一、教案基本信息一年级国学《朱子家训》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共15课时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朱子家训》简介1. 介绍《朱子家训》的作者朱熹及其地位。
2. 简介《朱子家训》的内容及特点。
第2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一则1. 朗读并背诵第一则。
2. 讲解第一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第3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二则1. 朗读并背诵第二则。
2. 讲解第二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第4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三则1. 朗读并背诵第三则。
2. 讲解第三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第5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四则1. 朗读并背诵第四则。
2. 讲解第四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朱子家训》的内容和意义。
2.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朱子家训》。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庭美德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观察家人的反应,以此检验学生对家庭美德的理解和运用。
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朱子家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教师对学生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检验家庭美德教育的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朱子家训》文本。
2. 与《朱子家训》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课堂讨论记录表。
4. 家庭美德实践记录表。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五则1. 朗读并背诵第五则。
2. 讲解第五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第7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六则1. 朗读并背诵第六则。
2. 讲解第六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第8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七则1. 朗读并背诵第七则。
2. 讲解第七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第9课时:学习《朱子家训》第八则1. 朗读并背诵第八则。
2. 讲解第八则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庭美德。
《朱子家训》有两个版本,一为明末清初朱柏庐所作,二为南宋朱熹所做。
朱柏庐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是朱熹的别号。
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00多个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听从天意。
如果能够这样做人,就和圣贤人的境界接近了。
二、《朱子家训》又名《紫阳朱子家训》《紫阳朱子家训》全文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译文】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爱护人民。
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尽忠”,忠君爱国。
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祥”,疼爱子女。
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顺”,孝顺父母。
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爱护弟弟。
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敬”,尊敬兄长。
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睦”,对妻子和睦。
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温顺”,对丈夫温顺。
国学(朱子家训–勤俭节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朱子家训中的勤俭节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朱子家训中的勤俭节约思想2.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3.勤俭节约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1.理解朱子家训中的勤俭节约思想2.掌握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3.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2.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传授相关知识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加深理解和提高思维能力4.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了解勤俭节约的实际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勤俭节约?2.讲解:教师讲解朱子家训中的勤俭节约思想,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3.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勤俭节约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上节课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勤俭节约。
2.讲解:教师讲解勤俭节约的实际应用,包括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食物等方面的知识。
3.观察: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案例,并记录下来。
4.分享: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案例,并与全班分享。
第三课时1.导入: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案例,引发全班讨论。
2.深入讨论:通过学生发言和讨论,深入探讨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推广勤俭节约的理念。
3.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如讨论的积极性、问题的思考能力等。
2.学习笔记:检查学生的学习笔记是否认真、完整、规范,是否记录了重要知识点和个人思考。
3.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感悟勤俭节约的作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内容质量。
七、教学资源1.朱子家训相关资料2.课件:包括教学PPT和学生学习笔记的模板3.视频素材:相关勤俭节约的实例视频八、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资源回收站,了解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
一年级国学《朱子家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朱子家训》的基本内容,领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通过学习《朱子家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朱子家训》简介1. 介绍《朱子家训》的作者朱熹及其时代背景。
2. 简介《朱子家训》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第二课时:学习《朱子家训》选段一1. 朗读选段,理解文意。
2. 讲解重点字词,深入理解文段内容。
3. 讨论选段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
第三课时:学习《朱子家训》选段二1. 朗读选段,理解文意。
2. 讲解重点字词,深入理解文段内容。
3. 讨论选段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
第四课时:学习《朱子家训》选段三1. 朗读选段,理解文意。
2. 讲解重点字词,深入理解文段内容。
3. 讨论选段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
第五课时:学习《朱子家训》选段四1. 朗读选段,理解文意。
2. 讲解重点字词,深入理解文段内容。
3. 讨论选段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朱子家训》的基本内容和选段。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选段中的道德观念。
3. 采用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朱子家训》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朗读《朱子家训》选段。
2. 学生能理解《朱子家训》选段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 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阐述对《朱子家训》选段中道德观念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朱子家训》原文及其注释。
2. 与《朱子家训》相关的故事、案例等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朱子家训》及其作者朱熹。
2. 朗读选段,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3. 讲解重点字词,深入理解文段内容。
4. 讨论选段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
七、课后作业1. 熟读《朱子家训》选段。
2. 收集与《朱子家训》相关的资料,了解其更深入的文化内涵。
《朱子家训》讲义《朱子家训》《朱子家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是清代以来一部影响巨大的蒙书,旧中国的传统家庭无不受其影响。
家训是中国教育中一种独特而有魅力的形式,源远流长。
儒家文化极重视教化的作用,而教化的最初场所则是家庭。
历来的读书人都将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课,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所以撰写家训就成了读书人的重要工作。
家训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周公对儿子伯禽的教诫。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孔子以前最大的圣人,也是孔子最崇拜的人。
周公以后的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无不有家训传世。
最有名的像汉高祖的《手敕太子》、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的《戒宗室》、范仲淹的《与子侄书》、欧阳修的《戒子侄书》、司马光的《温公家训》、陆游的《放翁家训》、康熙皇帝的《庭训》、郑板桥的《板桥家书》、曾国藩的《曾国藩教子书》,如此种种,不可尽说。
在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家训是南北朝时颜之推著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杰出的学者、文学家,活了60岁。
他是将家训当成专著来写的。
《颜氏家训》共20篇,从立德、治家、处理亲朋邻里关系、教育子女到书画、音韵、考证、校勘、文章等,涉及修身齐家的各个方面,可谓体大思精,内容宏富。
宋朝人评价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清朝人也说“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足见《颜氏家训》的成就与地位。
但《颜氏家训》语言古奥,篇幅过长,典故太多,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是不易读懂的,所以在民间的影响很有限。
而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易于记诵、深入浅出,又集中体现了历代家训的精神,被广大读书人和民众共同喜爱的家训,则首推《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朱柏庐所著。
朱柏庐生于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熹宗天启六年(1627),死于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活了71岁。
江苏昆山人,名用纯,字致一,号柏庐。
朱子家训介绍说起这《朱子家训》,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简单几句话,就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就像家里的长辈,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告诉你咋做人,咋处事。
这书啊,一开篇就说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舒坦,好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屋子,告诉你新的一天要有个好开始。
早晨起来,别赖床,先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尊重,也是给家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这就跟咱们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理儿,小事做不好,大事也难成。
再往后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这几句话,字字珠玑,讲的就是咱们要珍惜。
你想啊,一碗粥、一顿饭,那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得来不易;身上的衣服、鞋子,一针一线都是别人花时间、花精力做出来的,也不能随便糟蹋。
咱得时刻记着这份辛苦,不能铺张浪费,得学会感恩,学会知足。
接下来这段,“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说的是咱们得有点远见,得提前做好准备。
别等到下雨了才想起找伞,别等到渴了才想起挖井。
生活中啊,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提前规划好,这样才能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这就像咱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嘛。
还有啊,“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 这话太实在了。
在家里,别老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来争去,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嘛。
出门在外,说话也得悠着点,别逮着谁就跟谁掏心掏肺,言多必失,有时候话一多就容易惹祸上身。
得学会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然了,这不是说要咱们学狡猾,而是要有分寸,有智慧。
再看这句,“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道理谁都懂。
但有时候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点贪心,总想占点便宜。
可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
至于喝酒嘛,适量就好,别一喝就醉,一醉就乱性。
酒品见人品,喝多了容易误事,还伤身体。
最后这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朱熹家训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朱熹家训》。
朱熹,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理学之祖”。
他的著作《朱熹家训》堪称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经典之作,至今影响深远。
本次演讲,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朱熹家训的思想内涵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朱熹家训》分为三卷,共148篇。
它是朱熹晚年的一部家训,是他传授道德伦理知识和家庭教育经验的总结,充满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智慧的积累。
首先,朱熹家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治理好家庭,就必须首先修好自己。
他在家训中反复强调,要做到“知足而不傲”,“克己奉公”,以及“持谦意而行”等。
只有修身养性,做到谦虚宽容、恪守道义,才能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兄弟。
而家庭的治理则包括了诸多方面,朱熹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家庭教育建议,比如讲究夫妻和睦、尊重长辈、教育子女有方等。
他还告诫我们,一个人的修养要以家庭为根基,培养好家风家训,才能进一步服务于国家社会。
其次,朱熹家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朱熹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衡量他人格完善程度的关键。
他在家训中讲究“修己以安人”、“居敬知礼”等,强调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他还提倡要以孝道为根本,将孝心延伸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
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体现在家庭中的行为,更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再次,朱熹家训注重培养文化素养。
他在家训中提出,孔子的学问是为了“济世安民”,要通过学习来改善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状况。
他主张要读万卷书,提倡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
他还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只靠德行是不够的,还要有学识作为支撑。
他提出了“持禄尚勤”,即要注重实践,不仅要讲德行,还要有实际行动,为人处事要有方法和技巧。
最后,朱熹家训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通过家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热爱。
朱熹家训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朱熹家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朱熹,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家训对后人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朱熹家训中的“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朱熹家训中的核心理念,它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得知识。
朱熹认为,人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要善于观察、思考,通过对事物的深入了解来获得真知。
这一理念对我们现代人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思考,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其次,我想谈一谈朱熹家训中的“诚实守信”。
朱熹非常重视诚实和守信的品质,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诚实守信的品德,才能够受人尊重,才能够建立起可靠的人际关系。
诚实守信是朱熹认为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他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以诚实和守信为准则,这样才能够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这一理念对我们现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坚守诚实和守信的原则,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朱熹家训中的“格物致知、诚实守信”对我们的启示。
朱熹的家训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教导我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理念对我们现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品德修养,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和大家分享了朱熹家训中的“格物致知、诚实守信”两个核心理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朱熹的家训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对我们现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汲取朱熹家训的智慧,努力成为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
谢谢大家!。
朱子家训(朱柏庐所著的启蒙教材)【标题】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简介】《朱子家训》是朱柏庐所著的启蒙教材,是朱熹家族的家训,包含了朱熹家族的家教、人生道理、治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家教篇1、夫妻关系:以端正的夫妻关系为基础,夫妻之间不要随意离婚,应该保持婚姻稳定。
2、家风: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家风。
3、教育子女:注重子女的塑造和培养,教育孩子要兼顾德、智、体、美等方面,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
4、家训:建立完善的家训制度,教导后代严守家规家训。
二、人生道理篇1、人生观:认为人生应该追求道德和良知,并提出“立身行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2、人生哲学: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哲学观念,认为人应该遵守天道,不违背宇宙的规律。
3、个人修养: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养生之道,为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提出了清晰的方向。
三、治学篇1、学习方法:提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口号,认为学习《论语》可以提高德行,精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方面;注重形式逻辑和哲学语法等学科知识;提倡读书、讲学、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了那个时代重视的知识态度。
2、专研经典:朱子强调要精读经典,运用经典,对经典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挖掘经典的思想内涵。
3、治学制度:建立科学的治学制度,提倡对学术问题互相讨论、相互赞赏和相互纠正,注重团队合作。
四、总结1、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家教篇:包括夫妻关系、家风、教育子女、家训等方面的内容;人生道理篇:强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倡追求道德和良知,注重个人修养;治学篇:提出了科学的学习方法、经典专研和治学制度等,并以朱子的学术思想为基础。
2、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朱子家训》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2.理解古人的家庭教育。
3.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梳理文义。
教学难点:文章的教育意义。
教学时数:11课时第 1课时教学内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教学目标:理解内容,背诵。
教学过程: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理解: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理解: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三、背诵四、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第2 课时教学内容: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教学目标:背诵、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背诵。
教学过程: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1.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朱子家训》教案(一年级)教学目标:1.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鉴赏力。
2.理解古人的家庭教育。
3.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梳理文义。
教学难点:文章的教育意义。
教学时数:11课时第 1课时教学内容: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教学目标:理解内容,背诵。
教学过程: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理解: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理解: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三、背诵四、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第2 课时教学内容: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教学目标:背诵、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背诵。
教学过程:一、朗读内容。
二、理解内容。
1.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