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验证
- 格式:doc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24
清洁验证指导原则
一、清洁验证概念
清洁验证是一种验证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验证实体(医院、药房、制药商等)提供的可溯源清洁服务来满足检验要求,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符合GMP(良好药品生产准则)及相关要求。
1、必须有明确的清洁验证政策、指导性文件,清洁验证的步骤必须以明确的划分级别逐步完成,且每个阶段的验证结果都应当得到解释;
2、清洁验证的目的和优先级应明确指出;
3、清洁验证需采用有效的方法(如活体验证或现场监视),并有记录或文书报告;
4、清洁验证应当基于专业和科学,采用有效技术和方法,涉及到生物污染的检验;
5、清洁验证指导原则需注明合理的检测参数,以及确定是否达标的标准;
6、清洁验证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并采取定期标准化测试;
7、如有变更,应实施跟踪评价措施,防止生产中断;
8、应该重点观察和检验潜在危害,保证生产环境和产品按照GMP要求;
9、清洁验证应按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工作处理应及时有效完成;
10、验证报告应详尽,并应于有效期内保存至少四个完整度期;
11、清洁验证的计划和报告应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和确认,避免操作失误产生的投诉;
12、清洁验证应定期审核,以保证有效性,避免重复检查;
13、清洁验证的实施过程和审核结果应记录在案;
14、正常验证和异常验证需要有不同的处理措施;
15、清洁验证应重视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效改进验证方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6、应由相关技术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清洁验证报告的编写,并参与有效讨论会议,以求准确无误。
1 目的清洁验证是指对设备或工具清洁工艺有效性的验证,其目的是证明所采用的清洁方法确能防止产品的穿插污染以及清洁剂残留的污染。
2 范围包括所用能够直接接触到产品、或接触产品的介质的设备以及部件的清洁。
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清洁验证必须合格。
3 职责R&D:负责提供可选择的清洁剂种类及清洁后残留物〔活性成分、有机溶剂、微生物、清洁剂、缓冲剂、润滑剂和设备磨损等〕的检测方法和残留限度。
生产车间:负责制定清洁SOP,执行清洁操作以及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质量保证部:负责制定取样方法和执行取样,并对清洁验证的结果进展评价。
质量控制室:负责对R&D提供的检测方法进展分析方法的验证并制定检验规程,按照检验规程对样品进展检验和结果评价。
6 规程6.1 验证前的准备取样回收率试验及清洁剂的选择,要求取样回收率大于80%,取样回收率RSD﹤20%。
清洁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是否对设备产生污染,最好的清洁剂是水、乙醇、异丙醇。
建立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并对分析方法进展验证。
6.2 验证方案内容验证方案内容包括:清洁方法,用于清洁的设备,清洁过程、次数,采用清洁剂的种类、浓度、用量,清洗顺序和时间,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图示,残留物测定的方法和限度,确定已清洁设备的存放条件和存放时限等,设备清洁后可存放的最长时间和存放条件应要求写在设备清洁程序中。
验证时考虑的最差情况为设备最难清洗的部位、最难清洗的产品以及主药的生物活性等。
6.3 可承受标准:二、1.概述根据清洗过程中的清洗时间,清洗部位,清洗程序,清洗液用量,洗涤剂各类数据及清洁结果对“清洁规程〞的清洁效果进展验证。
3.验证使用的文件文件名称存放地点ZSL-A-3KW型真空上料机的标准清洁规程生产设备部档案柜存放1份4.验证范围:本设备清洁验证方案范围为:真空上料机、粉碎各岗位设备的清洁。
5 验证条件5.1 设备条件:能正常使用的完好设备。
5.2 清洁剂条件:为清洁规程中规定的清洁剂。
设备清洁验证详细介绍设备清洁验证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清洁标准:首先需要明确设备的清洁标准,例如表面残留物的数量和种类、细菌的数量等。
这些标准通常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来确定。
2. 制定清洁程序:根据清洁标准,制定符合要求的清洁程序,包括清洁剂的选择、清洁步骤和清洁频率等。
3. 进行清洁操作:按照清洁程序进行清洁操作,确保设备表面和内部都能够达到清洁标准。
4. 取样测试:在清洁操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取样测试,以检测设备表面和内部是否符合清洁标准。
测试通常包括微生物检测和残留物检测等。
5. 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确认设备的清洁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6. 确认验证结果:如果测试结果符合清洁标准,那么设备清洁验证就通过了。
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需要进行再次清洁和测试,直到符合要求。
设备清洁验证的目的在于确保设备能够持续地提供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预防交叉污染和疾病传播。
通过定期的清洁验证,可以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清洁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能够提升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感,并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总之,设备清洁验证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备清洁验证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医疗、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其重要性更加突出。
在这些领域,设备的清洁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
因此,设备清洁验证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首先,设备清洁验证需要明确清洁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来确定。
例如,在医疗行业中,设备的清洁标准通常会涉及到残留物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微生物的数量等。
这些标准的确定是通过食品医药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是行业协会等单位,以确保设备的清洁性能达到卫生标准。
其次,制定清洁程序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清洁程序包括清洁剂的选择、清洁步骤和清洁频率等。
2023 版实施指南清洁验证【技术要求】应依据产品性质、设备特点、生产工艺等因素拟定清洁方法并制定清洁规程.制定清洁规程时应考虑各种设备的清洁周期、设备的拆卸、清洁剂的选择、清洗方法〔包括清洗次序、各种参数等)、清洁效果确实认、设备贮存治理等。
验证方案中最关键技术问题为如何确定限度,用什么方法能准确地定量残留量,清洁验证不应承受“不断测试,直至清洁”的方式.【要点分析】A。
清洁方法和清洁规程的检查要点1必需保证清洁效果和重现性2固定全部可变量,包括:①设备拆卸程度和装配方法②清洁剂名称与成分③清洁溶液的浓度、数量和配制方法④清洁溶液的温度、流速、接触时间⑤清洁各步骤、部位⑥已清洁设备的放置时间⑦已清洁设备的保存时间3清洁规程要点:严密,易懂,可操作①拆卸、连接:应规定清洁一台设备需要拆卸的程度.②预洗/检查:应建立相对全都的起始点,以提高随后各步操作的重现性,重点在于检查。
③清洗:重点在固定各参数,必需明确规定清洁剂的名称、规格和使用的浓度以及配制该清洁溶液的方法,应明确清洁剂的组成,必需规定温度掌握的范围、测量及掌握温度的方法.④淋洗:目的在于洗去清洁剂。
为提高淋洗效率,宜承受屡次淋洗的淋洗方法.⑤枯燥:依据需要打算是否进展枯燥。
除去设备外表的残留水分可防止微生物生长。
⑥检查:觉察可能的意外,准时觉察,便于实行补救措施,而不危害下批产品.⑦储存:规定已清洁设备和部件的储存条件和最长储存时间,以防止再次污染。
⑧装配:应规定装配的各步操作,附以图表和示意图以利于操作者理解。
此外,要留意装配期间避开污染设备和部件。
B。
清洗验证的要求1建议至少进展连续三批的验证①每批生产后依据清洁规程清洁,按验证方案检查清洁效果、取样并化验。
重复上述过程三次。
三次试验的结果均应符合预定标准。
②不得承受重取样再化验直至合格的方法。
如检测不合格,应调查缘由为清洁方法不当还是人员操作失误等缘由。
如为清洁方法缘由,应重制定清洁规程,重取样,进展验证。
清洁验证指南 - 清洁确认指南
概述:
清洁验证是确保设备在使用前彻底清洁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消除残留物和微生物的存在,以避免对生产流程和产品的质量造成潜在影响。
该指南提供了清洁确认的详细步骤。
清洁确认步骤:
1. 确定清洁验证的目的和范围。
2. 选择合适的清洁剂。
3. 建立清洁程序,包括清洁剂的使用说明。
4. 确保清洁程序的正确实施,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并检查是否存在设备残留物。
5. 使用验证测试方法,如ATP检测,以确保完全清洁。
6. 记录验证结果,并识别根本原因,以纠正任何问题和预防再次发生。
注意事项:
1. 清洁验证应在设备首次使用前进行,并在生产流程中的适当位置进行定期验证。
2. 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清洁验证程序,以确保其仍然适用于变化的设备和操作流程。
3. 清洁验证应该在每一批次开始前进行。
4. 如果清洁验证未能满足要求,则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对产品的任何潜在影响。
结论:
清洁验证是证明设备处于适当清洁状态的有效方法,可预防对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此指南提供了清洁确认的详细步骤,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洁的状态。
清洁验证报告范文
清洁验证,也称为生产清洁程序验证,是建立在了解过程环境的清洁
程度基础上所采取的一整套转换成系统的过程,用以证实药物制剂生产操
作过程中使用的清洁、消毒、除菌和蒸汽灭菌等程序操作的有效性。
清洁
验证可以确保生产操作中,除致病微生物外,其他残留物也已经被彻底清除,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清洁验证的内容包括清洁验证计划,清洁验证程序,验证技术,验证
标准,验证文件,验证时间,验证结果分析和结论。
在执行具体的清洁验
证前,应该根据生产洁净度需求,全面考虑洁净室清洁情况,环境污染源,可能影响药品生产的因素等,建立完整的清洁验证计划,以确保最终清洁
验证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验证目的:
主要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清洁验证,明确验证的目的、目标和责任人,以及验证的前提条件。
二、验证方法:
根据药品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全面记录检测项目,
记录所采用的仪器、仪器型号、检测现场、实验操作,以及所采用的校准、检验查核程序等。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清洁或无菌状况的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清洁验证检验方法:
1. 目测检查:使用肉眼观察表面或器械,检查有无杂质、污垢或残留物等。
2. 触摸检查:使用干净的手指或手套触摸表面,检查有无黏腻、油脂或粘性物质。
3. 可视化方法: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表面或器械,以检测微小的污垢、颗粒或纤维。
4. 清洁指示剂:使用含有清洁指示剂的试纸、液体或喷雾剂,涂抹或喷洒到表面或器械上,然后观察变色或反应,以确定是否清洁。
5. 生物检测:使用细菌培养物或生物指示剂,在表面或器械上进行接触或培养,然后观察细菌生长或反应,以确定是否清洁或无菌。
6. 冲洗测试:使用清洁剂或水在表面或器械上进行冲洗,并使用试纸、液体或其他方法检测冲洗液中是否有异物或残留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清洁验证检验方法,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
方法进行清洁验证。
请注意,使用这些方法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导。
清洁验证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以下是 8 条关于“清洁验证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1. 清洁验证的范围那可是相当重要呀!就好比你打扫房间,总不能只打扫一个角落吧?像设备、管道这些都得包含进去,难道不是吗?例子:每次清洁验证都要把所有相关的器具检查一遍,不能有遗漏呀!2. 清洁方法的确定可不能马虎!这就像找钥匙,得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呀。
如果方法不对,那怎么能保证清洁效果呢?例子:看呐,为了确定最佳清洁方法,大家试验了好多种呢!3. 残留物限度的设定很关键哦!这就好像跑步的终点线,得明确才行。
要不怎么知道达到要求没有呢?例子:哎呀,残留物限度可不能随便定呀,得经过严谨的考量。
4. 取样方法得科学合理呀!就跟做菜放盐一样,得恰到好处。
不然数据不准确可怎么办呀?例子:瞧,他们在认真研究怎么取样才最科学有效呢!5. 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慎重啊!这跟挑工具一样,得选顺手好用的。
不然怎么能检测准确呢?例子:哇塞,为了选对检测方法,大家可真是绞尽脑汁。
6. 验证方案的制定就像是制定旅行计划,得全面细致呀。
不然过程中出问题咋办呢?例子:瞅瞅,那份验证方案多详细呀,每一步都考虑到了。
7. 结果评估可不能含糊!就像给学生打分,得公正公平呀。
如果评估不准确,那不就白忙活了吗?例子:你看,他们正在认真评估着验证结果呢。
8. 记录和文件的管理要严格呀!这就像收藏宝贝,得好好保管。
不然后期怎么查阅和追溯呢?例子:哇,那一堆记录和文件整理得好整齐呀!我的观点结论:清洁验证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这些重点内容真的都非常重要,每一项都需要认真对待和落实,这样才能确保清洁验证工作的有效进行呀!。
清洁验证方法验证清洁验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测试来验证清洁产品能够有效地清洁污染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清洁验证方法。
1. 比较法验证:将待验证清洁产品与已知的清洁产品进行比较。
两种产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比较其清洁效果。
清洁效果可以通过物理上的残留物质或者化学上的污染物指标来衡量。
如果被验证产品的清洁效果与已知产品相当或更好,则认为验证通过。
2. 实验室测试验证:在实验室中使用模拟场景进行测试,以便模拟真实的清洁情况。
比如,可以将待验证清洁产品应用于污染物模型表面上,然后使用特定测试方法来判断清洁效果。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摄影测量、染料吸附测试、光谱分析等。
3. 实地测试验证:通过在实际场景中使用待验证清洁产品进行测试来验证其清洁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出使用条件下的情况,并且可以观察到清洁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比如,可以选择一个污染严重的场所,对比使用不同清洁产品后的清洁效果。
4. 客户反馈验证:通过客户的反馈来验证清洁产品的效果。
可以向客户提供免费的清洁产品样品,并要求他们使用后提供反馈。
客户的反馈可以包括清洁效果、使用感受、持久效果等。
如果大多数客户对清洁产品的效果持肯定态度,那么可以认为验证通过。
5. 质量认证验证:清洁产品可以通过质量认证来验证其清洁效果。
比如ISO9001质量认证、绿色认证等。
这些认证机构会对清洁产品进行测试和审查,并根据一定标准来评估清洁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如果清洁产品通过认证,就认为其清洁效果得到了验证。
需要注意的是,清洁验证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方法,并确保方法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在使用清洁产品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产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最佳的清洁效果。
清洁验证在制药企业中,同一设备可能会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在药品生产结束后,对生产用到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洁,是防止药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必要手段。
在GMP条款中一直强调关于清洁、防止交叉污染的的条款,早在1963年美国颁布GMP条例(133.4)中就写到“生产设备必须保持洁净有序的状态”。
为了达到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保证产品的残留可以通过一定的清洁程序从设备表面清除,并提供书面证据证明各种污染和交叉污染已被有效防止。
设备的清洁程序取决于残留物的性质、设备的结构、材质和清洗的方法,对于确定的设备和产品,清洁效果取决于清洗的方法,书面的、确定的清洁方法即所谓的清洁规程。
清洁工艺的运行参数包括清洁剂种类、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各种参数。
在制药工业中,清洁的概念是指设备中各种残留物(包括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总量低至不影响下批产品的规定的疗效、质量和安全性的状态。
通过有效的清洗,可将上批生产残留在生产设备中的物质减少到不会影响下批产品的疗效、质量和安全性的程度。
清洁验证即对清洁规程的效力进行确认,通过科学的方法采集足够的证据,以证实按规定的方法清洁后的设备,能始终如一的达到预定的清洁标准。
通常的做法是将清洁验证分为四个阶段,方法开发阶段、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验证状态维护阶段,图1将各个阶段进行流程化,以下分别对其进行阐述。
1.开发阶段根据产品性质、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及所使用的原辅料等因素进行实验室模拟,拟定清洁方法并制定清洁规程,对清洁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2.方案准备阶段首先应该准备清洁验证计划,列出清洁验证的设计与策略,对生产设备进行详细考察,确定有代表性的,难清洁的部位作为取样点;计算设备内表面积,根据产品的相关性质选定某种物质作为参照物质,确定清洁后允许的最大残留量为合格标准,验证中通过检验其含量确定设备清洁的程度,必要时还要考察清洁剂的残留量;根据验证共同要求制订并批准验证方案,开发验证有关的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验证开始前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3.方案实施阶段按照批准的验证方案开展试验获取数据,评价结果得出结论。
如验证的结果表明清洁程序无法确保设备清洁达到预定标准,则需要查找原因、修改程序并重新验证,直至结果合格。
4.验证状态维护阶段已经通过验证的清洁方法随即进行维护阶段,对已投入运行的清洁方法进行监控,对清洁方法的变更实行变更管理,根据监测的结果来看各种生产活动中,所采用的清洁方法能达到的实际效果,以确定再验证的周期进行再验证。
图1清洁验证四个阶段2清洁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可将清洗过程分为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包括冲淋、擦洗、真空除尘,使用物理清洗的方法须考虑残留物的溶解性、批量、及其在设备表面的粘附程度。
化学清洗机制包括溶解、乳化、湿润、鳌合、分散、水解、氧化作用等。
残留物与清洗液接触、被润湿、脱离设备表面等共同的过程,在此以最普遍的清洗机制—溶解为例进行详细讨论。
以溶解为机制的清洗过程主要是通过溶剂对残留物的溶解作用以及流动的清洗液对残留物的冲击而使附着在设备表面的残留物进入溶剂中。
微观上看溶解的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由溶质表面进入溶液的溶质分子数与从溶液中回到溶质表面的分子数之差。
一旦差值为零,表面溶解过程达到动态平稳,此溶液即为饱和溶液。
溶解过程中从溶质表面很快形成一层薄薄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不断向溶液深处扩散,形成从溶质表面到溶液深处的一个递减的浓度梯度。
如果饱和层的溶质分子不能迅速进入非饱和的溶液深处,就会降低溶解的速度。
因此即使是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如蔗糖的块状结晶(俗称冰糖)在无搅拌的静止状态下的溶解速度也非常缓慢,提高溶解速度的方法是提高溶液流动速度。
在清洗过程中,必须使清洁剂在的运动中与残留物接触。
清洁剂与残留物的相对运动从宏观上可分解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动。
相对运动可将已溶解的物质迅速带离溶质表面,而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类情况图2流体在层流及湍流中的流速(a)层流状态;(b)湍流状态W0—最大流速;Wm—平均流速层流指流体在导管中流动时,所有质点均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流动。
此时流体的速度在管道轴心处的速度最大,自轴心至管壁速度逐渐减小至等于零。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清洁剂在待清洗设备中形成了层流,会很迅速地在残留物表面形成稳定的饱和溶液层,残留物的溶解速度会急剧下降,这与静止状态下的溶解过程非常相似,从而清洁效率也随之明显下降。
因此在清洁中应避免层流的产生。
流体以湍流形式流动时,虽然宏观上流体沿管道向一个方向流动,但从微观上看各质点的运动速度在大小和方向上都随时发生变化。
总有部分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对垂直于管轴或管壁。
这样残留物表面也就不会形成稳定的饱和层,溶解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清洁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清洗过程中,必须保证清洁液以湍流形式流动,流体以何种形式流动取决于流体雷诺系数Re的大小。
Re=dωρ/μ式中,d为管道直径;ω为流速;ρ为流体密度;μ为黏度。
当Re<2300时,为层流;Re>10000时,为湍流;2300<Re<10000时,为层流和湍流的过渡阶段。
Re越大,表面湍流越剧烈,即质点运动方向和速率的变化越大,残留物溶解的速度越快。
在已确定清洁剂和淋洗液的情况下Re正比于管径与流速的乘积;Re∝dω比较普遍的在线清洗过程都有清洁剂在泵的驱动下在设备与管道循环的步骤。
对已确定的系统,清洁流量V是固定的。
根据液体的不可压缩特性,在没有平行管道和分叉的情况下,不管管径如何变化,管内各点的流量必然相同。
因V=ωS=ωπR2=π/4×ωd2,其中S为管道截面积,则ω=4/π×V/d2则Re∝V/d,如V为定值,则Re∝1/d由此可知,在系统中,管径较大的部位或管径由小变大的部位Re值较小,相对容易发生层流,较难被清洁。
对有多根平行管道尤其是管径不同的系统,因各管道的流速变化、流量分配各不相同,通常将这些部位列为较难清洁的部位。
此外,切不可忽视那些似乎不直接接触产品的部位,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制系统一般需安装防爆安全阀(膜)的歧管、排气管、充氮管、抽真空管等。
这些管道由于投料时物料微粒的飞扬,或因为配制罐内雾化的小液滴随充氮、抽真空等工艺过程四处飘散而可能被污染。
有时这种污染很轻微,但如果清洁程序未能考虑这些管路,日积月累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综合而言,凡是死角、清洁剂不易接触的部位如带密封垫圈的管道连接处,压力、流速迅速变化的部位如有歧管或岔管处、管径由小变大处、容易吸附残留物的部位如内表面不光滑处等,都应视为最难清洁部位。
乳化和化学反应的机制在微观上与溶解过程相似,都有清洁剂分子作用于残留物表面,致其表面的分子脱离或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进而溶解,因此宏观上不容易形成湍流的部位也是难清洁的部位。
3清洗方式的分类及清洁剂选用原则清洁方式的分类按清洗位置对清洗方式分类,可将清洗方式分为在线清洗与离线清洗两类。
按自动/手动清洗方式分类,可将清洗方式分为自动清洁、手动清洁两类。
手动清洗为了确保清洁程序的重现性,需要建立文件进行详细的过程描述,操作人员的培训、充分的监控、清晰的书面清洁程序有助于确保手动清洁的一致性。
自动清洗通常不涉及人员介入,清洗系统通常对不同的清洗行程进行编程,采用自动清洁方式可对自动清洗的行程和参数进行一致、稳定的监控。
1.在线清洁大型设备的清洗可以在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一般与其用于生产时的布局非常相似,在线清洁可以是自动或手动清洁工艺。
在线清洁系统利用喷洒装置将清洁剂覆盖工艺设备表面,并通过物理冲击除去残留物,喷淋球可以是静止的或运动的(如旋转、摆动),这些系统通常被用来清洗大件的设备,如混合罐、流化床、反应器等。
溶剂回流清洗法,在反应器中煮沸一些挥发性溶剂,当溶剂的蒸汽在设备表面冷凝,可以溶解表面上的残留物。
安慰剂清洁法这种方法需要选用一种不会对下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安慰剂,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安慰剂在设备中流动时,会将上批产品的药物残留和工艺残留清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安慰剂在设备中的加工过程与实际生产的产品一样,因此安慰剂与下批产品以同样的接触方式接触表面,缺点是成本高,而且难以证明该清洁工艺的有效性。
2.离线清洗对于安装后较难清洗的设备小部件及便携式工艺设备,通常拆卸后转移到另一个指定的清洗间进行自动或手动清洗,手工操作是离线清洗中不可缺的,一般需要在文件中详细描述,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不管采用何种清洁方式,都必须制定一份详细的书面规程,规定每一台设备的清洗程序,从而保证每个操作人员都能以相同的方式实施清洗,并获得相同的清洁效果。
这是进行清洁验证的前提。
从保证清洁重现性及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出发,清洁规程至少应对以下方面做出规定:⑴清洁开始前对设备必要的拆卸要求和清洁完成后的装配要求;⑵所用清洁剂的名称和主要成分;⑶清洁剂的配制方法;⑷清洁剂接触表面的时间、温度、流速等关键参数;⑸淋洗要求;⑹生产结束至开始清洁的最长时间;⑺连续生产的最长时间;⑻已清洁设备用于下次生产前的最长存放时间。
清洁剂的选用清洁剂应能有效溶解残留物,不腐蚀设备,且本身易被清除,随着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还应要求清洁剂对环境尽量无害或可被无害化处理,满足以上要求并且应尽量廉价。
根据这些标准,对于水溶性残留物,水是首选的清洁剂。
从验证的角度,不同批号的清洁剂应当有足够的质量稳定性。
因此不宜提倡采用一般家用清洁剂,因其成分复杂、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不加控制、质量波动较大且供应商不公布详细组成。
使用这类清洁剂后,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即如何证明清洁剂的残留达到了标准。
应尽量选择简单、成分确切的清洁剂。
根据残留物和设备的性质,企业还可自行配制成分简单效果确切的清洁剂,如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等。
企业应有足够灵敏的方法检测清洁剂的残留情况,并有能力回收或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
一般来说,生产后清洁用到的清洁剂通常分为四类。
水水通常用于药品前淋洗、淋洗后和使用稀释液的配制,但是对于水容易清洗的残留物,水也可以直接作为清洗剂使用。
清洗用的水包括自来水、软化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等,通常情况下,用于最终淋洗的水质至少与药品生产用水相当,清洁用水的质量还应符合适用其用途的化学、微生物与内毒素限度要求。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一般用于原料药合成工艺中的清洁,溶剂的选择基于残留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水不同之处在于,有机溶剂可以采用溶剂回流清洗法。
但其存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一般工厂会首选水作为清洁剂。
酸和碱酸碱溶液的强酸碱性会促进水解,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破坏,使残留物结构简化易于清除。
酸碱清洁剂有组分单一、价格低廉同时容易清除等优点,但是市售清洁剂中,如氢氧化钠,对于强烈吸附或干燥的残留的清洁效果有限,并且还有一定的吸潮性和污物悬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