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白的山水游仙诗(修改正稿)
- 格式:ppt
- 大小:601.50 KB
- 文档页数:61
李白的山水诗全集李白的山水诗全集李白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占据着“奇峰突起,意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那么李白的山水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收集了李白的山水诗,供大家欣赏。
《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荆门浮舟望蜀江》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4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赏析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赏析《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
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
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
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李白的山水诗赏析李白的山水诗赏析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李白山水诗歌赏析鉴赏。
一、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势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非常飘逸和洒脱,这种个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似乎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使我们很难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
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诗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诗。
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
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势,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势,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势,正是他本人的气势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势,只有他桀骜放纵的个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势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扬山水的气势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二、李白山水诗的漫游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
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
唐玄宗爱慕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高官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
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1生紫煙2,遙看3瀑布挂前川4。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5落九天6。
一作者簡介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
原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祖先在隋末被放逐到碎葉(今中亞地區)。
李白的出生地尚無定論,只知他少年時居於四川青蓮鄉。
廿六歲以後離開四川,到處漫遊,求以訪道,又好擊劍任俠。
四十多歲時進京,曾獲唐玄宗賞識,但後因得罪權貴而失意離京。
安史之亂時,李白被永王李璘延攬為幕僚,後來永王起兵造反,李白受到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幸中途遇赦。
晚年依附族叔當塗令李陽冰,最後病逝於當塗,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對各種詩歌體裁都能充分掌握,特別擅長樂府歌行和絕句。
他為人狂放不羈,詩亦如其人,熱情奔放,直抒胸臆,信口成篇,完全沒有雕琢的痕跡。
他的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每以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像和豪放的語言,構成各種豐富的意象。
由於他的詩歌風格浪漫飄逸,所以後人尊稱他為「詩以」。
二背景資料廬山是中國名山之一,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
在廬山東南有香爐峰,山上多雲霧,如香煙繚繞,風景奇秀。
廬山瀑布很多,其中最壯觀的是開先瀑布,為廬山勝景之一。
李白曾幾次遊覽廬山,每次均有留下詩篇。
《望廬山瀑布》是他二十六歲第一次遊山時的作品。
《望廬山瀑布》共兩首,其中一首是五言古詩,長二十二句;現在選的一首是七言絕句。
三注釋1.香爐:指香爐峰。
2.紫煙:日光照耀下的山嵐霧氣。
3.看:○粵[刊],。
4.挂前川:「挂」通「掛」。
意謂瀑布下接河流,好像懸掛在河上。
此句文意為「掛川前」因押韻故將川字後移。
川字解河流。
5.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許多閃爍的星星,看起來像一條銀色的河,這便叫做銀河。
6.九天:九重天,即天空,用「九」字是極言其高。
四賞析重點這首詩描寫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這一天天氣晴朗,香爐峰煙雲飄渺,在陽光的照射下化成氤氳紫氣,如夢如幻。
李白的山水诗范文1、《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简介: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简介:《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3、《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简介:《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4、《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介:《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苏轼书《李白仙诗卷》(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苏轼书《李白仙诗卷》
释文: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
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尽。
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下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祭昆仑。
醉着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元祐八年七月十日丹元复传此二诗。
李白的游仙诗(网友来稿)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李白自己说他“十五游神仙,游仙未曾歇”(《感遇》其五),又说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的确,李白一生热衷游山玩水,寻仙访道,祖国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几乎都曾有过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为数不少的游仙诗。
品读这类迷离恍惚、神奇怪异的游仙诗,我们会对浪漫李白有一个更真切的了解。
李白游仙诗的特点之一是仙化山水,幻化想象,营造空灵缥缈的境界,表达式诗人对仙道生活的景仰和追求。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推《游泰山六首》,这六首诗,几乎每一首都有神仙境界的描写。
第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蓬瀛,是传说中的两座仙山,即蓬莱和瀛洲。
金银台,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住的地方,用黄金白银铸成,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玉女,是仙女,长得如花似玉,妩媚迷人。
九垓,即九重云霄至高处。
流霞杯,仙人用的酒杯,流光溢彩,灿如云霞。
诗歌大意是说:诗人登上泰山,极目远眺,可以望见仙山蓬莱和瀛洲,似有若无,时隐时现;也可以想象得到金碧辉煌,光芒四射的金银台阁。
忽然间,一声长啸,天门大开,万里清风,扑面而来。
这时,有四五个仙女从九天之上飘下来,她们彩带飘拂,舞袖生风,美目流盼,笑逐颜开,纤纤玉手给我递上盛满琼浆玉液的酒杯。
艳姿丽容和芳香美酒一样令人心醉。
看,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第二首写他遇到“方瞳”的“羽人”(即仙人,传说八百岁的眼珠呈方形),那老仙人送给他一种“鸟迹书”,即文字非常古老难懂的仙书。
第四首写他登上日观峰时所见到的奇境以后,结尾写道:“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第五首结尾写道:“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安期,仙人。
玉液,道家烧炼的所谓仙液。
)诸如此类的诗作,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神仙世界描绘得神奇美妙,光彩夺目,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实际上非常吻合诗人崇道信神,寻仙访道的心理。
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论李白的游仙诗学生李海洋指导教师王双教授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方向)年级 2014级专接本系别中文系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15年5月目录题目 (1)摘要 (1)正文 (1)一、李白游仙诗的表现特征 (1)二、李白游仙思想形成的原因 (4)三、李白游仙诗的艺术特征 (6)注释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外文页 (12)论李白的游仙诗李海洋摘要李白的游仙诗大约占其诗作的十分之一,可以说是占有很大比重。
李白的游仙诗并不是表面上对宗教信仰的非理性依赖和信任,而是对他高洁傲岸,飘逸浪漫,豪迈奔放形象的塑造和展示,还是他面对权贵的表达蔑视的利器,是寄托理想,塑造自我的一种手段。
本文拟从李白大量的游仙诗中,找到诗仙李白独特的游仙情怀。
关键词李白游仙诗评价批判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
游仙诗的鼻祖是屈原的《离骚》,于魏晋南北朝基本成熟和定型。
游仙诗在思想上超凡脱俗,充满摆脱尘世羁绊的强烈渴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再加上传统神话传说的点缀,使游仙诗更加美轮美奂,神奇曼妙的浪漫气息更加浓郁。
李白的游仙诗有近百首,大约占其所有诗作的十分之一。
李白的游仙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伟大形象,他的游仙诗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联想来营造一个个奇幻的神仙境地。
他的游仙诗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的思想熏染,更是李白谪仙意识的苏醒和对黑暗现实的犀利批判。
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和解读李白游仙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游仙诗并不是宣扬宗教的道家青词 ,而是一种想要抱负得以施展,成就自我的手段。
一、李白游仙诗的表现特征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批六合意,不屑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1]。
宋人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亦云:“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
”[2]指出了李白诗歌旷远飘逸的风格及深得屈子《离骚》精义的特点。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望庐山①瀑布水二首唐代诗人: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②,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③,喷壑数十里。
④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⑤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⑥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⑦照还空。
空中乱⑧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流沫沸穹⑨石。
而我乐⑩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⑪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⑫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日照香炉⑬生紫烟,遥看⑭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⑮下三千尺,疑⑯是银河落九天。
其一的解释: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绕,故名。
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xū):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
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
“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zōng):众水汇在一起。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原文及译文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李白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译文】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
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
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
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
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
我心摇目断,逸兴难尽。
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
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林深树密,草木繁盛。
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
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
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
赵炎夫子如南昌仙尉,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
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杳然如画中之神仙。
此乃五色图画,并不足珍;还是真山真水最好,可以远离世尘,端居全身。
有朝一日我功成之后,将拂衣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注释】1.赵炎,李白友人。
少府,县尉之别称。
粉图,即在粉墙上所绘之图。
2.峨眉句:峨眉,山名。
也作峨嵋。
在四川峨眉县西南。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西极:西方极远之处。
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李白关于山水的诗李白关于山水的诗《望庐山瀑布》年代: 唐作者: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年代: 唐作者: 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送友人入蜀》年代: 唐作者: 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年代: 唐作者: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秋浦歌十七首》年代: 唐作者: 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1]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2]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诗仙李白最美山水诗五首,第一首为宋代文学家苏轼所高度崇拜!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虽然诗中不一定单纯的写山水,也可以辅助一些其他内容,但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山水诗代表诗人有,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今天我们来欣赏几首诗仙李白的山水诗。
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2、《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山水风景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拥有“诗仙”之称。
相信大家都读过不少与他相关的诗作吧!那么在他的众多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山水风景诗1、《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间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