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博士)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南方医科大学2023年博士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本次招生面向全国,招收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具有相当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申请条件
1.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或者具备同等学力;
2.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 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
4. 热心于南方医科大学博士教育工作。
三、申请材料
1.《南方医科大学2023年博士招生申请表》(需要在官方网站上下载填写并提交);
2. 本人近期彩色免冠正面彩色证件照片一张;
3. 复印件或原件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及成绩单;
4. 推荐信2封及其他相关材料。
四、考核方式
1. 申请材料审核: 根据申请者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
2. 面试: 对通过初步审核的考生进行面试;
3. 考察: 对通过面试的考生进行考察。
4. 结合资格审核、面试和考察情况作出录取决定。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案大纲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供临床医学、实验技术、生物技术、预防、口腔、护理、医学影像、中医七年制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使用执笔人:周翔审定人:黄巧冰学院负责人:冯天元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因此,本课程教案需要医学教育前期各个专业课程作为铺垫,同时又是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课程目标是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课程之间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
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对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调节的理解和掌握,对人体基本生化反应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必须知识结构是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课程教案需54学时,计2学分。
本大纲只涉及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教案,与病理生理学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将由“机能实验学”课程完成。
IntroductionPathophysiology could be defined as the physiology of abnormal states。
specifically the functional changes that accompany a particular syndrome or disease.This cours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basic mechanisms of human diseases by emphas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 physiology and the alterations caused by pathology.The prerequisite courses include biology, anatomy, histology, embryology,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immunology, etc.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obtained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the biochemical reaction procedures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ir regulation. Pathophysiology is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bridging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ine that provides the basic knowledge for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and pediatrics, etc. The course lecture needs 54 class hours and counts 2 credits.二、教案内容与要求(一)目的和要求:1.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方法,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张宇昕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吴伟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朱娟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王辉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倪郝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孟绿荷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佟玉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曹小娟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倪啸晓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黄兴兵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倪吴花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欣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晓炜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龚婷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照菊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梁伟东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艳萍临床医学内科学(传染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临床医学专业型张路家内科学(风湿病) 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蕊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子盛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美姿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王薇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贺明娟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亚红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吴夏菲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徐波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周永柏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悦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王为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周翠屏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季雪梅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怀生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骁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朱雁洲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劳翼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静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高君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钟笑梅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林建春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任明亮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张国雷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雅普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唐国柯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何帆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之琛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廖新惠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徐文清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潮江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林阳彦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钟义洋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邓天勤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专业型余强锋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三虎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隋建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彭绵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俞海波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高进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赵曰圆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孙荣辉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钟海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伍传新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周俊杰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晓强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付记乐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田举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徐维敏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朱桥华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赵玮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郝鹏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黄春旺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佳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勇刚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曹启军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罗何三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成浩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赵淑芬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林刚曦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彭秋莹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孙跃玉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敬春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佳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罗景华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谭宁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石计朋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于超生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杨念念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杨海艳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黄艳君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姜金娜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彭伟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刘新强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何小燕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赵一瑾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新平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张广防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唐建成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源汉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汪延辉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锐钊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何敏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钟馨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雷向宏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卢敏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孟凡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型陈伟燕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戴闽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董小莉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杭丽玮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帅付杰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夏树亮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谢斌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张铭华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健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斯颖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于晓杰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刘良乐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雷中华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黄帅豪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万俊明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刘照国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樊恒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雷姗姗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袁杰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钟隆柱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赵东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张翌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舒金勇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金浩生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欧阳满照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柯炎斌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百升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谭齐家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戈辉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孙晶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敖翔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戴汉军临床医学眼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裴书芳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志勇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柏瑞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安绍宇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敬华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邓恋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西山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王秀文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德育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范伟荣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田峰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陈巧聪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吕良冬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洪国保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陈建明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裴世深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叶晖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周益昭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刘国强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何桂松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王炳卫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第三临床分委会高钢龙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李志旺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孙鹏涛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徐守军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代海洋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李文敏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蔡思娜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刘龙阳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基础医学分委员会王小拍临床医学临床病理学专业型。
南方医科大学王牌专业
南方医科大学王牌专业包括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预防医学、中医学、
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等。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
为全国重点大学,2021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覆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7大学科门类。
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居广东省首位,在全国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
广东名牌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中药学
国家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骨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肾病学、中药制剂学、中医内科脑病学、中药
药理学、中医痹病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神经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肿瘤学、军事预防医学、军事预防医学、药理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重点知识讲解及练习题第一章概论复习提要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一)任务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科学,它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内容包括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及系统病理生理学三部分。
1.概论讲述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其中包括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的一般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讲述疾病过程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缺氧、发热、休克、缺血-再灌流损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3.系统病理生理学讲述各系统疾病的共同发生规律和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二、疾病概论(一)健康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二)疾病由于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受到破坏,引起的损害与抗损害斗争的异常生命过程。
1.任何疾病都是有致病原因的2.内稳调节紊乱使机体出现功能、代谢、形态变化(三)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是指在不同疾病中共同存在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的过程。
它们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括几种病理过程。
(四)病理状态是指疾病或病理过程结束后遗留的一种状态。
三、病因学总论(一)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性因素机械力、高温、低温、电流、大气压变化、电离辐射等。
2.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化学毒物、生物性毒物等化学性因素。
3.生物性因素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4.营养性因素饮食摄入过多引起肥胖病,营养不足带来各种营养缺乏症。
5.精神性因素异常激烈的情绪变化。
6.遗传性因素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1.疾病发生除了致病原因以外,还有某些条件或诱因,它们改变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因的致病力,它们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总是引起疾病所必须的因素,但它们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病因作用的后果,通常称为条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黄巧冰许多将要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同学看到厚厚的课本就有了畏难的情绪;很多已经学过病理生理学的同学也反映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对于将来要报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不少临床学科的专业基础考试课程是病理生理学,因此常有人询问怎样复习这门课程。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病理生理学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至于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等在课堂上和书本上都会强调多次,在此我不再赘述。
此文重点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1.转变思维方式,学会辨证地推理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关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机制的学科,与同学们已经学过的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这些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课程不同,病理生理学的理论主要来自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的调查等,揭示的是人体疾病中隐藏的规律,有些理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大家遵循一定的规律去推断并记忆。
所以同学们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用辨证、变化、发展和联系的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方法去学习。
2.浏览全书目录和内容,听好开课动员和第一次课由于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很重,可能有的人拿到课本以后没有时间看一看就开始了课程的学习。
我认为在上课前对全书的内容(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要学什么。
课程的开课动员或第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次课一般由我们教研室最资深的教授负责,例如赵克森教授,这十几年来大部分的病理生理学第一堂课都是由他负责的。
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结合多年教学和科研的体会,老师会把病理生理学的概念、重要性和地位、以及全书的概况介绍给大家,在某种意义上,课程的精华就体现在第一节课上。
不过,由于同学们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入门,听了以后只会一知半解。
因此,记住自己的问题,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和寻找答案就非常重要。
3.应特别重视基本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基本病理生理学讲述疾病过程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缺血-再灌流损伤、信号转导机制与疾病的关系等,这些病理过程和原理几乎涉及所有疾病的发病机制;课程后半部分的系统病理生理学内容的知识基础就是基本病理生理学。
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张宇昕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吴伟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朱娟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王辉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倪郝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孟绿荷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佟玉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曹小娟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倪啸晓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黄兴兵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倪吴花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欣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晓炜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龚婷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照菊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梁伟东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艳萍临床医学内科学(传染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张路家临床医学内科学(风湿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蕊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子盛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美姿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王薇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贺明娟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亚红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吴夏菲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徐波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周永柏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悦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王为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周翠屏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季雪梅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怀生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骁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朱雁洲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劳翼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静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高君临床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钟笑梅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林建春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任明亮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张国雷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学术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雅普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唐国柯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何帆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之琛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廖新惠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徐文清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陈潮江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林阳彦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钟义洋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邓天勤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余强锋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三虎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隋建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彭绵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俞海波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高进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赵曰圆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孙荣辉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钟海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伍传新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周俊杰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李晓强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付记乐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田举临床医学外科学(整形) 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徐维敏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朱桥华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赵玮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郝鹏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黄春旺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佳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刘勇刚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曹启军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罗何三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成浩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赵淑芬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一临床分委员会林刚曦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彭秋莹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孙跃玉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敬春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佳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罗景华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谭宁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石计朋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于超生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杨念念临床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杨海艳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黄艳君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姜金娜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彭伟临床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刘新强临床医学急诊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何小燕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赵一瑾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新平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张广防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唐建成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源汉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汪延辉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锐钊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何敏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钟馨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雷向宏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卢敏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孟凡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伟燕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戴闽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董小莉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杭丽玮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帅付杰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夏树亮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谢斌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张铭华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健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斯颖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于晓杰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刘良乐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雷中华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黄帅豪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万俊明临床医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刘照国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樊恒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雷姗姗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袁杰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钟隆柱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赵东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张翌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舒金勇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金浩生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欧阳满照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柯炎斌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百升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谭齐家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戈辉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孙晶临床医学外科学(神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敖翔临床医学外科学(胸心外)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戴汉军临床医学眼科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裴书芳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志勇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柏瑞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安绍宇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陈敬华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邓恋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西山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王秀文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李德育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二临床分委员会范伟荣临床医学妇产科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田峰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陈巧聪临床医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吕良冬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洪国保临床医学内科学(肾病)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陈建明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裴世深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叶晖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周益昭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刘国强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何桂松临床医学外科学(骨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王炳卫临床医学外科学(泌尿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姓名录取专业(一级学科)录取专业方向学位类型分委员会高钢龙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李志旺临床医学外科学(普外)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孙鹏涛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徐守军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代海洋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李文敏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蔡思娜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刘龙阳临床医学肿瘤学专业型第三临床分委会王小拍临床医学临床病理学专业型基础医学分委员会。
*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 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栏可以用参加报告和讲座的次数或获取学分数来做要求,但所获学分不计入选修课程总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博士生无学分要求。
科研课题科
研
课
题
专
栏 赵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休克循环重点实验室主任。
瑞典林雪平(Linkoping)大学医学博士,美国Scripps 研究院和路易斯维尔大学(Louisville)大学博士后,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助理教授。
长期从事氧应激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研究工作,在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2000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8年荣获第18届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世界大会奖。
发表SCI 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192.18),主编英文专著《动脉硬化研究进展(Advances in Atherosclerosis Research)》。
为2020年第七届中国—加拿大ATVB 高峰论坛组委会主席、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冯利科博士简介
陈冯利科博士是一位在南方医科大学(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内科医生和学者。
他是中国肿瘤细胞学会的副会长,中国肿瘤学会的常务理事,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教授,广州大学中国传统药物实验室主任和南方医科大学国际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他最初从事肿瘤研究工作,研究多种肿瘤的发病治疗原理,从细胞胞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获得了重要贡献。
他在各种癌症的普遍性、遗传变异和内病毒感染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肿瘤杂志》、《肿瘤学》、《国际疾病控制杂志》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并获得了诸多奖项荣誉。
此外,他还著有《中医肿瘤基础医学》《中医肿瘤治疗实用大全》等书籍,为我国肿瘤治疗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方医科大学2003年病理生理学(博士)
一、名词解释:
1、热限
2、缺氧诱导因子
3、脑死亡
4、阴离子间隙
二、问答题:
1、DIC时为什么不用止血药止血?
2、什么是EPO?它在体内的病理生理作用?
3、各型休克为什么都要进行补液?
南方医科大学2005年病理生理学(博士)
一、选择题:40题×1分
A1、A2、B、X型
二、简答题:4题×5分
1.简述GABA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2.为什么部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下降只导致低氧血症,而不会导致PaCO2升高?
3.简述DIC时出血的机制
4.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三、论述题:
1.一患者,血压波动于160/100近十年,近期发生左心衰竭,,请分析其发病机制(15分)
2.试述休克I 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机制和代偿意义(10分)
3.一肺心病患者,入院呈昏睡状态,查:PH 7.26,PaCO2 65.5, HCO3-30,CL-92, Na+145,试分析患者为何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根据是什么?并分析期昏睡的机制?(15分)
南方医科大学2005年病理生理学(专基)(博士)
1.请简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2.请简述第二心音固定分裂的病理生理基础
3.请简述心室舒张充盈受阻的病理生理基础
4.请简述心源性休克的病理基础
5.请简述环形运动折返的三个条件
6.请描述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并从而阐述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7.请描述酸中毒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8.临床对心力衰竭病人检测心率的基本意义是什么?
9.休克早期病人通过什么途径代偿血压的下降?
10.请区分SIRS、Sepsis和Septic shock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