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新版)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3.05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化学上册《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概念,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的排序;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建立元素的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符号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建立,加强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念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书写。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含义;三、教学环境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具有投影仪和交互式白板等设备。
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概念,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的排序;记住并会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建立元素的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符号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建立,加强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这一观念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书写。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含义;三、教学环境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具有投影仪和交互式白板等设备。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环节: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图片展示水、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提问: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三、提问:这些分子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追问:这些氧原子相同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元素的概念: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提问:(1)C2H5OH、H2、H2O、Ca(OH)2,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____原子,都是____元素的原子。
(2)C、CO2、CO、CaCO3,这些物质的微粒中都含有____原子,都是____元素的原子。
提问:(1)水是由什么组成的?(2)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3)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交流与讨论,小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思考、回答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元素概念学习的难点。
初中化学辨别元素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化学辨别元素组成的基本方法;
3. 能够利用化学实验进行元素的识别和鉴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化学辨别元素组成的方法;
难点:化学实验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化学辨别元素组成的基本方法;
3. 化学实验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实验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元素的性质
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化合价、化学性质等。
3. 学习化学辨别元素组成的方法
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辨别元素组成的方法,包括化学反应、物理性质、光谱分析等。
4.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操作来辨别元素的组成。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辨别元素组成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应注重实验技巧,注意实验安全和化学品的使用。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元素组成的辨别和鉴定。
化学教育教案:掌握如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如何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学会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辨识和分析元素和化合物;3.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常识,提高化学实验技能;4.掌握化合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一个元素指的是一种原子,它的所有原子在化学上都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学物质,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化学性质。
2.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辨识和分析元素和化合物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数据记录、核磁共振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分析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和组成。
仪器的使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
3.化学分析的基本常识和实验技能化学分析是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或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的过程。
包括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比色分析光度法分析、荧光法分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4.化合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化合物分离和纯化是化学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包括结晶分离、萃取、凝胶层析、电泳等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2.实验授课:引导学生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了解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
2.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使用现代化学实验室仪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应用案例: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1.理论考查:考查学生对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目标: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识别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什么是化学元素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3.不同元素的特征和性质4.组成物质的化学反应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物质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二、学习(30分钟)1.介绍化学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2.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3.分享一些常见元素的特征和性质,例如氧气、水、铁等。
4.让学生观察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性。
三、巩固(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的方式,列出不同物质的元素组成。
2.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物质的元素组成。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报告和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拓展(20分钟)1.利用互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2.分组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物质,深入研究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并尝试在实验室中制备该物质。
3.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体会。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程内容,概括本节课学到的关键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元素周期表有什么作用?了解元素的特征和性质有什么实际应用?教学辅助材料:1.元素周期表图册和互动课件2.实验材料和器具:例如试管、燃烧器等3.实验记录本和研究报告模板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元素组成物质报告和实验记录的质量和准确性。
2.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和小组研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化学元素的特性和反应性。
然而,教案中未覆盖所有元素和物质的组成,需要根据班级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初步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密切关系;2.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4.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能正确的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区分元素和原子难点:能正确的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能区分元素和原子【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部分,选取代表通过朗读和书写的方式进行展示、点评、质疑。
上课时通过完成当堂检测使本节课内容得以灵活运用。
【导学提纲】1.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填空:二氧化碳是由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
铁由构成。
氧气由构成。
氧气分子由构成。
水分子由构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3.在O2、H2O CO2 P2O5 HgO 这五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是,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质子数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Ⅰ阅读教材56-59页“什么是元素”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1.根据元素的定义你如何理解“同一类原子”的含义:;2. O2、H2O CO2 P2O5 HgO 这五种物质分别是由那些元素组成的?(注意:元素为宏观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量B.电子数C.中子数D.核电荷数4.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组成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 _。
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其组成元素是。
5.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A.Mn B.CA C.al D.Hg6.指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前四个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解释)①O ,②Na ,③ C ,④S ,⑤2H ⑥O2-7.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名称。
硫,钙,钾,Zn ,Ba ,Mn氧,氯,溴,C ,P ,He并指出上述那些元素是金属元素,那些是非金属元素,那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那些是气体,那些是液体。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粤教版其次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的要点-----元素及其符号、单质和化合物。
介绍给同学,一是加深了同学对前面章节中消灭的有关化学符号的理解,二是拓展了物质类别,三是分散了难点。
元素及其符号是化学的灵魂,让同学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入门,同时让同学了解元素概念、理解与元素相关的单质和化合物概念。
对同学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培育同学用元素符号表达化学学问的抽象思维力量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初学元素的概念,不少同学难以理解,通过了解同学具体状况,我选择了与同学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有的同学抽象思维力量不强,就创设情景赐予启发,从日常生活中已经生疏的“补钙”、“补铁”、“补锌”以及“加碘”引伸出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万物无非是由钙、铁、锌、碘等称为元素的物质组成,从而得出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有的同学规律思维力量强,就引导他们从前面所学的学问中归纳得到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元素概念的含义(了解),初步生疏元素与人类的亲密关系(理解)。
2.记住几种常见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了解)。
3.记住并会书写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
4.知道元素的简洁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能说出常见的具体元素属于哪类元素(了解)。
5.能依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元素概念、探究元素符号的意义,培育同学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概括力量和猎取、加工信息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元素概念的学习,增进同学对“世界是物质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生疏。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出课题】[商标情景导入]呈现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同学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问: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引入课题——辨别物质元素的组成。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教材
及学情分析对于宏观元素的的概念学生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但是如分类,团体等比较熟悉,本节课从这一点出发,在引用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袋上的各类元素含量来做例子,可以较好的使学生进行理解
课
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和原子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中同种原子的比较,理解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概念,通过对比,找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
重点:元素概念
难点难点:元素的概念
教法学
法
指导
讲授法,实物示例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什么是离子回顾离子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看ppt,说出分子
结构中的共同点
找出元素与原子的
不同点
阅读地壳中元素的
分布
利用ppt,分析几种分子结构中的原子,得出元素
的概念
分析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前四位元素的名称和位次
什么是元素
元素与原子的
区别
几种元素在地
壳中的分布
小
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的概念:
二、元素符号
三、元素符号的意义
作业设计必做:练习册选择题、填空题选做:练习册综合提升
教学反思。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粤教版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的要点-----元素及其符号、单质和化合物。
介绍给学生,一是加深了学生对前面章节中出现的有关化学符号的理解,二是拓展了物质类别,三是分散了难点。
元素及其符号是化学的灵魂,让学生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入门,同时让学生了解元素概念、理解与元素相关的单质和化合物概念。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培养学生用元素符号表达化学知识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初学元素的概念,不少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就创设情景给予启发,从日常生活中已经熟悉的“补钙”、“补铁”、“补锌”以及“加碘”引伸出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万物无非是由钙、铁、锌、碘等称为元素的物质组成,从而得出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就引导他们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归纳得到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学会判断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3)能够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
(4)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元素概念认识和区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概括能力和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学习,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培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的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难点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五、教学过程设计知识新授:讨论: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第一组:氧气(O2)、臭氧(O3)、氢气(H2)、氮气(N2)、氩气(Ar)、碳(C)、铁(Fe)、汞(Hg)第二组二氧化碳(C O2)、水(H2O)、氧化铜(CuO)、五氧化二磷(P2O5)、氨气(NH3)、氯化氨(NH4Cl)、硫酸(H2SO4)[结论]不同点:元素种类的多少不同,第一组仅含一种元素,第二组分别含有两种或多种元素。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以及物质的分类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性知识不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
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
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通过几种分子中氧原子的分析,初步形成元素的概念,与原子对比得
讲,学生能说出一些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开学到现在对元素的
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运用元素和原子的对比来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学生自学
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一些成。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了解元素的存在和分布4、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5、了解物质的分类【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正确掌握常见的元素符号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学习流程】【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许多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而分子是由______ 构成的。
例如:氧气氧分子氧原子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五氧化二磷—=1==!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2、构成上述物质的分子中,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分子构成中都有原子,这种原子的质子数是,核电荷数是。
不管在什么样的分子中,这种原子都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它们实际上是同一类原子,故总称为—元素。
3、元素是指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不同种类的元素,其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否相同?5、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总数多达几千万甚至更多,但组成它们的元素种类却只有100余种。
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元素,但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如下图:(1)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含量约为,其次是元素。
(2)全观上图,地壳中的元素含量从高到低,排在前四位的是、、(3)有10种元素就占到了地壳总质量的99%,其余80多种,还占不到1%。
多数元素含量虽然很低,但作用不可忽视,如、、和等,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
(2)元素符号“H”的意义是:①②C3)符号“3H”表示的意义是,符号“2Fe”表示的意义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课标依据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一、教材分析《空气、物质的构成》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原子、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离子,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原子和离子的特性。
教学难点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原子和离子的特性。
五、教法学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分子?如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入新课]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经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些微粒就是原子,也就是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合物概念。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培养学生用元素符号表达化学知识的抽
我选择了与学生认
发,从日常生活中已经熟悉的“补钙”“补铁”
括人体在内的自然万物无非是由钙、铁、锌、碘等称为元素的物质组成,从而得出
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
质量分数(前四位)
)元素
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和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符号的理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