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元素》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3
初三化学上册元素教案5篇初三化学上册元素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加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了解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并能够正确区分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元素,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
二、探究元素(15分钟)
1. 带领学生了解元素的定义:由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调查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区分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2. 展示实验:通过实验展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不同反应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元素的世界。
六、作业(5分钟)
留下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特性,拓展学习。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元素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编号09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合作共建【讲述】其中的“钙”、“锌”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一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知能应用元素,这个概念对丁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 1-20号元素如:H、H8 CX 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巩固小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CO. SJ P J O J.nfi. ML MX 40;FcftHCh 、H印4 间尸H/X)% HNO y诊断评价伺仰与" I【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解“将质子数都是 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 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 素种类的是什么?【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 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 是什么)?【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 种类,不论个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
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二、学情分析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章节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衔接了前面的原子结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丰富的实例展示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进入《元素》章节学习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概念,对化学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元素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将元素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此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基石——元素。
元素,这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基础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从浩瀚的宇宙星辰到微小的生命细胞,从坚硬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它们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被发现和分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初中化学元素优秀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3. 能够辨别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三、教学难点:
1. 辨别不同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准备:
1. 精心准备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备;
2. 准备化学元素的图表和示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化学元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的写法。
3. 学习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元素的性质。
5.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交流彼此的实验结果和体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
1. 巩固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七、板书设计: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希望通过持续的实践和学习,学生能够对化学元素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
2.教材内容的有序性分析(1)“元素”概念在教材中的逻辑顺序新版教科书的逻辑顺序为“分子和原子→原子构成→离子→元素”,与旧版相比,教材将离子与元素的位置对调,在学习了离子之后再学“元素”,更有利于“元素”概念的完整构建。
(2)学生对“元素”概念的认知阶段与目标在“元素”概念出现前,教材已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如绪言和本课题的引言部分,让学生对“元素”概念由“模糊感知”发展为“产生表象”后才提出“元素”真正的概念,让学生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元素,但是只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对于元素的准确定义还没有接触过。
另外学生对原子结构也有初步了解,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由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性,学生可能掌握得不是很好。
2.学生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类比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另外,学生已经学习原子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备“同位素”的知识储备,可能比较难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学习联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作用、意义;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展示图片】生活中的物质【讲解】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什么吗?其实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
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二、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四、课时安排2课时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应该不是。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存有,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升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持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理解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在地壳中和人体细胞中的含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挥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碘盐、高钙奶、加铁酱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名词,你知道这里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吗?二、推进新课1.元素的概念[过渡]碳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质子数6,中子数7氧原子{质子数8,中子数8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总结]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上述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59页内容,并思考“元素”的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学习过原子,那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呢?[归纳总结]“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些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讨论交流]下述化学反应中:硫+氧气二氧化硫(S) (O 2) (SO 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 (H 2O) (O 2)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归纳总结]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和元素都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原子可构成物质(微观),元素可组成物质(宏观),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如下: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内容,并思考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如何分布的呢?元素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提示学生可从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去考虑)[归纳总结]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硅、铝、铁、钙。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
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
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
“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