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23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材分析《课题3 元素(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单元——元素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生活中的元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的分类、分布和作用,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特征,理解元素在物质组成中的作用。
-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能识别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通过实例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理解,特别是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认识。
- 元素符号的记忆与识别,特别是相似元素符号的区分。
-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及变化,如何通过元素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
- 例如,钠(Na)与钾(K)的性质对比,过渡元素的特殊性,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排布等,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化学实验室、元素周期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电子白板。
- 信息化资源:PPT课件、化学实验视频、元素周期表互动软件。
- 教学手段: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操作、互动问答、课后在线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目标:引起学生对元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图片,如氧气、铁、碳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元素的存在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构成物质中的基础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初步形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观念
3、知道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小明的爷爷腰酸背疼腿抽筋,请大家当个家庭小医生来告诉爷爷爷该服用什么药呢?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这些药物名称中的“钙”指的是什么?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环节二、初步建构元素的概念
(2)氢原子和氧原子相比不同的是什么?
(3)什么是元素呢?
同学们参考课本59页的内容来复述元素的概念
【讲解】教师讲解
环节三、深入探究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指的是哪一类”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 氧分子和硫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2.钠原子和钠离子是同种元素吗?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教师释疑】:
同一类指的是哪一类呢?(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或者是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
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环节四、归纳小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1.氧气中含有()种元素。
2.氧气由()组成
3.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
4.氧气由构成
环节五、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
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完成课本59页的讨论【提出问题】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以过氧化氢为列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情况
【独立练习】:思考:若用某种试剂制取氧气,则这种试剂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
环节六、轻松自学
阅读课本并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环节七,突破难点
讨论交流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元素
离子
分子原子
展示讨论并综合起来
环节八、小结
板书课题3 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是个宏观概念
3、一类原子指的是: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和元素都不变
5、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