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260.00 KB
- 文档页数:35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一、背景介绍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等。
脑瘫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二、康复训练目标1.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 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姿势不稳定。
4. 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三、康复训练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包括平衡、协调、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并增强心肺功能。
具体包括:(1)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跳跃、倒立等动作,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2)协调训练:通过各种动作组合,如跳绳、打球等,帮助患者提高协调能力。
(3)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扭转等动作,帮助患者增加肌肉柔韧性。
(4)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
2. 运动控制训练运动控制是指身体对外界环境和内部信号进行反应和调节的能力。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运动控制训练。
具体包括:(1)手臂和手指控制训练:通过各种手部活动如握拳、抓物等,帮助患者提高手臂和手指的灵活性和掌握能力。
(2)腿部控制训练:通过各种腿部活动如踢球、走路等,帮助患者提高腿部的控制能力。
(3)平衡和姿势控制训练:通过各种平衡和姿势训练如站立、行走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的整合,使人们对周围环境有更准确的认知和更好的运动表现。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感觉统合障碍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感觉统合训练。
具体包括:(1)视觉训练:通过各种视觉刺激如图形识别、空间定向等,帮助患者提高视觉能力。
(2)听觉训练:通过各种听觉刺激如声音辨别、音乐欣赏等,帮助患者提高听觉能力。
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1. 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影响着儿童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自己的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以及其中一些关键的方面。
2. 评估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脑瘫儿童进行评估。
评估需要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运动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个体差异性。
通过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康复需求以及可行的治疗目标。
3. 计划制定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3.1 康复目标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对于指导训练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康复目标可以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协调能力、提高平衡、增加日常活动的能力等等。
确立清晰的目标有助于确定适当的训练方法和度量标准。
3.2 训练方法根据康复目标,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是关键的。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语言治疗等多种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拉伸和强化训练来改善肌肉控制。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来改善协调能力。
语言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说话和交流能力。
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并结合不同的疗法。
3.3 训练强度和频率训练强度和频率是确保康复训练有效的关键因素。
对于脑瘫儿童来说,适度的训练强度可以促进肌肉的适当发育和功能改善。
训练频率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可接受的负荷。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训练是比较合适的,每次训练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芳龄和能力而定。
3.4 家庭支持与配合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家长应参与训练过程中,并按照康复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提供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将对康复训练的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4. 总结与观点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全面评估孩子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
小儿脑瘫角弓反张、颈回缩康复训练方法【导语】小儿脑瘫,即儿童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角弓反张和颈回缩是脑瘫儿童常见的症状。
及时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儿脑瘫角弓反张、颈回缩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角弓反张康复训练方法1.俯卧位训练:让患儿保持俯卧位,家长用一只手固定患儿的骨盆,另一只手轻轻按压患儿的背部,使其脊柱逐渐伸直,维持片刻后放松。
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
2.侧卧位训练:让患儿保持侧卧位,家长用一只手固定患儿的骨盆,另一只手轻轻按压患儿的背部,使其脊柱逐渐伸直,同样维持片刻后放松。
每次训练10-15分钟。
3.坐位训练:让患儿坐在椅子上,背部紧贴椅背。
家长站在患儿身后,用双手轻轻按压患儿的背部,使其脊柱伸直。
每次训练15-20分钟。
4.功能性训练: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角弓反张症状。
二、颈回缩康复训练方法1.颈部肌肉按摩:家长用双手轻轻按摩患儿的颈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每次按摩5-10分钟。
2.颈部伸展训练:让患儿平躺在床上,家长用一只手托住患儿的头部,另一只手轻轻按压患儿的颈部,使其颈部逐渐伸展。
每次训练5-10分钟。
3.颈部旋转训练:让患儿平躺在床上,家长用一只手托住患儿的头部,轻轻向两侧旋转。
每次训练5-10分钟。
4.坐位颈部训练:让患儿坐在椅子上,家长站在患儿身后,用双手轻轻按压患儿的头部,使其颈部伸展。
每次训练10-15分钟。
5.功能性训练: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颈部活动,如颈部瑜伽、颈部保健操等,有助于改善颈回缩症状。
【注意事项】1.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患儿受伤。
2.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3.家长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与患儿共同面对疾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4.定期复查,根据患儿的康复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5.注意患儿的饮食营养和日常生活护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儿童脑瘫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内容
以下是 6 条儿童脑瘫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内容:
1. 宝贝的肢体训练可重要啦!就像建房子要先打好根基一样。
比如让孩子练习抓握小玩具,这多有意思呀!“宝宝,来抓抓这个小摇铃呀”,看着孩子努力去抓,心里是不是特别欣慰呢?坚持这样的训练,孩子的手部力量会越来越好呢!
2. 站立训练不能忘哦!想想看,孩子能自己稳稳地站着,那是多么棒的事情呀!可以让孩子靠着墙慢慢站,“加油呀,宝贝,你能行的!”每次孩子有点进步,都会让人欣喜若狂吧。
3. 爬行训练也是关键一步呀!不就像小毛毛虫努力往前爬一样嘛。
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前面,诱导孩子去爬,“快去拿你的小玩具哦”,看着孩子一点点靠近目标,是不是超有成就感呢?
4. 语言训练也超级重要哇!跟孩子多说话,“宝宝,这是花花呀”,就像在孩子心里种下语言的种子。
不断地浇灌,这颗种子就会发芽长大,孩子就能开口说话啦!
5. 平衡能力训练也要重视呀!就好像走钢丝的人要保持平衡一样。
让孩子试着单脚站一会儿,“哇,宝宝好厉害呀”,孩子一定会感受到你的鼓励。
6.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岂能忽视呢?教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来,宝宝自己穿衣服咯”,这就是让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呀,难道不是吗?
总之,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特别重要,只要家长有耐心、有爱心,持续不断地帮助孩子训练,孩子一定会有大大的进步呀!。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脑瘫儿童的基本生理特点,掌握其体能康复的基本原则。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种针对脑瘫儿童的体能训练方法,并了解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3. 学生能了解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的安全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脑瘫儿童设计一份合适的体能康复训练计划。
2. 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执行体能训练方法,并能根据脑瘫儿童的反馈调整训练方案。
3. 学生能有效地与脑瘫儿童沟通,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尊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关爱特殊群体的情感态度。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学、心理学基础,对特殊教育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脑瘫儿童生理特点及康复原理- 课本章节:第三章“特殊儿童生理特点”- 内容:脑瘫儿童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特点,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
2. 脑瘫儿童体能训练方法- 课本章节:第五章“特殊儿童体能训练”- 内容:介绍至少三种体能训练方法(如水中运动、瑜伽、康复操等),分析其适用场景和效果。
3.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计划制定- 课本章节:第六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内容: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强度、频率等。
4. 脑瘫儿童康复体能训练实践操作- 课本章节:第七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实践”- 内容: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何与脑瘫儿童有效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训练。
5. 安全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 课本章节:第八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安全与防护”- 内容:训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脑瘫儿童的康复方法一般包括运动训练、头部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言语训练、水疗法、针灸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1、运动训练:脑瘫儿童可以进行翻身、爬行、坐位等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平衡能力。
2、头部平衡和协调能力训练:可以进行抬头、转头、低头等训练,可以使患者更好控制头部,有助于保持头部的稳定性。
3、言语训练:可以通过伸舌头、吹口琴等方式,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4、水疗法: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儿童进行淋浴或温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5、针灸: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治疗,对智力、肢体瘫痪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遵医嘱坚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
饮食上可以多吃流质或半流质软食,有助于咀嚼或吞咽,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病情恢复。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介绍脑瘫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疾病。
脑瘫儿童通常需要接受康复训练来改善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以帮助儿童尽早恢复正常运动能力。
训练目标维持肌肉柔韧性•进行定期拉伸运动,包括全身各个肌肉群•鼓励非常用肌肉群的参与,提高整体肌肉柔韧性锻炼肌力1.分阶段进行肌力训练–使用婴儿用具进行适度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按照儿童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2.利用特殊设备进行辅助训练–腿部康复训练器、手部康复训练器等提高协调性•进行平衡性训练,如站立平衡训练、单脚站立等•利用球类运动、倒立训练等提高身体协调性发展日常生活技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脑瘫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技能培养•包括穿衣、饮食、洗漱等自理能力的训练训练内容早期康复阶段1.预测异常脑发育的婴儿,从出生后尽早开始进行体操训练–依托床垫的腿部抬升–促进躯干控制的自由玩耍–通过音乐刺激协调性2.配合药物治疗,通过专业技术进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中期康复阶段1.强调主动性肌力训练–利用弹力带进行肢体伸展和锻炼–进行模仿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2.利用特殊设备进行系统训练–康复器械辅助训练,如桑巴球、恒温泳池等–虚拟现实技术帮助解决平衡和协调问题后期康复阶段1.深入开展运动康复治疗a.平衡能力提升•各种单脚站立训练•剪纸足底乒乓球接触训练b.强化核心肌群•腹部、背部肌肉的训练c.推进运动技能培养•游泳、篮球、足球等团体项目的训练2.建立理想脑瘫儿童社区,提供康复训练社交场所训练频率和时间早期康复阶段•每天进行多次短时间的体操训练,每次10-20分钟•配合专业治疗师的指导,进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中期康复阶段•每周进行3-5次的康复训练,每次30-60分钟后期康复阶段•每周进行5-7次的康复训练,每次60-90分钟家庭和学校的协同合作家庭配合•家长在家中参与康复训练,与专业治疗师密切配合•家长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和支持学校支持•学校提供专门的康复训练室和设备•学校与专业治疗师、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结论通过制定全面而个性化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儿童可以逐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导致儿童在运动、姿势和协调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功能水平,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对患有此病的儿童至关重要。
首先,康复计划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其次,康复计划可以改善儿童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使他们在行走、跑步和踢球等活动中更加自如。
此外,康复计划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促进他们与家庭、朋友和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由此可见,儿童脑瘫康复计划是儿童脑瘫患者综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核心部分。
通过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肌肉的发育和功能的改善。
此外,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等康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体能训练中,以提高效果。
2.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帮助儿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例如自理、用餐和穿衣等,儿童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独立性。
此外,辅助器具的使用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也是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言和认知训练:儿童脑瘫患者在语言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困难。
因此,康复计划应该包括相关的语言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与专业的康复师合作,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实施策略1. 个性化定制:儿童脑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对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功能评估,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
2. 多学科合作:儿童脑瘫康复计划需要多个专业的康复师共同合作,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一、方案背景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异常,常常伴随有运动、姿势、感觉、认知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训练目标1. 提高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使其达到生活自理水平;2. 改善脑瘫儿童的姿势,纠正异常动作模式;3. 增强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4. 提高脑瘫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
三、训练方法1. 运动训练(1)翻身训练:通过下肢带动翻身,辅助患儿完成从仰卧到侧卧、俯卧的翻身动作。
(2)坐位训练:在坐位时,通过调整姿势,使头部保持在身体正中线上,增强躯干和腰部的伸展能力。
(3)站立训练:通过辅助站立,逐步提高脑瘫儿童的站立平衡能力。
(4)行走训练:在行走训练中,指导患儿正确使用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逐步提高行走能力。
2. 姿势训练(1)头部控制训练:通过颈部拉伸、头部抬起等动作,改善头部控制能力。
(2)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等训练,纠正异常动作模式。
3. 认知训练(1)记忆力训练:通过图片、文字等记忆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记忆力。
(2)注意力训练:通过游戏、任务等注意力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注意力。
(3)思维能力训练:通过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思维能力。
4. 社交能力训练(1)沟通能力训练:通过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沟通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沟通能力。
(2)情感表达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体验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
5. 心理素质训练(1)自信心训练: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提高脑瘫儿童的自信心。
(2)挫折承受能力训练: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场景,提高脑瘫儿童的挫折承受能力。
四、训练时间及频率根据脑瘫儿童的年龄、病情、康复效果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一般建议每周训练5-7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60分钟。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一、康复训练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和运动功能的受限。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记录一位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
二、患儿情况介绍患儿小明,男性,6岁,被诊断为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他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康复训练,每周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各种运动和手法,改善患儿的肌张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小明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也变得更加协调。
2.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流利和准确。
3.认知训练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认知训练纳入康复训练方案中。
通过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训练,小明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四、康复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肌张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在生活中,他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自信和积极。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家庭和医疗机构应该共同合作,为脑瘫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服务。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