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
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机械考研知识点总结一、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从物质运动的本质和物体受力的规律出发,研究物体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作用形式:集中力和分布力;力的合成:几何法、平行四边形法、广义法则;平衡问题:平衡、静平衡、几何法和代数法,机构平衡等;公式导出:竖杆稳,水平杆稳,直杆倾斜,斜杆倾斜;杆的内力:法向力和切向力;连接器的内力;力矩:力矩的概念、力矩的计算和力矩的平衡;整体平衡:平衡点和平衡台;线束节点法等;最大内力、最大弯矩;动力问题:加速度和速度等基本概念,圆周运动、等速圆周运动等。
二、材料力学(1) 轴向力、剪切力和弯矩的作用下梁材料受力情况及计算方法;(2) 弯矩梁在轴向力、剪切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的受力及计算方法;(3) 热应力与热应力引起的应力应变及变形规律;(4) 梁的横截面受制作用下的受力及杆件受力情况与计算方法;(5) 束制下横截面受力及计算方法;(6) 梁的复杂受力情况及计算方法;(7) 受拉、受压、受折、屈曲等受力及计算方法;三、机械设计(1) 轴上零件的设计;(2) 螺纹设计;(3) 键槽设计;(4) 联轴器设计;(5) 弹簧设计;(6) 紧定与公差设计;(7) 装配与连接设计;(8) 机械连接的设计;(9) 机械速度与动力传递的设计;(10)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
四、机械制造基础(1) 机械基本概念;(2) 切削原理;(3) 切削力与切削热;(4) 刀具与刀具运动;(5) 刀具功能与选择;(6) 刀塞;(7) 刀具材料;(8) 刀具磨损;(9) 机床的分类;(10) 机床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11) 机床的主轴与动力传动;(12) 机床的主要运动;(13) 机床的辅助装置;(14) 机床安全操作;(15) 机床保养与维修。
五、流体力学(1) 空气动力学;(2) 空气阻力;(3) 空气静力学;(4) 空气压力计算;(5) 水动力学;(6) 管道水流压力计算;(7) 其他流体力学概念。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机械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运动、力学性能等基本原理的科学。
它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和分析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对机械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中的基本运动形式,常见的机械运动包括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在机械运动中,常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力和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对机械运动进行分析需要运用运动学知识,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力学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是机械原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
在力学性能分析中,需要掌握静力平衡、牛顿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动量和动量守恒等重要原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机械系统中力的平衡和传递,从而保证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运动传递方式,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和联轴器传动等。
在机械传动中,需要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传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设计稳定可靠的传动系统。
4.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运动形式,它会给机械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增加能量损失、加大零部件的磨损和损坏等。
因此,对机械振动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机械振动中,需要掌握振动的基本规律、振动传递路径、振动的干扰和控制方法等知识。
5. 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原理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疲劳寿命分析等方面。
在零部件设计中,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功能需求、工作环境、制造工艺等因素,以确保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不发生故障。
6. 机械系统优化机械系统优化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传动方式选择、工作性能优化等内容。
考研机械原理知识点精讲机械原理是工程中的一个基础学科,也是考研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掌握机械原理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应对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考研机械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刚体力学刚体力学是机械原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刚体在受力作用下的静力平衡和运动规律。
刚体的基本性质是质点,并且具有刚性,即在受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形变。
刚体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质心、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等。
2.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刚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动力学的基本定律、动量定理、功与能定理、角动量定理等。
掌握动力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解决有关力、速度和加速度等问题。
3. 运动学运动学是机械原理中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在考研机械原理中,了解运动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理解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变化等问题。
4. 静力学静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力的原理。
它主要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的计算、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静力学的知识点在考研机械原理中常常会涉及到物体的静态平衡问题,掌握相关知识可以帮助考生解决与力的平衡和平面问题相关的题目。
5. 力学基本定律考生在备考机械原理时,还需要熟悉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动力学基本定理和动量定理等。
这些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考生需要通过练习题和例题加深对这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起来,考研机械原理知识点包括刚体力学、动力学、运动学、静力学和力学基本定律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力、运动、平衡相关的问题。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练习题的解答,通过不断积累和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最后,祝愿考生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
机械原理考研复习笔记一、机械的结构分析1.绪论(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1)机器●作用:传递改变物料(车床)能量(内燃机)信息(计算机)的装置2)机构●作用:传递运动和力的装置3)(若干)机器+机构=机械2.概念性知识1)零件构件●零件:min制造单元●构件:最小运动单元2)组成关系●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3)运动副●定义: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链接●分类●按照引入的约束●引入几个约束,就为几级副●平面三个自由度-形成1~2级副●空间六个自由度形成1~5级副●按照接触方式●低副(面)(两个约束,一个自由度)●转动●移动●高副(点,线)(一个约束,两个自由度)●本质●两个构件形成的连接方式,一旦存在就形成约束4)运动链●若干运动副+若干构件=运动链●定义:构件+运动副组成的可相对运动的构件系●分类●开链●闭链5)机构●机架+运动链=机构●即在运动链中选定一个做为机架●平面机构●空间机构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定义●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广义坐标的数目●目的●判断机构能不能动●判断是否有固定的运动2)计算公式●3)计算前的预处理●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4)计算步骤●1:预处理●焊接局部自由度●找虚约束●标记复合铰链●2:从主动件开始找5)利用自由度判断机构运动情况●自由度=原动件●有确定运动●自由度大●阻力最小定律●原动件大●机构最薄弱处破坏●自由度为0●有自锁或者四点●修改4.机构运动简图1)前提:确定比例尺2)步骤●1按照比例尺●2沿运动顺序分析●两两之间的运动方式●运动副类型●移动:谁充当滑块●转动:转动中心位置●高副:●接触点位置●用构件(合适即可)依次连接各运动副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基础知识1)绝对速度:构件自身的实际速度2)相对速度:做相对运动的两个构件的速度差2.瞬心1)定义:两个相对运动的构件的等速重合点●表现形式:点,在这一点时两构件具有相等速度,即传递性●同时为两个构件的外拓点●将两个构件速度连系起来的点●由一个的速度或角速度算另一方●数量问题●2)瞬心处两构件相对速度为0 绝对速度相等3)构件上一点的速度计算公式V=ωr●构件上任何一点都能看作绕其旋转中心转动●也可以看作绕绝对瞬心转动4)确定瞬心的位置●直接接触●转动副●转动副中心●移动副●导路垂线的无穷远●高副●纯滚动●接触点(齿轮啮合时的节点处)●滚动+相对滑动●接触点的公法线上,需要其他条件来确定●不直接接触●三心定理●定义:三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位于同一直线上●3 三个构件●3 三个瞬心●1 两两确定一条直线,任意两条确定交点●瞬心多边形(求解方式)5)瞬心的具体应用(求速度与角速度)●三、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平面力系的分类1)平面汇交力系●定义:平面力系中各力作用点汇交与一点处的力系●如何平衡●几何法(常用):绘制首位相连的封闭力多边形●解析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力作为向量分别投影到两个坐标轴进行计算●计算原理●x轴(分矢量)和为0●y轴(分矢量)和为02)平面力偶系●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等大反向的一对平行不共线的力●特性: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力偶对任何一点取矩都是力偶矩,跟矩心没有关系,在构件任何一点都可以取●对比力矩:一个力对一对的矩●平衡●条件:合力偶矩平衡即主矩=03)平面任意力系●由以上两种组合而成,含有力和力偶。
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体的受力分析:包括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连接件的受力分析等内容。
2.物体的运动学分析: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内容。
3.物体的动力学分析: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等内容。
4.物体的能量分析: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内容。
5.物体的工作与能量传递:包括力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等内容。
二、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的外部作用与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包括加速度、位移、速度、功等。
3.力的平衡:受力物体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5.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包括动量定理、冲量等。
6.能量:能量是描述物体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7.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装置能量转换效率的物理量。
8.静力学:静力学是描述物体静止状态和受力平衡的物理学分支。
9.动力学:动力学是描述物体动态运动的物理学分支。
10.机械波动力学:机械波动力学是描述机械波传播和力学振动的物理学分支。
以上就是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也是考研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之一。
三、机械原理的应用机械原理在机械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装配和运动机构的设计等。
2.机械加工:机械原理用于机械加工中,包括机床的选择、切削力的计算等。
3.机械传动:机械原理用于机械传动中,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液压传动:机械原理用于液压传动中,包括液压元件设计、液压系统分析等。
5.自动控制:机械原理用于自动控制中,包括机械控制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设计等。
6.机械振动:机械原理用于机械振动中,包括机械系统振动分析、振动控制等。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的一门学科,它对于理解和设计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对机械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内部相对运动、力学和能量转换的科学。
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力学和能量转换等科学原理。
2. 力和力的分析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其状态的原因,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
力的分析包括受力分析、合力分析、平衡条件、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3. 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包括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运动等内容。
4.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牛顿定律、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动力学运动规律等内容。
5. 力矩和力矩分析力矩是使物体绕某一轴转动的效果,力矩的大小用牛顿•米(N•m)为单位。
力矩分析包括力矩的计算、平衡条件、力矩的合成和分解等。
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1.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一种通过齿轮进行相互啮合传递力和转动的机械传动方式。
齿轮传动可以实现速度比和力矩比的变换,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床、风力发电机等各种机械设备中。
2. 带传动带传动是一种通过带轮和传动带进行力的传递和速度的变换的机械传动方式。
带传动简单、结构紧凑,广泛应用于风扇、工程机械、输送带等各种场合。
3.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利用杠杆进行力的受力和转矩的传递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剪切机、千斤顶、摇臂等各种机械设备中。
4. 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通过液体的压力传递力和运动的原理,它具有传动平稳、传力稳定、速度连续可调和传动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冶金设备和船舶等领域。
机械原理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机械装备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机械装备具有智能诊断、自适应控制、远程监控等特点,将大大提高机械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以下是机械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适用于考研复习:一、基本概念- 机械: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能够传递或转换能量的装置。
- 机构:由若干个基本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具有确定运动的组合体。
- 运动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构件,通过接触面相互约束,实现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
二、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关系,不涉及力的作用。
-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量。
- 速度:位移对时间的导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对时间的导数,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 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对应于转动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三、运动链与机构分析- 运动链:由多个机构串联或并联组成的复杂机械系统。
- 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独立参数的数量,决定了机构的复杂程度。
- 运动分析:确定机构各部分的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
四、动力学基础- 动力学:研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和总能量保持不变。
五、平衡与稳定性- 静平衡: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系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动平衡:在有外力作用下,通过调整系统内部力的分布,使系统保持稳定运动的状态。
- 稳定性分析:研究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
六、机械振动基础- 机械振动:机械系统在受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激励时的振动现象。
- 自由振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 阻尼: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耗散。
七、机械传动- 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 带传动:通过带和轮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
- 链传动:通过链条和链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
八、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 材料选择: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设备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以下是机械原理的常见知识点:1. 力的作用点和载荷:力矩和力偶、力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学平衡条件、力的传递与转换等。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旋转运动等。
3. 动力学: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牛顿三定律、质量与权重、动量、力对动量的作用、功、功率、能量守恒、动能与势能、机械效率等。
4. 科里奥利力:物体在旋转坐标系中受到的惯性力,与转动半径、转动角速度和线速度有关。
用于解释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
5. 惯性力和离心力:物体在非惯性系或旋转系中受到的假想力。
离心力是惯性力的一种,是旋转体上各质点因受到转动约束而有的离心趋向于离开该转轴的力。
6. 摩擦力:摩擦的本质是接触面内的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力的矩和力偶:力矩是力绕某一轴产生的力力矩,力偶是力矩的特殊情况,力的两组等大的力共线并且同向或反向。
8. 杆的受力分析:使用平衡方程和受力平衡条件计算杆的受力。
9. 原动机和传动机构:涉及到动力传输和转动传递的相关原理和机械装置设计,包括各种起动器、接触传动装置、减速器和平动机构等。
10. 齿轮传动:引入齿轮传动的定义、工作原理、齿轮参数和齿轮组合的计算与选择等。
11. 制动与离合器:机械制动器的原理和分类,包括盘式制动器和钳式制动器,离合器的原理和应用等。
12. 螺旋传动:螺旋副的类型、应用和计算等。
总之,机械原理涵盖了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以及各种机械装置的设计和应用原理。
以上是机械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机械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机械的分类:从机械原理学科研究的内涵而言,一般认为机械包含机器和机构两个部分。
2.机器的定义:能实现预期运动并完成特定作业任务的机构系统。
特征:(1)机器是一种人造实物组合体,而非自然形成的物体(2)组成机器的各活动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3)机器能够实现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或是代替人类完成特定的作业3.机构的定义:能实现预期运动并实现力传递的人为实物组合体。
特征;(1)机构是一种人造实物组合体,而非自然形成的物体(2)组成机构的各活动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3)机构能够把一种运动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运动形式或者实现力的传递。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1.机构的组成:构件(构成一个独立运动单元的实物组合体);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又能实现相对运动的可动连接);运动链(若干个构件经运动副连接而成的构建系统)2.机构的组成规律:机构是由一个机架与一个或几个原动件,再加上若干个从动件组成而成。
机架:作为参考系的固定构件。
主动件:按预定给定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除主动件外的活动构件。
3.零件:不能够再分拆的单个实物体4.运动副元素:两构件直接接触的表面5.约束:对运动的限制称为约束。
分类:按运动副产生约束数目可以分为I 级副、II 级副、III 级副等;按接触方式分为低副和高副;按相对运动形式分为移动副和转动副以及空间运动副;按始终保持接触的方式分为几何形状封闭运动副、力封闭运动副等6.运动链分类:如果组成运动链的所有构件依次连接形成首尾封闭的系统则称之为闭式运动链,反之则为开式运动链。
7.机构运动简图:表明机构的组成、运动传递过程以及各构件相对运动特征的简单图形;机动示意图:只需表明机构的组成状况和结构特点而不需要严格按照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8.机构自由度:机构维持确定运动所必需的的独立运动参数。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2(3H L P P n F +⨯-⨯=;其中n:活动构件数,P L :低副约束数,P h :高副约束数;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2345(612345P P P P P n F +⨯+⨯+⨯+⨯-⨯=9.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的数目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1.平面连杆机构:由若干构件通过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球面副、球销副、圆柱副及螺栓副等)连接而成,又称为低副机构。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不会改变其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关系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3.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4. 圆周运动和角速度、角加速度的计算5.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动力学1.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定理的应用3. 动力和动力定理:动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力定理的应用4. 质点受力分析: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计算和分析5. 动能、动量和功率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四、静力学1.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法:受力平衡条件的表述和计算方法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定理和力的分解定理的应用3.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力学性质4. 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简支梁、固支梁和悬臂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五、轴系1. 轴系的分类和特点:一般轴系、滚动轴系和滑动轴系的特点和应用2. 轴系的受力分析:轴系受力平衡条件和计算方法3. 轴系的设计与选用:轴系的设计原则和选材方法4. 轴系的传动:轴系的传动原理和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应用六、传动1. 传动的分类和特点: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和齿条传动的特点和应用2. 传动的传递特性:传动的传递比、效率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装置的设计与选用:传动装置的设计原则和选用方法4. 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原理和方法七、机构1.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和歧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2. 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和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3. 机构的静力学分析:机构的受力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方法4. 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八、机器人1. 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2. 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3. 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种类和应用4.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编程方法以上是机械原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牛顿定律、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轴系、传动、机构和机器人等内容。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3一. 基本概念3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32. 构件与零件33. 运动副34. 运动副的分类35. 运动链36. 机构3二. 基本知识和技能3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识别图3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运动确定性的判别33. 机构的结构分析4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一. 基本概念:6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6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7一. 基本概念7(一)平面四杆机构类型与演化7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性质7二.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8第四章凸轮机构8一.基本知识8(一)名词术语8(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用原则8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8二. 基本技能9(一)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图解设计9(二)根据反转原理作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10(三)其他10第五章齿轮机构10一. 基本知识10(一)啮合原理10(二)渐开线齿轮——直齿圆柱齿轮11(三)其它齿轮机构,应知道:12第六章轮系14一.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14二.基本周转(差动)轮系的传动比14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15第七章其它机构151.万向联轴节:152.螺旋机构163.棘轮机构164. 槽轮机构166. 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77. 组合机构17第九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7一. 基本概念17(一)作用在机械上的力17(二)构件的惯性力17(三)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矩)与总反力的作用线17二. 基本技能18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18一、基本概念18(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条件18(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条件18(三)许用不平衡量及平衡精度18(四)机构的平衡(机架上的平衡)18二. 基本技能18(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18(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18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18一、基本知识18(一)机械的效率18(二)机械的自锁19二. 基本技能20第十二章机械的运转及调速20一. 基本知识20(一)机器的等效动力学模型20(二)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20(三)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20二. 基本技能20(一)等效量的计算20(二)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20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一. 基本概念1. 机械: 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第五章机械的效率和自锁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而一部机械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中摩擦所引起的功率损耗。
研究机械中摩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找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机械的自锁问题及移动副自锁条件的求解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本章知识点串讲【知识点1】机械效率及其计算定义: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η= W r / W d。
性质:η<1(η= 1——理想机器——永动机)表示方法:a. 功表示η= W r / W d = 1- W f/ W db. 功率表示η= p r / p d = 1- p f/ p dc. 力(矩)表示η= F0/ F= M0/ M1)串联机器(组)的总效率等于组成该机器(组)各机械部分效率的连乘积η=η1η2……ηK2)对于并联机构的总效率计算就相对麻烦一点。
N rη= (Nd1η1 + Nd2η2 + …+ NdK ηK) / (Nd1 + Nd 2 + …+ NdK) = (Nd1η1 + Nd2η2 + …+ NdK ηK) / Nd并联机组的效率,不仅与各个机构的效率有关,而且与效率的分配有关3)混联 兼有串联和并联的机构称为混联机构。
为了计算其总效率,可先将输入功至输出功的路线弄清,然后分别计算出总的输入功率和总的输出功率,最后计算其总的机械效率。
【知识点2】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定义:由于摩擦的存在,沿某个方向的驱动力如何增大,也无法使受力对象产生运动的现象——称为机械的自锁。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机械的自锁只是在一定的受力条件和受力方向下发生的,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却是可动的,也就是说自锁具有方向性。
1)平面自锁条件:(1)当α>φ时,驱动力P 的作用线在摩擦角φ之外。
Px > F ,即滑块加速; (2)当α=φ时,P 与R 共线。
Px = F : a. 滑块等速运动——原本运动; b.静止不动——原不动,具有运动趋势。
(3)当α<φ时,驱动力P 的作用线在摩擦角φ之内。
机械原理知识精要与真题详解机械原理知识精要: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时,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
4.动量定理: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改变该物体动量的速率。
5.能量定理:一个物体的总能量等于它的动能加势能。
6.功率定理: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对它作用的功率等于它获得的动能的速率。
7.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总动量守恒,总动能也守恒。
8.非弹性碰撞:两个物体发生非弹性碰撞时总动量守恒,总动能不守恒。
9.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的相互作用力,是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之一。
10.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等于零,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矢量的代数和为零。
机械原理真题详解:1.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受到一个30 N的恒力,初始速度为8m/s,经过10 s后的速度是多少?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F=ma,即a=F/m=3 m/s²。
根据动力学公式可以得到:v=v₀+at=8+3×10=38 m/s。
所以经过10s后的速度是38m/s。
2.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高度为5 m的斜面上滚落下来,斜面的角度为30度,弹性系数为0.5。
求滚落到底部的速度。
解:根据能量守恒可以得到:m×g×h=1/2×m×v²+1/2×k×(x-x₀)²,即v=√(2×g×h-2×k×(x-x₀)²/m)。
代入数据可以得到:v=√(2×9.8×5-2×0.5×5²sin²30°/2)/2=6.32 m/s。
机械原理考研知识点总结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课程,涵盖了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方法。
下面是机械原理考研的知识点总结。
1.静力学:(1)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法合成力的大小与方向。
(2)力的平衡条件:平面力系统的平衡条件(动静力平衡、动力平衡和动力平衡)。
(3)牛顿运动定律:质点和刚体的力学运动。
(4)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特点与计算。
(5)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规律。
2.动力学:(1)质点的运动学:位置、速度、加速度的表示与计算。
(2)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
(3)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动量与冲量的概念与计算。
(4)动力学原理: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5)动力学方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
3.力学分析:(1)力矩与转动惯量:质点与刚体受力的转动性质。
(2)转动平衡条件:质点与刚体的转动平衡条件。
(3)平面运动学:质点与刚体的平面运动分析方法。
(4)平面定常运动:平面定常运动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5)限制条件下质点与刚体运动学分析:受限运动的分析方法。
4.动力学分析:(1)非惯性系中动力学方程:在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分析。
(2)刚体定轴转动:质点和刚体的定轴转动问题。
(3)无滑转接触问题:刚体接触问题的分析方法。
(4)纯滚动问题:刚体滚动与滑动的分析方法。
(5)切向力与角速度关系:质点与刚体切向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5.能量原理:(1)势能与势能函数:能量的表达与计算方法。
(2)动能定理与动能关系:动能定理的应用与动能关系的计算。
(3)动能与功的转换:物体受力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4)动能原理:能量守恒原理与应用。
(5)振动问题:简谐振动和受迫振动的分析方法。
以上为机械原理考研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但请注意这仅是一个基础的概述,实际考研的内容可能会更加详细和深入。
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习题和例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和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备考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知识点1. 力学原理:机械原理是基于力学原理的,包括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杠杆原理等。
2.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角度运动等。
3.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包括质点的力学模型、质点的加速度等内容。
4.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原理,包括平衡条件、受力分析等。
5. 机械传动:研究机械系统中各种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
6. 运动副:机械系统中实现运动传递的部件,包括滑动副、转动副、滚动副等。
7. 机构:由运动副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组合,如连杆机构、齿轮机构等。
8. 摩擦学:研究摩擦力的产生、变化和作用规律,包括静摩擦、动摩擦等。
9. 热力学: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
10. 控制技术:应用于机械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包括反馈控制、PID控制等。
11. 机械设计:根据机械原理和要求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包括强度计算、尺寸优化等。
12. 机器人学: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方法,以及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13. 液压与气动:应用流体力学原理进行能量传输和控制的技术,包括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
14. 机械振动:研究机械系统中的振动现象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等。
15. 机械加工:利用机械原理进行物体形状和性能改善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16. 机械制造:利用机械原理进行产品的加工、装配和测试等生产过程。
17. 机械维修:根据机械原理进行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18. 机械安全:根据机械原理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