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机械原理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
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机械原理本科期末重点总结一、引言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用来研究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和能量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
本文将重点总结机械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包括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学和摩擦学等方面的内容。
二、运动学1. 基本概念运动学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关键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的位置、位置变化率和位置变化率的变化率。
2. 运动描述运动可以通过位置函数、速度函数和加速度函数来描述。
常见的运动类型有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曲线运动等,它们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等图形来表示和分析。
3. 区分匀速和变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位移随时间线性增加;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发生变化,位移不一定线性增加。
4. 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指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
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通过相对速度来描述,相对速度的方向和大小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物体来确定的。
5.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绕着一个固定轴线做圆周轨迹的运动。
圆周运动可以通过角度和角速度来描述,角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绕轴线旋转的角度。
三、动力学1. 动力学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运动原因的学问。
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质点运动定律和运动学方程等内容。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是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质点运动定律质点运动定律是对质点在运动中的受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的基本原理。
包括牛顿第二定律的加速度表达式和质点的动量定理等。
4. 运动学方程运动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中机械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运动、力学性能等基本原理的科学。
它是机械工程中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和分析机械系统中的运动和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对机械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中的基本运动形式,常见的机械运动包括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
在机械运动中,常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力和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对机械运动进行分析需要运用运动学知识,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力学性能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是机械原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知识。
在力学性能分析中,需要掌握静力平衡、牛顿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动量和动量守恒等重要原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机械系统中力的平衡和传递,从而保证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运动传递方式,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和联轴器传动等。
在机械传动中,需要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传动效率的影响因素、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并设计稳定可靠的传动系统。
4.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运动形式,它会给机械系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增加能量损失、加大零部件的磨损和损坏等。
因此,对机械振动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机械振动中,需要掌握振动的基本规律、振动传递路径、振动的干扰和控制方法等知识。
5. 机械零部件设计机械零部件设计是机械原理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零部件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强度计算、疲劳寿命分析等方面。
在零部件设计中,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功能需求、工作环境、制造工艺等因素,以确保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不发生故障。
6. 机械系统优化机械系统优化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传动方式选择、工作性能优化等内容。
初中科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科学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科学机械原理是初中科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
了解机械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中的机械原理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物体静力学和运动学的学科,它涉及到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平衡等概念。
力是引起物体产生位移的原因,力的作用点表示力作用的位置,力的大小表示力对物体产生移动的程度,力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2. 机械工作原理机械工作原理是机械设备运转的基本原理,例如杠杆原理、轮轴原理、滑轮原理等。
这些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不同机械设备的工作机制。
例如,杠杆原理指的是杠杆的力臂比例关系,能够使我们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杠杆有三个基本要素:支点、力臂和阻力臂。
支点是固定点,力臂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臂是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根据杠杆原理,当力臂与阻力臂的比例大于1时,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矩,从而使工作更容易。
4. 轮轴原理轮轴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轮轴指的是一个固定点(轴)上带有转动的物体(轮)。
根据轮轴原理,当一个轮转动时,可以利用轮对其他物体施加力,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例如,自行车就是利用轮轴原理工作的。
5. 滑轮原理滑轮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又一个重要概念。
滑轮是一个带有凹槽的圆形物体,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根据滑轮原理,当力通过滑轮时,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力更容易施加到物体上。
这个原理在起重机等设备中广泛应用。
6. 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是机械原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力的合成指的是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力的作用力。
机械原理重点总结第一篇:机械原理重点总结机械原理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什么叫机械?什么叫机器?什么叫机构?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机器是一种用来变换和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的机构的组合。
讲运动链的某一构件固定机架,当它一个或少数几个原动件独立运动时,其余从动件随之做确定的运动,这种运动链便成为机构。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后两个简称机械)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由原动件、从动件和机架组成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l+Ph)局部自由度:在有些机构中某些构件所产生的局部运动而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虚约束:在机构中有些运动副带入的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只起重复约束的作用虚约束的作用:为了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增加机构刚度或保证机械运动的顺利基本杆组:不能在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速度多边形:根据速度矢量方程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驱动力:驱动机械运动的力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矩形螺纹螺旋副:拧紧:M=Qd2tan(α+φ)/2放松:M’=Qd2tan(α-φ)/2三角螺纹螺旋副:拧紧:M=Qd2tan(α+φv)/2放松:M=Qd2tan(α-φv)/2质量代换法:为简化各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用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便只需求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距,从而使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质量代换法的特点:代换前后构件质量不变;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机械自锁:有些机械中,有些机械按其结构情况分析是可以运动的,但由于摩擦的存在却会出现无论如何增大驱动力也无法使其运动判断自锁的方法:1、根据运动副的自锁条件,判定运动副是否自锁移动副的自锁条件:传动角小于摩擦角或当量摩擦角转动副的自锁条件:外力作用线与摩擦圆相交或者相切螺旋副的自锁条件:螺旋升角小于摩擦角或者当量摩擦角2、机械的效率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3、机械的生产阻力小于或等于零,机械自锁4、作用在构件上的驱动力在产生有效分力Pt的同时,也产生摩擦力F,当其有效分力总是小于或等于由其引起的最大摩擦力,机械自锁机械自锁的实质:驱动力所做的功总是小于或等于克服由其可能引起的最大摩擦阻力所需要的功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量简化机械传动系统;选择合适的运动副形式;尽量减少构件尺寸;减小摩擦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2、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摇杆长度为无穷大而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回转副半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摇杆为主动件是,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急回运动:当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等从动件(摇杆)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极为夹角: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在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夹角θθ=180°(K-1)/(K+1)压力角:力F与C点速度正向之间的夹角α传动角:与压力角互余的角(锐角)行程速比系数:用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V2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V1的比值K=V2/V1=180°+θ/(180°—θ)平面四杆机构中有无急回特性取决于极为夹角的大小试写出两种能将原动件单向连续转动转换成输出构件连续直线往复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的连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加滑块导轨(牛头刨床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双滑块四杆机构、正弦机构、偏心轮机构、导杆机构、回转导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直动滑杆机构机构的倒置:选运动链中不同构件作为机架以获得不同机构的演化方法刚性冲击:出现无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会使凸轮机构受到极大的冲击柔性冲击:加速度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的冲击较小在凸轮机构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在凸轮机构的各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只宜用于低速的情况;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宜用于中速,正弦加速度可在高速下运动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转动中心到理论轮廓的最短距离,凸轮的基圆的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小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线段长成反比渐开线:当直线BK沿一圆周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一点K的轨迹AK渐开线的性质:1、发生线上BK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AB2、渐开线上任一一点的发线恒于其基圆相切3、渐开线越接近基圆部分的曲率半径越小,在基圆上其曲率半径为零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6、同一基圆上任意弧长对应的任意两条公法线相等渐开线函数:invαK=θk=tanαk-αk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1、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且具有可分性传动比不仅与节圆半径成反比,也与其基圆半径成反比,还与分度圆半径成反比I12=ω1/ω2=O2P/O1P=rb2/rb1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记P180表10-2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他们的接触点在实际啮合线上,它的理论啮合线长度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法线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根切:采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刀具齿顶线超过啮合极限点N1 一对涡轮蜗杆正确啮合条件:中间平面内蜗杆与涡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重合度:B1B2与Pb的比值ξα;齿轮传动的连续条件:重合度大于或等于许用值定轴轮系:如果在轮系运转时其各个轮齿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周转轮系:如果在连续运转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复合轮系:包含定轴轮系部分,又包含周转轮系部分或者由几部分周转轮系组成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所有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的比值中介轮: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而仅起着中间过渡和改变从动轮转向的作用第二篇: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绪论1、学习要求⑴明确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及其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⑵对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的现状有所了解。
2、学习的重点及注意事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章介绍了机器、机构、机械等名词,并通过实例说明各种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机构,从而明确了机构是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对本章的学习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上。
当然,由于此时尚未具体学习这些内容,故只能是一个概括的了解。
此外,对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也应有所了解,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把本课程学好。
要学好本课程,首先必须对机械在一个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机械现在是、将来仍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直接执行工具,没有机械的支持,一切现代工程都将无法实现。
了解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现状的趋势,既有助于对机械原理课程的深入学习,也有助于让我们深信机械工业将永不停歇的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
第一章:机构的结构理论1、学习要求⑴搞清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及运动链等重要概念。
⑵能够绘制比较简单的机械的机构运动简图。
⑶能够正确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能判断其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⑷对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的影响及机构结构合理设计问题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⑸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有所了解。
2、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及运动链等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是机构中虚约束的判定问题。
至于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则属于拓宽知识面性质的内容。
第二章:平面机构运动分析1、学习要求⑴正确理解速度瞬心(包括绝对瞬心及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⑵能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⑶能用相对运动原理图解法和解析法对II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对II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知识点汇总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动力和传动的学科。
它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对于设计、制造和维护各种机械装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机械原理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汇总。
一、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组合体。
在机构的结构分析中,需要了解构件、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
构件是机器中独立的运动单元,它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的组合体。
运动副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连接,常见的运动副有低副(如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如齿轮副、凸轮副)。
运动链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相对可动的系统。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通过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可以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以及其运动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二、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是由若干个刚性构件用平面低副连接而成的机构。
常见的平面连杆机构有四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等。
四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其有无曲柄,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在四杆机构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特性,如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等。
急回特性可以使机构在工作行程和回程中具有不同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压力角是作用在从动件上的驱动力与该力作用点绝对速度之间所夹的锐角,传动角则是压力角的余角,传动角越大,机构的传动性能越好。
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它可以将曲柄的转动转化为滑块的直线运动,或者将滑块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柄的转动。
导杆机构则是通过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位置,实现不同形式的运动传递。
三、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的高副机构。
凸轮通常作为主动件,通过其轮廓曲线的形状和运动规律,推动从动件实现预期的运动。
凸轮的轮廓曲线决定了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常见的运动规律有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和简谐运动等。
机械原理设计知识点总结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结构和原理的一门学科,它是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也是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程设计和制造中,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对于设计合理、结构稳定以及运动精确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机械原理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静力学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研究静止系统的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是机械原理设计的基础。
它包括力的合成、力的平衡、力的分解等基本概念。
在机械设计中,静力学可用于分析机械零部件的受力情况,以保证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杆件受力分析在机械结构设计中,杆件是最基本的构件,其受力分析是静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根据杆件的不同受力情况,可以分析出杆件上的正应力、剪应力等,从而设计合理的杆件结构。
3. 支点反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支点的反力是影响机械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静力学的支点反力分析可以确定支点的受力情况,为机械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二、运动学1. 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在机械原理设计中,运动学的知识点对于设计机构、传动装置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机构运动分析机构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系统,其运动规律的分析是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用运动学理论,可以分析和预测机构的运动规律,从而设计出稳定、精确的机械结构。
3. 传动装置设计传动装置是机械原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机械系统的运动性能。
在传动装置设计中,需要运用运动学知识对各种传动装置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以保证系统的准确传动和稳定运动。
三、动力学1. 动力学基本概念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和与运动状态变化相关的学科,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功和能量等基本概念。
在机械原理设计中,动力学理论可以用于分析机械结构受力情况和动态响应。
2. 动力学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动力学分析可以用于确定机械零部件受力情况、系统的运动性能等。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不会改变其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关系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3.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4. 圆周运动和角速度、角加速度的计算5.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动力学1.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定理的应用3. 动力和动力定理:动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力定理的应用4. 质点受力分析: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计算和分析5. 动能、动量和功率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四、静力学1.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法:受力平衡条件的表述和计算方法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定理和力的分解定理的应用3.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力学性质4. 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简支梁、固支梁和悬臂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五、轴系1. 轴系的分类和特点:一般轴系、滚动轴系和滑动轴系的特点和应用2. 轴系的受力分析:轴系受力平衡条件和计算方法3. 轴系的设计与选用:轴系的设计原则和选材方法4. 轴系的传动:轴系的传动原理和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应用六、传动1. 传动的分类和特点: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和齿条传动的特点和应用2. 传动的传递特性:传动的传递比、效率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装置的设计与选用:传动装置的设计原则和选用方法4. 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原理和方法七、机构1.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和歧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2. 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和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3. 机构的静力学分析:机构的受力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方法4. 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八、机器人1. 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2. 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3. 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种类和应用4.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编程方法以上是机械原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牛顿定律、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轴系、传动、机构和机器人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