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 格式:ppt
- 大小:501.00 KB
- 文档页数:46
君子之风作文
《论语》中说“君子之风,自强不息”。
这句话包含着一种精神,即“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是指一种高尚、正直、坦诚、宽厚、慷慨、温柔、体贴、好学、有担当的道德风范。
“君子之风”不仅体现在人们的外表和行为上,也应当体现在意志力、思想上。
君子的仁爱之心是这种风气的核心,它不仅是以真爱服务于
社会的理想,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是一种令人心润的精神。
只有具有“君子之风”的人,才能在众多的生活竞争中脱颖而出,成
为优秀的教育者、公民、社会主义者和伟大的领袖。
要培养“君子之风”,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作为
一个有道德标准的“君子”,坚持做到真诚善良、宽容大度、品德高尚、勤奋努力,为人活得明白、自律性强,并努力培养自身的精神风貌。
其次,有“君子之风”的人应当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以和顺的
态度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尊重他人,理解和体贴他人,帮助他人,主
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慈悯怜爱,在社会中发挥出正能量,做
一个真正有“君子之风”的人。
“君子之风”既是我们行为规范,更是我们道德修养的追求。
只有融
入“君子之风”的人,才能活得更加灿烂、精彩,以及最终实现内心
的完美。
话题链接——知行合一形神俱佳1.教材赏悟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
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
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
2.名句赏记◆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刘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孟郊◆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方孝孺◆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薛萱◆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
——金缨3.典例赏析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初三800字优秀作文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是指一种高尚、崇高的品格和精神风范,是一种充满高度、信仰、道义和责任感的行为风格。
君子之风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品质,如诚实、正义、勇气、谦虚、尊重、宽容、慷慨、谨慎和勤奋等等。
君子之风不仅是人们的道德标准,更是推动社会改变,提高人们的品质和水平的关键。
在我们国家,历代古代圣贤们都提倡君子之风,认为它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义正义的必备条件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就特别高度评价了君子之风,他认为君子之风的最高境界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品质反映了人类最高尚、深刻、真实的精神境界。
在现代社会,君子之风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面对社会发展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倡导和践行君子之风,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幸福。
君子之风也是增进人际关系和提高交际能力的良好方式。
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往往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力量。
如何践行君子之风?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学会诚实。
诚实是君子之风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任何人都需要按照这一原则行事。
诚实不仅表现为我们的言行一致,还表现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没有任何偏移和虚伪。
在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欺骗他人、更不欺骗自己。
其次,要树立正义感。
正义是君子之风孜孜不倦追求的品质,它要求我们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处理事情,并且站在正义的一方发表言论和方法。
我们必须公正地对待生命、财产、荣誉和人格尊严。
否则,不仅会对自己生活自律造成影响,同时也会破坏社会的公正、合法、公平的基础。
第三,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虚是君子之风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要求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始终保持谦逊、谦恭以及学习的态度,了解自己的缺点,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谦虚地面对自己,也会使别人对自己产生更多的敬意。
第四,要坚持勤奋的习惯。
勤奋是君子之风的一种体现,它表现为我们的工作态度从始至终都是认真负责、勤奋努力,不惜付出辛劳和汗水,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兰,高雅静心而不华;竹,坚初挺拔而不夸;菊,隐逸独立而不凋;梅,孤傲枝头而不乏。
独立执著的君子就像梅兰菊行,都有着高洁的品格,高贵的人格和高傲的的骨格。
要成为君子,就像苏轼所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未有经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至”,立下信仰,坚韧不拨,君子之风,势势弥发。
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如何才能培养君子之风呢?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合而不同。
真正的君子绝不是孤僻独立的不合群者,他会在集体中“出谋划策”“尽显风流”,又是和谐入群的,但他一定不会盲目随大流,他会用理智的头脑去思考,去发掘“空山新雨后”的新境界。
生活中集体如庭院,而个人像是院中的花,各自尽相绽放,散发芬芳,君子正如卉兰一样的补素无华,又像红花一般的光彩夺目,但最终都使庭院更加美好,使集体更加和谐。
我们要做生活中的君子,将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体谅,各显才智;集体之中,善思明辩,相互包容,其乐融融。
个人与集体终是一个互通变通的关系。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是朴素,但并不平庸; 君子虽无饰,但属可雕之玉,只有更多的实践与努力,是铸炼自我的最好方法。
多方面去发展,磨练一个遍体鳞伤却志气高扬的不甘平凡的自己。
苏东玻是大诗人,也是美食家;怀素是老禅师,也是书法家。
人的能力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么大,而是你想象的那么大,谁说谁没有天分,谁说谁没有才华,只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玉不琢,不成器”,“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是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完美的人生从来不会潇洒,只有静下心,带着“风雨如归途”的心态,迈着“逍遥一路花”的豪迈,努力成为君子,去营造一种“君子不器”的风潮和势头。
子曰: 君子贞而不惊,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正直,沉稳,谨慎,敏捷,信义是君子的五个美德。
生活中,大家需要正直,沉稳,“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就像《最后一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即使在危难关头,仍然义愤填膺,又从容不迫,那种精神是无数人学习的楷模。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君子之风》君子之风——高尚的道德修养[内涵解读]1.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即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以“道”“德”“礼”“义”“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六艺”的知识技能。
具体有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等。
这些品质对我们今天重视个人的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
2.“浮云”的比喻义(《〈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1题)用“浮云”来比喻,形象地表明孔子的富贵金钱观。
正当的富贵、金钱是人们凭借创造得来的,用不正当手段谋得的富贵、金钱是可耻的,而且终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
《红楼梦》中用《好了歌》来形象阐明金钱、富贵对人生来说犹如“过眼烟云”。
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孔子的“义利观”与韩非子的“义利观”(《〈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3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反对见利忘义,但并不反对以正当手段求利。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可见孔子倡导诚信经商。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排斥个人私利,会打消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发展。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
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
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4.“仁者”和“知者”孔子所说的“仁者”和“知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孔子希望人们能做到“知”与“仁”,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深刻。
君子之风【概述】1.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即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
具体有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这些品质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
2.“浮云”的比喻义:“浮云”的比喻,形象地表明孔子的富贵金钱观。
正当的富贵、金钱是人追求创造得来的,用不正当手段谋得的富贵、金钱是可耻的,而且终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
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3.孔子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只是“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4.孔子的苦乐观:孔子说“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相关练习】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分)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2分)参考答案: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的君子观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
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
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
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
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
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
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金石为质君子之风传统的中国文化倡导君子之风,即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行为操守。
古代人们常将金石与君子相比,意在表达君子应该像金石一样坚定不移、永恒不变。
金石为质体现了君子之风,它不仅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
金石为质的君子,首先应具备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们相信道德是永恒不变的,是人类共同的准则和底线。
他们守信用、守正道、守公德,不为任何权势所动摇。
金石虽能被时光侵蚀,但它们固执地守护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无法被动摇。
君子亦如此,无论面对任何利益诱惑或者风险威胁,他们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永远不会偏离正确的道路。
金石为质的君子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行为操守。
金石虽然没有感情和思维,却具备坚定的品质和不朽的价值。
君子如金石,也应当具备相应的品格和行为修养,以身作则,塑造高尚的社会风尚。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直、诚实和宽容的態度对待他人,从而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们。
金石之永恒和稳定给人带来安慰与信心,君子之风也应当成为社会的精神支柱,引领着人们朝着正义、公平和和谐的目标前进。
金石为质的君子,不仅要求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还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人雅士,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著作,传播和推广君子之风。
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君子在行为上做到身体力行,并利用文字和言辞去影响他人。
金石可以储存信息和传承历史,君子之风也应当通过文化和教育的方式,代代相传,影响子孙后代。
从孔子的论语到朱熹的《四书集注》,儒家经典都是君子之风的重要体现和传承。
君子应当学习、参透并传承儒家经典,通过对经典的思考和研究,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加合乎正道,发扬君子之风。
金石为质的君子之风需要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弘扬。
政府应当设立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对君子之风进行保护和宣传,同时加强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引导和培育。
教育机构应当加大对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力度,培养出更多有志于当君子的年轻人。
媒体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宣传正面的道德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倡导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系指正直的人,令人尊敬的人;生活上可以深交往的人;生意上可以放心的人;语言方面和做事方面正派。
君子之风,就是在我们现实社会中,要形成这种风气。
无论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为人处事都要形成这种风气。
这是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一种做人的品质。
愿世界上没有罪恶,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愿全人类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守信,只有知名度还远远不够,有了美誉度才是值得骄傲的。
现在人,很多时候都不理智;钱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交换品。
够用就好,任何人不要贪。
钱多了更不要飘飘然然。
美誉度,我相信品牌的力量,愿美誉度化妆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品牌。
即便看似寻常的谦虚,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君子之风(2010-01-07 19:00:52)论语杂谈分类:语文上课资料君子之风一、教学目标基础要求:1.背诵l5.9、4.16、6.11、7.16、7.19、6.23、8.7章。
2.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5、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发展要求: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知识储备君子的人格标准是:上达仁义、克己复礼、慎言敏行、文质彬彬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质朴多于外在的文采,那么就会粗鄙野蛮,如果外在的文采多于内在的质朴,就会虚浮不实,惟有两者协调,才能称得上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