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整理与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8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一、加法运算律只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没有分配律1、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例:a+b=b+a .扩展:A+B+C=A+C+B=C+B+A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二、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才有分配律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a×b×c=a×(b×c)a×c+b×c=(a+b)×c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和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 =a×b+a×c扩展:变式一a×(b-c) =a×b-a×c变式二a×b+a=a×(b+1)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a·c-b·c=(a-b)·c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数学知识点解析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基础的四则运算,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解析数学知识点,详细探讨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一、乘法和除法的定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用符号“×”表示,例如2 × 3 = 6。
乘法的结果称为积。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为若干等分的运算,用符号“÷”表示,例如6 ÷ 3 = 2。
除法的结果称为商。
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1. 乘法运算规则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运算规则:- 交换律:a × b = b × a- 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另外,乘法还满足分配律,即对于任意实数a、b和c,有以下运算规则:- 左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 右分配律:(a + b) × c = (a × c) + (b × c)2. 除法运算规则除法的运算规则主要包括除数不为零和除法的求逆运算。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b和c,有以下运算规则:- 除数不为零:a ÷ b,其中b ≠ 0- 除法的求逆运算:a ÷ b = a × (1/b)三、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通过互为逆运算来相互转化。
1. 乘法与除法的转化对于任意非零实数a和b,有以下乘法与除法的转化关系:- 乘法转除法:a × b = a ÷ (1/b)- 除法转乘法:a ÷ b = a × (1/b)通过这种转化,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使用乘法或除法进行计算,方便解决实际问题。
2. 乘法和除法在计算中的应用乘法和除法在数学计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一、加法运算律只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没有分配律1、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例:a+b=b+a .扩展:A+B+C=A+C+B=C+B+A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二、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才有分配律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 a×b×c=a×(b×c) a×c+b×c=(a+b)×c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和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 =a×b+a×c扩展:变式一a×(b-c) =a×b-a×c变式二a×b+a=a×(b+1)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a·c-b·c=(a-b)·c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乘法除法知识点总结一、乘法的基本概念1、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数运算法则,用来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数。
在乘法运算中,被乘数是被乘的数,乘数是进行乘法运算的数,而积是乘法运算的结果。
乘法的符号通常是“×”或者“·”,也可以使用括号“()”来表示乘法运算。
2、乘法的性质(1)乘法交换律:乘法运算中,乘数的顺序不影响乘积的大小。
例如:2×3=3×2(2)乘法结合律:乘法运算中,多个数相乘的顺序可以改变,得到的积不变。
例如:(2×3)×4=2×(3×4)(3)乘法分配律:乘法运算中,如果一个数与多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与每个数分别相乘后的和。
例如:2×(3+4)=2×3+2×43、乘法的特殊性质(1)乘以1:任何数乘以1的乘积都等于它本身。
例如:3×1=3(2)乘以0:任何数乘以0的乘积都等于0。
例如:5×0=0(3)乘法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这种分解称为乘法的分解。
二、除法的基本概念1、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一种数运算法则,用来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或者确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运算法则。
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是要分成若干等分的数,除数是用来分被除数的数,商是除法运算的结果,余数是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余数。
除法的符号通常是“÷”或者使用分数形式表示。
2、除法的性质(1)除法的性质和乘法的性质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在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除法的乘法,即a÷b=c,则c×b=a。
(2)余数的性质:当被除数除以除数,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3)除数为0时,没有意义:任何数除以0都没有意义,因为0没有确定的数与之相乘等于任何非零数。
3、除法的特殊性质(1)被除数等于除数时,商是1:任何数除以它本身的商都等于1。
例如:5÷5=1(2)除以1等于被除数:任何数除以1的商都等于它本身。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要点】(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①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 a×c+b×c=(a+b)×c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第一部分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21×2×522×8×526×4×5 630÷3÷7600÷5÷6280÷8÷5二、列式计算。
1.560除以28,再除以2得多少?2.1800除以45得多少?3.25乘128,积是多少?4.660除以15,再除以4得多少?第二部分:1.计算。
(1)直接写得数。
3800÷20=8100÷30=960÷60=4200÷20=360÷40=1900÷10=2.填空。
(1)3900÷100=()想:3900里面有()个100。
8000÷400=()想:()里面有()个()。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00×()<1210 800×()<2100300×()<2300 900×()<4000第三部分一.计算下面各题。
483÷21= 475÷19= 35×13= 52×46=3200×33= 1080÷30= 480÷24=450÷18= 203×25= 304×65=三.选择答案。
乘法运算律重要知识点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3、除法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其逆运算为: a·c+b·c=(a+b)·c6、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其逆运算为:a·c-b·c=(a-b)·c。
乘除法中的关系
乘除法的关系
1、乘法的逆关系:乘法的逆关系指的是,乘数和乘积的关系,即乘数与乘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乘数和乘积之间具有互逆的关系,乘数相乘即得乘积,乘积相除即得乘数。
例如: 8×4=32(乘数为8,乘积为32),32÷8=4(乘积为32,乘数为8)。
2、除法的逆关系:除法的逆关系是指被除数和商的关系,即被除数与商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除数和商之间具有互逆的关系,被除数和除数相除即得商,商和除数相乘即得被除数。
例如:6÷3=2(被除数为6,商为2),2×3=6(商为2,被除数为6)。
3、乘除法的结合关系:乘除法的结合关系指的是,结合乘除法中多个乘除关系,即把一个复杂乘除关系拆开,分解成几个简单乘除关系;又把几个乘除计算结合在一起,得出复杂计算的结果。
例如:
5×4÷2=10,拆分后:5×4=20,20÷2=10;结合后:5×4÷2=5×2=10。
4、乘除法的变形关系:乘除法的变形关系是指在乘除关系中,在同一因子上,把乘变成除或把除变成乘的关系。
这样的操作实际上是将乘除恒等式变形。
例如:4×2=8,变形为4÷2=2。
5、乘除法的互换关系:乘除法的互换关系是指在乘除关系中,交换乘除算式中因子的位置,把乘变成除或把除变成乘,使乘除恒等式仍然成立的关系。
例如:6x2=12,互换变形为2÷6=1/3。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一、加法运算律只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没有分配律1、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例:a+b=b+a .扩展:A+B+C=A+C+B=C+B+A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二、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才有分配律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 a×b×c=a×(b×c) a×c+b×c=(a+b)×c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和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 =a×b+a×c扩展:变式一a×(b-c) =a×b-a×c变式二a×b+a=a×(b+1)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a·c-b·c=(a-b)·c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乘除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它们有着特定的运算规律。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并为读者提供案例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乘法运算规律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运算。
以下是乘法的运算规律:1. 交换律:两个数的乘积不受顺序的影响。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和b,a × b = b × a。
2. 结合律:在多个数相乘时,可以任意改变它们的顺序,结果不变。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
3. 分配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性质。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和c,a × (b + c) = a × b + a × c。
二、除法运算规律除法是将一个数分为若干相等部分的运算。
以下是除法的运算规律:1. 除法的定义:对于任意实数a和非零实数b,a ÷ b = c,表示a被b除的商是c。
2. 相反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除以正数并取相反数。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和非零实数b,a ÷ (-b) = -(a ÷ b)。
3. 分配律:除法对于乘法的分配性质。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b和c,(a + b) ÷ c = (a ÷ c) + (b ÷ c)。
4. 除以1的性质:任何非零数除以1等于自身。
例如,对于任意实数a,a ÷ 1 = a。
综上所述,乘法和除法有着不同的运算规律。
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能够在数学运算中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进行乘除法计算。
通过掌握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举例说明:1. 交换律的应用:实例1:设有两个数a=3,b=4,根据交换律可得a × b = b × a,即3 × 4 = 4 × 3,计算结果为12,两者相等。
乘法与除法知识点总结一、乘法知识点总结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的运算。
乘法的结果称为积,乘法的两个数称为乘数和被乘数。
2. 乘法的基本性质:乘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乘法的乘数可以交换位置,并且对于任意三个数a、b、c,乘法满足结合律。
3. 乘法的规则:乘法的规则包括乘法表、乘法口诀、零乘法规则等。
通过乘法口诀和乘法表的背诵,可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记忆。
4. 乘法的应用:乘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计算面积和体积、计算时间和速度等。
5. 乘法的运算技巧:乘法运算中有些技巧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例如分解因式、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利用倍数关系进行计算等。
二、除法知识点总结1.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分割成若干等分的运算。
除法的结果称为商,除法的被除数称为被除数,除数称为除数。
2. 除法的基本性质:除法满足它的逆运算——乘法的基本性质,即除法的除数和被除数交换位置后,结果相应也会交换位置。
3. 除法的规则:除法的规则包括整数除法、带余除法、小数除法等。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计算。
4. 除法的应用:除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计算平均数、计算单位价格、计算速度和油耗等。
5. 除法的运算技巧:与乘法一样,除法运算中也有一些技巧可以简化计算,例如用近似数进行估算、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等。
以上就是乘法与除法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规则、性质和应用技巧,从而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符号,它们有着一定的运算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运算方式。
1. 乘法的运算规律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方式。
乘法有以下几个运算规律:1.1 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结合律表示(a × b) × c = a × (b × c)。
也就是说,无论乘法的顺序如何,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对于任意的实数a、b、c,(a × b) × c = a × (b × c),这个性质可以方便地计算大量数的乘积。
1.2 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交换律表示a × b = b × a。
也就是说,乘法运算的结果与乘法因子的顺序无关。
例如,2 × 3 = 3 × 2,这意味着无论是先乘2再乘3,还是先乘3再乘2,结果都是相同的。
1.3 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分配律表示a × (b + c) = (a × b) + (a × c),或者(a + b) × c = (a × c) + (b × c)。
也就是说,乘法和加法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例如,2 × (3 + 4) = (2 × 3) + (2 × 4),这个性质可以在计算过程中简化数学运算。
2. 除法的运算规律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的运算方式。
除法有以下几个运算规律:2.1 除法的定义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其中b不等于0),除法定义为a除以b得到一个商的运算方式,表示为a ÷ b = c。
这里,a称为被除数,b称为除数,c称为商。
例如,10 ÷ 2 = 5,表示将10分成2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的值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