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英语语篇的连贯与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46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理解原文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性特征,在译文语篇中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原语的这种特征,从而产生连贯性的译文。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引言语篇语言学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它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
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语篇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它与句子的关系不是大小关系,而是“实现”关系,即语篇依靠句子来实现。
但语篇不是句子的任意堆砌,构成语篇的句子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即连贯性。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的直接对象和最终产品都是语篇,而语篇翻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
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
因此翻译时译者要分析原文语篇的各种衔接手段和连贯性,同时也要在译语语篇中运用恰当的衔接手段再现原文的连贯性。
本文着重讨论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衔接(cohesion)或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o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and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该书中作者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e)、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它既是语篇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在英汉翻译中保持译文语篇连贯是译者首先要考虑的。
本文重点论述了语篇连贯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以语篇连贯为翻译的首要因素是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义的基础,同时探讨语篇连贯现象的翻译策略。
标签:语篇连贯英汉差异翻译策略一、引言所谓“语篇”既包括话语,也包括篇章。
即不管它长短如何,也不管它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遵循一个原则: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语篇”。
语篇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中具有交际功能的单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切不可脱离语篇孤立地去考虑字句的理解与表达,而必须以语篇统辖字句,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斟酌字句的意义,琢磨转换的规律,探讨再现的途径。
二、语篇连贯的早期研究语篇连贯是英汉翻译中语篇分析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现代语言学诞生之前,对语篇连贯的研究就已经开始了。
最初对语篇连贯的研究是从语音、语义、结构和句法的几个方面进行的,侧重于语言形式或语义上的衔接关系;而不是从认知上来分析。
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英语语篇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他们在其专著《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
他们认为语篇连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语篇中有衔接手段;二是语域一致。
所谓衔接是指一段话中语法或词汇方面的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连贯是指语篇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产生连贯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有了衔接,不一定产生连贯,但没有衔接就一定不会产生连贯的语篇。
在国内,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中,提出语篇衔接和连贯多层次的思想,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
语篇功能与译文的连贯性、引言语篇功能是指如何使语言的组成部分互相关联,使一个语篇有自己的内在结构。
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将语篇研究应用到翻译的评估与研究中。
功能语言学为分析语篇的连贯性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框架,本文就以韩礼德y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为开端来探讨一下其与译文连贯性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语篇功能的实现是由主位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协同完成的。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系统功能学派对主述位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韩礼德将主位定义为“信息的起点,是要论证的内容;句子总是以主位为起点,后面紧跟述位,“述位是对主位的陈述”。
单独句子的主述位是确定的,但也是是孤立的,不能够发展的。
但由于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因此,在语篇谋篇布局的过程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产生相应的联系和变化。
这种联系和变化叫做推进。
信息结构是指“把语言组织成‘信息单位 '的结构”。
每个信息单位是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的。
所谓已知信息是指听话者已经知道的信息,也包括根据语境能判断出的语言成分;同理,新信息就是听话者尚未知道的信息,或根据语境难以判断出的语言成分。
英语的衔接方式主要有四种:照应、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前三种称为语法衔接。
词汇衔接的主要方法有:重复、近反义词、上下义词和词汇搭配等。
三、培根《论读书》片段及其译文分析一)原文片段摘录及分析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从这个表格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句中的述位在整个语篇中分别充当了第二、三、四句的主位;第五句中的述位udge of particulars 来源于第四句中的述位;第六句中的主位也来源于第四句中的述位“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
2008年9月第8卷第3期湖南学报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 mal CollegeSep 12008Vol 18No 13收稿日期:2008—05—15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研项目(XYS 07S03)作者简介:魏 艳(1979—),女,湖南汨罗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
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魏 艳(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摘 要:英语和汉语在运用各种衔接手段创建语篇的连贯关系上有着较大差异。
英语注重“形合”,倾向于采用显性的衔接手段;而汉语注重“意合”,较多地采用隐性的衔接方式。
因此,译者在汉译英时应当注意二者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才能译出流利通顺的文章。
关键词:连贯;衔接手段;汉译英中图分类号:H31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3-0112-02 在汉英翻译中,要首先注意到汉英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如语篇衔接上的差异,才能译出流利的文字,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等值。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解决好衔接和连贯的问题。
一、衔接与连贯Halliday 和Hasan 都把连贯看作语篇自身拥有的深层语义特征。
[1]语篇内存在着诸多关系,而当篇章中某些成分的理解需要依赖于上下文时,就形成了语篇连贯。
连贯是文字成为语篇的原因,它是语篇的基本特征。
从形式上看,连贯主要通过词汇和语法共同促成,它们是两种基本的语篇衔接手段。
Halliday 和Hasan 归纳了几种主要的衔接途径:照应、替代和省略、连接、词汇。
衔接手段为篇章带来连贯,但衔接手段本身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
根据Reinhart 和Ehrilich 的理论,如果语篇没有显性的连贯手段,那么语篇连贯性的解读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或听者,是他们通过语用推理等手段理解出语篇的内在连贯性,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还原和创造出连贯关系。
[2][3]汉英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发现汉英两种语言实现连贯而采用的不同手段,考察它们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即使是同一种衔接方式,有何种细微差别。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语篇的连接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汉译英中要认真考虑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使译文能衔接紧凑。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实现方式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翻译中是最重要的两个成篇手段。
中西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两种语言语篇衔接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汉英翻译中,译者通常要对原文衔接手段进行转换或调整以使内容对等,保证意义上的连贯。
因此,本文就汉英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处理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中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条件。
衔接主要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大类。
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具体包括原词复现、同义、下义和搭配等(韩礼德和哈桑,2001)。
连贯也是建构语篇的重要标准。
黄国文指出:“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黄国文,1997)。
衔接具有显性的语言表现方式,出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而连贯是对语篇进行解释的结果。
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而连贯是采用衔接手段所得到的结果。
二、汉译英中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中西人民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致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区别,语篇的连接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意合指形隐义在。
形合指形显义明。
这些特点决定在汉译英中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思考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衔接紧凑。
衔接是将语篇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进而构建连贯的语篇。
语篇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语篇能否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翻译活动中,如果原文的衔接和连贯不能很好地传达出来,就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罗选民,1990)。
三、汉译英中衔接与连贯的实现方式下面仅就笔者的一点体会来试探讨以下几种实现方式:1.保留源语的衔接与连贯在汉英翻译中,若目的语语言条件许可,翻译能既保持源语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英语专八考试英译汉语篇翻译专八考试关于英译汉中,语篇(discourse或text)是一系列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合乎语法、语义连贯,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
在翻译时,应当把它作为一个语义整体来考虑。
从这个意义上讲,前述的译词技巧和译句技巧都要以语篇为落脚点。
对篇章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采用从宏观到微观、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的翻译方法,即先弄清文章主题,再对词句进行微观分析,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语篇衔接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通常是通过语法和词汇手段将语句聚合在一起,形成语篇的有形网络。
英语常用连接词(如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指称语(如人称代词及相应的物主代词)、特有的冠词实现衔接,而汉语常用省略(如主语和连接词)和重复的手法。
英译汉时,英语的代词、关系代词等语法衔接手段常还原为名词,以词汇衔接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点我们在谈到“增词”技巧时已经谈及。
例1原文:At any given moment the traveler could find examples in both of the same architecture, the same style in dress, the same books on the shelves.译文:旅行者在美国和欧洲随时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诸如风格相同的建筑物,款式相似的服饰,书架上也摆着相同的书籍。
例2原文:,The question is: why should we?译文:但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语篇连贯连贯(coherence)指的是语篇中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关联。
语义的逻辑关系经常隐藏在字里行间,在英语里连贯的语篇模式在汉语中可能就有欠连贯,需要借助一些词汇性的连贯标记、信息的合理排列来实现译文语篇的连贯。
例原文:He finds that students who were easy to teach, because they succeeded in putting what they had been taught into practice,hesitate when confronted with the vast untouched area of English vocabulary and usage which falls outside the scope of basic text books.译文:学生们最初很容易教,因为他们能把教他们的东西付诸实践,现在教师却发现他们面对着大量未曾接触过的英语词汇和惯用法而踌躇起来,因为这些词汇和惯用法都是基础教科书所没有涉及的内容。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包括对整个文档的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对课余文体用词的准确把握,以及翻译过程中的思考和衔接。
从前者至后者,一个句子的翻译对应其它句子的衔接,也被称为语篇衔接。
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翻译的连贯性,也就是之前的句子和后续句子的语义关系及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
要想保证翻译的连贯性,句与句之间必须有衔接词,它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原文的连接或关联,以及标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做到语义上的一致,使译文的看起来更加流畅,而不是几句被分开的句子模糊的混淆在一起。
语言学家称之为连接记号或连接词,它们有助于构建语篇,使句子衔接自然,而不使得翻译结果支离破碎。
常用的衔接词有“否则”、“并且”、“因此”等等,它们可以明确表达原句的语义上的关系。
当然,衔接词也可以是句子结构上的提示,如“其它”、“例如”、“那么”等等。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是不可忽视的一大课题,只有彻底掌握了衔接词,才能实现翻译连贯性。
如果衔接不当,会造成译文歪曲原意、逻辑性差、风格曲折等,从而使译文丧失原文的精确性和丰富性,反而差于原文。
- 1 -。
Text Coherence and Translation 作者: 张德禄 刘汝山
作者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外语学院,266071
出版物刊名: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页码: 1-8页
主题词: 连贯 翻译目的 衔接对等 连贯对等
摘要: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性.我们总是假设原语的语篇是连贯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求目标语的语篇也是连贯的.所以,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对原语语篇影响连贯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目标语的语篇进行先行研究,包括研究其翻译的目的和用途,目标语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语境.据此,我们可以大致确定所采用的翻译方式.最后,我们需要具体地确定连贯对等实现的条件.衔接机制是连贯实现的主要条件,我们需要根据语篇的原文和译文的特点来确定每一种衔接手段的翻译方式,以便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其意义表达模式和意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