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手术风险评估表
- 格式:docx
- 大小:7.23 KB
- 文档页数:1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它通过在冠状动脉中插入导管,以扩张狭窄或阻塞的血管,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流。
然而,冠脉介入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因为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冠脉介入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冠脉介入风险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该手术。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1. 年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患者的手术风险就越高。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功能会逐渐下降,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也会减弱。
2. 性别: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因此男性患者在冠脉介入风险评估中可能会有更高的风险。
3. 症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也是评估风险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症状越严重,患者的手术风险就越高。
4. 心电图:心电图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心电图的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从而评估手术风险。
5. 心功能: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也是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心功能越差,患者的手术风险就越高。
医生通常会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或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方法来评估心功能。
6. 其他疾病: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与冠心病相关的疾病也是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一部分。
例如,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手术风险。
综合以上评估指标,医生可以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术。
如果患者的手术风险较低,且冠脉介入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那么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接受手术。
然而,如果患者的手术风险较高,或者手术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较小,医生可能会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之,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冠脉介入术的重要步骤。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
然而,冠脉介入术并非没有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医生在进行冠脉介入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本文将介绍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一、患者基本信息的评估1.1 年龄和性别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年龄越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手术风险都会增加。
性别也会对冠脉介入风险产生影响,女性患者一般比男性患者风险更高。
1.2 病史病史是评估冠脉介入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与冠心病相关的慢性疾病。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性病史,这些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1.3 体征检查体征检查是评估患者冠脉介入风险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体重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此外,还会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冠脉病变情况。
二、冠脉病变的评估2.1 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评估冠脉病变的主要方法。
通过导管插入冠脉,注入造影剂,可以清晰地观察冠脉的病变情况。
医生会评估冠脉病变的数量、程度和位置,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2.2 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狭窄程度是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生会测量狭窄的程度,一般使用直径狭窄百分比来表示。
狭窄程度越高,手术风险越大。
2.3 冠脉支架植入冠脉介入术中常常需要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冠脉。
支架的选择和植入方式也会影响手术的风险。
医生会根据病变的位置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支架类型和植入方式,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三、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3.1 肾功能评估肾功能是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冠脉介入术需要使用造影剂,而造影剂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作用。
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肾功能,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
3.2 肺功能评估冠脉介入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因此患者的肺功能也需要评估。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手术前的风险的方法。
冠脉介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患者进行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决定手术方案,并预测手术后的潜在风险。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个人特征,从而更好地评估手术风险。
2. 既往病史: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这些病史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手术风险评估有重要影响。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脏功能评估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状态,对手术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影像学检查:冠脉介入手术通常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是一种通过X射线来观察冠脉狭窄程度的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冠脉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6. 心功能评估:心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状态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核素显像等。
这些评估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对手术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 并发症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手术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医生需要评估患者发生这些并发症的风险,以便在手术前做好准备。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手术,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只是一种辅助方法,最终的决策还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它通过在冠状动脉中植入支架来恢复血液流动。
然而,冠脉介入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合,因为它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患者进行冠脉介入风险评估非常重要。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手术风险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
以下是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1. 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a. 年龄:普通来说,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高。
b. 性别:女性患者在进行冠脉介入术时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c. 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
d. 吸烟史:吸烟者可能面临更高的手术风险。
e. 其他并发症:评估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肺疾病等。
2.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a.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数量和程度。
b. 病变的类型: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类型,如斑块、狭窄、闭塞等。
c. 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3. 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a. 心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
b. 心电图:评估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c. 血液检查:评估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
d. 手术风险评分: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检查结果,使用手术风险评分系统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根据以上评估结果,可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对于低风险患者,冠脉介入术可能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对于中风险患者,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风险来决定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术。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或者手术风险较低的冠脉介入术。
总之,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决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的重要步骤。
通过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手术风险,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冠脉介入风险,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介入术前评估表1、医疗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2、主要临床表现:□胸痛□胸闷□其它3、经济情况:□自费□医保□新农合□其它4、家庭情况:□没有人照顾□家里人照顾□请护工□其它5、病人的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开朗、放松6、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了解一些□大部分了解□全部了解7、病人的检查是否完善:□不完善□完善8、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符合手术条件□不符合手术条件9、病人患病前健康状态:□良好□一般□消瘦10、病人生活能否自理:□生活完全自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1、病人的睡眠情况:□良好□一般□很差12、女病人月经情况:□能避开手术日□需重新安排手术日13、是否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的):□血压很高□血压偏高□血压正常□血压偏低介入术后评估表1、穿刺部位情况:□敷料干洁无渗血□血肿□感染□渗血2、术侧皮温情况:□正常□皮温偏高□皮温偏低3、术侧肢体感觉:□正常□麻木4、术侧肢体颜色:□正常□苍白□发绀5、术侧肢体动脉搏动情况:□搏动好□搏动弱□摸不到搏动6、患者术后心电图情况:□正常□不正常,请说明7、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正常□不正常,请说明8、有无胃肠道反应:□无□恶心、呕吐9、有无排尿异常:□无□有,排尿困难10、术口疼痛的程度:□轻微疼痛,能接受□中度疼痛□剧烈疼痛11、病人能否得到充足的休息:□能□有点兴奋,睡不着□环境太吵12、病人的进食情况:□正常进食□吃的较平常少□吃的很少□不想吃东西。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是在进行冠脉介入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患者在冠脉介入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患者基本信息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首要步骤是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2. 临床资料分析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在冠脉介入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3. 心电图分析心电图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工具。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心律、心率、ST段、T波等指标。
通过分析心电图,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评估患者在冠脉介入术中的风险。
4. 冠脉造影结果分析冠脉造影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血管直径、血流情况等。
通过分析冠脉造影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术,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心功能评估心功能评估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步骤。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评估等,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
通过评估心功能,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在冠脉介入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6. 并发症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管损伤等。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风险评估,评估患者在冠脉介入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7.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在完成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但其并非没有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术前评估1.1 患者病史评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曾经进行的冠脉介入手术,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1.2 体格检查:通过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以及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评估患者的手术可行性。
1.3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冠脉狭窄程度,以及有无心肌梗死等情况,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2. 冠脉介入手术风险评估2.1 冠脉造影:通过冠脉造影检查,确定冠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评估手术风险。
2.2 心功能评估:通过心功能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心肌灌注显像等,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判断手术风险。
2.3 心肌梗死风险评估:通过心肌标志物检测,如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等,评估患者的心肌梗死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3. 术中风险评估3.1 冠脉介入术操作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的操作风险,包括导管插入、造影剂使用、血管损伤等风险。
3.2 心肌缺血风险:通过监测心电图、血压和心肌灌注等指标,评估术中心肌缺血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处理术中心肌缺血。
4. 术后风险评估4.1 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评估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风险,如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
4.2 心功能恢复评估:通过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总结: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通过术前评估、冠脉介入手术风险评估、术中风险评估和术后风险评估,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恢复血液流动。
然而,冠脉介入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评估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术的风险,医生需要进行冠脉介入风险评估。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并评估手术的预后。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冠脉狭窄程度。
3.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冠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冠脉狭窄程度,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术。
4.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和手术风险。
5. 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
6. 冠脉造影结果:冠脉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检查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的方法。
通过分析冠脉造影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情况,从而评估手术风险。
在评估完以上内容后,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手术风险,决定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
如果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严重,且存在心肌缺血等临床症状,那么冠脉介入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治疗选择。
然而,如果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的心脏病或合并症,冠脉介入术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此时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总之,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一个综合考虑患者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的过程,旨在评估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术的风险,并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冠脉介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它通过在冠状动脉中插入导管,清除血管内的堵塞物,并植入支架来恢复血流。
然而,冠脉介入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因为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于每个患者,在决定是否进行冠脉介入术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是一种评估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术前可能面临的风险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冠脉介入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
一、患者基本信息在进行冠脉介入风险评估时,首先需要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过去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二、心血管风险因素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是指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在冠脉介入风险评估中,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这些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的风险。
三、冠状动脉病变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是指冠状动脉中的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
在冠脉介入风险评估中,需要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包括病变的数量、程度和位置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冠脉介入术以及介入的方式。
四、心功能评估心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缺血程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
五、术前检查结果在冠脉介入风险评估中,还需要记录患者的术前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介入术。
六、风险评估结果根据以上的评估内容,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手术风险。
医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风险评估患者PCI相关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手术本身的风险以及围术期用药所带来的风险。
前者包括术中各种并发症,如血管急性闭塞、冠脉穿孔、支架脱落、外周血管损伤及栓塞等;后者主要包括过敏、肾损害以及出血等。
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要与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基础疾病以及冠脉病变的解剖特点有关,当然与术者的判断、操作以及围术期的处理也有一定关系。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不仅仅要考虑手术的适应证以及患者可能的获益,同时也要对手术风险有充分的估计,仔细复习患者的病史以及冠脉造影影像是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
1.患者基本情况及基础疾病因素(1)年龄年龄超过75岁是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一项主要的临床因素。
在80岁以上患者中,尽管大多数的介入治疗方法都是适用的,但介入与非介入血运重建治疗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在接受PCI治疗的80岁以上的患者中,更多地合并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
在支架时代,与80岁以下患者相比较,80岁以上患者院内及长期死亡率、血管及出血并发症增加,但手术成功率及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
一项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5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及早期保守治疗的研究发现,对于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而言,早期介入治疗可以使6个月时的死亡及心肌梗死的绝对风险降低4.8%,相对风险降低39%。
而事后分析发现,对于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而言,早期介入治疗可以使6个月时的死亡及心肌梗死的绝对风险降低10.8%,相对风险降低56%。
但与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明显增加出血的风险(16.6%VS6.5%,P=0.009)。
评价阿昔单抗与支架或球囊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降低晚期并发症的CADILLAC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使用阿昔单抗,1年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小于55岁者为1.6%,55-65岁为2.1%,65~75岁为7.1%,而75岁以上为1l%(P<0.0001).1年时卒中及主要出血的发生率在老年人中也明显增加。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隶属医院心内科介入术前评估表1、医疗诊疗:□急性心肌梗死□陈腐性心肌梗死□稳固性心绞痛□不稳固性心绞痛2、主要临床表现:□胸痛□胸闷□其余3、经济状况:□自费□医保□新农合□其余4、家庭状况:□没有人照料□家里人照料□请护工□其余5、病人的心理状态:□忧虑、紧张□爽朗、放松6、病人对自己病情的认识程度:□不认识□认识一些□大多数认识□所有认识7、病人的检查能否完美:□不完美□完美8、穿刺部位皮肤状况:□切合手术条件□不切合手术条件9、病人生病前健康状态:□优秀□一般□消瘦10、病人生活可否自理:□生活完整自理□生活不可以完整自理□生活完整不可以自理11、病人的睡眠状况:□优秀□一般□很差12、女病人月经状况:□能避开手术日□需从头安排手术日13、能否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相关的):□血压很高□血压偏高□血压正常□血压偏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隶属医院心内科介入术后评估表1、穿刺部位状况:□敷料干洁无渗血□血肿□感染□渗血2、术侧皮温状况:□正常□皮温偏高□皮温偏低3、术侧肢体感觉:□正常□麻痹4、术侧肢体颜色:□正常□苍白□发绀5、术侧肢体动脉搏动状况:□搏动好□搏动弱□摸不到搏动6、患者术后心电图状况:□正常□不正常,请说明7、生命体征有无异样:□正常□不正常,请说明8、有无胃肠道反响:□无□恶心、呕吐9、有无排尿异样:□无□有,排尿困难10、术口痛苦的程度:□稍微痛苦,能接受□中度痛苦□强烈痛苦11、病人可否获得充分的歇息:□能□有点喜悦,睡不着□环境太吵12、病人的进食状况:□正常进食□吃的较平时少□吃的极少□不想吃东西。
冠状动脉介入风险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目前冠脉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目前技术背景下,PCI总体而言是安全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能增加患者发生各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对PCI进行风险评估,是避免临床出现差错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风险包括两方面:PCI的风险和导管室护理的风险。
一、PCI的危险因素及术后的主要风险:1、PCI的危险因素1.1手术紧急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停搏、心源性休克等因子对手术的紧张程度以及术后状况产生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1.2 年龄:年龄是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的预测因子,随年龄增长风险性也增加。
1.3 心脏基础情况:术前的心脏基础情况对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心功能情况,如EF值、左室舒张末期压力、NYHAⅢ级或以上及心力衰竭病史、心脏外科手术史等。
1.4 血管病变情况:高危的血管造影参数,如多支病变、主干病变及处理、血管内栓塞形成等,是影响术后危险分级的主要部分。
1.5 其他:合并其他器官病变或异常,如肾功能受损是导致PCI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中风、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PCI的危险因素。
2、PCI术后的风险2.1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主要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
2.2 术后再狭窄:根据发现方式可分为冠脉造影再狭窄及临床复发再狭窄。
二、导管室护理的风险:1、人员素质因素引发的风险为病人服务意识欠佳,表现为手术期间接待病人不够热情,提供的各项服务细节不够到位,手术间内讨论与病人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期间接打与手术无关的电话等,给病人一种不安全感。
2、专业技术因素引发的风险导管室急救器材与设备多,护士专科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例如心律失常的病人要求护士有较高的辨别心电图能力;心脏介入治疗的病人要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要有能及时发现并辨别是否异常的能力,一经确定心搏或(和)呼吸停止,能迅速实施有效抢救措施,争分夺秒的挽救病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较高的专科知识和专科急救技能很容易出现风险。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术前评估表1、医疗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2、主要临床表现:□胸痛□胸闷□其它3、经济情况:□自费□医保□新农合□其它4、家庭情况:□没有人照顾□家里人照顾□请护工□其它5、病人的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开朗、放松6、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不了解□了解一些□大部分了解□全部了解7、病人的检查是否完善:□不完善□完善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符合手术条件□不符合手术条件9、病人患病前健康状态:□良好□一般□消瘦10、病人生活能否自理:□生活完全自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1、病人的睡眠情况:□良好□一般□很差12、女病人月经情况:□能避开手术日□需重新安排手术日13、是否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的):□血压很高□血压偏高□血压正常□血压偏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介入术后评估表1、穿刺部位情况:□敷料干洁无渗血□血肿□感染□渗血2、术侧皮温情况:□正常□皮温偏高□皮温偏低3、术侧肢体感觉:□正常□麻木4、术侧肢体颜色:□正常□苍白□发绀5、术侧肢体动脉搏动情况:□搏动好□搏动弱□摸不到搏动6、患者术后心电图情况:□正常□不正常,请说明7、生命体征有无异常:□正常□不正常,请 ---------------8有无胃肠道反应:□无□恶心、呕吐9、有无排尿异常:□无□有,排尿困难10、术口疼痛的程度:□轻微疼痛,能接受□中度疼痛□剧烈疼痛11、病人能否得到充足的休息:□能□有点兴奋,睡不着□环境太吵12、病人的进食情况:□正常进食□吃的较平常少□吃的很少□不想吃东西(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