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化症疑难病例讨论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2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日期:XXXX年X月X日讨论主题:疑难病例讨论参与人员:1.主治医生A2.主治医生B3.住院医生C4.护士D5.专家E病例介绍:患者为一名43岁的男性,主诉持续性全身疼痛、无力、易疲劳等症状。
病史中无显著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均正常,但出现全身轻度肌肉萎缩。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肌酸激酶(CK)等指标均正常。
病理活检结果显示肌肉组织正常。
讨论记录:主治医生A: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但常规检查结果均正常,我们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
主治医生B:我观察到患者出现了全身轻度肌肉萎缩,这可能与肌肉供血不足有关。
住院医生C:我认为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情况,以便找到可能的线索。
护士D:我注意到患者近期是否有过外伤、手术等情况?主治医生A:根据病史,患者没有外伤或手术的记录。
护士D:患者是否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情况?主治医生B:据患者自述,他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但没有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的情况。
专家E:考虑到病人的症状特征,我们应该考虑一些罕见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线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治医生A:确实,我们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我们应该进行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主治医生B:我建议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内外的疑难病例报告,看是否有类似的病例以及他们的诊疗过程。
住院医生C:对于这个病例的确诊确实有困难,我们可能需要请教其他领域的专家,以获得更多的建议。
专家E:我确认一下,我们已经排除了一些常见疾病的可能性吗?主治医生A:是的,我们已经进行了常规检查,并未发现异常。
专家E:好的,我们将对患者进一步进行检查,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
同时考虑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结论与进展:通过团队的讨论,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与进展:1.尽管常规检查结果正常,但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情况,以找到可能的线索。
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疑难病例讨论
本文讨论了一例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
的复发疑难病例。
患者资料
- 性别:女性
- 年龄:46岁
- 病史:多发性硬化症(诊断于2012年),曾经出现多次复发
和缓解
- 现症:近期出现复发症状,包括步态不稳、手脚麻木和视力
下降
临床观察
经过详细询问和全面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以下情况:
-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右侧上运动神经元征象,包括肢体痉挛、肌力减退和腱反射亢进
- 脑脊液检查:发现脑脊液中的IgG水平升高和蛋白电泳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脑部白质的多发性病灶
讨论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复发症状属于多发性硬化症的再次发作。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脱髓鞘和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进展。
该疾病常表现为复发性和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症状。
对于本例疑难病例,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确定治疗策略。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抗炎药物和镇痛剂等,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疑难病例需要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全面的辅助检查来进行评估和治疗。
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策略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文仅为讨论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疑难病例的概况,具体的治疗方案和决策应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
附件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的记录。
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模板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讨论时间:年月日时讨论地点: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讨论内容:1、XXX主管医师发言记录:患者因“反复腹胀2月余,再作加重2天”入院,症见:腹胀、乏力、纳少、皮肤瘙痒,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柏油样便、无身目黄染、寐尚欠佳,大便调,小便少。
查体:T36℃,P87次/分,R19次/分,BP115/70mmHg 神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呼吸平顺,无异常气味,未闻及咳嗽、喘促、呻吟之声。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3.0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无黄染。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叩诊不大,HR8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周围血管征阴性。
腹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显露,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肾区无叩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查:肝脏MRI平扫+增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细胞癌(弥漫、结节型),门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形成,肝硬化、脾大、腹水、门脉高压。
患者于23/04诉腹胀难忍、动则气喘,为缓解患者腹胀症状于23/04下午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术,术前血常规示:HGB122g/L,共引流出红色血性腹腔积液1000ml。
23/04日小便100ml,25/04 07:00至15:00尿量0ml,予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以了解病情,血常规回报示:WBC8.2*109/L,RBC3.08*1012/LHGB99g/L。
系统性硬化症疑难病例谈论记录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系统性硬化症疑难病例谈论记录1. 引言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治疗策略复杂,常见于中年女性。
组织病例研讨交流会发言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病例研讨交流会上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见解。
我将与大家讨论一个与神经内科相关的病例,并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我要介绍的是一个中年女性患者的病例,她在近几个月内出现了视力逐渐下降的症状。
此前,患者没有任何眼部疾病的历史。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了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和眼底出血的迹象。
此外,患者还抱怨长时间站立后有腿部乏力的感觉。
我们首先考虑到了视神经炎和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病因,但通过一系列眼科检查,我们排除了这些可能性。
因此,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进一步的神经系统检查显示,患者出现了双下肢无力、弛缓性腱反射和感觉异常的征象。
这些体征表明患者可能存在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根据这些发现,我们将诊断的重点放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上。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我们进行了脑脊液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升高。
脑脊液中的Oligoclonal带反应也呈阳性。
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猜测——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髓鞘的破坏。
视神经和脊髓常常是最早受累的部位。
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视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
针对患者的症状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我们向患者提出了多发性硬化症的可能诊断,并建议进一步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成像以确定诊断。
这种成像技术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病变和炎症灶。
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治愈多发性硬化症,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减轻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物理治疗等。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不明原因的眼部病变时,我们应该联想到可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别是多发性硬化症。
及早的诊断和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这只是一个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对于病理情况的思考和讨论。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参与。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补充意见,请随时提出。
附件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的记录。
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模板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讨论时间:年月日时讨论地点: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讨论内容:1、XXX主管医师发言记录:患者因“反复腹胀2月余,再作加重2天”入院,症见:腹胀、乏力、纳少、皮肤瘙痒,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柏油样便、无身目黄染、寐尚欠佳,大便调,小便少。
查体:T36℃,P87次/分,R19次/分,BP115/70mmHg 神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呼吸平顺,无异常气味,未闻及咳嗽、喘促、呻吟之声。
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无黄染。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叩诊不大,HR8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周围血管征阴性。
腹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显露,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肾区无叩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辅查:肝脏MRI平扫+增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细胞癌(弥漫、结节型),门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形成,肝硬化、脾大、腹水、门脉高压。
患者于23/04诉腹胀难忍、动则气喘,为缓解患者腹胀症状于23/04下午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术,术前血常规示:HGB122g/L,共引流出红色血性腹腔积液1000ml。
23/04日小便100ml,25/04 07:00至15:00尿量0ml,予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以了解病情,血常规回报示:WBC8.2*109/L,RBC3.08*1012/LHGB99g/L。
讨论日期: xx年 xx月 xx日 xx时 xx分
主持人姓名:xx 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记录人:xx
参加人员: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xx 主任医师 xx 副主任医师
xx 主治医师 xx 主治医师
xx 主治医师 xx 主治医师
汇报病例:xx,女性,50岁,主因“双手遇冷变白、变紫1年半,全身皮肤肿胀、紧硬、变黑半年”于xx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遇冷变白、变紫,及胸腰部疼痛不适,就诊于xx医院,行腰椎CT:L3-4椎间盘膨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并钙化,腰椎退行性变,对症予活血化瘀药物应用,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
半年前出现全身皮肤肿胀、紧硬、变黑,皮肤搔痒明显,伴蜡样光泽,胸前区皮肤色素脱失,双手指肿硬,双手近间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局部压痛,关节伸曲活动受限,无脱发、口腔溃疡,无皮疹红斑,就诊于xx医院,行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轻微关闭不全,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左室收缩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肺部CT:两肺炎症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症”,予甲强龙针静点,环磷酰胺针间断应用,具体不详,症状较前好转,目前应用强的松15mg/日口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系统性硬化症”收入院治疗。
查体:形体消瘦,面部皮肤紧绷,鼻子变尖,口周放射纹,张口伸舌受限,全身皮肤肿胀、紧硬、变黑,伴蜡样光泽,胸前区皮肤色素脱失,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腹软,腹部无压通、反跳痛,肝脾肋间未触及。
腰椎两侧肌肉压痛,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活动受限。
双手指肿硬,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局部压痛,关节伸曲活动受限。
入院后查血便常规、尿沉渣结果均未见异常,肝功能:TP 56.5g/L,ALB 32.7g/L,A/B 1.4,Fe 5.35umol/L,肾功能:BUN 2.8mmol/L,CL 95.97mmol/L,肌酶:LDH 286.0U/L,HBDH 215.8U/L,血脂:TG 4.23mmol/L,补体:C3 0.68g/L,ESR 23mm/h,血糖、免疫球蛋白、CRP、RF、胱抑素C结果均未见异常。
凝血六项:APTT 36.4秒,FIb 5.17g/L,肺部CT:两肺间质性改变伴感染,纵隔淋巴结肿大,心电图:电轴右偏,心脏彩超:轻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腹部彩超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皮肤硬化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消化道、呼吸系统受累,讨论具体治疗方案。
讨论意见:
1.xx主治医师:
2.xx医师:患者根据皮肤变黑、变硬,累及双手手指,诊为皮痹,系统性硬化症明确,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可予以抗组胺药物及镇静药物对症治疗,同时予以中药健脾益肾药物应用,同时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尽快控制病情发展。
3.xx主治医师:患者诊断皮痹,系统性硬化症明确,诊断依据同xx医生所述,患者原发病已累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系统,病情进展快,应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尽快控制病情发展,可考虑行血浆置换治疗。
4.xx副主任医师:患者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明确,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皮肤硬化明显,有消化道、肺部受累,但患者身体消瘦,体质较差,恐不能耐受血浆置换治疗,可予以保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5.xx主治医师:患者系统性硬化症诊断明确。
中医诊断为皮痹脾肾阳虚证。
本病中医属“皮痹”,因禀赋不足,素体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故见畏寒肢冷,手足遇冷变白变紫;阳气不足,水气不化,可见面浮肢肿、紧绷;阴寒内盛,气血凝滞,不得濡养肌肤,故见皮肤变硬,甚至萎缩;腰为肾之府,齿为肾之余,肾阳亏虚,故见腰膝酸软;脾主四肢,主运化水谷,脾阳不足,运化失司,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脘腹胀满,泛酸烧心。
病程迁延日久,痹阻络脉之邪可内阻脏腑,出现心肺功能失调。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陷脉为痿,留连肉腠。
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患者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治则应温肾健脾,温阳通脉。
6.xx主任医师:患者诊断皮痹,系统性硬化症明确。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本病女性多见。
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早在《内径.痹论》中即有相关论述,“风寒湿三期杂至,合而为痹也”,指出了该病的病因为外感风寒湿所致,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劳欲过度,或情志受刺激,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导致脏腑内伤,积虚成损。
本病之形成本于肾阳虚,后期是中后期,“阳虚致瘀”称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故治疗上必须加大温阳的力度方可取效,可加大制附片用量,同时加用制川乌、制草乌,并逐渐加大用量。
酌情加用桂枝、淫羊藿等温阳通络。
患者皮肤明显变黑、变硬,不能捏起皱褶,皮肤处于硬化期。
瘀血不仅是该病的病历产物,也是其主要病机之一,该病三期发展过程中瘀血无时无刻不在形成,故活血化瘀必须贯穿全程。
主持人签名:记录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