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18
【初中数学】中考物理知识归纳:从粒子到宇宙【—
高中入学考试
物理知识归纳:从粒子到宇宙】关于物理中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内容,我们做下面的总结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并进入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难以拉长的原因是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天体结构系统。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在150亿年前发生了大爆炸。
这次爆炸是一个整体,涉及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时间和空间。
爆炸导致宇宙到处膨胀,温度相应降低。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同学们对上面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加油哦!。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滴红墨水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第 1 页从粒子到宇宙基本题型模块一分子世界一、基本概念时间长了,戴在手上的戒指质量变小;走进花园,隔很远就能闻到花香;铜像被游客摸的最多的手部分,变小了;水滴石穿;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自然界时刻都在发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物质在一点点的散失。
散失的物质小到我们的肉眼无法观测。
通过这些现象,有人提出假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提出。
约2019年之后,阿伏伽德罗验证了这一假说,并进行完善。
他定义了这一粒子,把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1.分子:物质是可分的,物质被分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了。
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动理论:(1)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空隙;(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在引力和斥力。
二、例题精讲【例1】★(2019?百色)很多公共场所都张贴着“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公共场所吸烟会造成很多人被动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考点:分子的运动.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由分子、原子构成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C.【测试题】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第 2 页子间是有空隙子是由原子构成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子总是在不断运考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专子热运动、内能分析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造成的解答:50m水50m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它们的体积之和,这表明分子间存间隙,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总体积变小,所以所得液体积小100m,这与分子的构成、质量和体积大小、分子的运动无关.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清洁工清扫街道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海绵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利用力大气压强,故A错误;B、尘土是固态小颗粒,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B错误;C、海绵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海绵的多孔结构,故C错误;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测试题】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是因为()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D.分子间有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分子的热运动.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分析:根据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分析.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由题可知,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所以:A、这个实验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这个实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不符合题意;C、这个实验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符合题意.故选D.第 3 页【例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考子间的作用力专子热运动、内能分析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解答、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测试题】科学家研究出了制作单层硅分子薄膜的技术.如图所示,在硅板表面覆盖陶瓷薄层,对硅板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硅板中的硅分子就能穿过陶瓷薄层,在其上端形成单层硅分子薄膜.硅分子能穿过陶瓷薄层,这叫()A.硅分子间没有斥力B.陶瓷分子间没有引力C.陶瓷分子间存在着空隙D.硅分子只有在高温时才开始运动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分子动理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空隙;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解答:解:加热使得硅分子穿透陶瓷薄膜,这说明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选C.模块二静电现象一、基本概念1.摩擦起电:经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一轮复习讲义07 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1、科学家认识物质结构的方法:观察现象——提出模型(猜想)——收集证据。
2、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3、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例: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例:花香、酒香、扩散现象等。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4、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5、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①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②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③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⑤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8、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②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高速运动;③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原子的质量几乎多集中在原子核上;④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9、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中子的是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是盖尔曼。
10、原子核所带正电荷跟电子所带负电荷是相等的,所以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11、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等量的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12、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13、托勒玫创立了“地心说”;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14、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千亿颗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1000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7.1走进分子世界1、分子模型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分子模型(1)物质是可分的,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
(2)分子不是微观世界的最小粒子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3)分子间有空隙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减小了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1)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2)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杂乱的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知识延伸(1)扩散显现表明:①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2)影响扩散的因素:①扩散现象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V气最大,V固最小);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扩散现象是分子由于自发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微观现象,人眼看不见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将冰糖放入盛有水的被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甜B.打扫教室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往空中飞舞C.空气流动形成风D.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间的引力: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飞散,是由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存在着引力,正是这种分子引力使它们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它里面的分子不至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由扩散现象我们可以想到,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固体或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正是这种斥力使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就想小球A和B一样(如图7.1-1),既有弹簧片D撑着(代表斥力),又有橡皮筋C拉着(代表引力)。
例3:稻草一拉九段,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A. 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C.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4、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状态特点微观原因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单位制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学生在自己的教师中互换作为,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气态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例4:根据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同一物质在固态时比在液态和气态时所含的分子数目多B.玻璃容器不会渗水,说明固体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毫无间隙C.液态蜡在凝固时,中间凹陷下去,说明蜡在液态时分子间距比固态小D.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几乎不受力的作用5、纳米材料及其应用(1)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级(一般为1~50nm)(2)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堆分子或单个分子、原子,用纳米材料制成各种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3)应用:纳米材料具有如高强度、高韧性等。
粒子和宇宙【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原子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2.知道太阳系的几大行星及相对位置;3.知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知道常用光年来表示宇宙中的距离;4.知道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理解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应用,能用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简单的问题;5.知道能源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知道能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要点梳理】要点一、微观世界1、人们认识原子的事实基础:(1)多数物质可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
(2)一些物质不能够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原子。
(3)对应各种元素,存在着各种原子,元素的差异就在于它们的原子是不相同的。
原子是元素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2、物质都是分子、原子组成的要点诠释:(1)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2)1cm3的水中含有3.34×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3)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质量不到氢离子质量的千分之一,电子的发现有力地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3、散射实验:用一些已知的粒子,如电子、粒子等轰击很薄的金属箔,它们与金属原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而发生偏转。
通过观察这些粒子穿过金属箔片时的偏转情况,可以获得原子内部的信息。
这种实验叫散射实验。
4、原子的组成: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以不同的轨道围绕原子核高速地旋转着。
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这种原子模型称为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5、基本粒子:最早人们认为电子,质子和中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称为基本粒子。
后来又发现了介子和超子,说明包括质子、中子在内的这些粒子不可能是原来意义上的基本粒子。
6、夸克模型: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它们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夸克,把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①构造①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化合物,如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②有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但只,如氧气分子有两个氧原子组成,及双原子物质③金属物质是单原子物质,即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扁平的旋转铁饼注: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的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又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星系约1000亿个,仙女星系是里银河系较近的星系,他离里我们超过200万光年③宇宙起源:宇宙单恒与137亿年铅的一次大爆炸。
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在原始火球中,温度和密度都高的无法想象,里面的物质可能极不稳定,最终爆炸,色剂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倒是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形成行星、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初三物理概念复习四:从粒子到宇宙一.分子1.定义: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很小。
一分子之间有间隙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9m3.热运动:(1)定义: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4. 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5.八下课本中的图7-1(P.24)装置。
①下面放二氧化氮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的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②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
③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二.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质的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中;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例: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会合在一起;固体和液体很难被拉伸。
★分子间存在斥力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直观地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也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静电现象: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①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②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③两个摩擦的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①人们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5.闪电是自然界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四.探索更小微粒1.英国汤姆生首先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物理方法:建立模型法)3.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专题02 从粒子到宇宙【基础知识过关】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分子模型:(1)常见的物质时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运动:(1)扩散运动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是由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分子间有间隙。
③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2)分子热运动①定义: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热运动。
②热运动快慢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相互作用:(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吸引力与排斥力关系:①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排斥力大于吸引。
②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吸引力大于排斥力。
4.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考点二、静电现象1.概念:(1)定义: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2)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3.相互作用:(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
4.摩擦起电的原因:(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使得因带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3)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因失去电子而使自己带上等量的正电。
考点三、原子核式结构1.原子核式结构:(1)电子的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的。
(2)原子结构: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核式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①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②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绝大部分质量;电子绕核运动。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答案】C【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错;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错;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错,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正确选C。
【考点】分子电荷宇宙2.关于粒子和宇宙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D.我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答案】B【解析】A.正确,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牛顿力不的三大定律; B.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所构成的;C.错误,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D.,错误,我们对于宇宙还没有完全地认识;应选B。
【考点】粒子和宇宙3.卢瑟福把原子结构和太阳系作类比,太阳系中和原子核相对应的是()A.火星B.地球C.月球D.太阳【答案】D【解析】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央,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相似,与原子核相对应的是太阳。
【考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4.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答案】B【解析】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所构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所构成,夸克是比电子更小的微粒,故正确的顺序应是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故应选B。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考点梳理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走进分子世界1.分子模型(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2)分子大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2.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2)分子处在地无规则运动中.扩散现象证明了这一结论扩散是指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的现象;(3)分子间不仅存在力,同时也存在力.考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2)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将电荷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2.两种电荷(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是电荷;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是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3.常见的静电现象干操天气脱毛衣时有“噼啪”声、闪电、静电复印、静电植绒等.考点三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探索更小的微粒(1)历程: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汤姆生发现了,进一步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对外(选填“显示”或“不显示”)电性;(2)更小微粒: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带正电荷,不带电.电子带电. 和又是由夸克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建立: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类似于的结构模型;(2)模型:原子是由带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且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受到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考点四宇宙探秘1.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1)历史进程: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为宇宙中心的“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2)恒星:星空中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是不变的,我们称这些星为,实际上它们是的.2.宇宙起源(1)起源:宇宙是一个有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的和演化的.它起源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2)证据:根据推断,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它提供了宇宙膨胀的证据.(3)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它是单位.突破·重点难点重难点一分子动理论例1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技法点拨】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只能通过扩散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我们能看得见的宏观微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而不是分子运动,更不要把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的运动.如:扫地时看到的灰尘飞扬是机械运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不是分子运动.例2 ( 2017·桂林)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没有空隙B.分子的运动是规则的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肉眼可以直接看清分子的形状【技法点拨】熟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关键.分子运动论内容: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注意:(1)莫把物体宏观的形变现象误认为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重难点二静电现象例3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技法点拨】从摩擦起电的实质进行解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注意:无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接触带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切莫误认为带电体所带的正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物体.例4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技法点拨】重难点三构成物质的微粒例5 ( 2017·衢州)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分类练习考点1 分子动理论1. ( 2017·徐州)制造钢铁零件时,可以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使碳分子渗入零件的表面层,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这种渗入现象说明( )A.分子可以分为更小的微粒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是运动的2. ( 2018·南通)“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其利用的物理知识是( )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运动的3. ( 2017·淮安)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分子间有空隙4. ( 2018·常州)液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A.液体分子不停地运动B.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C.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D.液体分子间没有空隙5. ( 2018·无锡)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中.考点2 静电现象6. ( 2017·南通)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这是因为(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7. ( 2015·淮安)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真的花香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8. ( 2018·盐城)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可能带负电荷D.可能带正电荷9. ( 2017·常州)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10. ( 2017·泰州)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捧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的性质,如果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在物体间转移.11. (2018·无锡)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电,用它去靠近一个不带电的轻质小球,小球会被.考点3 物质的构成12. ( 2018·常州)2017年底,“悟空”号卫星上的计算机被太空中带正电的某些粒子击中,导致“死机”,在遥控指令下,计算机重新启动,卫星恢复正常.带正电的粒子可能是( )A.原子核或质子B.原子核或中子C.电子或原子核D.电子或质子13. (2016·常州)科学家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14. (2016·盐城)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中微子振荡的两位科学家.中微子是一种比电子还小的基本粒子,下列微粒中最小的是( )A.质子B.中微子C.原子D.中子15. (2018·苏州)人类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认识到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组成.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过程中,毛皮电子,使橡胶棒带负电. 考点4 粒子与宇宙综合16. (2016·泰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停止B.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17. (2017·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光年是长度单位D.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18.(2018·南京)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B.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D.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参考答案梳理·考点清单考点一1. (2)10-102. (1)空隙(2)永不停息进入对方(3)吸引排斥考点二1. (2)转移2. (1)两正负(2)排斥吸引考点三1. (1)电子原子核电子不显示(2)质子中子质子中子负质子中子2. (1)卢瑟福行星绕日(2)正原子核正、负电荷中心电子考点四1. (1)地球“日心说”万有引力(2)恒星运动2. (1)层次膨胀大爆炸(2)哈勃定律(3)真空长度突破·重点难点例1 C 例2 C 例3 A例4 C 例5 B分类练习1.D2.A3.A4.C5.做无规则运动空隙6. A7. A8. C9. A10.吸引轻小物体同电子11.正吸引12. A 13. B 14. B15.原子核失去16. D 17. C 18. C。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