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金属晶体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29.92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节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A.脱落价电子后的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脱落了价电子的金属离子与脱落的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金属原子与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2.下列有关化学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键是金属离子与“电子气”之间的较强作用,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B.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范德华力是分子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D.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分子间的一种作用力,所以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答案D解析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强,但是比化学键要弱。
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间(如水、乙醇、甲醇、液氨等),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如)3.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阴离子D.阳离子答案C解析单质晶体可能有硅、金刚石——原子晶体,P、S、Cl2——分子晶体,Na、Mg——金属晶体。
在这些晶体中,构成晶体的微粒分别是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4.按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D.固体和熔融状态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可能导电答案B解析A为分子晶体;B中固体能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不是很高,应为金属晶体;C 为原子晶体;D为分子晶体。
5.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A.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较弱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答案B解析根据电子气理论,电子是属于整个晶体的,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导电,B项正确;有的金属中金属键较强,但依然导电,A项错误;金属导电是靠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不是金属阳离子发生定向移动,C项错误;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化学变化,D项错误。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二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二课时离子晶体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含有阴离子B. 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C. 价电子数越多的金属原子的金属性越强D. 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答案】D【解析】金属晶体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含有阳离子,但不含阴离子,故A错误;B.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的组成,粒子间的结合力为金属键,所以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离子、自由电子,故B错误;C.金属性与价电子多少无关,与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如Al与钠,价电子Al比Na多,金属性Na比Al强,故C错误;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可能为阴离子,如,也可能为阳离子,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B. 和晶体硅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是原子晶体C. NaOH和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相同D. 加热熔化时破坏了该物质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答案】C【解析】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分子间作用力,故A错误;B.和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但晶体硅是单质,不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NaOH和均由离子键、极性键构成,均属于离子晶体,故C正确;D.加热熔化电离得到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破坏了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是A. 、、、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 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D.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答案】A【解析】、、、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点、沸点越高,与键能无关,故A正确;B.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与键能有关,故B错误;C.金刚石、晶体硅都属于原子晶体,金刚石中碳碳键的键长小于晶体硅中硅硅键的键长,所以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与键能有关,故C错误;D.NaF、NaCl、NaBr、NaI属于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熔沸点越低,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故D错误;故选:A。
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
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先必须做一名奋斗者。
《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 金属晶体》导学案(第2课时)高二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_______【课标要求】1、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2、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3、理解金属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重点难点】1、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 【新课导学】 二、金属晶体 1、金属晶体:(1)定义: 和 通过 形成的晶体。
(2)构成微粒: 。
(3)微粒间相互作用: 。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Ⅰ、概念 ①紧密堆积:微粒之间的作用力,使微粒间尽可能地相互接近,使它们占有最小的空间 ②空间利用率:空间被晶格质点占满的百分数。
用来表示紧密堆积的程度 ③配位数:在晶体中,与离子直接相连的带异电荷的离子数称为配位数 Ⅱ、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1) 金属原子在二维平面里有两种方式为非密置层和密置层__层,配位数为 _______层,配位数为 (2)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有四种堆积方式①简单立方体堆积,非密置层排列的金属原子,在空间内可能的排列。
这种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是一个 ,每个晶胞含 个原子,被称为 堆积。
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 ,只有金属钋采取这种堆积方式。
②体心立方(A 2型)堆积----钾型如果是非密置层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堆积,如下图: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 个原子的立方体,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 ,另一个在立方体的 ,称为体心立方堆积,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 )显然比简单立方堆积的 多了,许多金属是这种堆积方式,如碱金属,简称为钾型。
③六方最密堆积(A 3)型和面心立方(A 1型)最密堆积对于密置层的原子按钾型堆积方式堆积,会得到两种基本堆积方式---- 和 ,即:镁型和铜型。
六方最密堆积如下图左侧,按 的方式堆积;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图右侧,按 的方式堆积.这两种堆积方式都是金属晶体的 堆积,配位数均为 ,空间利用率均为 ,但所得的晶胞的形式不同。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①熔融态物质凝固.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3、晶胞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某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
中学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①晶胞顶角粒子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8②晶胞棱上粒子为4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4③晶胞面上粒子为2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2④晶胞内部粒子为1个晶胞独自占有,即为1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
二、构成物质的四种晶体1、四种晶体的比较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质硬度一般较软很硬一般较硬,少部分软较硬熔沸点很低很高一般较高,少部分低较高溶解性相似相溶难溶于任何溶剂难溶于常见溶剂(Na等与水反应)大多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于水后有的导电一般不具有导电性(除硅)电和热的良导体晶体不导电,水溶液或熔融态导电延展性无无良好无物质类别及实例气态氢化物、酸(如HCl、H2SO4)、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如P4、Cl2)、非金属氧化物(如SO2、CO2,SiO2除外)、绝大多数有机物(有机盐除外)一部分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硅、晶体硼),一部分非金属化合物(如SiC、SiO2)金属单质与合金(Na、Mg、Al、青铜等)金属氧化物(如Na2O),强碱(如NaOH),绝大部分盐(如NaCl、CaCO3等)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
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3)离子晶体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SiO2晶体为原子晶体,CO2晶体为分子晶体B.σ键都是由两个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的C.VSEPR模型就是分子的空间构型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2.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 原子未能画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A.2∶2∶1 B.1∶3∶1 C.2∶3∶1 D.1∶3∶33.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0 g·cm-3。
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构时得知:在边长为10-7cm的正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于下列数据中的A.32 B.120 C.150 D.1804.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C.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固态不导电而熔融状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5.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是A.熔点是10.31℃,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B.熔点是1070℃,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能导电,易溶于水C.熔点3550℃,不溶于水,不导电D.熔点是97.80℃,质软,固态可导电,密度是0.97g·cm−36.分析化学中常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 x Fe 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特性是Fe2+、Fe3+分别占据立方体的顶点,自身互不相邻,而CN一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其晶体中的阴离子结构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晶体是原子晶体B.M的离子位于上述立方体的面心,呈+2价C.M的离子位于上述立方体的体心,呈+1价,且M+空缺率(体心中没有M+的占总体心的百分比)为50%D.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Fe2(CN)3,且M为+1价7.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的相似(如图),但CaC2晶体中含有哑铃形C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第三节第二课时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1.下列金属晶体的配位数为8的是()。
A.PoB.FeC.MgD.Au2.下列金属的密堆积方式与对应晶胞正确的是()。
A.Na面心立方B.Mg六方C.Cu六方D.Au体心立方3.已知某金属(如碱金属)晶体中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则该堆积方式是()。
A.简单立方堆积B.体心立方堆积C.六方最密堆积D.面心立方最密堆积4.下列晶体的熔点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Li、Na、KB.Na、Mg、AlC.Na、Rb、CaD.铁、铁铝合金5.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如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A.3∶2∶1B.11∶8∶4C.9∶8∶4D.21∶14∶96.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图是δ、γ、α三种晶体的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δ-Feγ-Feα-FeA.三种晶体的构成粒子相同,故性质相同B.γ-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铁原子有6个C.α-Fe晶体中与每个铁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铁原子有6个D.将铁加热到1500 ℃分别急速冷却和缓慢冷却,得到的晶体类型相同7.某金属晶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A.六方最密堆积B.面心立方最密堆积C.简单立方堆积D.体心立方堆积8.金属晶体的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形成的晶胞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密堆积中处于同一密置层上的原子组合是()。
A.④⑤⑥⑩B.②③④⑤⑥⑦C.①④⑤⑥⑧D.①②⑧⑤9.现有如下物质:四氯化硅、氖、硼、钨、锑,将物质名称和晶体类型填在表格中。
编号信息物质名称晶体类型(1) 熔点:120.5 ℃,沸点:271.5 ℃,易水解(2) 熔点:630.74 ℃,沸点:1750 ℃,导电(3) 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很低,化学性质稳定(4)由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2300 ℃,沸点:2550 ℃,硬度大(5) 熔点:3410 ℃,沸点:5927 ℃,硬度大,能导电10.如图为金属铜的一个晶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 个。
第三章第三节金属晶体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分×10)1、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是晶体B.最外层电子数少于3个的都是金属C.任何状态下都有延展性D.都能导电、传热2、金属Mg晶体中含有的粒子是( )A.Mg原子B.只有Mg2+C.Mg原子和Mg2+D.Mg2+与自由电子3、下列有关化学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键是金属离子与“电子气”之间的较强作用,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B.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范德华力是分子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D.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分子间的一种作用力,所以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4、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5、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与自由电子无关的是( )A.密度大小B.容易导电C.延展性好D.易导热6、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之间的差距是由于()A.金属键的强弱不同B.金属的化合价的不同C.金属的晶体中电子数的多少不同D.金属的阳离子的半径大小不同7、下列物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的是()A.K、Na、Mg、Al B.Li、Na、Rb、CsC.Al、Mg、Na、K D.C、K、Mg、Al8、金属具有延展性的原因是( )A.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较少B.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仍保持较强烈作用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加快D.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能迅速传递能量9、金属晶体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高,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因是()A.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少B.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电子C.金属原子的原子半径大D.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10、石墨晶体中不存在的化学作用力是()A.共价键B.氢键C.金属键D.范德华力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至两个选项符合题意,4分×7)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的熔点一定比非金属单质高B.离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C.在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12、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是一种“巨分子”B.“电子气”为所有原子所共有C.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低D.钾型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主族金属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B、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C、晶体中存在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D、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属于整个晶体共有14、下列何种物质的导电性是由自由电子的运动所决定的()A 熔融的食盐B 饱和食盐水C 石墨D 铜15、石墨是层状晶体,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正六边形,许多个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状结构,如果将每对相邻原子间的化学键看成一个化学键,则石墨晶体每一层内碳原子数与C-C化学键数的比是()A 2︰3B 1︰3C 1︰1D 1︰216、下列叙述中,可以肯定是一种主族金属元素的是()A.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一种金属B.熔点低于100℃的一种金属C.次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的一种金属D.除最外层,原子的其他电子层电子数目均达饱和的一种金属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B.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三、填空题(共42分)18、(6分)(1)金属导电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2)金属导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金属抽成丝或压成薄板是金属受到外力作用,紧密堆积的原子(离子)层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而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19、(14分)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都有1个未成对电子,A+比B-少一个电子层,B原子得一个电子填入3p轨道后,3p轨道已充满;C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D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其最高价氧化物中含D的质量分数为40%,且其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B. NaCl晶胞中有1个Na+和1个Cl-C. CaF2晶体中,Ca2+和F-的配位数之比为1∶2D. CsCl晶胞中,Cl-的配位数是82.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最硬的原子晶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WX4是沼气的主要成分B.固态X2Y是分子晶体C. ZW是原子晶体D.玛瑙、水晶和玻璃的成分都是ZY2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玻璃是晶体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冰是非晶体4.金属钾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则在单位晶胞中钾原子的个数是A. 4B. 3C. 2D. 15.金属键具有的性质是A.饱和性B.方向性C.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6.某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晶体中氧的化合价可看作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中与每个A+距离最近的A+有12个B.晶体中,阴离子与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C.该离子晶体化学式为A2O2D.晶体中,0价氧原子与﹣2价氧原子的数目比为3:17.下列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干冰B.金刚石C.碳酸钙D.烧碱8.关于晶体与非晶体,正确的说法()A.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比较硬度B.凡有规则外形的物体就一定是晶体C.一种物质不是晶体就是非晶体D.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9.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干冰晶体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的堆积均为分子密堆积∶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中均存在阳离子,但金属晶体中却不存在离子键∶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能导电∶依据构成粒子的堆积方式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A. ∶∶∶B.只有∶C. ∶∶∶∶D. ∶∶∶10.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石墨的层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最小的碳环上有六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紧邻的有6个Cl﹣C. CsCl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的有8个Cl﹣,每个Cs+周围等距离紧邻的有6个Cs+D.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金属晶体中,每个金属原子周围紧邻的有4个金属原子11.下列关于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都可采取“紧密堆积”结构B.都含离子C.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D.都能导电12.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碳原子,黑点表示钛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A. TiCB. Ti13C14C. Ti4C7D. Ti14C1313.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60摩尔质量是720B. C60与苯互为同素异形体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14.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A.金属晶体B.原子晶体C.分子晶体D.无法判断15.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A.易导电B.易导热C.易腐蚀D.有延展性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溴化钠、氯化钠和氧化镁等离子晶体的核间距和晶格能(部分)如下表所示(1)溴化钠晶体比氯化钠晶体晶格能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中化学 3.3金属晶体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脱落价电子后的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脱落了价电子的金属离子与脱落的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金属原子与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在金属晶体中,原子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的本质是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将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而形成金属晶体。
实际上也就是靠脱落下来的价电子与其中的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它们结合在一起。
答案:C2.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C.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D.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解析: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金属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共用;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既存在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存在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固体形成都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答案:B3.下列物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的是( )A.Na、Mg、AlB.Na、Rb、CsC.Mg、Na、KD.铝、硅铝合金、单晶硅解析:金属键的强弱与原子半径及价电子数有关,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A、B、C中只有A组熔点依次升高;合金的熔点应比单组分都低,D错。
故选A。
答案:A4.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锈蚀性解析: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它决定了金属晶体的一些性质,可以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但不能解释其化学性质,例如锈蚀性。
答案:D5.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熔点:Li<Na<KB.导电性:Ag>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解析:同主族的金属单质,原子序数越大,熔点越低,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A选项不对;Na、Mg、Al是同周期的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故C项错误;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52%,体心立方堆积68%,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均为74%,因此D项错误;常用的金属导体中,导电性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次是铝、铁,所以B选项正确。
第三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基础巩固】1.(2022·广东潮州)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分子晶体A NaOH Ar SO2B H2SO4石墨S8C CH3COONa 水晶苯D Ba(OH)2金刚石玻璃解析:NaOH属于离子晶体,Ar属于分子晶体,SO2属于分子晶体,A项错误;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H2SO4、S8属于分子晶体,B项错误;CH3COONa属于离子晶体,水晶(SiO2)属于共价晶体,苯属于分子晶体,C项正确;Ba(OH)2属于离子晶体,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玻璃属于玻璃态物质,不属于晶体,D项错误。
答案:C2.(2022·广东东莞)铁有α、γ、δ三种晶体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距离最近的铁原子均相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α铁γ铁δ铁A.铁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可以用电子气理论来解释B.α铁、γ铁、δ铁的晶胞中铁原子个数比为1∶4∶2C.α铁、γ铁、δ铁的晶胞边长之比为1∶∶解析:电子气理论指出金属阳离子“浸泡”在电子气中,可以解释铁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A项正确。
α铁为简单立方,γ铁为面心立方,δ铁为体心立方,故晶胞中铁原子个数之比为1∶4∶2,B项正确。
α铁中一条边上的原子相互接触,边长即为铁原子距离a,而γ铁中面对角线上的原子相互接触,则边长为a,而δ铁中体对角线上原子相互接触,边长为,C项错误;γ铁中平均一个铁原子占据体积为=a3,δ铁中平均一个铁原子占据体积为=a3,故γ铁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δ铁后密度变小, D项正确。
答案:C3.(2022·广东东莞)下列关于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I3+的空间结构为V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②金属阳离子只能存在于离子晶体中③因为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NH3极易液化,用作制冷剂④因金属性K>Na>Mg,所以熔点:KCl>NaCl>MgCl2⑤干冰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二氧化碳分子有12个⑥因为1 mol Si晶体中含有2 mol Si—Si,所以1 mol SiC晶体中也含有2 mol Si—C⑦CH3Cl和CCl4均为正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⑧H2O比H2S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A.①③⑤B.①③⑤⑥C.④⑥⑦⑧D.②③④⑥⑧解析:①将中一个碘原子看成中心原子,另两个是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4,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正确;②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所以金属阳离子可能还存在于金属晶体中,错误;③氨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所以NH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用作制冷剂,正确;④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与金属性无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所以熔点:KCl<NaCl<MgCl2,错误;⑤干冰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个数为3×8÷2=12,正确;⑥SiC晶体中每个Si原子形成4个Si—C,1 mol SiC晶体中含有1 mol Si原子,所以含有4 mol Si—C,错误;⑦CCl4含有C—Cl极性键,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结构对称且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CH3Cl是四面体构型,但不是正四面体形,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错误;⑧H2O比H2S稳定,是因为共价键键能前者大于后者,氢键影响的是熔沸点,错误。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中离子键的百分数逐渐增大B .大多数晶体都是过渡晶体C .过渡晶体是指某些物质的晶体通过改变条件,转化为另一种晶体D .2Na O 是纯粹的离子晶体,2SiO 是纯粹的共价晶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和干冰升华均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 .I 2、Br 2、Cl 2、F 2的熔、沸点逐渐降低C .HCl 气体溶于水和NaOH 熔化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相同D .NaF 、H 2SO 4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3.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氮化硅属于A .离子晶体B .分子晶体C .金属晶体D .原子晶体 4.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以M 代表阳离子,以N 代表阴离子,•为阳离子,。
为阴离子,化学式为MN 2的晶体结构为( )A .B .C .D . 5.下列生活中的问题,不能用电子气理论知识解释的是A .铁易生锈B .用金属铝制成导线C .用金箔做外包装D .用铁制品做炊具 6.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 60形成的球碳盐K 3C 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具有良好的超导性。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熔融状态下该晶体能导电B .K 3C 60中碳元素显-3价 C .K 3C 60中只有离子键D .C 60与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氯化铯晶体中,每1个Cs +与其他8个Cs +等距离紧邻B .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构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4个碳原子C .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 .PCl 3和了BCl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8.碳化硅()SiC 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C 原子和Si 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①③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B.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所示,H原子核外的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D.金属Ag的原子堆积模型如图所示,该金属晶体为最密堆积,每个Ag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10.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两种放置方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a为非密置层B.图b为密置层C.图a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到最密堆积D.图b在三维空间里堆积可得到最密堆积11.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D Ba(OH)2下下下下下MgA.A B.B C.C D.D12.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如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A.3:2:1B.11:8:4C.9:8:4D.21:4:9 13.金属钠晶体(如图)为体心立方晶胞,晶胞的边长为a,假定金属钠原子为等径的刚性球,且晶胞中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则钠原子的半径r为()A.a2B.3a C.3a D.2a14.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SiO2晶体中,最小的单元环是由6个硅原子组成的六元环B.在124g白磷(P4)晶体中,含P—P共价键个数为4N AC.金刚石的熔沸点高于晶体硅,是因为C—C键键能小于Si—Si键D.12g金刚石中含C原子与C—C键之比为1:215.已知硅酸盐中,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
第三章第三节第2课时离子晶体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一定含有金属元素B.分子晶体一定含有共价键C.离子晶体中一定不存在非极性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B.阳离子的半径越大,则可同时吸引的阴离子越多C.通常阴、阳离子的半径越小、电荷越大,该阴阳离子组成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越大D.拆开1 mol 离子键所需的能量叫该离子晶体的晶格能D.含有离子键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B.在氯化钠晶体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D.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4.下列性质适合于离子晶体的是()①熔点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②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③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 ℃④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0.97 g/cm3⑤熔点-218 ℃,难溶于水⑥熔点3 900 ℃,硬度很大,不导电⑦难溶于水,固体时导电,升温时导电能力减弱⑧难溶于水,熔点高,固体不导电,熔化时导电A.①⑧B.②③⑥C.①④⑦D.②⑤5.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 mol氯化钠中有N A个NaCl分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Cl-共有6个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平均每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4个Cl-6.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B.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C.所含元素一定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第一周期D.晶体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7.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8.A.熔点:NaF>MgF2>AlF3B.晶格能:NaF>NaCl>NaBrC.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D.硬度:MgO>CaO>BaO9.下列图像是从NaCl或CsCl晶体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试判断属于NaCl晶体结构的图像是()A.图(1)和图(3)B.图(2)和图(3)C.只有图(1) D.图(1)和图(4)10.如下图,在氯化钠晶体中,与每个Na+等距离且最近的几个Cl-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A.十二面体B.正八面体C.正六面体D.正四面体11.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决定于阴、阳离子之间距离、晶格能的大小,据所学知识判断KCl、NaCl、CaO、BaO四种晶体熔点的高低顺序是()A.KCl>NaCl>BaO>CaO B.NaCl>KCl>CaO>BaOC.CaO>BaO>KCl>NaCl D.CaO>BaO>NaCl>KCl 12.已知食盐的密度为ρ g·cm-3,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在食盐晶体中Na+和Cl-的核间距大约是()A.32MρN A cm B.3M2ρN A cmC.32NAρM cm D.3M8ρN A cm13.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 x Fe y(CN)6],经X射线研究发现,它的结构特征是Fe3+和Fe2+互相占据立方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CN- 位于立方体棱上。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锈蚀性2.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熔点:Li>Na>KB.导电性:Ag>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NH4+和Fe(CO)5中都存在配位键B. SO2、SO3都是极性分子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该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D.离子晶体的晶格能随着离子间距的减少而增大,晶格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4.仅由下列各组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形成离子晶体的是()A. H、O、SB. Na、H、OC. K、Cl、OD. H、N、Cl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CaTiO3的晶体结构模型(图中Ca2+、O2-、Ti4+分别位于立方体的体心、面心和顶点)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 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C. 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6.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的硬度大于铝B.镁的熔沸点低于钙C.镁的硬度小于钾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B.通常情况下,金属里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C.金属是借助自由电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D.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8.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A.易导电B.易导热C.易腐蚀D.有延展性9.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60克SiO2晶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B. 60克SiO2晶体中,含有2NA个Si-O键C.晶体中与同一硅原子相连的4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D. SiO2晶体中含有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10.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11.有关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SiO2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中共有8个电子B.在12 g金刚石中,含C—C共价键键数为4N AC.干冰晶体熔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12.对于离子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是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是离子键C.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即为离子键D.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13.如图所示是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排列方式,图中○—X、●—Y、⊗—Z。
第三章金属与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导引】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导引】认真观察反应,记录现象,分析整理得到金属的性质。
1.(1)钠常常保存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表面呈现__________。
很快,钠表面生成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中加热。
钠受热后,与氧气________________,发出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________________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其中有的氧化膜致密,例如镁、铝表面的氧化膜,可以保护______不被继续氧化。
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3.(1)分析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分析上述反应,可以发现金属单质表现出______,这是因为金属元素的______,______,当遇到______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因此,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______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
【同步练习】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2.实验室中常用的保存少量Na的方法是( )A.保存在水中B.保存在煤油中C.直接放置在空气中D.铝箔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3.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很快熔化②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③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4.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熔点高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5.下列物质中,一般不能与铁反应的是( )A.硫B.氯气C.氧气D.氢气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B.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合价升高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并发出黄色火焰D.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电子,体现还原性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般体现氧化性C.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8.用金属钠制取Na 2O,通常采用2NaNO2+6Na4Na2O+N2↑。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章末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的大直径硅单晶,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
下列对晶体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形成晶体硅的速率越大越好B .晶体硅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 .可用X 射线衍射实验来鉴别晶体硅和玻璃D .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而与各向异性无关2. 下列关于物质特殊聚集状态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等离子体的基本构成微粒是带电的离子和电子及不带电的分子或原子B .非晶体基本构成微粒的排列是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的C .液晶内部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有序排列,使液晶具有各向异性D .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和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两部分都是长程有序的3.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②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③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④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⑤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⑥共价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⑦熔融时化学键没有破坏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A .②④⑥B .④⑤⑦C .④⑥⑦D .③④⑦4. 某晶体结构最小的重复单元如图。
A 为阴离子,在立方体内,B 为阳离子,分别在顶点和面心,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A .B 2AB .BA 2C .B 7A 4D .B 4A 75. 利用反应CCl 4+4Na=====973 K Ni-Co C(金刚石)+4NaCl 可实现人工合成金刚石。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金刚石)属于共价晶体B .该反应利用了Na 的强还原性C .CCl 4和C(金刚石)中的C 的杂化方式相同D .NaCl 晶体中每个Cl -周围有8个Na +6.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Na+共有6个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晶体中的最小碳环由6个碳原子构成B.Na2O2晶体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 1C.1 mol SiO2晶体中含2 mol Si—O键D.金刚石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也不会和O2反应8.观察下列模型并结合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HCN S8SF6B12结构单元结构模型示意图备注—易溶于CS2—熔点1 873 K A.HCN的结构式为H—C≡N,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B.固态硫S8属于共价晶体C.SF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D.单质硼属原子晶体,结构单元中含有30个B—B键9.解释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是() A.钠、镁、铝的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硬度逐渐增大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晶体硅的硬度,其熔点也高于晶体硅的熔点C.KF、KCl、KBr、KI的熔点依次降低D.CF4、SiF4、GeF4、SnF4的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10.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X是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Y,W可以形成自然界中最硬的原子晶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WX4是沼气的主要成分B.固态X2Y是分子晶体C. ZW是原子晶体D.玛瑙、水晶和玻璃的成分都是ZY22.石墨是层状晶体,每一层内,碳原子排列成正六边形,许多个正六边形排列成平面网状结构。
如果每两个相邻碳原子间可以形成一个碳碳单键,则石墨晶体中每一层碳原子数与碳碳单键数的比是A. 1∶1B. 1∶2C. 1∶3D. 2∶33.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其中D的原子序数是A的原子序数的3倍.A与D组成的物质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图为其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其中的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与D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BP,属于离子晶体B. A与D组成的物质熔点高,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 A与D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以共价键连接,属于原子晶体D. A与D组成的化合物晶体中,每个A原子周围连接1个D原子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沸点:B.熔点:C.酸性:D.碱性:5.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两个最近的Cs+离子核间距离为a cm,氯化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是()A.g·cm-3B.g·cm-3C.g·cm-3D.g·cm-36.如图是某原子晶体A空间结构中的一个单元。
A与某物质B反应生成C,其实质是在每个A—A 键中间插入一个B原子。
则C物质的化学式为 (A.B. A5B4C. AB2D. A2B57.氮化硅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
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与氮化硅熔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都相同的是( )A.硝石和金刚石B.晶体硅和水晶C.冰和干冰D.萘和蒽8.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属于原子晶体的单质是()A.金刚石B.晶体硅C.石英(SiO2)D. CO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10.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其中D的原子序数是A的原子序数的3倍.A与D组成的物质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图为其晶体结构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其中的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与D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BP,属于离子晶体B. A与D组成的物质熔点高,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 A与D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以共价键连接,属于原子晶体D. A与D组成的化合物晶体中,每个A原子周围连接1个D原子11.下列关于晶格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格能指形成1 mol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B.晶格能指破坏1 mol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C.晶格能指1 mol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离子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D.晶格能的大小与晶体的熔点、硬度都无关12.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碳原子,黑点表示钛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A. TiCB. Ti13C14C. Ti4C7D. Ti14C1313.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如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A. 3∶2∶1B. 11∶8∶4C. 9∶8∶4D. 21∶14∶914.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金属晶体是一种“巨型分子”B.“电子气”为所有原子所共有C.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低D.体心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15.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C.合金的性质一般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D.合金在工业上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组成的正二十面体的。
1.了解金属键的含义。
2.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了解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4.了解金属晶体性质的一般特点。
细读教材记主干1.金属一般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以及优良的延展性。
2.金属键是指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3.金属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相结合,金属键的强弱决定金属晶体的熔点和硬度。
4.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有两种放置方式:密置层和非密置层。
5.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有四种堆积方式: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新知探究]1.概念: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本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4.金属键的强弱和对金属性质的影响(1)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反之,金属键越强。
(2)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名师点拨]金属键与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对点演练]1.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C.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D.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解析:选 B 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既包括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存在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金属的性质及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2.(2016·六安高二检测)要使金属晶体熔化必须破坏其中的金属键,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镁的熔点高于金属铝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是逐渐升高的C.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D.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钠解析:选D 因为镁离子所带2个正电荷,而铝离子带3个正电荷,所以镁的金属键比铝弱,所以镁的熔点低于金属铝,故A错误;碱金属都属于金属晶体,从Li到Cs金属阳离子半径增大,对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减弱,金属键减弱,所以熔沸点降低,故B错误;因为镁离子的半径比钙离子小,所以镁的金属键比钙强,则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钙,故C错误;因为镁离子所带2个正电荷,而钠离子带1个正电荷,所以镁的金属键比钠强,则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钠,故D正确。
金属晶体练习
[基础训练]
1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的原子具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D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相同
D •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
2•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
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金属晶体
3.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
A易导电B .易导热C.有延展性D .易锈蚀
4.下列晶体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有
()
A.白磷B .氦C.金刚石D .金属镁
5.金属具有延展性的原因是
()
A .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较少
B.金属受外力作用变形时,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仍保持较强烈作用
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加快
D.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时能迅速传递能量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单质的熔点一定比非金属单质高
B.离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在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
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7.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B .金属原子间产生相互作用
C.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D .金属原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 关于金属元素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正价
③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④金属元素只有金属性,没有非金属性
⑤价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的金属性越强
A .①②③B.②③ C .①⑤ D .全部
9.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与自由电子无关的是()
A.密度大小
B.容易导电 C •延展性好 D •易导热
10.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的原子具有还原性,其离子只有氧化性
B •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表现为正价
C.熔化状态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的化合物
D •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B .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氢键
C.在晶体中可能只存在阳离子不存在阴离子 D .金属晶体导电是金属离子所致
12.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
B.原子晶体中只含有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含有其他化学键
14.在核电荷数1~18的元素中,其单质属于金属晶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分子晶体的有 ____________ ,属于原子晶体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简要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导电是的结果.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导热是的结果.
(3)
金属抽成丝或压成薄板是金属受到外力作用,紧密堆积的原子(离子)层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_ ,而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改变.
16.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顺序为Li > Na > K > Rb > Cs,试用金属晶体结构的知识加以解释.
仃..在金属晶体中存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单质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18..(1)请描述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状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说明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所起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金属导电靠 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导电靠_____________ ;金属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 _________ ,溶液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___ .
20•有一种金属结构单元是一个面心立方体”(注:八个顶点和六个面分别有一个金属原子)
该单元平均是由 __________ 个金属原子组成的。
[拓展提高]
21.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铁为面心立方晶体,其结构如下图甲所示,面心立
方的结构特征如下图乙所示.若铁原子的半径为1.27 10 J0m,试求铁金属晶体中的晶胞长
度,即下图丙中AB的长度为 ________________ m .
22.
某些金属晶体(Cu、Ag、Au)的原子按面心立方的形式紧密堆积,即在晶体结构中可以划出一块正立方体的结构单元,金属原子处于正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六个侧面上,试计算这类金属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
23•石墨片层结构如右图所示,问:
甲乙丙
(1)平均多少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正六边形?
(2)n g碳原子可构成多少个正六边形?
第三节金属晶体[基础训练]参考答案
1. B 2 . B 3. D 4. BC 5. B 6. AC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B 13. B 14.答案:Li、Be、Na、Mg、Al ;
H2、He、N2、O2、F2、Ne、P4、S、Cl2、Ar ; C、Si、B
15.答案
(1)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2)自由电子碰撞金属离子而将能量传给金属离子
(3)相对滑动较强烈的相互作用(金属键)
16.金属晶体的熔点高低取决于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由库仑定律
F =k9学可知,作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金属离子的半径和自由电子的数量,显然,半径越
r
小,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而离子的半径顺序为Li ::: Na「::K ::: Rb「::Cs ',因此锂的
熔点最高.
17.金属离子;自由电子;金属键
18..(1)自由电子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中,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
(2)使金属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使金属晶体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19.自由电子;自由离子;减弱;增强
20.4
21. 3.59 1040
提示:AB2 BC2=AC2
AB2 =! (4 1.27 1 0 40)2
2
-10
AB =3.59 10
22..依题意画出侧面图,设正立方体边长为a,则体积为a3。
◎a
原子半径r ,每个正立方体包括金属原子
4
8 X1/8+6 X1/2 = 4(个),球体体积共
4 2 3 30.74a3
4x- ( a) -0.74a ,空间利用率为:3100% =74%.
4 a
23.解析:
(1)方法1:利用点与面之间的关系,平均每个正六边形需碳原子数:
方法2:利用点、线、面的关系,每个碳原子提供的边数:3X 1/2=1.5 (2)(n/12)N A/2. 6 x 1/3=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