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第一课
- 格式:docx
- 大小:125.53 KB
- 文档页数:4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你能看出图片是什么动物?(螳螂、蝉)(1)请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螳螂”这两个字。
(2)螳螂是什么?(昆虫、益虫)螳螂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举例。
(蚂蚁、蝴蝶、蚂蚱、蚱蜢)(3)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这就叫……(补充完整题目)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
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螳螂捕蝉》这篇文章却是一则寓言故事。
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5)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相信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会深刻领会到的。
二、检查预习,字词正音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认读后齐读。
诸侯禀报(注意后鼻音,提示写法)2、文章中还有多音字,你能读准吗?指名认读后齐读。
处死打着鸟转来转去弹弓大王乘虚而入举起前爪露水三、巧妙入文,探究感悟接下来我们先读读这段话,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文中相关片段)“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整本书阅读课程详情第1单元了解故事:故事身份证导入语:阅读一本书,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本书的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故事又有哪些要素呢?1、故事及故事要素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例如:一只蟋蟀被早餐篮带到了时代广场,玛丽收养了它,它展现了自己演奏的天赋,并帮助玛丽一家脱离了困境,功成名就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这就是《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蟋蟀从康妮迪克来到时代广场又回到康妮迪克的过程。
阅读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重要信息呢?以揠苗助长为例,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之后,我们应该首先关注谁是主人公,这个故事是围绕谁展开的?揠苗助长讲的是一个宋国人,因为觉得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都拔高了些,导致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宋国人是自始至终活动着的人,整个故事围绕他展开,所以他就是主人公。
其实我们也会把他是什么时代的人,他生活在哪里,有时候我们也会关心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故事更可信了。
《揠苗助长》就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地点是宋国。
阅读故事除了关注谁何时何地之外,我们还会关注事件以及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揠苗助长,我们会关注宋人将禾苗拔高这个事件,同时我们也会好奇宋人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故事这样写道,宋人是个急性子,他多次焦虑的想:怎么长得这么慢,怎么才长这么一点呢,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长得更快一点儿呢。
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宋人拔苗是因为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
知道了原因,往下看看文中有没有结果呢。
这样一句话,所有的禾苗都枯萎了,这就是结果。
总结一下这个故事,我们关注了谁,何时何地事件的原因,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的结果。
这就是故事的重要素材。
2、如何登记故事身份证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信息确定一个人,这些信息记录在咱们的身份证上,只要拿出身份证就能看到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信息。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寓言典故】杀龙妙技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
转瞬三年,学成归来。
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
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寓言典故】人和鱼雁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
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
主人看了很高兴:“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
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
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
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寓言典故】画鬼最易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
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
”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
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
互助互动教学模式-----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授课时间:2014 年 9月22日课题: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第一课时授课教师:范厚强【目标呈现】(检测)(3--5分钟)1 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句子停顿的节奏)。
3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4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检测什么是寓言?参考答案:通过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
字词积累。
先自度其足度( lǚ)吴忘持度度(duó)遂不得履遂( suì)遂不得履履(lǚ)宁信度宁( nìng )吾(wú)容易读错的字:度遂(suì)宁( nìng )买归涉遽已一导入:由学过的寓言导入“揠苗助长”、“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
二、寓言特征: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来寄寓较深的道理,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三、提出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本篇课文是我们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学习过程我们要注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
平时可以自备一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习。
方法如下:1.读课文,分清句读(停顿),达到读准、读通、读懂的程度。
2.把握重点实虚词,根据语境联想拆解。
3.熟悉文言特有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倒装句式等。
4.逐字逐句翻译,采用“对”(一一对应)、“调”、(调整语序)、“补”(补充成分)的方法,使句子表达完整。
【讨论交流】(8--10分钟)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学,对学)2 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自学、对学、群学)3 质疑,全班一起解决疑难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小帮助。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初一语文上古代寓言二则教案带原文初一语文上古代寓言二则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a href='//' target='_blank'>奶瓶尚Φ南窒螅?沂玖艘恍┥羁痰牡览怼9糯?⒀远?虻慕贪敢?趺茨獠藕媚兀恳韵率切”辔?蠹艺?硗萍龉赜诠糯?⒀远?蚪贪敢约霸?模?M?源蠹矣兴?镏??/p>古代寓言二则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3.把握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重点2.把握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
可是,却总有一些时代的落伍者跟不上社会潮流,造成自己处于受窘的地位。
落伍者们的可悲在于: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却就是跟不上趟。
古代的那个买履的“郑人”、另一个刻舟求剑的“楚人”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正所谓“旁观者清”,品读了《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之后,你也许能领悟些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里生存的道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古代寓言二则》。
二、自主预习1.资料助读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2《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写作背景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那些有思想有见识的文人,为了宣传自己的理论,阐释自己的观点,或者为了更好地劝谏当朝统治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常常通过在自己的文章中借用民间口头创作的小故事或者编写一些小故事的方式来叙事说理。
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有很强的讽喻性,同时又生动形象,人们喜闻乐见,后来就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寓言。
文言文启蒙5第一课春秋时期的大臣鲁国中大夫公孙龙,身形矮小,头发稀少,面带浓密胡须。
他年轻的时候就聪明伶俐,深受鲁国君主的赏识。
公孙龙对自己的聪慧深感骄傲,总是自以为是地回避实际问题,喜欢夸夸其谈而不思进取。
鲁国君主见他这样学问浅薄而目中无人,感到非常气愤。
有一天,鲁君找到了公孙龙,心情凝重地说:“公孙龙,我听说你在学问上很有造诣,今天我想请你回答一个问题。
”公孙龙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对鲁君说:“陛下,请问问题吧!我必定能给您一个令您满意的答案。
”鲁君微微一笑,抛给公孙龙一个问题:“在天下间,什么东西最重要?”公孙龙自信满满地回答道:“陛下,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权力和地位。
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地位可以让您呼风唤雨。
”鲁君没有露出满意的表情,反而严肃地盯着公孙龙说:“公孙龙,你的回答完全偏离了问题的本质。
所谓天下间最重要的东西,是指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内心的丰富,即使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无法为天下人所敬佩和崇拜。
”公孙龙被鲁君的话深深震撼,他内心的自负消散一空,开始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
鲁君看出了他内心的变化,继续说道:“公孙龙,你年纪虽轻,但一味追求虚名和权位,忽视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只有在修身上下功夫,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必须明辨是非,保持正义之心,修炼自己的品格,才能真正做到为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
”公孙龙深感惭愧,他向鲁君低头道:“陛下,您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从今天起,我决定改变自己。
我将放下虚名和功利心,更加努力地修身养性,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鲁君对公孙龙的决心感到非常欣慰,他深深地望着公孙龙说:“公孙龙,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经过这次教训,公孙龙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他抛却了荒谬的自大,努力学习和实践,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智慧和德行的大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寓言四则》1第一课时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个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和《画龙点睛》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四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四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及其寓意。
难点: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的深刻道理,学会从寓言中汲取教训,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寓言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0分钟)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四个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4.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四个寓言故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寓言四则1. 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坏事2. 守株待兔:侥幸心理,难成功3. 刻舟求剑:墨守成规,不明智4.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事半功倍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王戎不取道旁李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
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以古代儿童王戎的聪明才智为素材,通过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子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做人要诚实、不贪小利的道理。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作为第八单元的开篇课文,它在整个单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古代儿童王戎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看到道旁的李子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李子,但他坚决不摘取。
其他小朋友都不理解,认为他傻。
最后,王戎解释说,那是因为李子树长在道旁,如果李子好吃,早就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诚实、不贪小利。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学习生字词,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二)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通过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1. 体会王戎的诚实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感悟故事寓意,培养自己诚实、不贪小利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分析人物品质,理解故事寓意。
(二)难点1. 体会王戎的诚实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思考中理解故事寓意。
例如,我会提问:“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的李子?”、“其他小朋友为什么会觉得王戎傻?”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到王戎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品质。
(二)问答法问答法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
寓言《亡羊补牢》的说课稿寓言《亡羊补牢》的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亡羊补牢》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亡羊补牢》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寓言四则》教案备课时间:20201120课题《伊索寓言两则》授课时间2020112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分析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难点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2.板书:寓言四则二、新课教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检查预习赫拉hè宙斯zhòu 庇护bì粘住 zhān庇护:包庇;袒护。
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简介《伊索寓言》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
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
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3.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笔记第一课《灵山》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的狐狸如何通过机智和智慧赢得了兔子的信任和友谊,从而得到了它想要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才华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在困境中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新的希望》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危难时刻,人们通过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灾难,重建了美好的家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只有相互帮助、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重建美好的生活。
第三课《小豆豆和小结构》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小朋友改造了一架飞机,并通过飞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努力追求,有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课《宝葫芦的秘密》这是一个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孩子通过善良和宽容,得到了宝葫芦的赏识,最终得到了宝葫芦的奇妙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宽容是最重要的品质,它们可以带给我们奇妙的力量和幸福的生活。
第五课《寒假过得怎么样》这是一个描写小作者寒假生活的作文,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寒假不仅是放松和休息的时间,还是展示自己才华和充实自己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旅游、运动等方式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第六课《小小导游》这是一个小男孩当导游的故事,他通过了解并热爱他的家乡,向游客介绍了家乡的美景和文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热爱和了解自己的家乡,珍惜我们的文化和传统,并向其他人展示我们家乡的美丽。
第七课《人人都应该尊重别人》这是一篇励志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如何通过尊重和理解他人,变得更加优秀和受人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和理解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有通过尊重别人,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第八课《朋友的心》这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两个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理解和鼓励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谊是宝贵的,只有通过互相帮助和理解,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古代寓言故事第一课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外阅读教案教学目标:
1、从孩子们喜欢的中国古代寓言小故事入手,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做人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2、在阅读了一段时间的基础上,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成语。
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真正的享受。
教学重点:
从孩子们喜欢的中国古代寓言小故事入手,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做人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做人及为人处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你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吗?一起回顾寓言的概念。
今天老师将向同学们推荐《伊索寓言》的亲戚,你想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出示课题:《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二、导学引领,自读自悟
1、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学生简要了解作品,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自我发现: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的成语?哪个寓言故事最吸引你?
学生举手回答
5、课件分别出示故事图片,找学生猜成语。
6、课件出示:杯弓蛇影寓言故事题目及故事内容。
学生充分自读寓言故事出示简述故事,教师复述。
分析人物角色。
三、小组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读了这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小组汇报寓意,教师指导。
方法指导:
A.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
B.寓言里的故事讽刺了——
寓言里的故事告诫了我们不要——
寓言里的故事启示了我们应该——
四、总结拓展
1、小结: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学生答。
学习了其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名字是,学生答。
这个故事讽刺了,学生答。
2.拓展:你心中的寓言是什么?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智慧。
五、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寓言读书推荐课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