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7
十首足矣(推荐5篇)第一篇:十首足矣《十首足矣》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速读的方法。
2发掘所选唐诗所蕴涵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3领悟本文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视角。
教学重点:通过速读领悟文章的内涵。
文章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教学难点:文章形式和内涵的统一。
教学过程:1.速读全文,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来复述十首诗的作者、题目和内容。
它们分别是:孟郊的《游子吟》杜牧的《清明》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可以选部分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
2.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香港“最受欢迎唐诗选举”展开话题。
唐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成千上万首唐诗中选出的10首,可谓名篇精品。
为什么这10首会受到欢迎,原因何在?由此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依次引录10首唐诗,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性美。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10首唐诗的意境,最为推崇的是名列榜首的孟郊的《游子吟》。
因为诗中所歌颂的已不是单纯的狭义的母爱,而是诗中所蕴涵的对纯真人性的眷念与向往,并呼吁人们“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不能见利而忘义,不能丧失良知”。
“慈母”这一诗歌意想所承载的思想内涵经过作者的阐释,显得更形象、更博大、更具体。
第3自然段,作者列举了报上所载的“一些令人难堪令人恶心乃至令人发指的报道”,从独特的视角做出假设——如果这些恶人读过一点唐诗,“引发出哪怕些微的感到与审美愉悦”,人性就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言辞中对唐诗所能产生的陶冶、教化作用予以充分的肯定。
这两段是作者着墨的重点,《游子吟》中所蕴涵的崇高人性美与报道中丧失人性的恶性相对照,更显出人性的珍贵与伟大。
接下来的9首,作者边录边析。
无论是《清明》中的绵绵人情,《静夜思》中的乡恋之情,还是《登鹳雀楼》、《乐游原。
中对人生的追求和彻悟,以及另外几首诗中对落花的怜惜、对野草的赞美、对劳动者挥洒汗水的关切……无不源于人世间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人性。
最经典、最好的十首古诗: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9.《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游子吟》唐陆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首最好的律诗律诗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既有规律的语言结构,又有丰富的诗意表达。
在中国文学史上,众多文学大家都创作过优秀的律诗作品,其中十首最好的律诗如下:1.《离骚》——屈原“齐鲁青未了,楚江红尚流。
”这句话表达的既是对祖国的思念,也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被誉为“流芳百世的名篇”。
2.《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首诗将闲适、寂静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达了怀乡之情和思古之心。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抒发了对故友的别离之情,展现出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4.《嘉祐元年吴中四士应制》——欧阳修“世乱山河震,时雄文武峥。
”这首律诗以首句定题,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抒发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成就的赞颂。
5.《登高》——杜甫“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被誉为“寓意深刻、情感哀婉的篇章”。
6.《春日》——王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首律诗将春天的景象与自然的声音、节律相融合,表现出王维秀美、高远的诗境。
7.《江城子·滁州西涧》——苏轼“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这首律诗以滁州西涧为景点,表现了苏轼儒雅、潇洒的气质和对历史的关注。
8.《夜行黄沙道中》——王之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首律诗以夜行漫游的经历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和人生自由的赞美。
9.《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山北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此诗表面描绘的是一个温馨、宁静的场景,实则已蕴含了诗人深刻的哲理启示。
10.《水调歌头·泠泠七弦上》——辛弃疾“何人唱黄梁,断肠声已咽。
”这首律诗表达了对家国深情的思绪和对历史的触动,被认为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这十首律诗包含了不同诗人不同背景、不同情感、不同表达方式,但它们同样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精湛的艺术功力。
十首足矣的十首古诗
1.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4.王之涣的《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7.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8.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10.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十首最好的古诗中华古代文学是一座宝库,古诗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融合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提出的观点、对诗文写作艺术技巧的应用,流溢出千年难求的灵秀丽丽。
每一首古诗都在让人沉浸其间,拥有着打动人心的魅力。
无论是豪放的楚辞,还是清新淡雅的唐诗,都让人闻此诗歌,想获得所有美好的审美享受。
下面是十首最好的古诗,它们包含了古代文学的精髓,也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才华:一、《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江南春》作者:张若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隔江犹唱后庭花,双栖鹭,上苍梧。
暗披薄雾衣,沉吟弄清辉。
六、《渭城曲》作者: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七、《望庐山瀑布》作者:王维日照香炉生紫烟,夜泊秦淮近酒家。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谁?八、《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山中关》作者:陶渊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慊慊思归,胡琴琵琶与羌笛。
十、《渡汉江》作者:杜甫今夜忽梦尔,渡汉江头帆悬。
回首衆山尽,江天一色无纤尘。
以上十首最好的古诗,无论是抒情还是禅意,都是古代文学中的绝作,以它们的优雅动人和超然独处,为古代文学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古朴美妙。
中国最佳十首诗词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直太绝了!就像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轻轻挠了一下,那种思乡的情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
比如说,你在外地打拼,晚上一个人躺在出租屋里,看着窗外的月亮,是不是就和李白当时的心境有点像呢?一下子就勾起了你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
这诗简单得就像我们日常的呼吸一样自然,却能深深打动每一个人的心。
二、《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哇塞,一读这首词,就能感受到岳飞那满腔的热血和豪情壮志!仿佛能看到他站在栏杆边,对着天空大声呼喊的样子,那气势,太震撼了!就好比在赛场上,运动员们为了国家的荣誉奋力拼搏,那种激情和岳飞的壮志是一样一样的。
这首词激励着我们要有爱国情怀,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未来,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的这首词啊,真是美得让人陶醉。
它就像一首悠扬的旋律,在你耳边轻轻回荡。
想象一下,在一个中秋之夜,你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天上的明月,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吟着这首词,那种温馨的感觉简直无法言表。
苏轼用他的妙笔,把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都融入到了这明月之中,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
四、《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毛主席的这首词,气势磅礴,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
你看那北方的雪景,是多么的雄伟壮观!这让我想起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每一处风景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就像我们在攀登高山的时候,站在山顶俯瞰四周,那种辽阔和壮美会让你心中充满自豪和敬畏。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更体现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五、《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十首足矣》科目:语文班级:14升学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备课人:苏大丽李华君备课时间:3月10日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十首唐诗,理解十首唐诗蕴含的人性美和人文关怀。
2能力目标:欣赏课文独特的视角,理解作者倡导人们注重传统文化精华的用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读唐诗、悟唐诗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
重点:从诗意和诗境上理解十首唐诗。
难点:把唐诗的解读和对现实的剖析联系起来,从人性的角度感悟十首唐诗。
一、作家及其作品简介刘心武当代著名作家,著《我爱每一片绿叶》、《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班主任》等作品,其作品重在透视人生、人心和人性,“以人为中心”。
认为文学锻炼人的灵魂,使心灵趋向美好,其根本在于巩固与发展人的良知,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观念的爱,而是人类成长中的高度的文明的自觉性,一种更宽广更深刻更辩论意义上的爱,他几乎把这一观念执着地贯彻在其大部分作品中。
二、析题《十首足矣》1、哪十首?、、、、、、、、2、为什么是这十首诗?。
3、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4、“足矣”意思是。
三、分析课文1、《游子吟》作者(1)诗中回忆了母亲的慈爱,歌颂了。
(2)为何把《游子吟》列在榜首?。
(3)作者在这里把人生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4)作者悟出了什么?(找出课文原句)。
2、《清明》作者(1)这首诗中描写了与、之间的亲切和谐相待。
(2)此诗为何荣列亚军?难道仅仅是因为如画如乐、明丽清新?。
(3)作者悟出了什么?。
3、《静夜诗》作者(1)这首诗写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的感受,是对、之恋。
(2)课文中是如何定义“乡土之情”的?。
(3)作者在这首诗中为何对“乡土之情”引发新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们对诗歌的大众化理解为基础,从新颖的角度对十首唐诗进行了读和悟,说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理解和感受,从心灵上、精神上给我们上了一堂丰富的精神熏陶课。
十首顶级绝美诗歌
1. 《静夜思》,哇哦,就像那寂静夜晚里的一缕温柔月光,轻轻地洒在心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简单的几句,却能让你在黑夜里找到温暖,不是吗?
2. 《望庐山瀑布》,嘿,那简直就是大自然的一场盛大演出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的气势,不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吗?
3. 《春晓》,哎呀呀,它就像春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么清新,那么美好。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不是让你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妙的春天早晨呢?
4. 《江雪》,哇塞,这诗就像那寒冷江面上的一抹孤寂,却有着别样的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画面感,太绝了吧!
5. 《游子吟》,哟呵,这多像母亲的爱呀,温暖又贴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读着读着就感动了呢,对吧?
6. 《登鹳雀楼》,嘿呀,它就像攀登高峰时的那种豪情壮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激励人的劲儿,杠杠的!
7. 《赋得古原草送别》,哇,就像那顽强生长的小草,充满了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顽强啊,是不是很厉害?
8. 《悯农》,哎呀,这简直就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呀,对不?
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嘿,这就像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没有过思念亲人的时候呢?
10. 《咏柳》,哇哦,它像春天里那婀娜多姿的柳树,那么美那么动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画面,太漂亮啦!
我觉得这些诗歌真的是顶级绝美呀,它们用简单的语言却能传达出无尽的情感和意境,太了不起啦!。
知识点二:知识点三:间的亲切和谐相待。
这首诗不仅仅写出了一种如画如乐、明丽清新的境界,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温馨的人性,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对《清明》的理解,作者并没有拘束于计意的阐释,而是紧接上段中的社会现实中亲情相残的例子,引申到行途中的陌生人之间的这种亲切相助的友情,使人们对现实中的罪恶更加深恶痛绝。
从《静夜诗》中,能领悟到对乡情、亲情的热爱。
这首诗由诗意联想到家乡父母亲情,联想到怀互乡情乡恋者,一定不会去虐待亲生老父老母。
生养我们的是父母,这种血脉关系是任何人用任何方法都无法改变的。
作者从人的本性谈起,更加有力地说明社会上某些人虐待父母的人的良知淡化,人性的淡化。
4、从《登鹳鹊楼》和《乐的游》中能体味到什幺?从《登鹳鹊楼》,能体味到人生境界的宏廓;这首诗由登高远望喻指人生境界的宏廓,对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境。
从《乐原游》中能体味到人生有层楼可攀,但是人生也是有限的;它写出了人生有限,不应该虚度年华。
这两首诗在内涵上有有密切的相联之处。
作者癣这两首诗连在一处体味,既贴切,又能给人以警示。
这两种人生体验,能让人大彻大悟,再不会去短视谋利,以至贪欲难以满足。
然而,人生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本应该万分的珍惜;可是生活中许多人却只为眼前的利益所动,不异以身试法。
因此作者由衷地感慨:那些虚度年华,利欲熏心的人应该多读些唐诗,感悟人生,珍惜年华。
这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
5、作者为什幺要把《春晓》《赋得古原草送别》《悯农》三首唐诗放在一起欣赏?因这三首写的都是最普通的事物。
《春晓》写的是落花——最低等的落花;《赋得古原草送别》写的是野草——最卑微的野草;《悯农》写的是最普通的劳动者。
通过对这三者的关爱来说明:人无贵贱,事无大小,可以小见大,平凡中显示出伟大的道理。
作者由诗意和现实中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从而表达作者对那些戕害活泼的儿童生命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愤慨。
6、《朝发白帝城》与《回乡偶书》表达了怎幺样的思想感情?《朝发白帝城》描述了大自然的奇特景象,给人以美的熏陶,把读者引到大自然的奇丽怀抱;《回乡偶书》写的是诗人年老后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所体味到的朴素的人情,将人们导入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之中。
美的景物和事物,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善的人情,可以感染人的品性。
这两首唐诗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思想。
无论是歌咏山水之美,还是描写人情世故、社会状况的诗歌,无不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
好的诗歌,虽明白如话,却又美不胜收,韵味回荡无穷。
可以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性情,并且给人以智能的启迪。
7、全文在十首唐诗中,详略是如何安排的?第一首《游子吟》,第二首《清明》,第三首《静夜诗》较详细;其余较略。
通过精读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前三首都单独成段,谈论的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作者要重点,主要谈的问题;后几首谈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等。
都两首安排在同一段中。
相对来说,较为简明。
8、文章在写作上有什幺特点?主旨立意新颖,表达方式上抒情和议论结合紧密,多用长句以加强感情色彩。
本文围绕唐诗来组织材料,并没有陷入对唐诗的诗意和意境的异型分析之中。
而是把唐诗的解读和对现实的剖析联系起来从人性的角度来定位:要发挥唐诗对人心灵的教育感化功能,呼唤人的良知和美好人性。
表达上紧密结合诗意,阐发议论,多用不带标点的长句,增强了感情色彩。
三、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1、“我想不用解释,大家都懂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但这首语言( B )的诗歌为什么在经历了千年的( A )后,至今仍具有最强烈的感染力。
要理解这一奥秘,我们就必须体会到人生在世,广义而言,无人不在羁旅之中,旅途中人( C )着眼于前程,特别是实利,却不能不有所( D ),( E )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 F )见利忘义,(G )丧失良知人道,因而那‘慈母’所构成的意象便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人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在外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与群众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1)请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的词语:A传诵B质朴C固然D眷念E不能不F不能G不能(2)这段文章是针对哪一首诗歌发的议论?是针对《游子吟》这首诗歌发的议论。
(3)这首诗的本意是写什么的?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歌颂慈母。
(4)香港人为什么把这首诗歌列在谤首?因这是歌颂母爱的诗。
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人不在羁旅之中。
诗中的慈母,所构成的意象,早已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因此,有此同感的人,必能领悟此诗的内涵。
(5)作者在这里把人生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作比?从诗的本意引申发挥到了整个人生,将人生比作羁旅,从而使得狭义的慈母扩展到了孕育抚养调教我们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6)请你默写这首诗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7)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唐代的孟郊。
(8)解释“羁旅”的本意。
长久居住他乡。
2、“香港人这回选出的这10首唐诗都是最常见于各类选本和最易读懂字面意思的短诗……”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点明了这10首唐诗因字面的意思比较浅显,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称颂的名篇,说明这首唐诗流传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因而众人有默认的共识,深入人心。
其次,这段话和标题、结尾呼应,说明这首唐诗对人的教诲意义之大。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这段文字的作用和意义。
“这首诗为什么荣列亚军?难道仅仅是因为如画如乐、明丽清新?我以为其中也蕴涵着一种温馨的人性,在‘行人’与‘牧童’的亲合之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
能进入这个诗境的人,他忍心将那牧童绑标以谋求一己的私欲么?”(1)这首诗,具体指哪首诗?具体指: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这段文字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由现实中的一些令人愤慨的事件中想到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温馨人性,认为那是人们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作者从报纸上看到了现实社存在的虐待父母、残害儿童等等令人发指的罪行,感悟到那些作恶者缺乏最基本的人性。
如果能从这此唐诗中感到一丝的感动与审美愉悦,也就会对人生的乐趣有健康的追求,也就不会做出那些没有人性、谋求一已私利的罪恶行径了。
)4、“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乡土往往决定了自己的人种属性、民族血缘、家庭谱系,乡恋之情会使我们意识到个体血脉与他人群体的承续关系,‘父老乡亲’构成了一个固定的语汇,很难想像对李白这首千古绝唱的怀乡诗有所感悟的人,会自己居华屋食佳肴而将老父老母驱入猪圈掷以残羹!”(1)这里作者的“乡土之恋”,是从哪一首中感悟出来的?是从李白的《静夜思》中引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作者怎么会引发出这样的感悟的?由生活中发生的虐待父母、子女的丑恶行径引发出来的感慨。
生活中的虐待生父生母,虐待子女等等的丑恶行径时有发生。
这些人缺乏基本的人性,他们不懂得个体血脉与他人群体的承关系。
自私利己的思想占据了他们灵魂的全部,这些人应当受到人们的唾弃。
5、“在体味到人生有层楼可上的同时,又深知人生的有限,以一种彻悟的心态维系一种进退的度数,吃透了这两首诗的精髓的人,又有哪位会短视到谋取近利而不顾廉耻、妄想永葆荣华而贪得无厌呢?”(1)这里的两首诗是指哪两首?唐代王之焕的《登颧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这两首唐诗表达出怎么样的意境?人要有理想追求,并且要珍惜时光。
《登颧雀楼》表达出人生境界的宏廓,人生追求的永无止境;《乐游原》表达了人生苦短,要珍惜时间,奉献自己的一切。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和现实中那些追求名利,只为自己、只顾眼前私利、贪得无厌等种种丑恶行为形成了对比,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并为此而奋斗美好愿望。
(3)解释词语度数原意为按度计算的数目,这里是指程度、限度和分寸。
6、“我想一个多少能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对落花这种最低等生物的怜惜、对野草这各最卑微事物枯荣的关切以及对最普通的劳动者汗珠的珍惜的美好情愫的人,他是决计不可能对活泼的粗暴戕害的。
”(1)解释词语:戕害伤害;情愫感情。
(2)“最低等生物”是指什么?孟浩然《春晓》中的“落花”。
原诗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较之鸟。
夜不定期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最卑微事物”是指什么?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
原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最普通的劳动者的汗珠”是从哪里引发出来的?是从李绅的《悯农》一竺中引发出来的。
原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恶行的极度的愤慨。
(5)这些事物有哪些共性?作者通过对诗中的落花,小草,劳动者,抓住这些人和事物的共发感情,来表达对那些残害儿童生命的罪行的极度愤慨。
7、“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反复咏诵这样一此明白如画而又美不胜收的诗句,我们灵魂上纵有厚尘积垢,总也能涤出一些真善美来吧?”(1)“一是把我们引到大自然的奇瑰怀抱中”,是从哪一首中引发出来的?描绘了怎么样的“大自然的”景象?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描绘了大自然优美的奇瑰景象。
(2)“一是将我们导入人世间最朴素的人情中”是从哪一诗中引发出来的?写出了怎么样的情愫?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休息来?”反映了人世间最朴素的僻静关系。
(3)由此,说明了什么?好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怀和人性。
可以清除“灵魂上纵有厚尘积垢”,可以给人以“真善美”的教诲。
8、阅读最后一段课文:“我想许多读者当会讶怪我何以如此常见的唐诗也要首首俱录,但这10首唐诗实在是常诵常新,即使过录一遍,灵魂也总有一种难言的欣悦!倘有的读者连这10首唐诗也不能逐一背诵或简直有的还是头一回读到,那么我恳求他们一定要把这10首唐诗背诵下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工作太忙吗?事情太多吗?赚钱必须抓紧吗?唱卡拉QK搓麻将‘抓黑叉’跳迪斯科练气功算命遛鸟养鱼喂猫饲狗再没有闲空吗?当然!谁能强求谁呢?人们各自安排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但我仍要近乎痴憨地吁请人们在纷忙的生活中读一点唐诗背一点唐诗品一点唐诗悟一点唐诗——不必太多,以上10首足矣!”(1)作者为什么要在本文中首首俱录这十首唐诗?是国为这十首唐诗为人们不了解吗?是因为这10首唐诗常诵常新,即使过录一遍以灵魂也有一种难言的欣悦,能感悟到基本的人性和人情,从中吸取精华,熏陶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