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通史时间轴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12
选择题《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材料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 秦隋宋B. 秦隋元C. 秦元明D. 隋元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完成统一。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
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南朝陈,统一中国,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隋朝时期开始。
宋没有统一全国,明朝材料没涉及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选择题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政权,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618年隋朝灭亡。
A项顺序符合时间轴,故选A。
选择题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
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③④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治世局面的原因?是一个复合型的选择题,其中① 以民为本,勤于政事;②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任贤用能;⑤ 重视教育都是唐太宗和唐玄宗治理国家、促进国家繁荣的重要举措。
所以答案选A选择题“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
文中所指的农具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四单元时间轴一、秦并天下(一)秦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开国者:嬴政定都:咸阳1、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2、统一条件①商鞅变法②长平之战③都江堰④人民渴望统一3、地位: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①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文学上:统一文字(小篆)④思想上:焚书坑儒(接受李斯的建议)(三)秦的疆域1、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2、修筑的长城的范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四)秦末农民起义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罚④秦二世更加残暴2、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3、意义:第一次农民起义4、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5、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二、汉武扬鞭(一)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VS 汉王刘邦)2、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3、文景之治①原因:客观原因:经济贫困。
主观原因:吸取秦亡教训。
②表现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奖励耕作C.提倡节俭D.以德化民(二)汉武帝“大一统”1、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主父偃)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3、经济上统一铸钱盐铁官营4、军事上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5、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三)东汉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四)两汉经济的发展1、农业: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汉武帝时期,治理黄河→东汉明时期王景主持修河,疏通黄河2、冶炼技术:东汉的杜诗,发明了水排3、商业:城市繁荣,东西二京(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五)冒顿单于(匈奴)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七年级(上册)历史:时间轴距今170万年云南元谋人长江流域距今70-20万年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距今3万年山顶洞人周口店龙骨山山顶部洞穴里距今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原始社会末期距今5000-6000年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出现青铜器距今4000-5000年黄帝炎帝逐鹿一战大败蚩尤尧、舜、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卡片:夏朝都城:阳城建立时间:前2070年建国之君:禹灭亡时间:前1600年亡国之君:桀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炮烙酷刑国家卡片:商朝(青铜文化灿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都城:殷建立时间:前1600年建国之君:汤人才:伊尹灭亡时间:前1046年亡国之君: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牧野大战前841国人暴动国家卡片: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都城:镐/镐京建立时间:前1046年建国之君:周武王人才:姜尚灭亡时间:前771年亡国之君:周幽王西周分封制(内容):①服从命令;②缴纳贡品;③镇守疆土;④随从作战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霸主:齐桓公(首霸)“尊王攘夷”晋文公(另一个霸主)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楚庄王(后来大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争霸战争影响:①带来灾难;②有利于局部统一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韩赵魏三家分晋东南西北上中下田氏齐国战争: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齐国强大长平之战:秦、赵(赵括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扩大春秋末年出现牛耕秦国李冰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国家卡片:秦朝都城:咸阳建立时间:前221年建国之君:嬴政灭亡时间:前202年亡国之君:秦二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匈奴发展: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见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西汉)国家卡片:西汉都城:长安建立时间:前202年建国之君:刘邦灭亡时间:公元9年原因:外戚王莽夺权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大统一→四政策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公元前1世纪中期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汉元帝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00年官渡之战(见后)208年赤壁之战(见后)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蜀,定都成都三国鼎立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国家卡片:西晋都城:洛阳建立时间:266年建国之君:司马炎灭亡时间:316年原因:“八王之乱”耗竭国力,五胡乱华,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国家卡片:东晋都城:建康建立时间:317年建国之君:司马睿灭亡时间:420年原因: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建立宋。
中国通史时间轴尧舜禹时期行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公园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朝察举制实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北宋初年宋太祖吧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有抽点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史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缘民族地区设宣慰司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1380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清雍正王时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1839.6 虎门销烟1840-184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的影响1842 《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玩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允许外国公式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使出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有力、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上传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9c80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1894-18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浅谈初三历史复习课中年代尺的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这样一条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 [1]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时序性呢?借助年代尺来复习历史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通过画年代尺的方式将中外历史进行纵横联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会大大提高初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1 利用年代尺,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年代尺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同一历史阶段或同一专题的历史事件列在一条线上,比较直观。
“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浓缩在一条线上,犹如站在高处遥望,宏观的时间不再那么难以捉摸。
当你走进它,触碰每一个历史事物的时候,又可以‘瞻前顾后’、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知识框架了。
”[2] 中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特别是材料题,它不可能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把类似的事件、或相关联的事件糅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掌握理解。
我们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之清晰易懂。
比如,在初三历史复习课讲到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我在课堂上使用了年代尺(如下图),通过图示,学生能较快地理清资本主义从萌芽到确立制度,再到发展技术的这一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利用年代尺,探究历史时代特征采取画年代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同一时期或相同类型的历史事件进行纵横比较,从而拓宽视野的广度和深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识记,进而进行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做到学习历史中外贯通,注重关联,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更要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
本单元的单元检测题第27题,实际上是考察本单元的两个线索:1.冷战的过程,包括起源、发展和结束;2.多极化趋势的产生和加强。
涉及三个知识点:1.冷战产生的原因,及怎样产生的;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际格局。
本题囊括了本单元的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几乎所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总起来看,学生出现了诸多混淆问题:1.冷战的原因和形成混淆2.冷战的影响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混淆;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混淆;4.冷战后国际形势特点和国际关系格局特点混淆;通过这些混淆问题,可以看到学生对本单元的两个线索认识不清晰,不明了,混成了一团浆糊,理不清线索。
在试卷讲评时,我尝试列出了以下时间抽,试图帮助学生就本单元的线索明晰化。
原因冷多极1.美、苏2.欧共体3.日本1.国际形势:冷①和平与发展战化战②缓和与动荡形成影响1947年开始趋势60年代至4.社会主义阵营5.中国6.不结盟运动70年代后 2.国际格局:特点、意义1991(在年代上边应该有个时间轴,没显示出来)这个时间轴比较清晰地展示出20世纪40—90年代,冷战时期的主要线索,主要国际问题。
习惯了教师语言直白的问题表述,现在这种形象和直接的图示,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20班的秦雯满脸欣喜:“我脑子都浑了,现在终于明白了。
”教学方式、方法没有优劣之分,若分优劣的话,就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易于让学生。
许多无效教学也许就是由于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对教材的加工,不能适合学生,学生不易理解接受,特别是在学习远离学生生活的知识时。
所以教材的二次加工要考虑学生。
不考虑学生,一味地按自己的方式教学,这种典型的教师中心论,这样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历史是一个过程,离开了时间,也就无所谓历史了。
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历史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时间系统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脉络。
能清晰地表达历史进程的时间轴,简洁明了地展示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
[整理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时间轴历史时间轴距今170万年云南元谋人长江流域距今70-20万年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距今3万年山顶洞人周口店龙骨山山顶部洞穴里距今7000年河姆渡原始居民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原始社会末期距今5000-6000年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出现青铜器距今4000-5000年黄帝炎帝逐鹿一战大败蚩尤尧、舜、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卡片:夏朝都城:阳城建立时间:前2070年建国之君:禹灭亡时间:前1600年亡国之君:桀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炮烙酷刑国家卡片:商朝,青铜文化灿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都城:殷建立时间:前1600年建国之君:汤人才:伊尹灭亡时间:前1046年亡国之君: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牧野大战前841国人暴动国家卡片: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都城:镐/镐京建立时间:前1046年建国之君:周文王人才:姜尚灭亡时间:前771年亡国之君:周幽王资料卡:西周分封制,内容,1、服从命令、2、缴纳贡品、3、镇守疆土4、随从作战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霸主:齐桓公,首霸,“尊王攘夷,晋文公,另一个霸主,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楚庄王,后来大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争霸战争影响:?带来灾难?有利于局部统一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韩赵魏三家分晋东南西北上中下田氏齐国战争: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齐,减灶计,齐国强大长平之战:秦、赵,赵括纸上谈兵,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扩大春秋末年出现牛耕秦国李冰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公元前256年秦国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国家卡片:秦朝都城:咸阳建立时间:前221年建国之君:嬴政灭亡时间:前202年亡国之君:秦二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匈奴发展: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见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西汉, 国家卡片:西汉都城:长安建立时间:前202年建国之君:刘邦灭亡时间:公元9年原因:外戚王莽夺权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目的:联络大月氏~汉武帝大统一?四政策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公元前1世纪中期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汉元帝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公元前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200年官渡之战,见后,208年赤壁之战,见后,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蜀~定都成都三国鼎立 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国家卡片:西晋都城:洛阳建立时间:266年建国之君:司马炎灭亡时间;316年原因:“八王之乱”耗竭国力~五胡乱华~内迁匈奴人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国家卡片:东晋都城:建康建立时间:317年建国之君:司马睿灭亡时间:420年原因: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建立宋。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间轴的应用探究摘要:时间轴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历史科目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目了然的讲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发动主体、事件关系,不单帮助学生加深初中历史时间的理解和印象,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正确的使用时间轴图像展示,便于学生搭建清晰的时间顺序,掌握历史发展的走向,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升学生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时间轴;历史;应用引言:通过实教经验,引领学生融会贯通时间轴学习法,举例说明时间轴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以过于单一的形式进行教学,时间轴、历史地图等多种辅助工具、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育趣味化,增加知识的直观性,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常规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短板课程中讲解的历史知识枯燥无味,使学生对各个历史的来龙去脉之间的联系不够清晰,对历史的记忆模糊不明,存在对历史的理解、认知等问题,悠久的历史信息量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增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某班级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理解不透彻,挑起战争的目的不清晰,对列强侵华的罪行记忆不深刻,不利于学生对民族强弱的认识,缺乏国家兴盛衰落与自己命运关联的认识,未能深切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1]。
二、时间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初中教学进程中,根据时间的先后次序,通过时间轴来呈现某个历史进程或者几个历史事件。
通过时间轴的展现,不单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历史变化经过,更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各个历史事件间的关系。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教材,通过刻画简捷的时间轴,清晰深刻的学习历史进程。
或者刻画多个时间轴组合展示历史进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育趣味化,加强知识的直观性,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指导学生掌控历史各类时间专业用语指导学生学习时间专业用语,是学习历史的前提条件,按照描述历史时间的方法,可分为时间描述和分期描述。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形成对历史的全面、准确认知。
那么,如何通过历史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呢?一、运用多种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是展现历史时空的重要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历史地图,如疆域图、战争形势图、经济分布图等。
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理空间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讲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展示秦朝的疆域图和汉朝的疆域图,让学生对比两者的差异,思考这种疆域变化背后的原因,如政治制度的改革、军事扩张等。
同时,结合地图讲解当时的重要城市、交通路线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在空间上清晰地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格局。
二、构建历史时间轴时间轴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时间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在制作时间轴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强化对历史时间的记忆,还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以中国近代史为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学生可以将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标注在时间轴上,并简要概括每个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而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事件堆砌。
三、创设历史情境创设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历史纪录片、组织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历史时空环境。
比如,在讲解唐朝的开元盛世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感受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或者让学生扮演唐朝的官员、商人、农民等角色,通过模拟当时的场景和对话,加深对唐朝社会的了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有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上实行都县制(一直沿用至今)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凿灵渠(交通),开发南疆。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道路。
秦的灭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失败)刘邦、项羽农民起义:巨鹿之战,推翻秦朝的暴政。
楚汉之争:历时四年,刘邦胜利。
汉朝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初统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高祖实行“修养生息”政策:1、士兵务农还乡,释放奴婢。
2、重视农业生产。
3、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延续“修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以德化民”,皇室主张勤俭治国,因此国库逐渐充盈,国力日渐强盛,故称这段时期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制约地方豪绅)。
经济: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军事: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意义:1、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2、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丝绸之路路线图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西汉后期外交: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报纸这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022万维定心卷历史试题及答案1、《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 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B. 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C. 抓紧农时适时耕作D. 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正确答案)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哥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单选题]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正确答案)3、“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方向,因此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主要体现在当时()[单选题] *A. 提出三民主义B. 推翻封建制度C. 建立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确答案)D.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28.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单选题]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正确答案)D.战乱长期不息5、76.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单选题] *A.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B.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C.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正确答案)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6、92.对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单选题] *A.纺织技术的革新,促进经济的发展B.汉字字体的演变,促进文明的发展C.书写材料的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正确答案)D.文书格式的改进,提高行政的效率7、归纳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刘涵同学归纳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正确的是()[单选题] *A.宋朝(广州十三行)﹣﹣清朝(市舶司)B.宋朝(市舶司)﹣﹣清朝(广州十三行)(正确答案)C.宋朝(勾栏)﹣﹣清朝(市舶司)D.宋朝(瓦子)﹣﹣清朝(广州十三行)8、13世纪法国乡村的一处庄园里,某佃户为庆祝节日,将小麦背到了庄园外的一个磨坊磨成了面粉。
该佃户可能面临( ) [单选题] *A.当地主教惩罚,剥夺自由B.庄园法庭审判,处以罚金(正确答案)C.当地主教审判,没收份地D.庄园领主惩罚,劳动3天9、51.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