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新旧版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73期)Quality and Technical Supervision ResearchNO.1.2021 General NO.731前言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国际情况所制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ISO9001:2015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对ISO9001:2008不足之处进行研究以及国际市场变化为基础展开的优化与补充。
2017年7月,我国相应标准GB/T1900-2016正式换版。
根据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认可委的安排部署,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换版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15日,在此之后GB/T 19001-2008版标准作废,意味着所有企业均应在2018年9月15前完成体系换版转换工作。
换版后,在实际应用中充分理解2016版新标准与2008版老标准的区别,显得十分有必要。
2 质量管理体系2016版新标准与2008版老标准的区别对于ISO9000标准主要在对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以及成果总结前提下所制定的,指导性与通用性较为突出。
ISO9000标准能够有效优化相关组织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充分促进国际经贸活动、提升管理水平以及将技术性贸易阻碍充分消除。
总体而言,通过对ISO9000标准进行落实可以获得以下效果:(1)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2)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3)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4)有利于组织适合环境的变化并不断发展。
我国的GB/T 19001等同于ISO9000族标准,做好2016版新标准换版的转换工作,为提高组织、人员对标准的正确认识与深入理解提供了契机。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总结国内应用GB/T 19000-2008与GB/T 19001-2008的实践经验,对促进组织提升其质量管理体系水平有积极作用。
同时,标准转换实施也为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机构、人员提供了一次整体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业务水平的时机,对促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有效性的提升将起到积极作用。
新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对比注:红色字体为新增序号旧规则新规则说明1.目录1.适用范围2.对认证机构的要求3.对认证人员的要求4.初次认证程序5.监督审核程序6.再认证程序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8.认证证书要求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11.受理组织的申诉12.认证记录的管理13.其他附录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目录1.适用范围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4.初次认证程序5.监督审核程序6.再认证程序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8.认证证书要求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11.受理组织的申诉12.认证记录的管理13.其他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描述性变化2.1适用范围1适用范围3. 1.1本规则用于规范认证机构对申请认证和获证的各类组织按照GB/T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活动。
1.1本规则用于规范依据GB/T 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描述性变化4. 1.2本规则旨在结合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强化认证机构对1.2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过程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描述性变化认证过程的管理和责任。
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5. 1.3本规则是对认证机构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基本要求,认证机构从事该项认证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则。
1.3本规则是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相关机构在该项认证活动中应当遵守本规则。
无变化6.2对认证机构的要求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描述性变化7. 2.1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资质。
ISO9001:2015版与GB/T19001-2008版条款要求的对照及变化序号ISO9001-2015条款GB∕T19001-2008条款变化和新要求备注1 4.组织的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0范围1.1总则将与组织的战略有关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列入标准要求,并要求进行监视和评审2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 1.1总则将相关方与QMS的需求和希望列入标准要求并要求监视评审3 4.3确定QMS的范围1.2应用4.2.2质量手册新增加的要求,确定QMS范围时要考虑4.1、4.2的要求,提出QMS范围应文件化,内容包括QMS的产品和服务,如标准的某些要求不能应用,应证明其合理性等两个方面,不再提及“删减”条款的要求。
4 4.4QMS及其过程 4 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1、突出了过程及其应用2、增加了过程的职责权限分配、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的策划与控制、对支持过程必要的运行程序形成文件和过程按策划实施保持记录方面作出总要求,未明确要求建立文件化的QMS,比较灵活。
5 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领导作用和对QMS的承诺5 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1、突出了最高管理者的核心力量,强化了领导力的要求2、对最高管理者提出了10条要求,增加了①对QMS有效性负责②确保QMS要求整合到组织的业务流程中③促进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思维的应用④确保QMS实现预期效果⑤支持员工作业贡献,支持其他管理层成员的领导作用等要求。
6 5.1.2顾客为关注焦点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变化不大,增加可能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和提高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得到确定和应用。
7 5.2方针 5.3质量方针增加了方针应支持其战略方向,适用时为相关方所获取的要求8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5.5.1职责和权限5.5.2管理者代表1、增加了最高管理者分配职责和权限的5条要求,强调了最高管理者对QMS有效性负责的责任2、删除了任命管代规定,展示了加强最高管理者的要求和管理的灵活性9 6 QMS的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5.4.2QMS策划8.5.3预防措施新增加要求将风险及其控制引入QMS,要求组织考虑其环境,确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策划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在QMS中整合实施的措施,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6.1.16.1.2并评价其有效性,体现了体系性风险管理要求。
新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区别解析新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区别解析《规则》实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强化社会监督、将行政监督从技术性检查转为合规性监督、统一行政监督工作尺度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新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区别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规则》实施的成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于2014年3月首次发布实施,弥补了与《认证认可条例》及《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相关内容(即认证机构应该按认证规则从事认证活动、不得减少遗漏认证规则的程序要求)配套的空缺。
《规则》实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强化社会监督、将行政监督从技术性检查转为合规性监督、统一行政监督工作尺度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认证机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及企业对《规则》发挥的作用评价较高。
尤其是2015年5月新的《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更突显了《规则》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行政监督执法工作的作用,成为统一开展认证结果随机抽查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结《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发布之后取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认证认可法规体系;二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行为;三是为强化社会监督创造条件;四是统一行政监督工作尺度。
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的重要关注点则是:一是紧紧围绕质量目标,强化体系运行绩效审核和监督;二是间接约束获证企业,维护认证机构公正权威;三是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为强化社会监督铺垫基础;四是明确了一些刚性要求,统一尺度避免不公平竞争。
2新版《规则》的变化2015年,随着国际标准ISO/IEC 17021-1、ISO 9001的相继换版,为与相关标准规定协调,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规则》进一步完善,认可监管部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规则》修订工作。
经过在各地方局及各认证机构间多轮征求意见,形成了此稿。
与现行《规则》相比,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几方面:一、为与ISO/IEC 17021-1:2015规定相协调,对现行《规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例如:1、在4.6.3(3)中允许认证机构“对其他一般不符合项已评审,并接受了申请组织计划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新版质量体系文件与老版本的区别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I S 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标准现状——回顾回望ISO 9000 系列标准发展的25 年,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是ISO 最畅销的标准。
他们不仅为各类组织建立了一个质量管理的通用框架和语言,也为组织提供了生产合格产品的基本信心,实现了全球贸易。
在ISO 9000 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也建立和发展了其他管理体系标准,如环境、健康和安全、信息安全及能源。
现在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 9004:2009 组织持续成功管理的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到各个领域,如航空、电信、教育、政府和医疗等行业。
标准现状——展望ISO/TC 176/SC 2 的愿景是希望以ISO 9001 和 ISO 9004 为主的各项标准能在“世界范围内被认识和关注,希望这些标准能成为组织主动实现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ISO 9001 标准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会是组织实施任意一个管理体系的切入点,也是实施第三方认证的驱动力。
展望质量标准的发展,可以确定质量管理活动已经不仅仅是通过ISO 9001的认证,而是能切实帮助组织获得长期成功的工具。
从广义上讲,这意味着推进质量不只是组织寻求对一系列要求的符合性,而是作为组织使用ISO 9004 或其他ISO 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个桥梁。
二、主要变化-1标准结构原标准8个章节,现10个章节通过应用ISO 导则中的附件SL,增强其同其他ISO 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和符合性 2008版: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 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8 测量、分析和改进2015版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5 领导作用6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三、主要变化-2组织背景明确了对组织背景/环境的理解(4.1);强化了对相关方的关注(4.2)4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组织的背景环境4.1 Understand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ontext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4.2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interested partie s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四、主要变化-3过程方法强调“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的运用4.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processes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5.1.1 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e) promoting awareness of the process approach;提高过程方法的意识;五、主要变化-4领导“管理职责(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替换为“领导作用(Leader ship)”(5); 5 Leadership领导作用5.1 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领导作用与承诺5.2 Quality policy 质量方针5.3 Organizational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六、主要变化-5风险在“策划” (6)章节,关注了“风险及机会(risks and opportunitie s)”的应对(6.1)风险在“策划” (6)章节,关注了“风险及机会(risks and opportunitie s)”的应对(6.1)6.1 Actions to addres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When planning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organization shall consider the issues referred to in 4.1 and the requirements re ferred to in 4.2 and determine th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o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 和4.2 的要求,确定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新版IATF 16949与老版TS16949对比及换版指导日前,IATF已更新转换指导文件“ISO/TS 16949 to IATF 16949 Transition Strategy”,其中包括“17个换版常见问题解答”,BSI专家第一时间为您校译解读,及时为组织提供成功过渡到IATF 16949:2016的指导。
1. 最早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进行从ISO/TS 16949:2009到IATF 16949:2016的转换审核?可以开始进行IATF 16949:2016 转换审核(或者初次审核)的最早日期为2017年1月1日。
2. 根据转换指导文件规定:组织不能同时进行针对IATF 16949的转移(transfer)审核和转换(transition)审核。
那么,原先持有ISO/TS 16949 认证的组织,是否可以转移至新的认证机构并由新认证机构进行初次认证审核?如果组织持有有效的ISO/TS 16949:2009证书,根据转换指导文件规定:禁止任何其它认证机构接受该组织作为新的客户。
如果组织已经解除其与现有认证机构的合同,则不再持有ISO/TS 16949:2009证书,那么该组织可以转移到其它新的IATF认可的认证机构。
3. 在开始转换审核前,组织是否需要根据 IATF 16949进行管理评审?在IATF认可的认证机构对组织进行转换审核前,组织需要证明管理评审的所有要求均被满足。
1 / 30该证明应当通过一次全新的、依据IATF 16949:2016的管理评审来进行。
不过,在进行转换审核时,该要求也可以通过以前已进行的按照ISO/TS 16949:2009要求的管理评审与针对IATF 16949:2016新增要求的补充管理评审相结合来实现。
4. 在开始转换审核前,组织是否需要根据IATF 16949进行全面的内部体系审核?在IATF认可的认证机构对组织进行转换审核前,组织需要通过一次全面的按照IATF 16949:2016要求进行的内部体系审核,以证明IATF 16949:2016的相关要求均被满足。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标准现状——回顾回望ISO 9000 系列标准发展的25 年,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是ISO 最畅销的标准。
他们不仅为各类组织建立了一个质量管理的通用框架和语言,也为组织提供了生产合格产品的基本信心,实现了全球贸易。
在ISO 9000 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也建立和发展了其他管理体系标准,如环境、健康和安全、信息安全及能源。
现在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 9004:2009 组织持续成功管理的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到各个领域,如航空、电信、教育、政府和医疗等行业。
标准现状——展望ISO/TC 176/SC 2 的愿景是希望以ISO 9001 和ISO 9004 为主的各项标准能在“世界范围内被认识和关注,希望这些标准能成为组织主动实现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ISO 9001 标准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会是组织实施任意一个管理体系的切入点,也是实施第三方认证的驱动力。
展望质量标准的发展,可以确定质量管理活动已经不仅仅是通过ISO 9001的认证,而是能切实帮助组织获得长期成功的工具。
从广义上讲,这意味着推进质量不只是组织寻求对一系列要求的符合性,而是作为组织使用ISO 9004 或其他ISO 管理体系标准的一个桥梁。
二、主要变化-1标准结构原标准8个章节,现10个章节通过应用ISO 导则中的附件SL,增强其同其他ISO 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和符合性2008版: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质量管理体系5 管理职责6 资源管理7 产品实现8 测量、分析和改进2015版0 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5 领导作用6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三、主要变化-2组织背景明确了对组织背景/环境的理解(4.1);强化了对相关方的关注(4.2)4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组织的背景环境4.1 Understand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ontext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4.2 Understanding the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interested parties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四、主要变化-3过程方法强调“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的运用4.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processes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5.1.1 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e) promoting awareness of the process approach;提高过程方法的意识;五、主要变化-4领导“管理职责(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替换为“领导作用(Leadership)”(5); 5 Leadership领导作用5.1 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领导作用与承诺5.2 Quality policy 质量方针5.3 Organizational roles, responsibilities and authorities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六、主要变化-5风险在“策划” (6)章节,关注了“风险及机会(risks and opportunities)”的应对(6.1)风险在“策划” (6)章节,关注了“风险及机会(risks and opportunities)”的应对(6.1)6.1 Actions to addres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When planning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organization shall consider the issues referred to in 4.1 and the requirements referred to in 4.2 a nd determine the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to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4.1 和4.2 的要求,确定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
iso9001新旧版本对照及变更点识别0.3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0.3 0.3.1总则0.3.1 总则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采用过程方法须考虑的特定要求包含在 4.4 中。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体系进行理解和管理,会有助于组织实现其预期结果的有效性和效率。
该方法能够是组织控制体系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以使组织的整体绩效得到提高。
过程方法运用系统的定义和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以期实现与组织的质量方针和战略方向一致的预期结果。
将PDCA 循环全面用于旨在利用机会优势和预防不期望的结果的基于风险的思维(见0.3.3),能够实现对过程和整个体系进行管理。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能够:a) 对满足要求的理解和一致性;b) 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c) 实现有效的过程绩效;d) 在评价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改进过程。
图1 给出了过程示意图并展示了过程要素的相互作用。
将必要控制的监视和测量检查具体到每个过程并将根据相关风险而改变。
总则0.3.10.3.2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PDCA 循环能够应用于所有过程和整个质量管理体系。
图 2 展示了第4 章到第 10 章分别与 PDCA 的关联。
PDCA模式可以简要描述如下:Plan –策划:根据顾客要求和组织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体系目标及其过程,以及所需的资源;Do –实施:实施所策划的(安排);Check –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要求,对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监视和测量(适用时),并报告结果;Act –处置:必要时,采取措施,以改进过程绩效。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0.3.2标准整体结构,完全按P-D-C-A来设计标准结构,并将原标准中条款顺序按PDCA的属性进行归位和调整;(“7.6监视和测量设备”调整到7资源中;将原标准中“5.6管理评审”调整到9绩效评价中;将原标准中“8.3不合格品控制”调整到8运行中;将原标准“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和“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合并为“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放在8运行中)给出了所有过程的示意图,说明了过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方法0.20.2 过程方法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ISO 9001:2015 to 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新旧版标准要求对照表4 组织的背景环境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有的译为议题或事务)。
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外部及内部问题的信息。
注1:通过考虑国际、国家、地区或当地的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对外部环境的理解。
注2:通过考虑组织的价值、文化知识和绩效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对内部环境的理解。
变化点:2008版无此项要素,只在标准的引言0.1的总则部分提及,组织不是孤立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考虑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4.2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由于利益相关方对组织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存在影响或潜在影响,因此组织应确定: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利益相关方;b)及其要求;组织应监视和评审这些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界定其范围。
当确定该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标准4.1条款提到的外部和内部问题;b)标准4.2条款提到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c)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变化点:2008版基本无此项要求(部分内容在1.2)。
当本标准某一要求在确定范围内能够应用时,组织应采用该要求。
如果本标准的任何要求不能应用时,不应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要求符合性的能力或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可获取,并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并阐明:——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和服务;——关于任何不适用要求的正当理由。
变化点:2008版基本无此项要求(部分内容在1.2)。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组织应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并确定:a)过程所需的输入和预期的输出;b)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将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d)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e)这些过程的职责权限分配;f)与6.1条款要求相一致的风险和机遇,并策划和实施相应措施予以应对;g)对过程及过程的变更(必要时)进行监视、测量(适用时)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达到预期结果;h)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
7新旧版GSP不同点对比新旧版GSP不同点对比序号类型不同点旧版GSP 新版GSP 1 批发企业总条目数 57条 122条共4条(增加内容: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2 总则条目数共3条药品的,也应当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
)3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无共8条(见第5-12条)4 条目数共6条共5条(见第13-17条)组织机构与质量职责5 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无明确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共19点(见第17条)6 条目数共8条共13条(见第18-30条)企业负责人中应有具有药学专增加企业负责人具体的任职要求(见第19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7 企业负责人的学历和资质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负责质量管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经过基本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熟悉有关药品管理的理工作。
法律法规及本规范。
)增加质量负责人任职资质要求(见第20条: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执业药人员与培训 8 质量负责人资质无师资格和3年以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具备正确判断和保障实施的能力。
)应是执业药师或具有相应的药增加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任职年限的要求(应当具有执业药师资格和3年以上药品9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资质学专业技术职称经营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应具有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职10 药品检验部门负责人资质取消了对药品检验部门负责人资质要求称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资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对从事质管人员的资质要求更具体(见第22条第1点:应当具有药学中专或医学、11 质或者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从事验收、养护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学历或一定的文对从事验收、养护工作人员资质要求更具体(见第22条第2点:应当具有药学或12 资质化程度医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增加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及养护工作人员资质(见第22条第3点: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工作的,应当具有中药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药学中级以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验13 无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工作的,应当具有中药专业中专以上收及养护工作人员资质学历或具有中药学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直接收购地产中药材的,验收人员应当具有中药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