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型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一)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32
(一)质量守恒定律题型一根据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补充化学式。
1-1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A.SbO2B.Sb2O5 C.HSbO3 D.H3SbO41-2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B.NO2C.N2O D.CH41-3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等作用。
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 (NO3)3+16NaOH+3Cl2 === 6NaNO3+6NaCl+2Na2FeO4+ 。
1-4若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Y+5O2点燃3CO2+4H2O,Y的化学式为。
1-5工业上可用酸清洗锈蚀的金属。
将生锈的铁片和生锈的铜片[铜锈的成分是Cu2(OH)2CO3]同时放入一定量盐酸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铜锈溶解:Cu2(OH)2CO3+ 4HCl= 2CuCl2 + 3X + CO2↑,则X的化学式为;1-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A.NaNO3B.H2C.Cl2 D.NaOH题型二“零排放”2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B.甲酸(CH2O2)C.乙醇(C2H6O)D.乙酸(C2H4O2)思路:根据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题型三质量守恒定律用于一切化学变化3、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题型四、根据情景写化学方程式4-1、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高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解答演示高中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原理。
它指出,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在解题中经常被考察,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题目来说明这些考点,并给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题目一:铁与硫反应生成二硫化二铁,如果反应中铁的质量为5g,硫的质量为10g,求生成物的质量。
解题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即铁的质量加上硫的质量等于二硫化二铁的质量。
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5g + 10g = 15g。
题目二: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如果反应中氢气的质量为4g,氧气的质量为32g,求生成物的质量。
解题思路:同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4g和32g,根据反应的化学式H2 + O2 → H2O,可以知道生成物水的质量等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即4g + 32g = 36g。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题型的解答思路是一致的,即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它们的化学式,这样可以明确它们的质量关系。
第二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根据题目给出的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它们的质量总和。
第三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物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所以可以通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减去已知的反应物质量,得到生成物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是简单的整数关系,或者有多个反应物和生成物。
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计算方法,如摩尔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来解决。
总结起来,解答质量守恒定律题型的关键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质量守恒定律中考典型题解法例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到唯一的一个定律,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主要考查以下几种题型,也是学生感到比较难解的题目。
一、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答题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题思路】分别数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写出表达式,推断其它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1.(2012年广东广州)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A.S02 B.N02 C.NH3 D.N2【解法指导】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AgN03→,观察反应前有Ag、N、O三种元素,那么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必须有这三种元素,而答案A含S元素、答案C含H元素,故A、C均错。
氮气是无色无味,故D也错。
因而正确答案为B。
二、推断某物质的化学式【答题依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
【答题思路】1.分别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种类;2.数对应元素的原子个数,依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补充足够的对应原子个数。
3.组成化学式。
化学式中表示原子个数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碳氢化合物一般碳元素写在前面,接着到氢元素,氧元素写在最后面,其它化合物元素化合价显正价写在前面,显负价写在后面。
例2. (2012年甘肃兰州改编)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解法指导】对该反应4HgS+4CaO=4Hg+3X+CaSO4元素种类:Hg S Ca O → Hg Ca S O原子个数: 4 4 4 4 4 1 1 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Hg 、O原子已守恒,而反应前,生成物中钙原子有1个、硫原子1个还缺钙原子有3个、硫原子3个,因而X应有钙原子有3个、硫原子3个,原本X化学式应写成Ca3S3 但X前面计量数已为3,因而X的化学式应写成CaS。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题型及解析一、内容、原因的理解题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 10g冰熔化成10g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题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数目D 物质种类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题1、X、Y各10 g充分反应后,Y剩余,生成8 gZ、4 gQ;则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A 1︰1B 2︰1C 4︰1D 5︰1题2、X+Y=Z,agX与bg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是()A (a+b)gB 小于(a+b)gC 大于(a+b)gD 不大于(a+b)g三、物质组成的判断题1、黑火药爆炸:2KNO3+3C+S=K2S+N2+3X,则X的化学式()A COB CO2 C NO D SO2题2、1.6 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一定有C、H ②一定不含O ③可能含有O ④一定有O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 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A ①②⑥B ①②⑤C ①③⑥D ①④⑤题3、已知相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分子数相同。
相同温度和压强的条件下,2体积X2与1体积Y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Z,则Z的化学式是()A XYB X2Y C XY2D X2Y2四、数据表问题题1、在封闭的容器里有A、B、C、D等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A a=16B 参加反应的A为158 gC B是生成物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五、实验探究题题1、小林和小刚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共同探究,回答有关问题:[提出假设]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写出可能的假设)或或等。
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三、特殊方程式A+B=C+D的解法【例1】已知在反应2A+B=C+2D中,A、B、C的质量比为5:2:3,现用15gA与足量B反应,可生成多少克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应该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等于质量。
因此,题目中给出的质量可直接带入方程式,相对质量要乘微粒的个数再带入方程式计算。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D的质量应为5g+2g-3g=4g2A + B = C + 2D5 2 3 415g XM 2Y5:15g=4:X,X=12g3:M=4:2Y,Y=■M【例2】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则该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多少?【解析】题中没有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一般是物质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物质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
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物质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质量。
由上可知,A、C是反应物,B、D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12g,C的质量为9g,B生成了15g。
A + C =B + D12g 9g 15g 6gA、B、C、D的质量比为4:5:3:2【练一练】1.已知在反应A+3B=2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已知2.8g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8.8gC,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多少?2.已知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多少克?3.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物质X、Q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n,则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10g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C.反应中,生成Y的质量为21g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答案】1. 8:3 2. 80g 3. A、D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守恒:【例1】加热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10g与足量氢气充分反应,得到8.4g铜,原混合物中含铜多少克?【解析】本题有多种解法,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
【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增加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减少D.将一定质量的水冷凝后结成冰,质量不变【答案】D【解析】A、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质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了空气中,该选项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增加,是因为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该选项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质量减少,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氧气逸出,该选项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水冷凝后结成冰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D。
2、化学反应前后,给出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①分子数目;①元素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①物质种类;①原子种类;①电子数目。
其中没有变化的是()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①原子数目、①元素种类、①物质的总质量、①原子种类、①电子数目没有变化;①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①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故选B。
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关于反应aA+bB=cC+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答案】B【解析】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不正确;B、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B正确;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不正确;D、该反应两种物质参与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
质量守恒定律在中考题中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在历届中考中都作为一个考点,要求同学们加以理解掌握。
一、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该定律适用于解释所有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而不适用于解释物理变化;2.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3.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二、该定律在中考题中的应用例析1、求化学式例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N2O4=3N2+2CO2+4H2O,X的化学式为(08烟台)()A.H2B.CH4 C .C2H8N D.C2H8N2解析题中化学方程式里生成物中共有6个氮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因为反应物中已有4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均不变”可知:X中则应有2个氮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
故答案应选D。
2、求物质的质量例现将10克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将1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8克C和4克D,则参加反应A和B的质量比是(08南充试题)()A.1:1 B.2:1 C.5:1 D.4:1解析依据“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可知,B的质量等于(8+4-10)克,所以A、B的质量比为5:1。
故选C。
3、求化学方程式例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克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D.若物质A 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解析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B的质量减少了0.64克,作反应物;C的质量增加了3.2克,作生成物;D的质量未变,可能作催化剂。
压轴题0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题型一:密闭容器中质量变化的数据处理题型二: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类题型三: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题型四:守恒法分析化学反应(文字描述型)题型五:守恒法分析化学反应(图像描述型)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①六个一定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②两个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③两个可能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题型一:密闭容器中质量变化的数据处理1.(2022秋·山东枣庄·九年级期末)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型二: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类A.反应Ⅰ中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B.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氧原子C.反应Ⅰ、Ⅱ中两种催化剂的质量都减小D.反应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Ⅰ中,反应物为水,生成物为氢气和H2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反应涉及的原子只有氢、氧元素,则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氧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是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进行,则实现了由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转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据文献报道,利用电催化反应可将CO2还原为清洁燃料CO,部分反应机理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中C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反应②属于化合反应C.理论上,每生成1.4gCO,需补充2.2gCO2D.H+在反应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答案】C【详解】A、反应①中,反应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示+4价,生成物COOH中碳元素显示+3价,故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A说法错误;B、反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CO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故一定还存在另一种含有氢元素的生成物,所以反应②中生成物不是一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题型三: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解得x=+4,故选D。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计算专题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例题1. 某石灰石样品质量为12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中剩余混合物质量为111.56g,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练习1. 将30.9g氯酸钾(KClO)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3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例题2.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C.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练习2-1.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 D.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练习2-2.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一定是反应物B.x+y=20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1例题3.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g B恰好完全反应,其生成57g C和1g D,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6 B.27 C.44 D.56练习3.在反应A+B═C+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32.若0.2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A.0.9g B.3.2g C.6.4g D.1.8g例题4.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xgCO.则x= ;化学方程式为.练习4.将15克A物质、24克B物质、8克C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得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A8克,C30克,还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32、44、18,则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A.A+B=C+D B.A+2B=2C+DC.A+3B=C+2D D.A+3B=2C+2D中招拓展:1. 使两份等质量的碳酸钙,一份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一份高温煅烧所产生的CO2的质量,二者相比()已知: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CaO+CO2↑A.一样多 B.跟稀盐酸反应的多 C.煅烧的多D.无法判断2.密闭容器内有X、O2、CO2、H2O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物质X O2CO2H2O反应前23 80 2 2反应后待测32 46 29填空:(1)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生成的水的质量为g;(3)反应后X的待测质量为g;(4)X物质含有元素(写出具有的元素).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取该样品11 g,全部溶解在100 g水中,再逐渐滴加氯化钙溶液,反应的情况如图所示,A点时,过滤,得到滤液242 g,计算:[来源:学..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m为g。
中考化学备战微专题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含解析)判断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这是解该类题的关键。
1.【2023湖南衡阳真题】实验后试管中残留的硫,常用热的NaOH 溶液清洗,发生了如下反应:2323S 6NaOH 2X Na SO 3H O +=++,则X 的化学式为()A.2H SB.2SOC.2Na SD.24Na SO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有三个硫原子,六个钠离子,六个氧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反应后有一个硫原子,两个钠离子,六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缺少四个钠原子和两个硫原子,X 系数为2,所以X 化学式为Na 2S ,故选C 。
1、一般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表格中未知数;2、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注意: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物质反应无关的物质);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基本反应类型;4、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一定要求物质反应前后的差值再作比。
1.【2022云南昆明】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02050反应后质量/g1416a20A.a=5B.甲和乙为反应物C.丙可能是催化剂D.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答案】D【解析】A、由表格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0+20+5+0=14+16+a+20,a=5,故说法正确;B、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减少了16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减少了4克,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C、反应后丁质量增加了20克,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了16克,是反应物;乙质量减少了4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做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说法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6:4:20,不知道甲、乙、丁的化学计量数,无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说法不正确;故选D。
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的例析李晓春江西省宁都县第三中学 342800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每年中考的必考考点。
现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题型分类归纳,以帮助同学们迅速、牢固地掌握有关规律和知识点。
一、揭露伪科学例(2008泰州)请从化学视角对题中的成语进行解析或辨析。
成语词典的解析:点石成金——石头经“点化”变成了金子,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解析如果石头中原来含有金元素,经过“点化”是可以变成金子的。
一般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用化学方法“点化”是不可能得到金子的。
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解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点拨:分三步解析,一说清楚化学反应(什么和什么反应生成什么和什么),二套用原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三下结论。
三、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例1 某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组成中()A.一定含有C、H、O元素B.可能含有C、H、O元素C.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一定含O元素,可能含C、H元素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出现C、H、O三种元素,氧气在反应中只能提供O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一定提供C、H元素,可能提供O元素。
答案是C。
例2 (2006大庆)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3.2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4.4gC02和3.6gH20,则该有机物中 (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只含有C、H两种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O元素D.一定含C、0两种元素,可能含H元素解析本题给出了数据,一定要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元素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