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联系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之间是有联系的,但也有区别。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经典时空观是一种基于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它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完全独立的,它们都是完全客观的,不受任何人的影响。
而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相对的,它们受到物理客体的影响。
第二,从具体表现上来看,狭义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可以变形的,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物体的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变形。
而经典时空观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不受任何外界影响。
虽然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经典时空观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首先,它们都是物理学家们对时空的探索和理解,它们都是由物理学家们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推断得出的结论。
其次,它们都是物理学家们对时空的一种解释,它们都是物理学家们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推断得出的一种理论模型。
第二十二天: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的内容的考点:1、经典力学的局限性;2、经典相对性原理;3、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4、“同时”的相对性;5、长度的相对性;6、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及其验证;7、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8、相对论质量。
知识点1: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一、牛顿力学时空观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时空观):时间和空间都是独立于物体及其运动而存在的。
该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独立的。
不同参考性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满足伽利略变换,比如河中的水以相对于岸的速度v 水岸流动,河中的船以相对于水的速度v 船水顺流而下,则船相对于岸的速度为v 船岸=v 船水+v 水岸。
二、相对论时空观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根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 。
1887年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以及其他一些实验表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光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这与牛顿力学中不同参考系之间的速度变换关系不符。
爱因斯坦两个假设: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
相对论的两个效应:时间延缓效应:如果相对于地面以v 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Δt =Δτ1-(v c )2。
Δt 与Δτ的关系总有Δt >Δτ,即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与运动状态有关。
长度收缩效应: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 0,沿着杆的方向,以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l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l =l 01-(v c)2。
l 与l 0的关系总有l <l 0,即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低速运动:通常所见物体的运动,如投出的篮球、行驶的汽车、发射的导弹等物体皆为低速运动物体。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浅谈科学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时空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其中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公认的科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时空观,下面我就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谈一谈人类科学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这两个时空观。
这两个时空观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时空观是以光速c不变为理论基础。
其次,从内容来看这两个时空观。
由于二者理论基础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两个时空观内容的截然不同。
这就像种下两个种类不同的种子,那最后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
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关系看法不同。
牛顿经典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
而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看法也不同。
牛顿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独立各自。
而相对论时空观则恰恰相反,它认为两个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时间关系也会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彼此不可分解的整体,只有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光速c是建立不同惯性系间的时间和空间变换的纽带。
毋庸置疑,事实是唯一的,然而这两个时空观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
我们是不是能够肯定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呢我认为不能。
虽然相对论时空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我们不能否定牛顿经典时空观。
它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和应用力学等等。
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矛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对论和牛顿力学都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但它们在描述物理世界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时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描述了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引力场中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对论引入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重要概念,重新定义了时间、空间、和质量等物理量,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
相比之下,牛顿力学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一种力学理论,适用于低速和较小质量物体的运动描述。
牛顿力学建立在三大基本定律上,包括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分别介绍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然后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矛盾,并探讨这种矛盾对物理学研究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矛盾,通过比较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以及在高速或强引力场下的适用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矛盾,探讨其对物理学理论发展和应用的影响和意义,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讨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之间的矛盾,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和理解框架。
文章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相对论和牛顿力学之间的矛盾,并分析这种矛盾对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以及科学理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比较相对论和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理论在描述运动和引力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物理学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到了车厢的前壁和后壁。
(1)车上的观察者以车厢为参考系,闪光到达前后两壁的时间相同吗?(1)车下的观察者来说,以地面为参考系,闪光到达前后两壁的时间相同吗?甲参考答案:(1)如图甲所示:因为车厢是个惯性系,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相同,光源又在车厢的中央,闪光当然会同时到达前后两壁。
根据爱因斯坦的假设: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所以他以地面为参考系,闪光向前、后传播的速率对地面也是相同的。
在闪光飞向两壁的过程中,车厢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所以向前的光传播的路程长些即: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因此,这两个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
3、时间延缓效应如果相当于地面以v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则由于1-<1,所以总有Δt>Δτ,此种情况称为时间延缓效应。
4、长度收缩效应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 0,沿着杆的方向,以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l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于1-<1,所以总有l <l 0,此种情况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1)式和(2)式表明: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个结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所反映的时空观称作相对论时空观。
爱尔兰物理学家佛兹杰拉德提出,物质会在运动的方向上收缩(缩小),这意味着根据一个静止观察者的观点,一枚以接近光线运行的火箭所表现出的长度会比它静止时更短,尽管乘坐火箭的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两样。
爱因斯坦指出,任何物体以光速运动时,其长度将会缩短为零。
思考与讨论:已知µ子低速运动时的平均寿命是3.0µs 。
当µ子以0.99c 的速度飞行,若选择µ子为参考系,此时µ子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平均寿命又是多少?2)cv (2)c v (相对于光速而言,低速运动即可近似认为速度为0,即若选择与µ子一起运动的某一物体为参考系,此时µ子的平均寿命是3.0µs。
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核心素养目标物理观念 知道爱因斯坦的两条假设,了解时间延缓效应、长度收缩效应,认识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科学思维 知道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认识物理学中理论的相对稳定性,要有质疑精神。
科学探究认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对光速不变原理的推动作用,体会实验和理论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一 相对论时空观1.爱因斯坦假设(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相同的。
2.时间延缓效应如果相对于地面以v 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Δt =Δτ1-⎝ ⎛⎭⎪⎫v c 2 由于1-⎝ ⎛⎭⎪⎫v c 2<1,所以总有Δt >Δτ,此种情况称为时间延缓效应。
3.长度收缩效应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 0,沿着杆的方向,以v 相对杆运动的人测得杆长是l ,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l =l 01-⎝ ⎛⎭⎪⎫v c 2 由于1-⎝ ⎛⎭⎪⎫v c 2<1,所以总有l <l 0,此种情况称为长度收缩效应。
惯性参考系凡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①所有相对于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都是惯性系。
②所有相对于惯性系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都是非惯性系。
运动物体的长度(空间距离)和物理过程的快慢(时间进程)都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知识点二牛顿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1.牛顿力学的成就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从拦河筑坝、修建桥梁到设计各种机械,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运动,从投出篮球到发射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所有这些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
2.牛顿力学的局限性(1)牛顿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
(2)物理学研究深入到微观世界,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而且发现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牛顿力学来说明。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吴绍轩海洋资源与环境一班 2220133807【摘要】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阐述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时空观、经典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爱因斯坦、牛顿一、经典时空观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同一个事件不同状态的人测量情况一样.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到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可通过伽利略变换而互相联系。
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经典时空理论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时间的坐标系和空间的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和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且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
自十七世纪以来,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这些充分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
在十九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
电磁理论的发展和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绝对时空观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按麦克斯韦方程中存在的常数C[4],表明电磁波在真空中沿个方向均以不变的速度C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
因为根据绝对时空观的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等。
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在各个方向上均以C传播。
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3],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以太”介质中的波动,相应于“以太”的惯性参考系就是那个特殊的参考系。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浅谈科学发展中的肯
定与否定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时空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其中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公认的科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时空观,下面我就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谈一谈人类科学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这两个时空观。
这两个时空观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时空观是以光速c不变为理论基础。
其次,从内容来看这两个时空观。
由于二者理论基础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两个时空观内容的截然不同。
这就像种下两个种类不同的种子,那最后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
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关系看法不同。
牛顿经典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
而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看法也不同。
牛顿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独立各自。
而相对论时空观则恰恰相反,它认为两个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时间关系也会是相
对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彼此不可分解的整体,只有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光速c是建立不同惯性系间的时间和空间变换的纽带。
毋庸置疑,事实是唯一的,然而这两个时空观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
我们是不是能够肯定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呢?我认为不能。
虽然相对论时空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我们不能否定牛顿经典时空观。
它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和应用力学等等。
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运动到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规律,这充分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
值得指出的是,牛顿的力学为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之后的机器生产准备了科学理论。
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
”毫无疑问,当时这个“科学的基础”的最主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牛顿的力学。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他的方法论使物理学在十八、十九世纪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那时理论物理学的纲领或规范。
迄至今日,人们关于自然过程的物理认识都可以看作是牛顿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发展。
到十九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
相对论的提出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揭露了时间和空间某种普遍而新颖的联系,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变革,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这两个时空观各有其各自的价值,没有谁对谁错,我们不能单纯的肯定与否定。
这看似不符合逻辑,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
这并不矛盾。
在科学发展中是没有绝对的肯定与否定的,有时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也是肯定,在这里,它们似乎已无法划清界限了。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肯定的同时,没有否定,就不可能前进,没有否定,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
盘古至今,社会发展,人类的进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肯定而又不断否定,不断完善的过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才能不断“脱胎换骨”,但否定绝对不是否定一切、推倒重来,而是为了优化完善和提升,可以说,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
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
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从语文的角度,否定之否定即双重否定,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从哲学的角度,否定之否定,就是在经历否定之后又在更高基础上的肯定。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事物而言,其肯定和否定方面如果显得较为明确的话,对于复杂性的事物,其肯定和否定方面的内涵则往往是很难把握的。
即使我们坚持将事物区分为肯定和否定,我们也应该看到,否定或肯定一个事物是与其所处外界环境有很大关联的。
肯定某物的同时,不一定同时就要否定另一个事物。
如果非要用肯定和否定这对范畴对事物加以表述的话,我想说,事物是在不断由肯定自身走向对自身否定的过程中。
随着我们对事物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很多以前我们认为是正确的,是真理的东西,也许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发现它是错的,但我们不能否定它,因为在以前的那个环境中它就是对的,我们无法找出或发现它的错误。
即使现在事实证明
它是错的,我们也不应该就这样单纯的予以否定。
就像一个婴儿,他不会走路的时候只能靠爬,难道等他会走路的时候去批评他不应该爬或者说爬是错的吗?显然不能。
在科学发展中,很多事物也是同理的。
无论是牛顿经典时空观,还是相对论时空观,它们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会永载史册。
科学巨匠们的智慧令我们敬仰与向往,相信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后继者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