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28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教案一、引言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科技成就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通过创新和智慧,在农业、冶炼、制造、水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教案将围绕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展开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二、农业科技的发展1. 秦汉时期农业生产的改进- 推广水稻、小麦等作物种植,增加粮食产量- 发展耕作工具,如犁、耒等,提高农业效率- 探索农田灌溉技术,增加耕地利用率2. 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 秦汉时期出现了农书、农经等农业专著- 秦始皇下令修订《农书》,总结农业经验- 普及耕种、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技术三、冶炼技术的进步1. 秦汉时期的铁制品生产- 秦朝时期开始普遍使用铁器- 汉朝时期铁制品更加普及,出现了铁铸农具、兵器等2. 发展冶金技术- 秦汉时期开始使用碳进行炼铁- 汉朝时期出现炼钢技术,提高了钢铁质量四、纸张和印刷术的出现1. 纸张的发明-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纸张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写和文化交流的发展2. 木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东汉时期出现了木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书籍的繁印和传播五、水利工程的建设1. 秦始皇修建的水利工程- 秦始皇的治水工程,如修建灵渠- 秦始皇的灌溉工程,如建设渠道灌溉农田2. 汉朝时期的水利建设- 汉武帝的灌溉工程,如开凿渠道、修建水坝- 兴修水利,提高灌溉和农业生产能力六、天文学和医学的进步1. 天文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开始进行天文观测和计算- 汉朝时期科学家出现天文学著作,如《天文志》2. 医学知识的积累- 秦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 汉朝时期出现医学典籍,如《黄帝内经》七、总结与展望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改进为粮食产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铁器的广泛使用,纸张和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了农田的灌溉能力,天文学和医学的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科学认知。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同步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航海活动()A.范围不同B.规模不同C.目的不同D.技术不同2.据记载,明代15朝内阁阁臣平均人数最多时7.67人,最少时3.73人。
明中叶以后内阁出现了首辅,首辅之争导致内阁相互倾轧严重,必须仰仗皇帝和司礼监太监的支持才能获得实际权力。
这说明明朝()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B.六部权力不亚于内阁C.内阁权势的伸缩性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3.“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
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4.明代钦差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宦官;既有临时差遣者,也有固定差遣者;既有官职崇显者,也有官职低微者。
官职低微者,如刑部与大理寺的属官;还有无官职的,如“钦差旗军”“钦差舍人”等,属于卫所官兵及武职子弟。
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统治加强B.官僚体系受到冲击C.中央行政效率提升D.官员参政积极性高5.下图所示是1636~1644年中国商品输入日本的相关数据。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是丝银贸易受损的一方B.德川幕府取消了锁国政策C.政局变化影响中国外贸发展D.西方殖民者主导丝银贸易6.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中说:倭寇的鸟枪手,基本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出手绝不放空枪,弹丸上常抹毒药。
戚继光针对这一点,率领将士集思广益,研发出远程武器——虎蹲炮(模型如右图所示),该炮在台州大捷中大显神威。
这些史料最适于研究明代A.厉行海禁的背景B.军队编制的改革C.火药的军事运用D.将领的个性风采7.明初政府曾将司天监改为钦天监,严禁人员及其后代改行;同时也严令禁止民间私学天文。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第7课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
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秦始皇建立国民族的统一国.
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第14课秦汉的文化艺术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第 1 页。
13、秦汉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说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特点;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进一步掌握观察比较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难点:《九章算术》中涉及的一些数量名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特点,认识秦汉时期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那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什么东西作为书写材料呢?引导学生观察纸使用之前,一些国家、地区的书写材料,了解纸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各种书写材料的不便之处,得出这些材料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于是纸便应运而生了。
一、蔡伦改进造纸术1.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西汉劳动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而发明的。
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造出最早的纸。
198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幅上边有墨绘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的植物纤维纸质地图。
这证明,我国在西汉初年已经发明了可以绘图、书写的纸。
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了解汉代造纸的生产过程,思考“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说一说在人类生活当中,纸的广泛用途。
3.造纸术的传播引导学生阅读“造纸术向世界的传播”时间表,了解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间状况。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据地动仪模型图,分析其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
三、教材要点解析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领先于世界,造纸术就是举世公认的四大发明之一。
纸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知识文化的传播。
2、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有用麻类植物造的纸。
东汉的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采用树皮、破皮、旧鱼网、麻头等废旧纤维作为原料,在105 年造出了轻便、美观、价格便宜的纸,被人们称为“蔡侯纸”。
3、造纸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记载了很多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成就,被传到了十几个国家。
标志着我国比较完善的数学体系形成。
5、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利用地震波来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直到18世纪欧洲才制成类似的地震仪,比张衡的发明晚一千七百多年。
6、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为中医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人们称“医圣”。
7、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华佗医术高明,研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被人们誉为“神医”。
此外,他还编了一套健身体操“五禽戏”。
四、同步练习1、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的是()A.张衡B.蔡伦C.杜诗D.赵过2、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大的是()A.蔡伦B.张衡C.鲁班D.张仲景3、南阳“医圣”祠,供奉的先贤是()A.华佗B.管仲C.蔡伦D.张仲景4、张衡发明的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A.浑天仪B.地动仪C.地震仪D.地球仪5、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是()A.扁鹊B.张仲景C.孙思邈D.华佗6、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名著是()A.《伤寒杂病论》B.《千金翼方》C.《本草纲目》D.《备急千金要方》7、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
课程:七年级历史第11-15课
知识点:
第11课:秦朝的统一
1.秦穆公和秦惠文王的
2.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3.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独裁统治
4.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5.秦朝的军事制度和兵器
第12课:秦汉时期的社会
1.秦朝社会阶级
2.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
3.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社会道德和风俗习惯
5.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13课:秦汉时期的文化
1.秦汉时期的文学和艺术
2.秦汉时期的史书和纪传体文学
3.秦汉时期的思想和学术
4.秦汉时期的哲学和宗教
5.秦汉时期的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14课:西汉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
1.西汉的政治制度
2.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地方官制
3.西汉的封建土地制度
4.西汉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
5.西汉的交通和商业
第15课:东汉、三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1.东汉的政治制度
2.东汉的封建制度和地方官制
3.东汉的社会经济
4.三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5.东汉、三国时期的文化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11-15课的主要知识点的概要。
如需更详细的叙述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