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1 近现代科学技术汇总

18-1 近现代科学技术汇总

18-1 近现代科学技术汇总
18-1 近现代科学技术汇总

1.“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答案 A

解析由“理性之手”“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A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与“第一次”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2.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答案 C

解析考虑到美国更适合科学研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而不是留在欧洲,这说明美国的科研环境和水平已经超越欧洲,C项与此信息相符。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放大,全球流动也可以是从美洲流向欧洲等,故排除D项。

3.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

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由题干信息“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可排除A项;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处在封建神学的桎梏之下,人们认为宇宙及其力量均由神来操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了“革命”性描述,据此推断B项正确;量子论是针对微观世界而非宏观宇宙,且其出现于20世纪初,C项错误;相对论出现于20世纪初,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4.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共同意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人文主义宣扬的内容,故A项错误;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B项错误;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的是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天主教宗教神学的传统观念,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否定了宗教的神创论,两者都引导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从新的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故C项为正确答案。

5.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

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说明科学理论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科学起到关键作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故D 项正确;A、B两项都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故错误。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6.科学史家伯纳德·科恩在评价某位科学家时说,他“主要是将实际世界与其简化数学表示反复加以比较”。该科学家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日心说”,批判教会宣扬的“地心说”

B.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同物质同形状的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相同

C.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贡献。材料中“主要是将实际世界与其简化数学表示反复加以比较”是指牛顿,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牛顿的贡献;A项属于哥白尼的贡献;B项属于伽利略的贡献;D项属于爱因斯坦的贡献。

7.某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认为宇宙是有限的,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该理论()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相对论。加强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是量子论的发现,并非相对论,故A项错误;人们利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发现了海王星,故B项错误;相对论冲击了牛顿的经典力学,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8.达尔文在系统地阐述了自然选择原理之后,没有急于发表他的思想。他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学说注定要引起强烈反对。这说明()

A.传统社会观念严重影响科学发展

B.达尔文最先解释了物种的起源

C.前人已经详尽地阐述了同样的思想

D.进化论尚未得到教会承认

答案 A

解析题干材料“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学说注定要引起强烈反对”表明了传统社会观念严重影响科学发展,故A项正确;达尔文并不是最先解释物种的起源的,之前还有神创说,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故C项错误;进化论的提出会冲击教会的神创说,达尔文不急于发表,说明了教会的阻力很大,D项表述片面,排除。

9.当前,美国正在进行以天然气代替石油的革命,而中国仍处在以石油取代煤炭的阶段。中国的能源结构相当于() A.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英国

B.18世纪的英国

C.19世纪初的日本

D.20世纪的美国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材料与所学可知,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为19世纪70年代以后,故A项正确。

10.2014年11月,在浙江召开了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下对互联网及这次会议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互联网的出现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互联网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学习与交流方式③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④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有助于世界凝聚共识,减少分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通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考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这样的会议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增加世界凝聚力。①错误,应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表述过于绝对,故①②说法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评分说明:

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并且注意“近代以来”的时间限制;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角度,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论证。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

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

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城市交通信号的发展变化。第(1)问背景可根据材料时间从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变化的角度分析。必须答出“工业革命、城市化、交通状况等”关键字词。第(2)问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从第二、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归纳答案:内燃机、电的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第(3)问应从交通状况、城市环境、城市化、城市管理、文明等角度分析其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材料二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物理学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归纳分析人类在时空认识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所展示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请你拟定一个标题。

答案(1)成就: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

特点:对时空的认识不断深化:一方面打破狭隘经验的时空观;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演变:经历了从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的演变。

影响: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沉重打击封建神学,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3)影响: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标题: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的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突破发展,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特例。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研究宏观领域,物质波论的出现,说明研究深入到微观领域,据以上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据材料二可明显看出生物学经历了由神创论到生物进化论的演变,生物进化论出现前,教会和封建统治者利用神创论控制人们的思想,因此生物进化论的出现冲击了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第(3)问三幅图分别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让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从总体上看,本题三则材料是在探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

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道:“……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

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橱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

材料三1851~2005年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次数统计表

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樊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行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世博会的主要特点。

答案(1)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倡导和平、推广工业文明的理念。

(2)产品特点:主要为传统手工业品和一些近代轻工业品。原因: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近代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有所发展。看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优秀文明成果(或传统文明成果和近代民族工业的进步);但也显示出与近代工业化国家的巨大差距。

(3)特点:受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主要由欧美的发达国家承办;对世界和承办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巨大;形成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推动了全人类的和平友好。

解析第(1)问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及影响角度综合分析。第(2)问“特点”从传统和轻工业产品方面分析;“原因”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及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角度分析;“看待”要从中国经济发展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方面分析。第(3)问从科技、经济及国家实力等方面分析。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辉煌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 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实验事实,排除A项;“新天文学”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促进了科学的进步,但并未引起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故B项不正确,C项正确;“新天文学”并未推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故D项不正确。 答案:C 2.(2017·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 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解析: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已经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是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排除A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的提出是在1859年(19世纪中叶)由达尔文提出,排除B项;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提出,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因此选D项。 答案:D 3.(2017·肇庆模拟)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打破该师看法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量子概念的提出 C.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D.牛顿力学定律的发现 解析:本题结合普朗克的物理成就——提出量子概念,不难得出B项正确。普朗克是现代物理学家,而A、C、D三项均是近代科学成就,故排除。

18-1 近现代科学技术汇总

1.“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答案 A 解析由“理性之手”“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故A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与“第一次”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2.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答案 C 解析考虑到美国更适合科学研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而不是留在欧洲,这说明美国的科研环境和水平已经超越欧洲,C项与此信息相符。A、B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放大,全球流动也可以是从美洲流向欧洲等,故排除D项。 3.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

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由题干信息“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可排除A项;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处在封建神学的桎梏之下,人们认为宇宙及其力量均由神来操控,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了“革命”性描述,据此推断B项正确;量子论是针对微观世界而非宏观宇宙,且其出现于20世纪初,C项错误;相对论出现于20世纪初,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4.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哥白尼日心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共同意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人文主义宣扬的内容,故A项错误;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B项错误;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基础的是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冲击了天主教宗教神学的传统观念,达尔文的进化论则否定了宗教的神创论,两者都引导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从新的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故C项为正确答案。 5.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目标与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网络结构: ※精析与探究: 1.简析17—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四大成果及其标志和意义。 ①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科学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电气时代。③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说”,将“发展”和“变化”等观念引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促进了人类思想认识的飞跃。④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是物理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质能转换原理成为研发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2.分析近代科学诞生诞生的历史背景。 首先,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14世纪以后,手工工场发展迅速,生产中的技术改造与机器的逐步采用,向人们提出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予以解决,以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他们需要把自然科学作为反对宗教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其次,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向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最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的推动。文艺复兴反对盲从和迷信,提倡独立的学术研究,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统治作舆论准备,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统治,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就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潮中拉开序幕的,首先向宗教神学发起冲击的是天文学。随后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科学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地理大发现也有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3)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3)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3)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3)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3)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4)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4)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5) 3.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引导社会进步与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文化与科技作为人化自然取得的最具影响和成效的成果,人类文明的共有结晶,二者相伴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演变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文化与科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经历了同生共长、互相影响、休戚与共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1)在古代,科技与文化具有初级人类文明的共同特点,还保留着朴素、直观、简单等特性,自身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具体的分化与显著的界限。文字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古代科技对于文化发展最具有直接意义和最具决定性的明证。(2)在近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作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不仅代表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意味着近代科技的兴起。自18 世纪以来,科技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近代产业革命风暴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彰显了科技在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主导地位。(3)在现代,科技迅速超越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最初马克思论证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成为江泽民强调的“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充分说明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根本力量。 科技与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还彼此交融、相需互动。(1)科技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不仅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而且还充实了现代文化的内涵,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2)文化使科技更具人性。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引导因素,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是科技进步创新的思想基础,成为主导科学家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创新力、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关键力量。尽管任何一项科技在其开发过程本身只是一个科技问题,但在其开发的背景、目的和过程背后,又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高技术”更需要靠“高文化”来支撑。“高技术”人才必须通过“高文化”凝聚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的,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而且要驾驭它们实现结合并在结合中发挥各自积极作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的现代传播力与表现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特征和影响 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诞生 (一)20世纪的科学革命 1.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背景:到19世纪,机械决定论和还原论仍然影响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它已经根深蒂固地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甚至人类的文化方面。人们在研究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从实体上进行还原的方法,“试图在所有复杂的现象中找到共同具有的物质实体(如原子),将其作为差异性的共同基础。”爱因斯但指出:“从希腊哲学到现代物理的整个科学史中,不断有人力图把表面上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观念和关系。”近代科学在诸如力的分解、元素的离解,生物的解剖等方面取得的成功,使人们坚信“机械分割”的思想是无往不胜的,并试图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对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研究上。机械还原论者坚信,任何复杂的运动形式,都可以最终分解为机械的或力学的运动形式。尽管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取得的某些成就已经部分地揭露了机械决定论和机械还原论的局限性,但是要动摇和突破这种规范是不容易的,因为它们是构成近代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恩格斯说:“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性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以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已经峻工,人们在对这幢雄伟大厦表示赞叹之余,又多少流露出满足和无所作为的情绪。著名的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G.R.Kirchhoff)表示:“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多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加上几个数字罢了”。英国大物理学家W.汤姆逊在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的《元旦献辞》中也说:“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 W?汤姆逊在对科学大厦赞叹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引起这位著名物理学家深深的忧虑呢?物理学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现象,经典理论对此显得无能为力。其中现象之一,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188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化学家莫雷利用光学干涉仪进行了一项搜索“以太风”的著名实验来测量所谓的“以太漂移”。“以太”是根据牛顿经典力学观点所设想的用来传播光的介质,经典力学认为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空间,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在牛顿力学中,任何机械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系进行的。地球相对太阳运动,必然能测得所谓的“以太飘移速度”(即地球和以太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迈克尔逊和莫雷经过不懈努力,昼夜不停地观察了五天,试验的精密度达到四十亿分之一,也没有找到“以太风”或地球相对于“以太”漂移的运动迹象,于1887年12月宣布实验测得以太“漂移速度”为零的结果。这一否定性的实验结果说明地球和以太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这就是物理学史上有名的“零结果”,人们曾试图从各个角度对此作出说明,但都难以自圆其说。看来,人们原先对光传播所构想的物理图象是不正确的,使许多持有光是以太波动观点的物理学家大失所望。这一现象被称之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另一朵乌云与绝对黑体辐射的实验有关。热辐射是普遍的自然现象,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量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由于绝对黑体在受光照达到热平衡时将会把能量全部以热辐射的形式发送出去,黑体的热辐射要比相同温度下其他任何物体的热辐射强,所以黑体是研究热辐射的理想模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来揭示热辐射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德国物理学家维恩(w?wien)发现随着辐射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峰值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即所谓的“位移定律”。1896年,他依据热力学,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找到了“维恩公式”,用以说明黑体辐射谱。发现这个公式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同实验吻合,但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却系统地低于实验值。以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Lord Rayleign)根据经典统计物理学推出另一公式,它在长波段(低频辐射部分)与实验相符合,但在短波段(高频辐射部分——紫外光区)完全不能适用。按公式计算的预测值,在紫外一端辐射应趋向无穷大,而实验数据的结果却趋于零。这显然是荒谬的。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在这里陷入困境和危机。这就是有名的“紫外灾难”。“紫外实验”成为飘浮在物理学上空的又一朵乌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凯尔芬勋爵在1900年的讲演中把这两大疑难称之为经典物理学天空中的两朵乌云。他说:“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被两朵乌云遮蔽的黯然失色了。实际上,当时物理学天空并非只有两朵乌云,例如被称之为19 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即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对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以及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对电子的发现,都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极大冲击:X射线可以穿透物体,说明“不可入性”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传统观念认为物质是不可入的;放射性辐射表明化学元素会蜕变为其他元素;发现比原子更小的电子,说明原子并非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实体。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由此而发生了根本动摇,面对一系列无法纳入旧理论框架的新事实,一些物理学家感到惊恐万分,他们惊呼:“物理学的危机来临了”“科学破产了”。他们在牛顿力学体系与一些实验发生明显矛盾时,依然坚持牛顿力学必定正确的观点,从而在物理学界造成更大的思想混乱。然而在当时著名的科学家中,也不乏有远见卓识者,如法国科学家彭加勒(H.poincare),他认为,物理学理论与试验事实出现矛盾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预示着一种行将到来的变革,是物理学进入新阶段的前兆,他指出:要摆脱危机,就要在新实验事实基础上重新改造物理学。可惜的是,他没有跳出旧理论的框架,尽管他的电子动力学在数学形式和实验预言与以后爱因斯但的狭义相对论等价,但在物理解释上却大相径庭,他那富丽堂皇的理论,不过是经典物理学最后的宏伟建筑物而已。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使人类的认识第一次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彻底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的传统物理学观念。以太漂移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紫外灾难”,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不可克服的矛盾,成为推动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 2.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产生 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革命的前夜,经典物理学天空上的乌云倾刻化为狂风暴雨,冲击和洗刷着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世纪之交,1900年量子理论的提出和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革命的重要标志。量子论的提出者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94年,他从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开始,从维恩推出的有关黑体辐射能量密度的半经验公式得到启示,把电磁学方法和热力学中熵的概念结合起来,得到电磁熵的定义式。1900年10月,他经过不懈努力,应用娴熟的数学技巧,借助内插法,得到了一个与黑体辐射实验无论在短波段或长波段都吻合得非常好的新的辐射公式。在导出这个公式时,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和“经典物理学关于能量过程必定是连续的”结论截然相反的假说,即能量的交换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能量的交换只能是hv的整倍数。h是普朗克常数,V是组成黑体的带电谐振子的频率,hv为能量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能量子”。1900年12月14比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他的这一工作。从能量子假说出发,普朗克成功地解释了他自己提出的辐射公式,解决了“紫外灾难”的问题。量子论的诞生,是对经典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把经典物理学中一切因果关系都是在连续的基础上所建立的物理思想方法彻底地变革了。尽管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一假说的反应冷淡,但在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家的推动下,量子理论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理论。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德布罗意、薛定愕、海森伯、玻恩、狄拉克以及泡利等青年物理学家的努力,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完整体系。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相对论之后对古典物理学的又一次严重冲击。它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只承认连续性和机械力学决定论的经典观念,揭示了连续与间断统一的自然观,揭示了自然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为各门科学的量子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的第五年,即1905年的夏天,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完成了一篇名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这篇论文奠定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爱因斯坦在这篇论文中,针对经典物理学同新的实验事实之间的矛盾,批判了牛顿力学的超距作用观点,坚持电动力学中电磁场的近距作用观点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完备的理解全部感觉的经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最小个数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的使用来达到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在推进人类文明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当人类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得水平,人们才能考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去改变我们的精神生活,那么科学技术又是如何去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呢 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人们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开发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这既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又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新的手段。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起步,而且也为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认识,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科学的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以外的各门科学中,并在这些科学领域获得了日益重要和卓有成效的应用。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研究手段。正是这些技术手段以其日益增强的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功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使人类的感官和大脑得以延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终于突破自身生理条件的局限得以不断提高和扩大,从而推进了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把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荟萃于其中,每个时代的哲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那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7到18世纪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以及19世纪中叶诞生的辩证唯物主义,都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突破,一方面更加深刻地揭示出自然界的物质本性和辩证性质,为辩证唯物主义确证提供了一系列新的哲学问题和新的科学材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石。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哲学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有关,它们是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不足的一种反面表现,是基于这种认识不足而发生的惶恐和迷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完整版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重点】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两次科技革命 【难点】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 【基础知识梳理】 什么是近代科学?——P64课本知识链接 一、近代科学技术兴起发展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和发展)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2、政治:资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确立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推动,解放人们思想 4、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 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科学家们的主观努力。 二、近代科技兴起的表现: (一)牛顿的经典力学:——17世纪 1、背景: (1)哥白尼:①成就:提出太阳中心说;(日心说) ②意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的理论基础。——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2)伽利略: ①成就——A:1610年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证明日心说的正确; B:“近代科学之父”—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②意义: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 2、建立 (1)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方式符号为表达方式 (2)内容:建立的基本体系,发现了着名的定律和 定律 (3)运用范例: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数学方面:在17世纪60年代,牛顿与德国的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3、经典力学建立的意义: ①牛顿力学是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的理论基础; ②牛顿力学得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真正形成的标志) 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 ④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推动了以理性主义为旗帜的启蒙 运动)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学案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编者:哈第十八中学杨丹[课标要求] 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概念释疑] 圈地运动——指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丹麦等国家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最为典型。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早期蒸汽机——最先把蒸汽动力技术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法国工程师巴本(1647--1712)。1674年,他发明了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不久,英国工程师塞维利发明了一种把动力装置和排水装置结合在一起的蒸汽泵,由于热效率很低,容易爆炸,因而无法普及。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但热效率仍然较低,且只能用于矿山抽水,不能满足新的需要,万能蒸汽机就是在早期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 [自学提纲] 1.哥白尼 (1)背景 ①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②人文主义得以传播 (2)贡献:太阳中心说 (3)影响:否定了嫉妒教会宣扬的,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的理论基础。 2.加利略 (1)贡献 ①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开创了以 _________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___________ ”。(2)影响:为__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 1.内容 (1)_________定律和_________三定律 (2)作品:《_______________》 2.影响

2021届新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与19世纪以 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由此可知,科学革命( ) A.促进文艺复兴的兴起 B.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C.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2020江西南昌摸底测试]电影《粒子狂热》讲述了一个研究者相信关键性粒子实验能够改变世界,并最终揭开宇宙和物质起源的终极奥秘的故事。这部影片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3.[2020年1月浙江选考]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4.[2020云南玉溪一中检测]在西方近现代文学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故事,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该作家写作角度的变化折射出当时( )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5.[2020山东青岛检测]二战后英国出现了一个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该流派成员对当时西方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到不满,进而进行批判。在美国也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反映了美国当时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这些文学流派( ) A.均带有反传统、反社会的色彩 B.违反了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反映了青年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6.[2020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检测]1898—1908年,法国盛行野兽主义绘画,该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而毕加索改造了原始艺术并用其摧毁了古典绘画传统。这反映出( ) A.返璞归真是现代艺术的追求 B.现代画派具有共同源头 C.现代主义具有反理性的特征 D.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7.[2020湖北黄冈质检]摇滚乐正式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开始流行并迅速风靡全球。典型的有鲍勃·迪伦的反战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迈克尔·杰克逊呼吁援救非洲灾民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表明摇滚乐( ) A.广泛传播得益于新媒介的出现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和文化竞争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民族存在主体的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相互之间角逐,被置于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广阔和开放的世界历史舞台上,这种竞争和发展的共存使各个国家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空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各个领域,无时无处不在进行着激烈地碰撞与磨合,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巨大作用被凸显出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学技术的实力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这个世界历史大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其所处的地位。 当今的世界大舞台无疑是全球化的,从有形的人口、产品、资本到无形的理念、文化、意识形态,这些介质在世界范围内无比自由的得以流通。这种流通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物理概念的消失,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在这里,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受到了冲击,每一个个体与世界整体无比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人类面临着的是全球问题,接触到的是全球资讯。而这样的世界地球村的形成无疑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伴生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指数函数速度的增长,把人类从记忆中的农耕劳作、手工经济、祭天祈福、兵车马行的古代社会带入到了如今的现代化大生产、电子化生活、交通便利的全球社会。 然而,国家仍然是民族的存在主体,仍然是国际活动的主体,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仍然是各个国家民族不变的主题。各国在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武器强大自己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同样成了各个民族用作保护自己的特色化发展、抵制全球化浪潮的另一件武器,科学技术和文化成了新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两把利器。 传统的国家主权主要是指领土、领海、领空的主权。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肆虐、大国关系的新的变化,国家主权问题更涉及到信息主权、生态主权、文化主权等更广阔的范围。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需要军事实力、经济水平、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共同的保障。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都有其不可抗拒的规律。历史总是有章可寻,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强者生存有着可以比照的相同历史痕迹。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潮流中仍然具有普适性。 各个国家只有在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硬实力提升的同时,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来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在适者生存的国家丛林中立足。 二、不平衡发展下的文化侵略 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目前存在于国际交往中的仍然是不公正的国际旧秩序,各国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不同的形式依旧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并没有带来世界的永久和平,“弱肉强食”在经济繁荣、世界大同的面具下悄然进行。 文化帝国主义成了让世人担忧的新的名词,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所谓“新帝国主义”,指的是在二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控制为

第二十四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第二十四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 日心说 B. 经典力学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2.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3. 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 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 相对论的提出 C. 进化论的提出 D. 经典力学的形成 4.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 飞机 B. 电话 C. 因特网 D. 火车 5. 下面的统计表是小萌同学在学习中外科技史时制作的,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选项科学家国籍成就 A 毕升中国胶泥活字印刷术 B 伽利略意大利自由落体定律 C 牛顿英国经典力学 D 普朗克法国量子论 6. (2016届泰州模拟)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 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2018届如皋模拟)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 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A.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 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 C. 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8. (2018届扬州模拟)“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哪些成就证明了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专题12.1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命题角度1近现代世界的科学技术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9全国Ⅰ·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 A 解析:欧洲中世纪时期,教会实行独裁统治,神学代替了科学,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依附于神学,在宇宙观上宣传“地心说”,而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神学宣扬的“地心说”,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被恩格斯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故选A项。伽利略、牛顿、达尔文进一步发展了自然科学,排除B、C、D三项。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1.(2019云南昆明二模)“揭穿上帝赋予地球特殊地位”“摧毁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此科学成就是()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血液循环理论 答案: A

解析:哥白尼“日心说”否定上帝选择地球作为宇宙中心的理论,否定神创论,“是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标志”,故A项正确;牛顿经典力学从物理学上否定神创论,但不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开始,故B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神创论,但不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开始,故C项错误;血液循环理论从医学上否定神创论,但不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开始,故D项错误。 2.(2019山西太原期末)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这主要反映出() 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可知,A项错误;“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逐渐认识到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故D项错误。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加速了社会的变革演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学习、生产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科技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但是,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趋利避害,加强防范措施,才能使之造福于人类。 一、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共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使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一些学者竭力赞美科学技术,认为科技进步毫无疑义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甚至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痛苦。2006 年1 月9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胡锦涛主席的这一论断集中说明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现代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人类由于使用了现代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能耗、低消耗,技术含量高。例如,在汽车工业的初期,装配一部汽车需要10几个技术工人花费一天的时间,如今,一汽的自动化生产线一天能装配1000台汽车。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不能生产的产品,现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人们已能生产出来。现代科技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就如同枯树发新枝,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现代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现代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出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现代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提高了现代人家庭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的推广应用,缩短了人与人间的空间距离,加强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电脑、因特网的使用,使远程教育成为现实,既方便了人们对知识的学习,使之“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3)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4)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导力量 (4)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 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4)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 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5)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 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5)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5)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5)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重要的因素 (6)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6)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7) 3.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从此一个全新的篇章。但相比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