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价格与改革(1)
- 格式:ppt
- 大小:459.00 KB
- 文档页数:74
一、名解:1.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科学,它是用经济学理论,概念和方法阐明和解决卫生及卫生服务中出现的现象及问题。
研究的对象是卫生系统在提供卫生服务时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研究内容是揭示上述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规律,以便更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它是分析经济改革和执行卫生政策的主要工具。
2.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4.质量调整生命年:由于实践了某项卫生计划或方案,拯救了人的生命,不同程度的延长了人的寿命,但不同的人其延长的生存期质量不同,将不同生活质量的生存年数换算成生活质量相当于完全健康人的生存年数,称之为质量调整生命年。
5.卫生筹资:亦称卫生融资,是卫生经济学有研究的重点内容,卫生筹资是研究采取不同方式来筹措和动员财经资源,用于卫生服务以及研究控制卫生费用的方法和措施。
6.卫生服务需求: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7.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
8.卫生服务利用:实际发生的卫生服务数量。
9.卫生服务要求:指居民希望获得的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状况所决定。
10.卫生服务市场: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1.卫生服务价格:用货币来表现的医疗服务的价值,也就是医疗服务作为商品出卖时所获得的价格,又叫医疗收费,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医务工作中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医务工作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简汇1、卫生经济学定义: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研究如何最优的利用和配置稀缺资源以达到理想目的的一门科学内容:揭示卫生服务过程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达到最优化的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意义:适应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求,是卫生改革和卫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认识和掌握卫生领域的经济规律,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
有助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正确执行卫生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2、卫生服务需要:定义:①狭义上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和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
②广义上是指在狭义的基础上个体认知判定的需要。
3、卫生服务需求: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价格的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特点:①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被动性、不确定性、外部性②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影响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医疗物质技术;就医的方便程度4、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关系:先有需要后有需求,有了需要还不一定产生需求,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需需5、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价格,Q需求量)ΔQ/Q ΔQ PEd = ------——或= —------- ×----—ΔP/P ΔP Q①|Ed|=0,需求完全无弹性(具有刚性),需求不随价格的变化而改变,需求曲线与横轴垂直。
②|Ed|=∞,称为需求弹性无限大,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时,需求量是无限的,而一旦价格高于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0(极为罕见)。
③|Ed|>1,需求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曲线较平坦。
④|Ed|<1,需求缺乏弹性,与③相反,需求曲线较陡峭。
《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卫生经济学》是高等院校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的介绍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的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
本课程的教授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不仅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注意课程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介绍相关的最新政策,在选取案例时主要是选择一些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卫生经济学使未来的卫生技术人员在研究与卫生服务相关的经济问题时,要时刻站在整个社会、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把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社会效益当作卫生经济学研究工作的准则。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介绍,还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参与互动,以加深学生理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将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孟庆跃主编.《卫生经济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二)参考书[1]周绿林主编.《卫生经济学》.第1版.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年[2]富兰德主编.《卫生经济学》.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高丽敏,刘国祥主编.《卫生经济学》(案例版).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6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主要通过考勤、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课终考核采用闭卷方式。
(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要求,要求同学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等经验,撰写专题小论文,需要在课程结束之前提交。
第十一讲卫生服务价格一、价格的功能?1.价格的定义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经济杠杆。
价格是以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2.价格功能:市场经济的核心传递信息:反映供求状况最基本的功能调节分配:决定哪些人可以获得多少的产品提供激励: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用途,以最节省的方式进行生产(1)传递信息(2)调节分配价格通过其传导信息功能引起提供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进而导致供需关系的变化和新价格的形成。
由于提供生产或服务需要一定的资源,因而在此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与流向也会随供给量的变化而改变。
当价格上升时,提供者会增加提供,因而会增加资源的投入,资源流向这种产品或服务;当价格降低时,提供者会减少提供,因而会降低资源的投入,资源流出该领域而流向其它产品或服务。
价格的变化可以调节整个社会中各类资源的配置,成为市场机制发挥其调节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因素。
(3)促进技术进步如果某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在同样的价格下就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不断采用新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
在此过程中价格起到了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
通过价格手段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卫生服务价格的定价形式1.政府定价由于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对公共卫生服务和个人基本卫生服务仍然要实行政府定价。
政府定价可分为统一定价、地区差价、规定限价等。
2.同行评价是指同行们在一起比较、评价某一卫生服务项目的价格,其具有权威性。
通过同行评价的方式可使卫生服务价格具有行业的统一性,特别是新的卫生服务项目和新型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治疗项目的收费标准,用此方法比较适当的。
3.单位作价就是卫生机构根据某一卫生服务项目投入的各项成本要素,加上一定的利润,并考虑到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和需求者的心理、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而确定的价格。
第十四章卫生服务价格与价格管理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经济杠杆。
2.价格的本质:(1)价值是决定价格的依据,是价格形成的基础(2)价格不仅收到商品价值影响,而且也受到货币价值的影响(3)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两者之间是形式、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3.价格的特征:(1)同一性(2)波动性(3)综合性(4)相关性(5)利益调节性(6)社会性4.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卫生服务价格的最低界限为医疗服务成本。
5.医疗服务价值是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反映社会物化劳动力的消耗。
6.卫生服务价格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1)计划价格(2)指导价格(3)市场价格7.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1)卫生服务成本(2)卫生服务市场供求关系(3)价格政策(4)财政补贴(5)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8.卫生服务价格的作用:(1)标价作用(2)调节作用①调节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利用② 调节交换,获得合理补偿的作用③ 调节分配,正确处理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作用④ 调解消费,促使消费结构的合理化9. 制定卫生服务价格的指导原则:(1) 分级定价原则(2) 差别定价原则(3) 比价合理原则(4) 因地制宜原则(5) 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10. 卫生服务定价形式:(1) 政府定价(2) 同行评价(3) 单位作价(4) 按需变价(5) 特许特价(6) 医患协议11. 卫生服务定价方法:(1) 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准则① 成本加成定价法:定额法:单位卫生服务价格=单位完全成本+定额利润卫生服务总量总利润定额利润= 外加法:单位卫生服务项目价格=单位卫生服务项目社会平均成本×(1+加成率)%100⨯=提供服务的总成本总利润成本利润率 内扣法:利润率单位完全成本单位卫生服务价格-=1 ② 目标收益定价法A 给供方以合理的报酬B 满足供方正常发展对资金的需要C 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③ 利润最大化定价法(2) 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准则① 理解价值定价法=需求价值定价法② 差别定价法:a . 以顾客为基础的差别定价b .以产品为基础的差别定价c . 以地区(空间)为基础的差别定价d .以实践为基础的差别定价(3) 以竞争为中心的定价准则① 随行就市法② 盈亏平衡定价法单位产品变动价格单位产品价格企业固定成本盈亏平衡总产量-=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总产量企业固定成本保本价格+=③变动成本定价法单位卫生服务项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12.决定医疗卫生机构调价的因素:(1)成本变化因素(2)供求变化因素(3)群众卫生费用支付能力的变化因素(4)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因素13.医疗卫生机构调价程序:(1)搜集和准备资料(2)拟定调价方案(3)审批(4)下达执行(5)检查14.医疗卫生机构调价的方法:(1)按物价指数上涨(2)合理调整卫生收费结构,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3)结合分级管理制度调价(4)结合医疗卫生机构生活服务设施状况调价15.卫生服务价格管理的指导原则:围绕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较优的服务的目标,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医疗服务的价格管理体制和形成机制,促进公平、公正、合理的价格机制,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减轻不合理负担,促进医疗保险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谈卫生价格管理体系改革生竹管俘砰谈卫生价格管理体系改革i现行卫生价格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黄街。
董静.6i。
1现行的卫生价格没有开j成正常的调价制度卫生服务价格常常几年不变,而同期的市场物价一直在高价运行,致使医疗卫生单位在财政投入不足,而医疗成本费用在年年上涨的矛盾中艰难运行.i。
2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统褥过死,管得过细现行医疗收费标准不能适应医疗服务项目日益增多和医疗服务层次多样化的要求.由于医疗需求层次多样化.使医疗服务也呈多样发展,表现为医院与医院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在卫生服务条件,质量,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可是收费标准并没有区别.同时,新业务,新技术的投入运用速度不断加快,而其收费标准的拟定和调整相对滞后。
13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迂于复杂,路正确执行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现行的卫生服务收费标准是根据服务内容,服务项目,眼务方式等来制定的,因而制定的卫生服务收费标准非常复杂.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困难,词时也不利于有关部门检查和管理。
i。
4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没有完全体现医务人再的劳务价值由于医务人员劳务报酬偏低,相反,一些高新检查项目却是按成本收费,药品也按市场价收费。
价格的导向, 使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追求高精尖设备和出售药品来弥补亏损,反而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15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往往姨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一方面,现行的是按服务项目收费,而卫生服务项目有几千种.难核定每种项目的实际成本;另一方面,现行的卫生服务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垒,不完善,成本核算不准确,再加上奄价人员业务知识不够。
因此,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和调整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随意性.i。
6药品价格的管理和监督的侧重环节出现偏差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价格在销售时的弹性较小,在零售环节上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因此,应对药品销售的主要环节—-医院加强管理。
但是,现在医院销售药品主要采取在统一差价率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医药,中药材公司的零售价就高不就低的管理办法,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必然会选择进货单位,选用高价或高差价的药品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高价或高差价药往往是新,贵,特药品或宣传回扣药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院开新,贵,特药,增加了病人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