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82.75 KB
- 文档页数:8
射频电路分析与设计射频(Radio Frequency)电路是指在射频频段内进行信号处理的电路系统,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射频识别、雷达、无线电广播等领域。
射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是了解和掌握射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根据特定需求设计和优化射频电路的过程。
本文将从射频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流程以及常见射频电路的应用方面进行论述。
一、射频电路的分析方法在射频电路的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线性分析法、非线性分析法、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1. 线性分析法:线性分析法是假设电路中的元器件和信号源均为线性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通常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电路的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参数。
2. 非线性分析法:非线性分析法考虑了电路中元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小信号模型和大信号模型对电路进行分析。
3.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可以观察电路中各个信号在时间上的变化情况。
通过时域仿真可以得到电路的波形图、功率消耗等信息。
4.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是将电路中的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等方法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电路的频率响应、带宽等参数。
二、射频电路的设计流程射频电路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电路拓扑设计、元器件选型、电路布局、电路优化等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设计射频电路的功能需求、频率范围、输出功率等指标,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优先级排序。
2. 电路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模式。
常见的射频电路拓扑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等。
3. 元器件选型:根据电路拓扑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包括放大器管、滤波器、混频器、电感、电容等。
要考虑元器件的特性参数、工作频率范围、功耗等因素。
4. 电路布局:对于高频电路尤其重要,要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串扰。
要注意信号链和功耗链的分离,减小互相影响。
5. 电路优化:通过仿真和实验等手段对电路进行优化和调试,保证电路性能的达到设计要求。
射频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射频的原理方法射频(Radio Frequency,RF)是指频率在几百千赫兹(kHz)到几百吉赫(GHz)之间的频段。
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无线电广播、遥控器和无线电频谱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射频技术的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调制。
通过调制信号的频率、幅度和相位,我们能够在射频通信中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和远距离通信。
射频技术还包括射频器件、射频传输线、射频模块和射频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射频调制与解调射频调制是将低频信号调制到射频信号的过程,主要包括频移和幅度调制。
常见的射频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射频解调是将射频信号还原为低频信号的过程,通常包括检测和解调。
常见的射频解调方式有包络解调、频率鉴频和相位解调。
射频传输线和射频器件射频传输线是一种专门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缆或导线。
常见的射频传输线包括同轴电缆、微带线、波导和平行线。
射频器件包括射频功放、射频开关、射频放大器和射频滤波器等。
这些器件能够增强信号的强度、调节频率、过滤噪声和增强信号质量。
射频模块和系统设计射频模块是一种集成了射频电路和部分控制电路的模块,主要用于无线通信和射频控制系统。
射频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射频信号、功耗、尺寸、加工工艺和可靠性等因素。
射频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信号处理、射频电路设计、天线、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调制解调器和功放等因素。
射频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稳定可靠的射频通信和传输。
射频的应用实例无线通信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
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和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都基于射频原理和方法。
雷达雷达系统利用射频信号来探测和跟踪目标。
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航空、交通控制和气象领域。
通过控制射频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可以实现目标探测、距离测量和目标识别。
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广播利用射频信号将音频信号传输到大范围的接收设备。
一、射频电路组成和特点:
普通手机射频电路由接收通路、发射通路、本振电路三大电路组成。
其主要负责接收信号解调;发射信息调制。
早期手机通过超外差变频(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和一本、二本振电路),后才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新型手机则直接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零中频)。
更有些手机则把频合、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也都集成在中频内部。
(射频电路方框图)
1、接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滤波,高频放大后,送入中频内进行解调,得到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1、该电路掌握重点:
(1)、接收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接收信号流程。
电路分析:
(1)、电路结构。
接收电路由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高放管(低噪声放大器)、中频集成块(接收解调器)等电路组成。
早期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电路,其目的把接收频率降低后再解调(如下图)。
2
(接收电路方框图)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手机天线:
结构:(如下图)
由手机天线分外置和内置天线两种;由天线座、螺线管、塑料封套组成。
3。
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电路是指一种在射频范围内工作的电子电路。
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雷达、卫星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介绍射频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射频电路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射频电路设计原理射频电路设计是指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将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组合起来,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射频电路的特点是频率较高,要求电路能够稳定地工作在高频环境下。
射频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频率选择、信号放大、滤波与混频等。
在频率选择方面,通常通过谐振电路来选择所需的工作频率。
在信号放大方面,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并通过匹配网络来实现增益的放大。
在滤波方面,使用滤波电路来消除干扰信号和筛选所需信号。
混频则是将射频信号与局部振荡信号混合,获得所需的中频信号。
二、射频电路设计方法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频率规划、传输线路设计、放大器设计、频率合成和滤波器设计等。
1. 频率规划:根据系统要求和应用场景确定工作频率范围,选择适合的信号源和合适的局部振荡器。
2. 传输线路设计:在高频环境下,传输线路的损耗、阻抗匹配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合理设计传输线路,使用合适的传输线类型和匹配网络,能够提高射频电路的性能。
3. 放大器设计:根据射频信号的幅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如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并通过合适的偏置和反馈网络实现设计要求。
4. 频率合成:通过合成多个频率信号以获得所需的频率信号。
常用的频率合成电路包括频率倍频器、混频器等。
5. 滤波器设计:射频电路中常常需要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滤除干扰和选择所需信号。
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如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三、射频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作为例子。
1. 无线通信:射频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射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优化射频电路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用是在传输信号之前将信号放大、滤波、调制等,以保证信号质量和传输距离。
因此,对于射频电路的设计和优化十分重要。
一、射频电路的设计原理1、射频电路常见组件射频电路由多个组件组成,其中常见的组件包括:(1)二极管:在不同的交、直流工作模式下,二极管均可用于射频电路。
(2)电容器:作为一种具有低通/高通滤波器效果的器件,电容器可以用于频率选择电路和耦合电路。
(3)电感器:作为一种具有高通/低通滤波器效果的器件,电感器主要用于射频放大器中。
(4)变压器:主要用于匹配不同电阻值和阻抗值的电源和负载,并用于驱动天线。
(5)晶体管:在现代射频电路中广泛使用的放大器器件,它可以实现高速开关,并将低功率信号转换为高功率信号。
2、射频电路的基础参数(1)指标:阻抗(Z)、频率(f)、频带宽度(BW)、输入输出功率P。
(2)特性:增益(G)、稳定性、谐振频率、相关系数和线性度。
二、射频电路的优化方法1、降低噪声水平在射频电路中,噪声是由电气信号和热无关噪声共同产生的。
射频电路的设计师需要采用多种技术,以降低噪声水平。
这些技术包括减小电路本身的噪声、采用防射频干扰和阻尼噪声的方法。
2、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射频电路的设计师需要预先确定电路所需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指标,并对其进行验证和调整。
射频电路的选择性指标是其频带宽度(BW)。
通过调整电路本身的各项参数,设计师可以调整选择性指标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提高线性度和输出功率在射频电路中,线性度和输出功率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要求。
然而,通过熟练的设计技巧和优化方法,设计师可以提高射频电路的线性度和输出功率。
4、实现所需的阻抗匹配在射频电路中,阻抗匹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用于输入和输出电缆进行阻抗匹配,并采用匹配网络等工具,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电路阻抗不匹配的影响。
5、减小电路本身的损耗射频电路的损耗包括传输线、电感、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各种组件产生的电耗和电流损失。
射频电路原理
射频电路原理是指在射频频率范围内设计、分析和实现电路的原理。
射频电路主要涉及高频信号处理,包括信号发射、接收、放大、滤波、混频等功能。
在射频电路中,需要考虑电路的频率响应、阻抗匹配、功率传输等因素。
常见的射频电路有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射频电路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原理:
1. 传输线理论:射频信号在传输线中的传输原理,包括电源线、天线、电缆等。
2. 高频放大原理:射频信号的放大原理,包括共源共栅放大器、共阴极放大器等。
3. 射频滤波原理:射频信号的滤波原理,包括陷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
4. 混频原理:射频信号的混频原理,包括上、下变频等。
5. 阻抗匹配原理:射频电路的阻抗匹配原理,确保信号的最大功率传输。
射频电路设计需要结合电路的特性、材料的特性以及电路的布局和封装等因素,以确保电路在射频频率下的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信号的失真、噪声以及功耗等问题。
【连载】射频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相关搜索:射频电路, 原理, 连载, 应用, 设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所用频率日益提高,射频(RF)和微波(MW)电路在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高频电路设计领域得到了工业界的特别关注,新型半导体器件更使得高速数字系统和高频模拟系统不断扩张。
微波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载波频率在915MHz和2450MHz频率范围内;全球定位系统(GPS)载波频率在1227.60MHz和1575.42MHz的频率范围内;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工作在1.9GHz,并且可以集成于体积日益变小的个人通信终端上;在C波段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包括4GHz的上行通信链路和6GHz的下行通信链路。
通常这些电路的工作频率都在1GHz以上,并且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
但是,处理这种频率很高的电路,不仅需要特别的设备和装置,而且需要直流和低频电路中没有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下面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我从事射频电路设计方向研究4年来的体会,讲述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我个人在研究和工作中累积的一些实际经验。
作者介绍ChrisHa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电路设计;负责或参与的项目包括:主动式射频识别系统设计、雷达信号模拟器射频前端电路设计、集成运算放大器芯片设计,兼容型GNSS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等。
第1章射频电路概述本章首先给出了明确的频谱分段以及各段频谱的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典型射频电路系统以及其中的单元举例说明了射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
第1节频谱及其应用第2节射频电路概述第2章射频电路理论基础本章将介绍电容、电阻和电感的高频特性,它们在高频电路中大量使用,主要用于:(1)阻抗匹配或转换(2)抵消寄生元件的影响(扩展带宽)(3)提高频率选择性(谐振、滤波、调谐)(4)移相网络、负载等第1节品质因数第2节无源器件特性第3章传输线工作频率的提高意味着波长的减小,当频率提高到UHF时,相应的波长范围为10-100cm,当频率继续提高时,波长将与电路元件的尺寸相当,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用波的特性来分析它们。
射频电路设计与天线应用技术射频电路设计与天线应用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射频电路设计和天线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射频电路设计与天线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
一、射频电路设计基本原理1.频率特性与阻抗匹配在射频电路设计中,频率特性和阻抗匹配是两个关键概念。
频率特性指的是电路在不同的频率下的响应情况,包括增益、相位等参数。
阻抗匹配则是指射频电路中各个部分之间的阻抗要匹配,以确保能量的有效传输。
2.滤波器设计射频电路设计中常用到的滤波器有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
滤波器的设计要考虑到频率响应、截止频率以及阻带等指标。
3.放大器设计在无线通信中,放大器是一个重要的组件,用于把信号放大以提高通信质量。
射频放大器的设计要考虑功率增益、线性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二、射频电路设计的常见应用场景1.无线通信系统射频电路设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
例如,手机和无线局域网设备中的射频前端模块需要设计高性能的射频电路来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2.雷达系统雷达系统中的射频电路设计要求稳定性和高信噪比。
射频电路用于接收和处理雷达回波信号,并提供清晰的目标图像。
3.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中的射频电路设计要满足较高的要求,以实现远距离通信。
射频电路用于卫星接收地面信号并放大、解调。
三、天线应用技术1.天线基础知识天线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收发无线信号。
天线的设计要考虑频率、增益、方向性等参数。
常见的天线类型包括偶极子天线、微带天线和贴片天线。
2.天线阵列天线阵列是一种由多个天线组成的系统,可实现更好的指向性和增益。
天线阵列应用广泛,例如在雷达、通信系统以及无人机等领域。
3.天线优化天线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提高天线性能。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改进天线结构、优化天线参数和材料选择等,可以提高天线的增益、方向性和带宽等性能指标。
四、射频电路设计与天线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1.集成化与小型化随着射频电路设计与天线应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到单个芯片或模块中,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
射频电路设计原理
射频电路设计原理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计和实现高频信号传输的电路部分的基本原理。
射频电路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频信号传输理论:射频电路设计需要理解传输线理论、衰减、反射等高频信号传输特性,以便优化信号传输的品质和完整性。
2. 带宽和频率选择:射频电路设计需要考虑所需的带宽和频率范围,以满足具体应用的要求。
不同的频率范围和带宽要求会使用不同的设计技术和器件。
3. 器件选择和设计:射频电路设计需要选择适当的高频元器件,如功率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并进行设计和布局。
这些元器件的选取和设计将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接地和功率管理:射频电路设计需要考虑良好的接地和功率管理,以降低噪声、干扰和功耗。
良好的接地和功率管理可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5. 技术调试和测试:射频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技术调试和测试,以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调试和测试可以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仪器进行。
通过掌握射频电路设计原理,可以设计和实现各种射频电路,
如射频放大器、射频收发器、射频滤波器等,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可靠的电路支持。
射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普通手机射频电路由接收通路、发射通路、本振电路三大电路组成。
其主要负责接收信号解调;发射信息调制。
早期手机通过超外差变频(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和一 本、二本振电路),后才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新型手机则直接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零中频)。
更有些手机则把频合、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也都集成 在中频内部。
射频电路方框图一、接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滤波,高频放大后,送入中频内进行解调,得到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1、该电路掌握重点(1)、接收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接收信号流程。
2、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接收电路由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高放管(低噪声放大器)、中频集成块(接收解调器)等电路组成。
早期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电路,其目的把接收频率降低后再解调(如下图)。
接收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手机天线:结构:(如下图)由手机天线分外置和内置天线两种;由天线座、螺线管、塑料封套组成。
作用:a)、接收时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
b)、发射时把功放放大后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电磁波信号。
2)、天线开关:结构:(如下图)手机天线开关(合路器、双工滤波器)由四个电子开关构成。
图一、图二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a)、完成接收和发射切换;b)、 完成900M/1800M信号接收切换。
逻辑电路根据手机工作状态分别送出控制信号(GSM-RX-EN;DCS- RX-EN;GSM-TX-EN;DCS- TX-EN),令各自通路导通,使接收和发射信号各走其道,互不干扰。
由于手机工作时接收和发射不能同时在一个时隙工作(即接收时不发射,发射时不接收)。
因此后期新型手机把接收通路的两开关去掉,只留两个发射转换开关;接收切换任务交由高放管完成。
3)、滤波器:结构:手机中有高频滤波器、中频滤波器。
作用:其主要作用:滤除其他无用信号,得到纯正接收信号。
后期新型手机都为零中频手机;因此,手机中再没有中频滤波器。
4)、高放管(高频放大管、低噪声放大器):结构:手机中高放管有两个:900M高放管、1800M高放管。
都是三极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后期新型手机把高放管集成在中频内部。
高频放大管供电图作用:a)、 对天线感应到微弱电流进行放大,满足后级电路对信号幅度的需求。
b)、完成900M/1800M接收信号切换。
原理:a)、供电:900M/1800M两个高放管的基极偏压共用一路,由中频同时路提供;而两管的集电极的偏压由中频CPU根据手机的接收状态命令中频分两路送出;其目的完成900M/1800M接收信号切换。
b)、原理:经过滤波器滤除其他杂波得到纯正935M-960M的接收信号由电容器耦合后送入相应的高放管放大后经电容器耦合送入中频进行后一级处理。
5)、中频(射频接囗、射频信号处理器):结构:由接收解调器、发射调制器、发射鉴相器等电路组成;新型手机还把高放管、频率合成、26M振荡及分频电路也集成在内部(如下图)。
作用:a)、内部高放管把天线感应到微弱电流进行放大。
b)、接收时把935M-960M(GSM)的接收载频信号(带对方信息)与本振信号(不带信息)进行解调,得到67.707KHZ的接收基带信息。
c)、发射时把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信息与本振信号调制成发射中频(后述)。
d)、结合13M/26M晶体产生13M时钟(参考时钟电路)。
e)、根据CPU送来参考信号,产生符合手机工作信道的本振信号(后述)。
(2)、接收信号流程。
(参照零中频手机)手机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过天线开关接收通路,送高频滤波器滤除其它无用杂波,得到纯正935M-960M(GSM)的接收信号,由电容器耦合送入中频内部相应的高放管放大后,送入解调器与本振信号(不带信息)进行解调,得到67.707KHZ的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二、发射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发射时,把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基带信息调制成的发射中频,用TX-VCO把发射中频信号频率上变为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
经功放放大后由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1、该电路掌握重点(1)、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发射信号流程。
2、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发射电路由中频内部的发射调制器、发射鉴相器;发射压控振荡器(TX-VCO)、功率放大器(功放)、功率控制器(功控)、发射互感器等电路组成。
(如下图)发射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发射调制器:结构:发射调制器在中频内部,相当于宽带网络中的MOD。
作用:发射时把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基带信息(TXI-P;TXI-N;TXQ-P;TXQ-N)与本振信号调制成发射中频。
2)、发射压控振荡器(TX-VCO):结构:发射压控振荡器是由电压控制输出频率的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在生产制造时集成为一小电路板上,引出五个脚:供电脚、接地脚、输出脚、控制脚、900M/1800M频段切换脚。
当有合适工作电压后便振荡产生相应频率信号。
作用:把中频内调制器调制成的发射中频信号转为基站能接收的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
原理:众所周知,基站只能接收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而中频调制器调制的中频信号(如三星发射中频信号135M)基站不能接收的,因此,要用TX-VCO把发射中频信号频率上变为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
当发射时,电源部分送出3VTX电压使TX-VCO工作,产生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分两路走: a)、取样送回中频内部,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一个与发射中频相等的发射鉴频信号,送入鉴相器中与发射中频进行较;若TX-VCO振荡出频率不符合手机的工 作信道,则鉴相器会产生1-4V跳变电压(带有交流发射信息的直流电压)去控制TX-VCO内部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量,达到调整频率准确性目的。
b)、送入 功放经放大后由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从上看出:由TX-VCO产生频率到取样送回中频内部,再产生电压去控制TX-VCO工作;刚好形成一个闭合环路,且是控制频率相位的,因此该电路也称发射锁相环电路。
3)、功率放大器(功放):结构:目前手机的功放为双频功放(900M功放和1800M功放集成一体),分黑胶功放和铁壳功放两种;不同型号功放不能互换。
作用:把TX-VCO振荡出频率信号放大,获得足够功率电流,经天线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值得注意:功放放大的是发射频率信号的幅值,不能放大他的频率。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条件:a)、工作电压(VCC):手机功放供电由电池直接提供(3.6V)。
b)、接地端(GND):使电流形成回路。
c)、双频功换信号(BANDSEL):控制功放工作于900M或工作于1800M。
d)、功率控制信号(PAC):控制功放的放大量(工作电流)。
e)、输入信号(IN);输出信号(OUT)。
4)、发射互感器:结构:两个线径和匝数相等的线圈相互靠近,利用互感原理组成。
作用:把功放发射功率电流取样送入功控。
原理:当发射时功放发射功率电流经过发射互感器时,在其次级感生与功率电流同样大小的电流,经检波(高频整流)后并送入功控。
5)、功率等级信号:所谓功率等级就是工程师们在手机编程时把接收信号分为八个等级,每个接收等级对应一级发射功率(如下表),手机在工作时,CPU根据接的信号强度来判断手机与基站距离远近,送出适当的发射等级信号,从而来决定功放的放大量(即接收强时,发射就弱)。
附功率等级表:6)、功率控制器(功控):结构:为一个运算比较放大器。
作用:把发射功率电流取样信号和功率等级信号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合适电压信号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
原理:当发射时功率电流经过发射互感器时,在其次级感生的电流,经检波(高频整流)后并送入功控;同时编程时预设功率等级信号也送入功控;两个信号在内部比 较后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使功放工作电流适中,既省电又能长功放使用寿命(功控电压高,功放功率就大)。
(3)、发射信号流程。
当发射时,逻辑电路处理过的发射基带信息(TXI-P;TXI-N;TXQ-P;TXQ-N),送入中频内部的发射调制器,与本振信号调制成发射中频。
而中频信号基站不能接收的,要用TX-VCO把发射中频信号频率上升为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基站才能接收。
当TX-VCO工作后,产生890M-915M(GSM)的频率信号分两路走:a)、一路取样送回中频内部,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一个与发射中频相等的发射鉴频信号,送入鉴相器中与发射中频进行较;若TX-VCO振荡出频率不符合手机的工作信道,则鉴相器会产生一个1-4V跳变电压去控制TX-VCO内部变容二极管的电容量,达到调整频率目的。
b)、二路送入功放经放大后由天线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为了控制功放放大量,当发射时功率电流经过发射互感器时,在其次级感生的电流,经检波(高频整流)后并 送入功控;同时编程时预设功率等级信号也送入功控;两个信号在内部比较后产生一个电压信号去控制功放的放大量,使功放工作电流适中,既省电又能长功放使用 寿命。
三、本振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本机振荡电路、锁相环电路、频率合成电路)该电路产生四段不带任何信息的本振频率信号(GSM-RX;GSM-TX;DCS-RX;DCS-TX);送入中频内部,接收时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发射时对发射基带信息进行调制和发射鉴相。
1、该电路掌握重点(1)、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本振电路工作原理。
2、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手机本振电路有四种电路结构:a)、由频率合成集成块、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13M基准时钟、预设频率参考数据(SYN-DAT;SYN-CLK;SYN-RST;SIN-EN),组成(早期手机多用;如下图)。
b)、把频率合成集成块集成在中频内部,结合外接RX-VCO组成(中期机、诺基亚机多用;(如下图)c)、把频率合成集成块、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集成一体,称本振集成块或本振舐IC(中期机、三星机多用;如下图)。
d)、把频率合成集成块、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集成在中频内部(新型机、杂牌机多用;如下图)。
值得注意:无论采用何种结构模式,只是产生的频率不同;其工作原理,产生的频率信号的走向和作用都一样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a)、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与TX-VCO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样;与TX-VCO不同的是:TX-VCO产生两个频率段,只参与发射;而RX-VCO产生四个频率段,既参与接收又参与发射;两个VCO不能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