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共23页
- 格式:ppt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4
微专题6-3 测量物质密度地实验问题知识·解读一,测量固体地密度1,用天平测出固体地质量m。
2,用公式法,排水法,溢水法,重物法或针压法测出固体地体积V。
3,利用公式计算出固体地密度。
二,测量液体地密度1,将被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地体积V,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地总质量m2。
3,计算出液体地密度=。
典例·解读类型一:密度地探究实验例1,为研究物质地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物体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1铝块15420 2.72铝块210840 2.73松木11082164松木210200.5(1)将上表中地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其质量跟体积成________。
(3)比较第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地不同物质,体积________。
(4)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液体密度地测量例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地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请将下面各步骤前地字母按照正确地顺序排列________。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B.调节天平地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C.把游码置于标尺地零刻度线处(2)实验过程:a.在玻璃杯中盛装适量盐水,放在调节好地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游码地读数之和为m 1。
b.把玻璃杯中地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所示,记下量筒中盐水地体积V 。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读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地质量m 2。
d.计算出量筒中盐水地质量m 和密度ρ(由实验过程,完成下表实验数据地填写)。
专题03 密度实验测量的多种方法问题一、常规方法:利用天平,有量筒测密度1.测固体密度固体:【原理】【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步骤】m(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V(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 (3)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出量筒示数2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步骤】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2)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示数V(3)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2m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二、等体积替代法:有天平,无量筒1.测固体密度【原理】【器材】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m1V m 2【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2)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3)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表达式: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步骤】(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2)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1m(3)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2m表达式:m 0m 1m201m 2三、有量筒,无天平1.测固体密度A.一漂一沉法【器材】量筒、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2)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读出量筒示数2V(3)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3V表达式:B.曹冲称象法【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金属球、笔或橡皮筋V1V 2V3【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球,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七年级科学(上)导学案 编号:0101 备课组:初一科学备课组 主备人: 审核人: 程仕高 时间:月 日 小组: 姓名: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共 4 页新授课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2)一、学习目标1. 巩固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巩固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2. 学会依据密度公式,使用量筒、托盘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
3. 通过仪器的使用操作,培养自我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课前自主学习1.在实验室中,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
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
2.量筒的正确使用:量筒要放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 相平。
3.测量固体或液体密度的原理公式是 。
由原理公式可知,要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必须先测量固体或液体的 和 ,然后计算得出。
4.甲、乙两同学用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 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 2 —V 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总的体积V 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 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 1— V 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选填“甲”或“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_______ (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
(4)量筒中的水要适量的意思是 。
5.小红在测量物体密度时,使用天平发现(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拔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指针向左偏。
此时他应向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处。
(2)把空杯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中放人10g 砝码后,再用镊子向右盘夹取砝码,发现放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向右偏;取下它,指针向左偏,则他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第3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密度公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
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不能很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对天平、量筒的读数错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密度的单位上。
教学目标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积V 。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
教师:请大家根据讨论得出的实验步骤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答调量会残留一些盐水或者说盐水没有倒完。
交流、设计表格个别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总结。
2.实验仪器:天平、量筒、水等。
3.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并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
(3)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V2。
(4)小石块的体积为V=V2-V1。
(5)小石块的密度为ρ=mV =mV2-V1。
4.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师:下面大家就根据上面的实验步骤,来测量一下桌子上小石块的密度。
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并及时指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与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部或凹液面的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调节,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夹取砝码,物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直至天平。
4、读数=读数+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
6、使用量筒时先观察和;7、注意量筒的量程没有刻度线。
8、观察时视线要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9、如果使用天平时把左盘放置的砝码,右盘放置的物品,那么该天平是否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为什么?答:。
实验三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定【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构造原理及调整和使用方法。
2.掌握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
【实验原理】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则其密度为Vm =ρ (3-1) 可见,通过测定m 和V 可求出ρ,m 可用物理天平称量,而物体体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对于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可用游标卡尺之类的量具测量其线度,再用公式计算其体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小粒状固体、液体,可用下述方法测量其体积,从而计算出它的密度。
1.用液体静力“称量法”测量密度(1)固体密度的测量(a )能沉于水中的固体密度的测定所谓液体静力“称量法”,即先用天平称被测物体在空气中质量m 1,然后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出其在水中的质量m 2,如图3-1所示,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 = (m 1-m 2)g (3-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因此,可以推出F =ρ0Vg (3-3) 其中ρ0为液体的密度(本实验中采用的液体为水);V 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亦即物体的体积。
联立(3-2)和(3-3)式可以得21ρm m V -= (3-4) 由此得 1012m m m ρρ=- (3-5) (b )浮于液体中固体的密度测定待测物体的密度比液体小时,可采用加“助沉物”的办法,如图3-2所示,“助沉物”在液体中而待测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砝码质量为m 1。
待测物体和“助沉物”都浸入液体中称量时如图3-3所示,砝码质量为m 2,因此物体所受浮力为(m 1-m 2)g。
若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砝码质量为m ,物体密度为012m m m ρρ=- (3-6)(2)液体密度的测量若某固体在空气中用天平称量的质量为m 1,浸没在水中的视质量为m 2,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视质量为m 3,设固体的体积为V ,室温下水的密度为ρ0,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按阿基米德原理,可得120m g m g V g ρ-= 和13m g m g V g ρ-=液 由上二式得13012m m ρρm m -=-液 (3-7) 由此可见,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密度的实质,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将对体积的测量,变为对质量的测量,因为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并且可按实际需要选用物理天平或分析天平来较准确地测量,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比较简单和可靠的优点,特别是对于外形不规则的固体更为适用。
实验六、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只有天平处于水平平衡是,两边受到的力才相等,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才相等。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4、读数=砝码读数+游码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模拟题(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A.树叶上的白雪融化B.冰冻的衣服变干C.阳光下露珠变小D.树枝上形成雾凇2. 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3.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李明同学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个鸡蛋的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10cm3B.50cm3C.100cm3D.150cm34. 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B.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5. LED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A.陶瓷B.超导体C.半导体D.橡胶6.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7.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竹竿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5.892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1毫米B.1厘米C.1分米D.1米8.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A.ρA>ρ水>ρB B.ρB>ρA>ρ水C.ρB>ρ水>ρA D.ρ水>ρA>ρB9.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10.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水、盐水和煤油。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转载)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归类来看可分为:①常规测量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公式Vm =ρ来进行计算。
②专用仪器测量法,如密度计,密度秤等。
③代替器材测量法,利用别的器材来代替测量,如测量质量通常用天平,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重力,用公式gG m =计算出质量。
④转换测量法,还能利用转换成测量压强、浮力的方法来计算密度。
⑤等效测量法,利用等效的方法间接测量。
下面利用这些方法分门另类来说明。
一、常规测量法:用天平测量质量、用刻度尺(或量筒)测量体积,用公式Vm =ρ来进行计算.1. 固体的密度常规测量法:例1.测量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密度有多大,可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为使天平衡量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__端调节.(2)由图(丙)可知,矿石质量m=______________g .通过计算可知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kg/m 2.解析:(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一样. (2)左盘中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加游码示数;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物体体积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解答:(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线的左侧,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 ,每一个小格代表0.2g ,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4g ;矿石的质量:m=20g+3.4g=23.4g .矿石的体积:V=V 2﹣V 1=30ml ﹣20ml=10ml=10cm 3.(3)矿石的密度:ρ=V m ==2.34g/cm 3=2.34×103kg/m 3. 2. 液体的密度常规测量法:例2. 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东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并设计了如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有关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例题【例1】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 a.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2。
(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填字母)。
(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
【分析】实验时,应先调节好天平,然后再用量筒测水的体积和金属块的体积。
【解答】(1)c、b、d.(2)视线与水面凹部最低处相平。
【说明】实验步骤中“一定量水”的意义是: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不能使放入金属块后溢出量筒。
【例2】在“测煤油密度”的实验中,给你一小杯煤油、一支量筒、一台已调好的天平。
(1)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2)列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
(3)图1所示是实验所测三个数据的示意图,由此得出煤油的密度是______kg/m3。
【分析】为了测出倒入量筒的煤油质量,可以先称得这一小杯煤油总质量,然后再称倒出煤油后杯子和剩余的煤油质量,利用“补差法”算出倒出的煤油质量。
【解答】(1)步骤如下:a.称得杯子、煤油总质量m1;b.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煤油,记录煤油体积V;c.称得杯子、剩余煤油总质量m2。
d.计算煤油密度。
=0.85g/cm3=0.85×103kg/m3.【说明】为减小误差,倒入量筒的煤油液面最低处最好正处于量筒的某一刻线上,使煤油体积取整数值。
【例3】有一架已调好的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足够的水和待测液体,一个滴管。
不用砝码测出液体的密度,请设计测量步骤及导出密度计算关系。
比,利用这个比例关系及水的密度是已知定值就可求出液体密度。
【解答】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右托盘上。
b.用滴管在质量偏大的量筒内吸取液体,直至天平平衡。
c.记录平衡时两量筒内水、液体的体积V水和V液。
【说明】1.量筒与量杯的区别量筒呈圆柱型,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设计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典型例题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答:(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