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我的信念教案(优秀5篇)《我的信念》教案篇一《我的信念》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的信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随笔。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
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下面就《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
本文是对玛丽·居里一生的回顾,内容简单。
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报刊书籍或网上查询,搜集整理玛丽·居里的有关资料。
为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确立三个目标。
(出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标对七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同时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提出“还要练习朗读”的要求。
朗读课文既能矫正语音,提高阅读水平,又可以进入情景,进入角色,把握文章内容,领悟语言美。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新课标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可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与崇高,心灵会受到感染,荡起以她为楷模,向她学习的涟漪,从而立志献身科学。
3、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
”写作与口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
因此确立该目标。
三、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对居里夫人的简介采用问题“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导入,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作形象感知。
初一语文下册导学案《我的信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1.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1.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的勇气。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勇往直前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1.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1.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2.1理解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2.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字典。
2.2学生结合课后题,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借鉴。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5.2教师批改练习题,反馈错误,指导学生改正。
6.课堂小结6.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课后作业7.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技巧得到了提高。
3.课堂练习反馈及时,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建议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我的信念》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的信念》教案篇一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这一单元的设计意图:与第一单元相比,理性的成分更多;应该在第一单元基础上继续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
《我的信念》是玛丽·居里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
她用切身的体会告诉我们:人做事要有信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淡泊名利,集中目标,勤奋工作才能有所成就。
本文语言质朴、真诚,就像一位老人向我们讲她一生所走过的艰辛、坎坷而又充满幸福、满足的成功之路,使人受到强烈感染。
本文是对玛丽·居里一生的回顾,内容简单。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由于大部分学生的不太具备网上查阅资料的条件。
于是我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利用好他们手头的《语文英才教程》、《语文完全解读》等课外读物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提前学习。
这样我在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只起到深入点拨的作用,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1、初一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 、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还刚刚起步,学生还不是很适应,需要多加引导。
在分组进行口语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平实、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1、学习从不同层面去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2、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从中加以运用。
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我的信念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通过深入学习《我的信念》这篇课文,我旨在达到以下目标:首先,全面理解并掌握课文的主旨,深入理解作者所坚持的信念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其次,通过分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此外,我还要学习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最后,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要反思并明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并把握作者所坚持的“信念”的内涵和价值,是学习的核心要点。
这需要深入剖析文本,挖掘作者背后的思考逻辑和情感表达。
课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并欣赏这些语言艺术,是学习的一大难点。
这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
如何将课文中的信念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和行动指南,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这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我的信念》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一位著名的________科学家,曾获得________次诺贝尔奖。
2. 作者在文章中表明了自己的生活信念是________,工作信念是________。
3.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有献身精神,有坚定的信念,热爱自己的祖国。
B. 作者认为“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是理想的人生。
C. 作者认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D. 作者的工作是致力于科学研究,而不是谋利,因而她没有闲心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9《我的信念》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猝然长逝、问心无愧”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课文内容;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难点: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完成)
1、引导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三个层面的:
(1)积累词语;
(2)理解关键句;
(3)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2、学生完成自学,教师检查字词。
三、与居里夫人对话,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质,为与她对话作准备。
2、设计情境,用表格模仿学生生就学习(如上课不专心,爱玩,成绩提高不上去等)、环境、生活、性格等方面的弱点和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居里夫人身上获得启示。
3、教师示范:
(1)从文中快速画下表现居里夫人精神品质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中概括提炼两个四字词来表现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
(2)品读文中最能表现居里夫人这种品质的词语。
(3)朗读。
4、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四、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升华体验
同学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与居里夫人有关的资料,加深对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把握和精神世界的探寻。
初一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讲授人:执笔人:课题:4. 我的信念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读课文导语部分;明确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2、检查预习:A.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B.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盛名蹂躏呵责逆来顺受迷醉C. 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特点。
思想理念方面环境需求方面工作态度方面探究研读: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③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明确: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如同神话故事般。
在这种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
科学家就像迷醉于神话故事里的小孩一样。
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课堂练习根据下列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严格督促使之进步。
()2、获得不少有益的东西。
()3、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我的信念》导学案设计:孙彩霞【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信念、人格美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自学引导】一、玛丽·居里简介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
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居里夫人不贪图钱财和享受,只是为了科学的发展而奉献自己。
1934年7月4日,因劳累,并长期与镭接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字词积累(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蹂躏()呵责()猝然()眺望()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专心致志:蹂躏:致力:逆来顺受:呵责:盛名:迷醉:【自主学习】一、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合作探究】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思想理念(宗旨)环境需求(环境)工作态度(工作):2、大声朗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2)、“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赵集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9 我的信念主备人:万广盼审稿人: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2、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品味本文质朴、真诚、富有哲理的语言。
导入语: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是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二十世纪最有声望的女人。
爱因斯坦谈到她的时候说:“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被荣誉腐蚀的人。
”她就是居里夫人。
预习导学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报酬.()奢.望()坚韧.()琐.事()纯粹.()蹂躏..()猝.然()呵.责()懊.恼()闲暇.()鞭策.()执著.()二、解释下列词语盛名:奢望:蹂躏:懊恼:呵责:坚韧不拔:获益匪浅:猝然长逝:问心无愧:逆来顺受:三、朗读、思考,提取、概括信息。
1、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2、在概括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整理信息,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①理念宗旨②环境需求③工作态度④生活态度合作探究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2、为什么“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却成了“美好快乐的记忆”?3、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4、怎样理解“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中“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5、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五、课文中有些话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写出几句,试着进行赏析达标测评六、熟记本课字音、字形、词义七、我想对你说:居里夫人……※资料补充——居里夫人: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我的信念》教案5篇七年级语文《我的信念》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
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2、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3、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课前预习学生注意收集或上网下载介绍居里夫人事迹的有关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流程一、黑板上张挂居里夫人画像[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画像,可以营造一种课堂气氛,有利于熏陶感染。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逐个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非常热烈地交流。
我没料到有些学生下载了厚厚的介绍资料,她自己都不知怎样向小组里介绍交流。
我于是指导学生学会筛选资料: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一两个最动人的事例介绍给其他同学。
)2、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一个最能表现居里夫人高尚人格的事例,共同体会她杰出的贡献、伟大的人格。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交往合作互通信息,初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教案【优秀5篇】创意说明:本设计的亮点是主题阅读活动。
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整合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居里,学习居里。
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我的信念》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本文质朴又富于哲理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2、抓取警辟、关键的语句,探究居里夫人的人格和心理。
德育目标: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梳理、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1、朗读梳理法。
2、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为什么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如此之高?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从中寻找她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生解决疑难字音盛名(shèng)报酬(chou)估量(liáng)尽量(liàng)纯粹(cuì)迷醉(zuì)蹂躏(róu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猝然(cù)——突然。
三、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叫“我的信念”,结合实例理解“信念”的含义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某种理论或某种事业是正确的,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和事业,就确立了信念。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①学生讨论: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用原文的话,也可以自己概括)②老师整理:坚韧不拔的精神致力于科学研究沉醉于世界的品质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优美中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信念(人格魅力)简陋生活条件艰辛工作环境宁静简单③师生交流:在这些信念中,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四、探究研读(结合幻灯片)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明确:这种力量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我的信念》教案(优秀3篇)上《我的信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能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
3、理解“信念”的真正内涵,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过程、方法:1、小组合作,抓取精辟、关键性词句,探究居里夫人的崇高信念和伟大人格。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价目标: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爱科学,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点:领略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崇高信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从三个不同层面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㈠、板书课题及作者,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的话:“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阅读居里夫人在晚年所写下的《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信念。
㈡、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和成就。
1、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2、1898年在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106个荣誉职位,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并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9《我的信念》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9《我的信念》导学案九《我的信念》导学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1. 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
2.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学习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品质。
感受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科学实验岗位为全人类工作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学习难点】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
【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1.题目解读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向世人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她的乐趣完全在科学本身,她志趣高洁,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把全部精力投入心爱的科学事业中去,她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目标必须始终如一,要坚忍不拔,满怀信心,勤奋工作。
2. 走近作者2、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解释。
【合作探究】(团结合作,共同进步!)3.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该有哪两种态度?”4.开拓视野,用“信心”为本体写3个比喻句。
用“坚忍不拔”为中心词写 1个排比句。
5.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居里夫人和蚕的相似点是什么?”以“勤奋”为话题说一段话。
6.读文章的第三段,思考“居里夫人把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视为“美好快乐的记忆”?7. 我们把刚才经过概括得到的文字信息,按重点词语精心筛选留下你认为重点的词语。
8. 我们把这些词语重新排列成一句话来概括居里夫人的追求。
【达标测试】(坚信自己,我真行!)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蹂躏报酬获益匪浅魅力镭二.根据拼音写汉字Suǒ biān lòu shē cù()事()策简()()望()然三、读下列问短,完成有关题目。
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
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
《我的信念》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生平及贡献,摘抄并背诵文中的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语句,探究人物的心理和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高尚的品格,培养热爱科学意识,学会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会生活。
重点与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探究人物的心理和品格。
难点:学习作者高尚的品格,培养热爱科学意识。
教学过程:1.说一说:我了解的居里夫人。
2.看一看:我认识的居里夫人。
读故事,联系课文,说居里夫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故事一:以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
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
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
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勤奋学习,专心读书。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
她就是居里夫人。
性格特点:故事二:两把椅子居里夫人与丈夫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
皮埃尔·居里觉得两把椅子未免太少,建议多添几把,来了客人好让人家坐一坐。
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
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科学,还是一把不添吧。
”几度春秋之后,这对没有给自己的新房增添一把椅子的年轻夫妇,却给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两件闪闪发光的稀世珍宝——钋和镭。
性格特点:故事三:全世界的镭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
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非常昂贵的镭,变得更加珍贵。
有人劝说:“您如果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妇毫不犹豫的回答。
【七年级】《我的信念》导学案《我的信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征的联系;2、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理解信念的内涵,拥有坚定的信念,享受成长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寻找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
“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知识链接】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著名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母亲在她9岁时得肺结核去世,父亲是一名教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家境贫寒。
玛丽中学毕业后不得不去做家教。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 1898年7月,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6年居里逝世。
1903年12月, 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2、解释下列词语(1)猝然长逝:(2)问心无愧:(3)获益匪浅:(4)蹂躏:(5)逆来顺受:(6)鞭策:(7)呵责:(8)懊恼:【合作探究】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2、“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一直在鞭策着我”,试问某种力量是指什么力量?3、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4、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5、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6、“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9、《我的信念》导学案课题:我的信念主备:戴险峰教学时间:10.8【学习目标】1、学会从不同的层面的梳理文章。
2、品味本文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3、学习居里夫人的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品质。
感受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在科学实验岗位为全人类工作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1、通过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整理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难点】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前置自学】1、注音:执著()奢望()闲暇()蹂蹒()报酬()懊恼()呵责()沉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2、解释下列词语。
坚忍不拔:猝然长逝:理所当然:问心无逆来顺受: 【课堂学习】获益匪一、导入: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爱因斯坦何以有这样的感慨?居里夫人有哪些优秀品质?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述文《我的信念》。
二、朗读读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居里夫人。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
首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
2、读了这篇文章,你会用怎样的一句话评价居里夫人。
把这句话写在下面:三、居里夫人的成功是怎样取得的?说认识,谈观点。
(重点研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成果交流。
(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四、品味语言: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语句,试进行赏析。
我找的句子:【课堂检测】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的理解。
2、阅读“我深信,在科学方面”这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梦想家”有什么特点?(2)“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3、综观全文,你认为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成就是否和她的性格特点有关系?【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信念、人格美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预习形成】
一、玛丽·居里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学家、家。
原籍 ,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
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
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居里夫人不贪图钱财和享受,只是为了科学的发展而奉献自己。
1934年7月4日,因劳累,并长期与镭接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字词积累(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 )渲染( )闲暇( )奢望()
蹂躏( )呵责( )猝然( )眺望( )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专心致志:
蹂躏:致力:
逆来顺受: 呵责:
盛名:迷醉:
三、搜集信息
你知道的关于居里夫人的事迹还有哪些?它反映了居里夫人怎样的高尚品格?
【自主学习】
一、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二、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
三、自读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即居里夫人的信念)。
2.读懂了的同学找出表述“我”的信念的关键词(四字短语)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思想理念(宗旨):
环境需求(环
境):
工作态度(工
作):
2、大声朗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