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品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印染硫酸亚铁
印染过程中,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用于染料的固定和后处理。
以下是印染中硫酸亚铁的应用和作用:
1. 固定染料:硫酸亚铁可与染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从而固定染料在纤维上。
这种反应通常称为金属络合作用。
硫酸亚铁可以与染料中的一些功能基团(如羟基、酚基等)发生络合反应,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增加染色的耐久性。
2. 改善染色效果:硫酸亚铁可以提供金属离子,使染料分子更好地与纤维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色牢度,使染色结果更加鲜艳和持久。
3. 调整颜色:硫酸亚铁还可以用作氧化还原剂,在印染过程中对染料分子进行氧化或还原,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这种反应常用于调整染料的色相和深浅度。
4. 后处理作用:硫酸亚铁可以用于印染后的后处理过程,如脱色、漂白和清洗等。
它可以与染料残留物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帮助去除染料残留、净化纤维表面,并改善织物的质感和触感。
1/ 1。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染色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织物、纸张、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以下是几种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的配方1.蓝靛天然蓝靛是一种蓝色染料,其配方通常为:-鲜蓝靛叶子500克-冷水6升-无氯盐80克将鲜蓝靛叶子和冷水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24小时。
然后将混合物滤过,保留液体部分。
最后将盛有无氯盐的水加入,即可制得蓝靛染料。
2.茜草红茜草红是一种红色染料,其配方通常为:-干茜草根300克-水2升将干茜草根和水一起煮沸,然后降至低火煮沸2个小时。
最后将茜草根滤去,保留液体部分,即可制得茜草红染料。
二、合成染料的配方1.偶氮黄偶氮黄是一种黄色合成染料,其配方为:-对氨基苯磺酸20克-水合硫酸铜10克-硫酸10克-水1升将对氨基苯磺酸、水合硫酸铜和硫酸放入烧杯中搅拌溶解,并逐渐加入水,搅拌均匀。
然后用稀盐酸调整pH值到4-5,最后将溶液经过过滤、浓缩、结晶得到偶氮黄染料。
2.酸性红酸性红是一种红色合成染料,其配方为:-2-硝基氨基苯25克-氯硫酸50克将2-硝基氨基苯和氯硫酸混合,加入足够的水,并搅拌均匀。
然后用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还原反应,最后通过结晶或浓缩得到酸性红染料。
三、直接染料的配方1.亚麻蓝亚麻蓝是一种蓝色直接染料,其配方为:-亚麻蓝素50克-碳酸钠50克-氨5克-水1升将亚麻蓝素和碳酸钠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氨调整pH值。
然后用过滤滤去杂质,并将其浓缩至一定浓度,即可得到亚麻蓝染料。
2.尼尔黄尼尔黄是一种黄色直接染料-尼尔黄50克-碳酸钠50克-氨5克-水1升将尼尔黄和碳酸钠溶解于水中,加入适量的氨调整pH值。
然后用过滤滤去杂质,并将其浓缩至一定浓度,即可得到尼尔黄染料。
以上是几种常用染色剂的配方,染色剂的配方根据具体染色剂的特性和用途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使用染色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染料的定义及分类染料是一种具有色彩并能着色其他物质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化合物,通常是有机物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亲和力。
根据其颜色、化学结构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染料可以分为许多种类:1. 酚类染料:这类染料通常是由芳香族化合物经过酚醛缩合反应制得。
酚类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常用于棉、麻、丝绸、纤维素等植物纤维的染色。
2. 偶氮类染料:偶氮类染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着色力。
这类染料通常用于染色锦纶、丙纶、聚酯等合成纤维。
3. 酮醇类染料:这类染料通常是由芳香族化合物中酮醇基团自发形成配合物而得,具有优异的耐洗性和耐光性,常用于合成纤维和皮革的染色。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在合成纤维表面均匀分散并着色,常用于染色涤纶和醋酸纤维等合成纤维。
5.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呈带负电荷,易溶于水,通常用于染色动物纤维如蛋白纤维或含有羧基的纤维。
6.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呈带阳电荷,通常由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经过偶联反应得到,常用于染色酚醛纤维和丙烯纤维等合成纤维。
二、染料的合成原理染料的合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合成反应、精制和染料性能测试。
原料选择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合染料颜色和性能的化学物质作为起始原料,如偶氮化合物用于合成偶氮类染料,酚醛化合物用于合成酚类染料等。
合成反应中,通常采用偶联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来将起始原料转化为染料分子。
精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溶解性、分子量等性能测试,以保证染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合成染料的关键在于精制过程,需要充分控制化学合成反应的条件和材料的性质,以保证合成染料的颜色和性能的稳定性。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是纺织、皮革、塑料等行业中的重要化学品,被广泛用于这些行业的染色工艺中。
染料的应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纤维染色:染料被广泛用于棉、麻、羊毛、丝绸等纤维的染色,可使纤维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满足各种时尚需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染料)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可燃性或其他特定危险性质的化学物质。
染料是一类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因其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需要高度重视其安全性。
二、染料的危险特性1. 染料可能具有毒性,接触染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2. 染料可能具有腐蚀性,能够腐蚀金属或其他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更为严重。
3. 染料可能具有可燃性,易于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三、安全操作措施为了保障染料的安全使用,以下是一些安全操作措施的建议:1. 个人防护:- 在使用染料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 避免长时间接触染料,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吸入风险。
- 若不慎接触染料,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寻求医疗帮助。
2. 储存和处理:- 将染料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 避免染料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以免发生意外反应。
- 处理废弃染料时,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处理,不随意倾倒。
3. 灭火和应急处置:- 若染料发生火灾,立即使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 在灭火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染料,以防受伤。
- 若发生染料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以上仅为染料安全操作的一般建议,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染料的具体特性和相关法规进行具体规定。
请在使用染料前仔细阅读并遵守产品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使用染料。
> 注意:本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旨在提供一般安全建议,具体情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有关部门。
染料的使用方法
染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用于给织物、纸张、皮革等材料上色。
以下是染料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材料,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锅、勺子、温度计等。
2. 清洁材料:将要染色的材料清洗干净,以确保染料能够均匀地渗透到每个部分。
3. 溶解染料:根据染色材料的重量和需要达到的颜色深浅程度,计算出需要使用多少染料。
将染料放入锅中,加入足够量的水,并搅拌均匀。
根据不同类型的染料,可能需要加入盐或醋等辅助剂来增强颜色效果。
4. 加热:将锅中的溶液加热至适当温度(一般为80-100℃),并保持一段时间。
这样可以使溶液中的染料分子更好地渗透到材料中。
5. 浸泡:将要染色的材料放入锅中,并用勺子搅拌均匀。
保持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以确保染料能够均匀地渗透到每个部分。
6. 漂洗:将染色后的材料取出,用清水反复漂洗,直至水清无色。
这样可以去除多余的染料和辅助剂,避免颜色褪色和污染环境。
7. 干燥:将漂洗后的材料晾干或使用吹风机等设备加速干燥。
注意不要暴晒在阳光下,以避免颜色褪色或变质。
总之,染料的使用方法需要认真细致地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如佩戴手套、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等。
染料所用的化工原料一、引言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化工原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良好的染色性能。
而染料的生产离不开各种化工原料的支持,本文将从染料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化工原料出发,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主要化工原料1.苯系列化合物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易燃性。
在染料生产过程中,苯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芳香族酸类、芳香族胺类和芳香族酮类等重要中间体。
此外,苯还可以作为溶剂使用,帮助溶解其他难以溶解的化学品。
2.醋酸系列化合物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在染料生产中主要用于合成红色和黄色染料。
此外,乙酸和丙酮也常被用作溶剂或反应媒介。
3.氨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包括苯胺、萘胺等,在染料生产中主要用于制备芳香族胺类染料。
此外,氨基化合物还可以被用作中间体,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
4.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包括苯酚、萘酚等,在染料生产中主要用于制备颜料和染料。
此外,酚类化合物还可以被用作防腐剂、杀菌剂等。
5.氯化铁氯化铁是一种无色透明或浅黄色液体,在染料生产中主要用于催化反应。
此外,氯化铁还可以被用作水处理剂、金属表面处理剂等。
6.碱性氧化剂碱性氧化剂包括过硫酸钾、高锰酸钾等,在染料生产中主要用于氧化反应。
此外,碱性氧化剂还可以被用作漂白剂、消毒剂等。
7.其他辅助原料其他辅助原料包括溶剂、稳定剂、催化剂等。
这些原料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染料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常见的染料生产过程1.偶氮系列染料的生产过程偶氮系列染料是一种重要的染料类型,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苯胺和萘胺与酚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2)偶氮化合物经过还原反应,生成芳香族胺类染料;(3)将芳香族胺类染料与其他辅助原料混合,进行后处理。
2.直接染料的生产过程直接染料是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苯胺或萘胺与酸性染料反应,生成中间体;(2)中间体经过还原反应,生成直接染料;(3)将直接染料与其他辅助原料混合,进行后处理。
染料分类一、引言染料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为纺织品、皮革、塑料等物品提供各种颜色。
染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染料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二、按用途分类1.纺织染料纺织染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
它们可以被用于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和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等)的染色。
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这些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等。
2.皮革染料皮革染料是专门用于皮革制品的一类颜料。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光泽度,能够确保皮革制品长时间保持美观。
这类染料通常包括酸性染料和还原性染料。
3.塑胶及涂层材料用色素塑胶及涂层材料用色素主要应用于塑胶制品和各种涂层材料中。
这些染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光、耐热性能和较高的色泽度。
常见的塑胶及涂层材料用色素包括有机颜料和金属颜料。
三、按化学结构分类1.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是一类带有羧基和磺酸基的有机物,它们通常溶于水但不稳定于碱性介质中。
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如棉、亚麻等)的染色,但对蛋白质纤维(如丝、毛等)具有很小的亲和力。
2.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一类分子量较大、带有苯乙烯基团或氨基甲酰基团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可以直接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作用,因此适用于棉、亚麻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如涤纶、锦纶等)的染色。
3.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染料,它们通常以粉末形式存在。
这类染料可以通过分散剂的作用在水中分散,然后渗透到纤维素纤维中进行染色。
分散染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光、耐洗性能和较高的色泽度。
4.还原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是一类以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等为还原剂,在碱性介质中被还原为可溶性物质的有机染料。
这类染料通常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色泽度,可以用于皮革、纺织品等各种材料的染色。
四、按来源分类1.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从动植物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颜色素。
这些颜色素通常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因此对人体环境无害。
化学元素知识:染料-纺织工业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化学品染料是指能够与纤维或者物质表面结合,赋予其色彩和光泽的一类物质。
染料在纺织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为各种物质赋予不同的颜色和特性。
纺织工业中,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过程中。
在染色中,染料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键合,将染料颜料分子附着在纤维上,从而实现对纤维的染色。
印染工艺是纺织工业中常见的染色工艺之一,即使用机器将染料直接印在纤维上,这种工艺可以实现面料的连续染色和着色均匀性的控制,是一种高效的染色工艺。
除此之外,还有浸泡染、溶液染、贴染等不同的染色工艺,不同的工艺适用于不同的纤维和染料类型。
在化妆品工业中,染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染料被广泛应用于口红、指甲油、睫毛膏、眉笔等化妆品的生产中。
因为染料不但能够赋予化妆品丰富多彩的色彩,而且染料还可以达到隐蔽瑕疵,提高化妆品的遮盖力等效果。
因此,染料的选择非常关键,需要考虑染料的食品用色素标准、毒性、稳定性、色相、饱和度、耐热性等多个指标。
另外,在化妆品中,染料常常是与其他功能性物质一起使用,如乳化剂、抗氧剂、抗菌剂等,染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在复杂体系中的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染料还有许多其他应用领域,如造纸、印刷、食品、医药等,其中对染料性能和颜色要求的不同,因此染料的类型和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不过,染料的应用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
在染色工艺中,染料和染料剂余、染液中的污染物等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危害,因此染料和染色工艺的环保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代染料和染色工艺已经在环保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发展低污染工艺、使用环保染料、回收利用染色废水等。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提高染料的环保性,让染色工艺更加可持续和环保。
总之,染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纺织工业和化妆品工业中,染料为我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产品,为特定应用领域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功能。
cy系列染料激发发射波长染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工业领域的化学品,其中的cy系列染料以其发射波长的特点备受关注。
cy系列染料是一类荧光染料,通过吸收外界能量后,能够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这种特性使得cy系列染料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生物医学研究、光学传感器等。
cy系列染料的发射波长通常在可见光区域,主要集中在400纳米到800纳米之间。
其中,cy3、cy5和cy7是最为常见的几种cy系列染料。
首先是cy3染料,它的发射波长为570纳米。
cy3染料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显微镜、蛋白质定量分析、DNA测序等领域。
它的发射波长适中,可以与许多常用的荧光标记物相互配合使用,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接下来是cy5染料,它的发射波长为670纳米。
cy5染料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荧光免疫分析、细胞成像等。
它的发射波长较长,可以穿透较厚的组织,因此在体内成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是cy7染料,它的发射波长为750纳米。
cy7染料在近红外光区域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低的光漂白速率,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分子成像、肿瘤检测等方面。
它的发射波长较长,可以有效避开组织和生物体内其他成分的自然荧光干扰,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cy系列染料,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cy系列染料可供选择。
不同的染料具有不同的发射波长和特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染料进行应用。
总结起来,cy系列染料以其发射波长的特点在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cy3、cy5还是cy7染料,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生物医学研究、光学传感器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cy系列染料在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染料生产安全操作规程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油漆等行业的化学品,其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染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生产人员的安全。
一、化学品存储安全1. 合理摆放:将染料按照种类进行分类,存放在不易翻倒的柜子或架子中,并确保标识清晰可见。
2. 防火防爆措施:避免染料与可燃物接触,远离火源,禁止吸烟,确保染料库房通风良好。
3. 避光保存:某些染料对阳光和紫外线敏感,存储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染料质量受到影响。
二、化学品搬运和混合安全1. 个人防护:在搬运和混合染料的过程中,生产人员必须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以免染料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2. 遵循混合比例:根据染料的使用要求,遵循准确的混合比例,避免使用错误的染料配方。
3. 常规检查:在混合染料之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无任何泄漏和损坏。
三、设备操作安全1. 设备维护:对染料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避免出现设备故障和意外事故。
2.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各种设备,避免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3. 设备清洁:染料生产设备必须保持清洁,避免染料残留和废弃物堆积,以免引发意外事故。
四、应急处理规程1. 应急预案:染料生产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和中毒等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并确保员工熟知应急处理流程。
2. 应急设施:染料生产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泄漏应急设备和急救药品等应急设施,方便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3.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
五、个人防护要求1. 穿戴防护服:染料生产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避免染料直接接触皮肤和衣物。
2. 使用防护眼镜:染料生产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避免染料溅入眼睛。
3. 戴口罩呼吸:染料生产现场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和粉尘,必须戴上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大学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导论染料是一类可溶于溶剂或水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将其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纺织品等领域,从而给这些产品赋予颜色。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是来自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有机化合物,而合成染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染料的分类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着色机理可以将染料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如下:1. 酚酞染料酚酞染料是一类含有酚酞结构的染料,常用于纺织品的染色。
酚酞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颜色明亮鲜艳。
2. 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一类含有偶氮基团的染料,也是常用的染料之一。
偶氮染料颜色鲜艳,但对光和洗涤的耐久性较差。
3. 醌染料醌染料是一类含有醌结构的染料,常用于棉织品的染色。
醌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但颜色较淡。
4. 金属染料金属染料是一类含有金属离子的染料,具有高度的色彩稳定性和耐光性,常用于特殊要求的颜色。
5. 原料染料原料染料是一类用于颜料和涂料颜料的染料,通常颜色较浓烈且颜料粒子较大。
二、染料的合成1. 基本合成路线染料的合成通常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
常见的合成路线包括偶氮偶联法、分散染料法、直接染料法等。
2. 偶氮偶联法偶氮偶联法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芳胺化合物与芳酚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
3. 分散染料法分散染料法是一种合成颗粒粒径较小的染料的方法,该方法将染料颜料颗粒分散在水相中,然后通过化学方法使其形成分散染料。
4. 直接染料法直接染料法是一种合成浓缩染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内氢键或离子键的形成来增加染料颜色的强度。
三、染料的着色机理染料的着色机理是指染料颜色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一般来说,染料的着色机理主要包括吸收光能、分子结构和对染料的稳定性。
1. 吸收光能染料颜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染料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激发分子内的电子跃迁从而产生颜色。
2. 分子结构染料的分子结构也是决定其颜色的重要因素,通常含有共轭结构的染料颜色较深。
燃料化学品综述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染料是能使其它物质获得鲜明而坚牢色泽的化合物。
·早期的染料主要来自天然动植物
·目前合成染料已经取代了天然染料,品种已达8600多种
2.染料的分类
(1)按染料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①偶氮染料
②硝基和亚硝基染料
③芳甲烷染料染料分子中含有二芳基甲烷和三芳基甲烷结构的染料
④蒽醌染料
⑤靛系染料含有靛蓝或类似结构的染料。
⑥酞菁染料含有酞菁金属络合物结构的染料。
⑦硫化染料用硫或多硫化钠的硫化作用制成
⑧菁系染料含有聚甲炔结构的染料。
-(CH)n-
⑨杂环染料含有五、六元杂环等结构的染料。
在皮革染色中用的较多的是前四类染料。
(2)按应用分类
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碱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活性染料、氧化染料、硫化染料、媒染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油溶与醇溶性染料等十多种
皮革染色主要应用上述前五种。
染料的发展概况
染料的发展历史
我国染料的发展概况
世界染料生产发展的新趋势
(1)染料生产规模化
(2)染料生产及污染有向亚洲等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3)在染料的生产中注重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究
酸性染料
概述
酸性染料是一类须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并因此而得名,并非染料本身呈酸性。
分子式:D—SO3Na,D代表有色染料母体。
电离式:D—SO3Na D—SO3-(有色染料阴离子)+ Na+(无色)
酸性染料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特点:大多为芳香族化合物的磺酸钠盐。
这类染料主要由具有磺酸基的
偶氮染料、蒽醌染料和三芳甲烷染料组成。
所以从结构上看多为偶氮型染料,而且以单偶氮和双偶氮的为最多。
酸性染料的性质及应用性能
•相对分子量低,大多数在400~800之间。
•多数以磺酸基为水溶性基团。
•染浴中加入酸时,可生成色素酸,色素[D—SO3Na+HCL→D—SO3H(色素酸)+ Na++CL-]使被染物着色浓厚,有利于染料固定。
•染浴中加入中性盐时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染料离解减缓,减少色素酸的生成,缓染、匀染。
•酸性染料阴离子与重金属阳离子会产生有色沉淀,故染色时不可用金属器皿。
•对钙、镁离子不敏感,可在硬水中使用。
•不能与阳离子染料同浴染色,若先用阴离子染料染色,后用阳离子染料固色,则染色效果好。
•染浴中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对酸性染料起匀染作用。
•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搭配用于皮革染色,相溶性好,染色互补性好。
•酸性染料用于铬鞣革时,常在染色后期加甲酸固色。
•酸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渗透性好,使用方便,具有一定的坚牢度。
•抗水性较差,不耐水洗,耐碱洗坚牢度差。
直接染料
概述
直接染料是一类无须使用媒染剂就能直接使纤维染色的染料,故名直接染料。
从化学结构上看,直接染料几乎全是偶氮型,且多数为双偶氮或多偶氮型。
相对分子量比酸性染料大,主要为芳香族磺酸盐,易溶于水,能和纤维分子间依靠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直接染料的特点
分子结构有三个特点:直线型、共平面性和较长的共轭系统。
直接染料在染色性质上的特点:
•在溶液中易聚集形成半胶体溶液,提高染色温度可以降低染料聚集度,从而提高上染能力;
•对酸敏感,在染色时不需加酸固色;
•对水中的钙镁离子十分敏感,与之生成沉淀,染色时注意水的硬度;
•染色时渗透性差,遮盖力好,色泽浓厚,是皮革染色时主要的表面着色染料之一;
•在染色时可与酸性染料配合使用,效果互补,不可与阳离子性物质同浴使用。
碱性染料
概述碱性染料又名盐基染料,它是有颜色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的盐,碱性染料水溶液中离解成染料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电离式:Me-NH3Cl Me-NH3+(染料阳离子)+Cl
碱性染料并非本身具有碱性,也不是要求在碱性介质中溶解或染色,而
是指染料在溶液中形成的阳离子部分有色,因此碱性染料属于阳离子染料。
碱性染料可溶于水中,但溶解性不及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
在溶解时常用酒精和有机酸助溶。
碱性染料的特点及在皮革上的应用
•碱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着色里强,但耐晒、耐摩擦坚牢度差,极易褪色。
•碱性染料渗透性差,表面着色性强。
•对植鞣革、合成鞣剂鞣革染色时,上染速度快,染色极不均匀,易产生古铜色,染浴中加入少量的醋酸可适当减缓这种作用。
•对阳离子型铬鞣革亲和力小。
常见的碱性染料
从结构上看一般是三苯甲烷型、二苯甲烷型、偶氮型或氧杂蒽型等具有颜色的有机碱与酸形成的盐。
活性染料
概述
分子中含有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在一定的染色条件下,这些活性基团能与被染纤维起化学反应,并以共价键结合,使染料与被染物形成稳定的有机整体,从而显示出较好的耐洗涤、耐磨擦坚牢度,又称为反应性染料。
至今活性染料在皮革染色中还处于开发阶段,实际用于皮革染色的还不多。
从活性染料的性能及皮革染色的要求来看,预见活性染料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活性染料主要是由母体染料和活性基团及联结基等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母体染料主要是偶氮、蒽醌、酞菁等结构的染料,其中以偶氮类特别是单偶氮类为多。
活性染料的品种很多,一般按活性基来分类,应用最多的活性基是卤代均三嗪、卤代嘧啶及乙烯砜类,根据其含活性基及染色情况可将其分为X、K、M、KN、KD等型号。
活性染料的应用性能特点
•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直接染料一样,都属于阴离子染料;
•色泽鲜艳,色谱齐全;
•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键稳定性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断键褪色,耐日晒、水洗、磨擦坚牢度好,固色率较高,渗透匀染性好,水溶性好,溶解度受盐的影响小,在碱浴中稳定性好。
•活性染料的结构中一般含有磺酸基,水溶性较好,对硬水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染色应用中,活性染料与纤维作用时产生酸,染色后期须加碱中和,以促进染色反应的进行。
•碱对活性染料有固色作用。
•溶于水后染料呈阴离子型,可同阴离子或非离子助剂共用,不可与阳离子物质同浴使用。
•活性染料可用于铬鞣革的染色,为了避免碱对成革造成的不良影响,很少后期加碱固色。
•它不适合于植鞣革染色。
环保型染料
一般环保型染料应达到下列要求:
(1)不致癌
目前已知染料产生致癌性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在某些条件下会裂解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含有或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属于此类。
另一种是染料本身直接与人体接触就会引起癌变,就是所谓致癌性染料。
目前属于第一类致癌性的染料比较多,而属于第二类的致癌性染料较少。
根据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目前市场上有11种致癌染料,其结构分属偶氮型、三芳甲烷型和蒽醌型等,而以偶氮型结构居多,具体品种是:C.I.分散黄3、C.I.分散蓝
1、C.I.直接红28、C.I.直接蓝6、C.I.直接黑38、C.I.碱性红9、C.I.酸性红26、
C.I.酸性紫49、C.I.溶剂黄1、C.I.溶剂黄2、C.I.碱性黄2、C.I.溶剂黄34。
(2)不含过敏性物质
染料的过敏性是指某些染料会对人体或动物体的皮肤和呼吸器官等引起过
敏作用的物质,而过敏性染料是指这种过敏作用到影响人体健康的染料。
过敏性染料的结构多为偶氮型和蒽醌型。
(3)不会析出环境荷尔蒙
环境荷尔蒙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内分泌扰乱物质,它们会对激素受体发生结合作用或减少血液中的激素或使精巢萎缩,从而扰乱人类和动物的内分泌与发育过程,使人类的遗传及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发生异常,因此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目前世界市场上规定了70多种被禁止的环境荷尔蒙,从结构上可分为5种类型,即多卤素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不含卤素和硫的化合物、菊酯类化合物和重金属等。
(4)对重金属如锑、砷、铅、铬、镉、钴、铜、锌、镍、汞等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5)不含有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
染料中可能含有有170多种对环境有危害的物质,不含有变异性化学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6)对甲醛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甲醛是能够引起癌变及致癌性物质,对染料中的甲醛含量也有严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