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家三大投毒秘法
- 格式:docx
- 大小:22.36 KB
- 文档页数:8
古代⼗⼤毒药中毒性最⼤的竟然是它,如何破解⼈在江湖飘啊,谁能不挨⼑啊,⼀⼑砍不死啊,整点毒药粉啊!看过武侠剧的⼈都知道中毒环节不能少,⽽且都是我们没有听说的各种各样的毒,可见古时候毒药还是⾮常的多的。
今天⼩编就给⼤家介绍下古代常见的毒药、解毒的⽅法。
排名顺序,仅供娱乐,切勿较真。
NO.1见⾎封喉⼜名“毒箭⽊“,原产东南亚。
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
树汁呈乳⽩⾊,剧毒。
⼀旦液汁经伤⼝进⼊⾎液,就有⽣命危险。
古⼈常把它涂在箭头上,⽤以射杀野兽或敌⼈,即可使中毒者⼼脏⿇痹,⾎管封闭,⾎液凝固,以⾄窒息死亡。
对此,西双版纳民间有⼀说法,叫作“七上⼋下九倒地”。
红背⽵竿草是中了见⾎封喉之毒的唯⼀解药。
NO.2 奎宁奎宁,⼜名⾦鸡纳霜。
它除了能够有效杀灭疟疾原⾍以外,还有⼀个重要的⽤途——堕胎。
奎宁的致死量为8g,因其易于吸收,⼀般30min内即出现⽿鸣、眼花、恶⼼、呕吐、头昏、⼝唇发青、体温下降、1-2h内即可死于呼吸⿇痹。
奎宁还会引起视⽹膜细胞的变性,严重的会导致视神经萎缩,也就是说奎宁中毒的后遗症很有可能是失明。
⽬前因为奎宁中毒还没有什么特效药,通常急救也都是洗胃、灌肠。
由于奎宁易于吸收,只要出现中毒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NO.3 鸠毒传说鸩是⼀种传说中的猛禽,⽐鹰⼤,鸣声⼤⽽凄厉。
其⽻⽑有剧毒,⽤它的⽻⽑在酒中浸⼀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乎不可解救。
久⽽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
另⼀种说法:鸩不是⼀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蛇鹰,⼩型猛禽,在南⽅⼭区分布较⼴,如武当⼭地区。
因其⾷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
还有⼀种说法,鸩是⼀种稀有未知鸟类,被⼈捕杀⼲净。
NO.4 断肠草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志⼀定会记得杨过中了情花之毒后是怎么解毒的,那就是⽤断肠草以毒攻毒。
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根本不是象书中说的那样是⼩草,⽽是⼀年⽣的藤本植物。
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
盘点古代十大剧毒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需要用剧毒来杀死敌人或者防范其它危险。
因此,制毒技术在古代就已经十分成熟,并且也存在诸多臭名昭著的毒药,它们被称作“十大剧毒”。
下面,我们来盘点这十大剧毒,并且了解一下它们的具体信息。
1. 蛇胆蛇胆是一种从蛇身上提取的毒液,它能够引起强烈的疼痛以及传染一些疾病。
用于兵器时可以致命。
在古代,蛇胆经常被作为用于刺杀的毒药。
2. 砒霜砒霜是一种灰白色的粉末,它具有强烈的毒性并能够致死。
在古代,它被广泛使用于刺杀、暗杀等行为中。
砒霜一旦进入人体,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并且侵蚀肝脏和心脏。
3. 麻黄碱麻黄碱是一种渗透性很强的毒药,它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并能够引起中毒。
在古代,用作毒药时,通常会与其它的毒物结合,使其更加具有杀伤力。
4. 破铜烂铁破铜烂铁是一种各种金属的混合物,它有强烈的毒性并且在古代也广泛被使用,尤其是在武器中。
一旦破铜烂铁被注入体内,它会迅速侵入血液,并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
5. 鹿茸毒鹿茸毒是从鹿角中提取的毒液,它具有非常强的麻痹性,能够让人体完全失去行动能力。
在古代,它也是常见的毒药之一,被广泛用于暗杀。
6. 金钩藤毒金钩藤毒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毒蛇毒,它具有强烈的毒性,并能够引起撕裂性的疼痛以及神经系统的损伤。
在古代,它也被广泛用作毒药。
7. 爆草爆草是一种从草类植物上提取的毒液,它能够引起强烈的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他毒物的毒性。
在古代,它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毒药。
8. 狼毒狼毒是一种深绿色的有毒植物,它具有强烈的毒性,并能够导致中毒症状。
在古代,狼毒也是一种常见的毒药,常常被用于暗杀或者刺杀。
9. 苦参苦参是一种常见的毒药,它可以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
在古代,它也是常见的用于防范敌人的毒物。
10. 虻蝇虻蝇能够传播各种病毒,并能够引起中毒症状。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虻蝇作为杀人的工具,其毒性极大。
以上就是古代的十大剧毒,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毒性,并且在古代社会发挥了重要的杀伤力。
古时候宫廷里用的让人闻之丧胆的三种毒药,如今就在你我身边!这段时间,闲来无聊,家里的电视遥控器一天有6个小时都在我手里,感觉对现在拍出的电视剧提不起兴趣,非常怀念那被《神雕侠侣》、《还珠格格》霸屏的时候,遂把当时热门的电视剧全部慢慢看了一通。
当看到《神雕侠侣》中情花毒药的那一段,一时兴起,想自古以来,天下有毒之物不在少数,而让人胆寒者必有其三种毒,以下三种毒也是古时宫廷常用之毒药。
一起看看,作无聊时阅读!一、牵机毒:也称牵机药,就是中药马钱子。
马钱子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解力困难,过量服用会出现颈项僵硬,瞳孔放大,呼吸急促与困难,甚至抽搐,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一千多年前宋太宗逼后主李煜喝下此毒,因酒后服药,酒助药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一代词帝就此陨落。
二、钩吻:有金勾吻、苦吻、毒根、黄藤、猪人参、麻醉藤、火把草、野葛、胡蔓藤、断肠草、烂肠草、等诸多名称,属植物胡蔓藤,是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
服用后半小时开始肌肉无力、全身疼痛,视力丧失,脉搏急而微弱,数小时内死亡,但直至死亡时头脑均为清醒状态。
他的毒性主要成份为多种生物碱(包括钩吻碱),包括强烈的神经毒性,服食过量即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强烈反应。
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剧毒的断肠草被描绘成虚构有毒植物情花的解药。
它的果实、根、叶、茎均含毒芹碱。
徐克导演的一部电影我想不起来名了,里面有句台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一定少不了毒药”。
下面有请我们最后一种毒药登场——鹤顶红三、鹤顶红,其实就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呈红色,又叫红矾、红信石,有剧毒,'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在各种毒药中,鹤顶红一直都是以'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必备良药'形象示人,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
中国古代毒药在中国古代,毒药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各种目的,包括政治斗争、私人仇恨、自卫和自杀等。
这些毒药多数来自于天然草药和动植物物种,也有一些来源于矿石和化学制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毒药及其应用。
一、金钱豹胆金钱豹胆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致命的毒药,据说只需一滴就能够致死。
它是由金钱豹的胆汁制成,经过精心炼制后形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毒液。
在古代,金钱豹胆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斗争中,有些人将其加入饮食中,致使对方中毒身亡。
由于金钱豹数量稀少,这种毒药的价格也非常昂贵,只有富人才能购得。
二、雄黄雄黄是一种古代中国非常有名的毒药,它是矿石硫化物的一种。
雄黄呈现黄色晶体,有较强的毒性,可用于中毒、灭虫和驱邪。
在古代战争中,雄黄还被用来毒箭尖,以增加杀伤力。
据说,雄黄具有驱邪的神奇效力,所以有人将其裹在红纸中佩戴在身上,以保护自己免受邪恶之气侵扰。
三、蛇胆蛇胆毒药也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
区别于蛇的毒液,蛇胆指的是蛇体内胆囊中的液体,它被认为具有强大的毒性。
蛇胆可用于毒箭、毒酒和毒盘等方式。
在古代,蛇胆毒药常被用于复仇或暗杀行动中,因为它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不过,由于制取蛇胆比较困难,它的价格也非常昂贵。
四、杜冷丁杜冷丁是中国古代一种常用的植物毒药,主要来自于藤本植物鸦片。
杜冷丁通过吸入或口服方式产生作用,具有镇痛和催眠的效果。
在古代,民间医生经常使用杜冷丁来治疗病痛,但它也被滥用于迷惑他人和实施犯罪活动。
由于杜冷丁是一种成瘾性药物,后来它被逐渐禁止使用。
五、砒霜砒霜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致命的毒药,也是世界上最强的毒药之一。
它是由矿石砷和硫化物混合而成,砒霜呈白色粉末状。
在古代,砒霜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斗争,有些人将其加入食物或饮品中,以毒死敌人。
砒霜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很难被察觉到。
由于砒霜的高毒性,它也常被用于自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毒药种类繁多,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私仇和自卫等领域。
这些毒药的制作方法至今仍是众多秘方,虽然它们在古代充当了一定角色,但人们对毒药的认识更多地应用于医学和科学研究。
中國古代皇家投毒謎案投毒是古今最常見謀殺手段,在古代宮廷謀殺案中最為典型,許多皇帝被毒殺真相至今成謎。
其中有三大秘密投毒手法最具代表性。
酒中置毒——典型案例:漢平帝被鴆弑案投毒嫌疑人:大司馬王莽在中國幾百個大小皇帝中,第一位直接被毒殺的皇帝,是漢平帝劉衎。
劉衎是西漢最後一位皇帝,原名劉箕子,即位後易名。
他出生於元延四年(西元前9年),是漢元帝劉奭的庶孫,中山王劉興之子,母親衛姬。
劉衎是西漢兩名小皇帝中的一位,9歲當皇帝;另一位小皇帝是漢昭帝劉弗陵,8歲即位。
《漢書·平帝紀》記載,元壽二年(西元前1年)六月,漢哀帝劉欣在未 央宮駕崩後,太皇太后王政君主持大政,把受漢成帝劉驁寵倖的大司馬董賢撤職,其職位由新都侯王莽取代。
當年9月,箕子被迎立為皇帝。
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媽,她將自家侄子捧上高位,給日後王莽篡位埋下了禍根。
而王政君太老,劉衎太小,又給王莽提供了獨攬大權的機會。
為排除異己,王莽乾脆找個理由,將皇帝舅舅家衛姓一族滅門,斬草除根。
為了徹底綁架皇帝,又把14歲的女兒王嬿嫁給12歲的劉衎當皇后。
成皇帝老丈人後,王莽野心更大。
元始五年(西元5年),劉衎知道母親娘家受害的實情後,臉露不悅。
王莽看到後,擔心日後生事,為絕後患,頓起殺機。
當年十二月的臘日,王莽利用給皇帝獻酒的機會,在酒中下了毒藥。
劉衎飲後中毒,不久“崩于未央宮”。
王莽投毒一事見於《資治通鑒》,在《漢紀二十八·孝平皇帝下》中有這樣的文字:“莽因臘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劉衎中毒發病後,氣常上逆,說不出話來,最後連遺詔都未能留下,而王莽還假惺惺地表示願意代劉衎去死。
對於王莽投毒真相,史家意見並不統一,有的認為是無稽之談,因為比《資治通鑒》成書更書的《漢書》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
對王莽投毒時間的選擇和動機,也說法不一,有的稱是為了不讓女兒懷上“龍種”,方便自己將來篡位,而對劉衎下毒手的,反正謎底難揭。
點評:用有毒的酒將人弄死,這叫“鴆殺”;用這種方法弄死皇帝,叫“鴆弑”。
中国古代毒药(配图)及古人防毒解毒技巧4【转】矿物类:最常用的是,铅丹,砒霜,水银,但是几乎所有的矿物盐都有毒,砒霜古人认为有大热,入血分,人吃了全身血液加速流动,处处肿胀,七窍流血而死。
铅丹是铅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是黄丹粉,使用1.5克就会立即死亡,相当于吃5公斤皮蛋。
水银是药用的,事实上是一种复杂的硫汞化和剂,大寒大凉性质正好和砒霜相反,死前全身抽搐,神智不清,死后全身铁青,尸体有金属味。
梁山好汉卢俊义死于是。
只有这一类可以在古代也只能用银质的餐具来鉴别——银单质碰到了硫磺或砒是会变黑的。
八十年代有一个青年因为贫血,自己服用了一些铁盐,两天后肾衰竭死了,他的问题出在学过一点现代化学知识,还知道有铁盐这东西,如果索性笨蛋到底,吞几枚铁钉下去,就只须要因为胃穿孔而开个刀了事,不必转世轮回那末麻烦了。
治疗越早越好,如果毒物都由肠入血分,就有七成无救了。
治疗大都首先药用阿魏,藏红盐,昌莆,香旱芹,青木香,消石,硼沙,毕茇,搞得人上吐下泻,如果还没泻死,再用药物卸去血脉中的毒素。
这第二步就是长篇大论了,以明代人的药书讨论得最多,但各家看法往往相难,我没有太多实际经验,不清楚到底是如何,但总结各家观点,我就不想成仙了,尽管1958年献宝运动有重庆道人献出成仙的丹方——矿物类毒药几乎全部是炼丹家的副产品。
动物类:肉类用山羊肉,禽肉,狗肉,黄鼠狼肉,斑蝥,鱼肉,蜘蛛,蛙肉,蝎子,蜥蜴,海螺等一种或几种配和。
蛇毒,蛊毒,疯狗毒,虫毒也勉强算是动物类。
肉毒吃是不大吃得死的,不过上吐下泄肝肿尿血也得病上一年半载的。
林语堂总结中国人对活物的看法“它是不是有毒”,可见中国人对食物中毒的重视。
不过拼死吃河豚之之外,边区吃有碳疽的羊肉,沿海食用有剧毒的海螺,中部食用有寄生虫的青蛙,都是常见。
除了文明的内陆,连远在边区的敦煌出土的藏文卷子也注重:“红白喜事上要防中毒”。
这份文件指出了多种防毒法,多半没有用处,但其中:“肉类呈显孔雀翎毛颜色有毒”倒是对的。
在古代,吸毒的历史故事并不罕见。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代就已出现吸毒现象。
据王玉海在《续绀珠集》中记载,郑和之徒自西洋携回“碗药”,当时太监(中贵)多嗜之,称此药为鸦片。
明代文化名人谢肇淛在《滇略·产略》中记载,鸦片“有大毒”,“往往呑之即毙”。
明朝皇帝中有一位朱翊钧,因服用鸦片而染上毒瘾。
据史书记载,他常常服用五石散,而五石散就是由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和石硫磺五种石头磨成的粉末,服用后会产生一定的毒性。
朱翊钧因此而长期服用此药,并深陷毒瘾之中。
当时的官员董汉儒称:“群臣罕能窥其面。
”有人认为朱翊钧是“奸臣毒药所蛊”,清代的俞燮《癸巳类稿》则直接认定朱翊钧“中乌香之毒”。
乌香,即时藩属国进贡的鸦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吸毒方式和现代的吸毒有所不同。
古代的吸毒方式主要是通过口服或者外用,而现代的吸毒方式则主要是通过注射或者吸入。
此外,古代的毒品和现代的毒品也有所不同,古代的毒品主要是指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或者植物,而现代的毒品则主要是指一些化学合成药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中国古代帝王反制盗墓贼的十大“毒招”
导语:《反盗墓的十大“毒招”》反盗墓招数一:虚墓疑冢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
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
《反盗墓的十大“毒招”》
反盗墓招数一:虚墓疑冢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
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起来。
传说中最著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
晚清文人俞樾著《茶香室丛钞》引《东家杂记》称,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
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盗掘。
据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命人掘开了这些虚冢,里面竟然跑出一只白兔子。
此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但从中可以看出,盗墓掘坟,在孔子那个时代已是一种社会现象了。
为了防止盗墓者盗墓掘坟,反盗墓成了必须考虑的事情。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立者,曾经是汉族豪强的奴隶。
他少年英雄,十九岁时组建了军队“十八骑”,自号大将军,随着实力的发展,他攻城略地,建立了后赵王国,登上了皇帝宝座。
在他母亲王氏去世后,为了防止墓穴被盗,石勒将母亲秘密安葬,随后又大张旗鼓地用虚葬疑冢来掩人耳目。
《晋书》中记载:“勒母王氏死,潜窆(音bian埋葬)山谷,莫详其所。
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
二十年后的公元333年,石勒逝世,同样也采用了虚墓疑冢的反盗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皇家三大投毒秘法导读:本文古代皇家三大投毒秘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代皇家三大投毒秘法置毒酒中典型案例:汉平帝被鸩弑案投毒嫌疑人:大司马王莽在中国几百个大小皇帝中,第一位直接被毒杀的皇帝是汉平帝刘衎。
刘衎是西汉两名小皇帝中的一位,9岁当皇帝,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原名“箕子”,即位后,改名“衎”。
刘衎生于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是汉元帝刘奭的庶孙、中山王刘兴之子,母亲卫姬。
刘衎3岁时嗣立为王。
《汉书·平帝纪》(卷十二)记载,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汉哀帝刘欣在未央宫驾崩。
太皇太后王政君主持大政,撤了深受汉成帝刘骜宠幸的大司马董贤的职位,改任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同时派人迎立中山王箕子为皇帝。
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妈,她任人唯亲,将自家侄子捧上了高位,为日后王莽篡位创造了条件。
可以说,是王政君直接葬送了西汉王朝。
王莽篡位时,王政君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最后在忧愤中死去。
王政君老了,刘衎太小,这给野心勃勃的王莽提供了独揽大权的机会。
为防止大权被皇帝母亲娘家卫氏家族夺走,王莽干脆斩草除根,将卫氏一族灭门。
为了搞定皇帝,他又把14岁的女儿王嬿嫁给12岁的刘衎当皇后。
当了皇帝老丈人后,王莽的野心更大了。
元始五年(公元5年),刘衎知道了母亲娘家受害的内情,十分不满,脸露不悦。
王莽担心日后有事,为绝后患,顿起杀机。
当年十二月的腊日,王莽利用给皇帝进献椒酒的机会,在酒中下了毒。
刘衎饮后中毒,不久“崩于未央宫”。
王莽投毒一事,见于《资治通鉴》,在《汉纪二十八·孝平皇帝下》里有这样的记载:“莽因腊日上椒酒,置毒酒中。
”刘衎中毒后,话都说不出来,最后连遗诏都未留下。
而王莽还假惺惺地表示,愿意代皇帝去死。
对于王莽投毒的真相,史家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认为是无稽之谈,因为比《资治通鉴》成书更早的《汉书》中并没有此记载。
另外,对王莽投毒的动机,也有不同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他为了不让女儿怀上“龙种”,方便日后篡位,而对刘衎下了毒手。
投的是哪种毒物也不清楚,谜底难揭。
用有毒的酒将人弄死,这叫“鸩杀”;用这种方法弄死皇帝,叫“鸩弑”。
这种毒酒古称“鸩酒”。
据清陈士铎《辨证录·中毒门》记载,鸩是一种毒鸟,主要吃毒蛇、毒蝎,鸩粪便有剧毒,将其放进酒中,便成鸩酒。
“鸩酒饮之,则无不死矣”。
典型的中毒症状是,“白眼朝天,身发寒战,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
到后来,鸩酒不再囿于用鸩禽粪便配制了,可放入酒中杀人的毒药多多,“鸩酒”成了毒酒的通称。
需要说明的是,如汉平帝这般遭鸩弑的皇帝并不少见,如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用鸩酒毒杀,唐昭宣帝李柷被后梁开国皇帝朱全忠用鸩酒弄死……食品掺毒典型案例:晋惠帝食饼中毒投毒嫌疑人:东海王司马越最出名的一起皇帝毒杀案发生在西晋,受害者是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遭投毒的背景相当复杂,其间发生了一系列宫廷事件。
司马衷是西晋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弱智皇帝”。
弱智到什么程度呢?有年遇饥荒,老百姓没粮吃,饿死了很多人,他竟然反问道:“何不食肉糜?”晋武帝司马炎先后生了26个儿子,根本不看好这位接班人,但因为他是长子,又是皇后杨艳所生,在“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接班人确立机制下,司马衷从哪方面都合格,所以,虽然心里不情愿,还是在司马衷9岁那年册立其为皇太子。
司马炎对傻子坐江山总是不放心,想给儿子找个能干的媳妇辅佐一下。
司马衷15岁那年,公选太子妃。
皇后杨艳却被勋臣贾充的老婆郭槐用礼物搞定了,想给儿子娶贾家的女儿。
《晋书·惠贾皇后传》记载,几个受过贿赂的大臣当时也说贾家的女儿好。
司马炎遂改初衷,决定在贾家的女儿中间选太子妃。
起初选的是贾家的二女儿,但因她人小个子矮,连礼服都撑不起来,又改选长得很丑、比司马衷大两岁的贾氏长女贾南风。
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是其与谢夫人生的,特聪明。
正是因为长孙出色,司马炎最终没有废掉司马衷,寄希望于孙子。
因担心司马遹遭贾南风毒手,司马炎一直将其秘藏。
但司马炎的皇储计划并没能实现,他去世后,贾南风设计废掉了太子。
司马遹被废后,先是被幽禁在金墉城内,后被迁禁于许昌宫里。
但贾南风还是不放心,便和情夫、太医令程据商量干掉司马遹。
程据用巴豆制成毒药“巴豆杏子丸”,让手下孙虑带到许昌去毒死司马遹。
司马遹早有预防,怕有人投毒,每天都自己煮饭。
见投毒不成,孙虑由谋杀改为逼杀,干脆直接逼司马遹把毒药丸服下。
司马遹不服,孙虑便趁其上厕所时,直接用捣药用的杵棒从背后将其击杀。
从这件事上可以知道,投毒在西晋皇室已有先例,后来司马衷被毒杀并不偶然。
有意思的是,贾南风不久也被毒杀了。
由于贾南风心狠手辣,朝野共愤,引发了直接动摇西晋国基的“八王之乱”。
贾南风在宫变中被赵王司马伦矫诏逼喝金屑酒弄死了——金屑酒其实也是一种特殊毒药,但放的不是毒药,而是金子碎屑。
司马伦毒死贾南风后,晋室更乱了。
司马伦直接逼傻皇帝司马衷禅让,自己当了皇帝。
但其他封王不干了,谁不想当皇帝?司马伦只得又退位,让司马衷继续当皇帝。
但封王们的心都野了,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衷遂成筹码,被各王当宝贝争来夺去。
最后,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用当时的“高档小轿车”——牛车从都城长安(今西安)接回了旧都洛阳。
据《晋书·惠帝纪》(卷四)记载,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回到洛阳仅半年的司马衷“崩于显阳殿,时年四十八,葬太阳陵”。
司马衷到底是怎么死的?史书的记载很简单,仅四个字——“食饼中毒”。
那么是谁投毒的?史书无确定的答案,最大的嫌疑人是司马越,因为只有司马越有作案的动机、条件和时间,但因为没有人看见,证据不足,所以史家也只能留下“或云司马越之鸩”的记载。
上述三起毒杀案,所用毒药和投毒的方式不一样。
杀司马遹用巴豆,中医称巴豆有“大毒”,是古人投毒常用的毒物之一,历代禁止随便出售。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刑部·诸禁》(卷十九)“禁治买卖毒药”条,将之与砒霜同列为禁药。
杀贾南风使用金屑。
“吞金”是古人自杀时较常用的方法。
人喝下金屑酒后不会立即毙命,将在极度痛苦中慢慢死去,死得比喝下正宗的毒酒还惨。
杀司马衷的方法是饭里下毒,这种投毒手段简单,较容易得逞,所以在现代也常见。
东汉质帝刘缵也是被这样毒死的。
谋杀者梁冀让亲信暗中把毒药掺在质帝食用的饼中。
有鉴于此,古代皇帝就餐前常由太监、医生等人尝食,没事后才动筷子。
药里下毒典型案例:清德宗死亡案投毒嫌疑人:大太监李莲英最后一位可能被毒杀的皇帝是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皇帝。
载湉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
《清史稿·德宗本纪一》记载,其父亲是咸丰帝之弟醇亲王奕,母亲是清代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
没有子女的清穆宗(同治皇帝)载淳驾崩后,慈禧决定让妹妹家年仅4岁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时间是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2月25日)。
载湉年纪太小,登基后先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后由慈禧一宫独裁。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光绪皇帝开始亲政。
此时的大清王朝灾祸连连,内忧外患,这深深刺痛了年轻的皇帝,载湉想变革。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载湉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但是,变法运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造成了皇帝和太后两大势力之间的“帝后之争”。
守旧派势力太强,博弈的结果是载湉不仅未能将慈禧摆平,反而使自己被幽禁于中南海瀛台。
整个变法历时仅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载湉失去了自由,一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崩于瀛台涵元殿”,载湉再没有过上好日子。
蹊跷的是,载湉死后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死了。
38岁的皇帝和74岁的太后,在24小时内相继死去,真是天塌了,大清子民惊呆了。
载湉是怎么死的?坊间传闻多多,有说毒死,有说病死。
其中以“毒死说”流传最广。
为了弄清真相,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1980年清理载湉崇陵棺椁时获得的头发、衣物、遗骨进行了毒性检测,发现载湉的头发、衣物、遗骨中的三氧化二砷含量与正常值相比明显异常。
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经测算,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最后形成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这一结论终于弄清了载湉的真实死因,但谜团并未能因此全部解开,谁投的毒?又是谁指使的?一说是慈禧太后卧病不起后,听说“皇帝很高兴”,下令在载湉服用的药里(一说饭里)下了毒药,让皇帝死在她前面。
而慈禧投毒疑有前科,据说她曾借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除掉了最大的对手慈安太后,实现了一宫独裁的目的。
另一说是太监担心载湉复出后对自己不利,借慈禧之名弄死了载湉。
曾在宫中生活过两年的德龄公主在其所著《瀛台泣血记》(又名《光绪帝毕生血泪史》)一书中直接说是大太监李莲英下了毒手。
传说毕竟是传说,到底是谁要毒死大清的皇帝,也许永远是个不解之谜!砒霜是中国古代谋杀者最常用的毒物之一,其毒之狠,与“鸩”并列。
清陈士铎《辨证录·中毒门》中,开首即谈砒霜,描述颇详:“人有服砒霜之毒,疼痛欲死,苟不急救,必至腐肠烂胃,吐呕紫血而死。
”其实,砒霜是一味疗效显著的中药,至今中医都在给患者使用,其治疗原理叫“以毒攻毒”,但用量和范围控制极严。
阴谋家正是利用“吃药”这种路径下毒,绝杀他人。
为防砒霜被坏人利用,古代一直将其列为禁药,市面上不得随便买卖。
元代还实行购药“实名制”,砒霜交易逐笔登记入册。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刑部·诸禁》(卷十九)“禁治买卖毒药”条规定,如果出了事,买的、卖的两个都要处死。
宫廷早就总结出了对付砒霜下毒的简易检测方法,除了用专人尝食之外,还有专用的测毒工具。
明清宫廷一般使用“银版”“银针”来测试,一旦饭菜里有毒,纯白色的银器马上变黑!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