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经三首
- 格式:ppt
- 大小:399.00 KB
- 文档页数:26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古诗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古诗诗经,通过赏析和理解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八下古诗诗经为主题,对其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间歌谣,雅为宫廷歌颂,颂为祭祀歌颂。
这些古诗诗经以其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和赏析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风格雅丽的《采蘋》: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
我覯之子兮,我心寫懷。
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
我覯之子兮,我心悅悅。
这首诗歌以采蘋的行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的“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和“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都表现出诗人对采蘋的热情和专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简洁明快,语言雅致流畅,通过对采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是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豪放的《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願兮。
这首诗歌以野有蔓草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丽女子的追求。
诗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和“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歌豪放洒脱,语言简练明快,通过对野有蔓草和美丽女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豪情的古代诗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含蓄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歸究衛之宇。
我其寧留,寧留無所。
《诗经三首》赏析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学名著,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全称是《尚书诗经》,统计数据显示,它由三万四千多首诗歌组成,每首歌都表达了诗人关于宇宙及自然界等方面的思考。
它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正式”被记载下来的古籍,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文化的大宗。
以下是三首诗经的赏析:第一首诗经《何播》,出自《尚书诗经大雅何播》。
它描述的是五帝时期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故事发生在山川湖泊之中,流传到当今的伊甸园。
何播的故事里,五帝时期的争斗到了极致,黄帝、蚩尤、何仙姑等都投入到了争霸的战斗中,如同一场大战般。
它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能掌握宇宙规律,但是作为人类,我们要不忘初心,勇敢担当,为实现人类共同美好的梦想而奋斗。
第二首诗经《大雅河之畔》,出自《尚书诗经大雅河之畔》。
它描述了汉王刘邦来到河边上,静静欣赏河湖泊之风景,被它的绝美景色所吸引。
他仰望天空,认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也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他放弃了建立帝国的理想,而改变了自己的统治方式,转而着重于时下的社会和革新。
它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君主应该要学会以前人的眼光来审视事物,努力改善社会状况,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首诗经《蒹葭》,出自《尚书诗经小雅蒹葭》。
它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朱高祖爱上了蒹葭,两人通过一段经历无数艰辛的爱情终于走到了一起。
它告诉我们,即使经历过无数艰难的坎坷,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爱情依然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最终绽放出它自己的光芒。
从三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深刻的教育意义,它们教会我们勇于担当、不怕困难,坚守真诚、奋斗不止。
们也可以从中学到爱和勇气,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和如何去坚持最美好的梦想。
诗经中的歌词写尽了古人的梦想、痛苦、感慨,在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里,它们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灵感。
诗经的精神很重要,它们告诉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勇敢担当,坚持自己的梦想,去爱和去经历,它们也让我们从中获得智慧,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三八年级古诗词精选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4.《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刘禹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八年级诗经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起源、内容、表现手法等。
2、引导学生诵读并理解三首诗《关雎》《蒹葭》《氓》的主旨、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中含蓄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2)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并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现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三首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在内容、情感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三首诗,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诗经》简介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2、《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三)学习《关雎》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诗歌赏析(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明确: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美丽贤淑的女子的追求,从一见钟情到日思夜想,最终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2)诗歌是如何表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的?明确:通过“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等词句直接表现男子的思念之苦;通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想象中的美好场景,间接表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慕。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通用3篇)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篇1《〈诗经〉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案-《诗经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经三首》,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能够理解和解读《诗经三首》的意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对《诗经三首》的基本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学生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
2. 《诗经三首》的文本分析2.1 《关雎》•通过分析《关雎》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学生可以理解古代人民对爱情的表达和思考。
2.2 《蒹葭》•通过分析《蒹葭》的意象和叙事手法,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代人民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2.3 《采葛》•通过分析《采葛》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劳动的艰辛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
3. 《诗经三首》的课堂活动设计3.1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诵表演。
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2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篇符合《诗经三首》风格的诗歌。
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3 诗歌研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经》篇目进行研究,撰写一篇关于该篇目的研究报告。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前导导入法:通过对《诗经三首》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互动讨论法:在诗歌研究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朗诵和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诗经三首》的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歌创作和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主题思想】《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文章结构】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爱慕)(相思)(愿望)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文学常识】《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