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831.50 KB
- 文档页数:29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案课题1 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养分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安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信息。
(2)从所学学问中意识到各种养分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亲热的关系,在此根底上进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更加宠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安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教学。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了解养分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养分价值。
教学方法阅读、争辩、讲解、拓宽、练习等。
教具预备投影仪(或录像资料),优质大米和霉变大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亲热,本单元我们将从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安康、有机合成材料等三个方面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板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养分物质[讲解]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安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需摄取食物。
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养分素。
它们和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一起,经过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所以,它们是维持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行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
[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学问。
[板书]一、蛋白质[问]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生]鸡蛋、牛奶、豆制品、鲤鱼、带鱼、虾、瘦肉、花生、小麦、酱油等。
[师]人常说:蛋白质是生命的根底,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展争辩总结。
[学生活动](请各小组代表公布本组的争辩结果)争辩结果主要有: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根本物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根底(它约占人体除水格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六大营养素与人体的健康关系。
并能运用知识判断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2.能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 知道三大合成材料,了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了解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的分析,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科学,并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增强学生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3.在材料运用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六大营养素及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六大营养素的存在、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四、教学用具
相关图片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
《有机合成材料》◆模式介绍发现式教学: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有机化合物;二是有机合成材料。
对于第一部分,教材通过【探究】栏目中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并比较一些具体物质的化学式、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归纳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这种概念给出方式很好地照顾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同时向学生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哲学方法。
此外,教材还从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说明了其数目异常庞大的原因,并给出了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初步分类。
对于第二部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举例介绍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介绍了合成材料相对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越性。
并以聚乙烯为例,结合实验,介绍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接下来分别具体介绍了塑料、纤维和橡胶的分类、性能和用途。
这部分内容中实物图片较多,在照顾实例涵盖种类广度的同时,举例力求接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至此,教材对于合成材料的优越性已经作了浓墨重彩的展示,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随后的内容以“白色污染”为问题中心,结合【讨论】栏目,进行了多角度分析,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最后,教材在【化学·技术·社会】栏目中介绍了日益重要的复合材料。
目的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认识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思路说明(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形成及判断1.突破建议:教材中虽然对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区分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但对于“有机物”概念的心理认知程度会影响学生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相关概念及有关内容的学习。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拓宽视野上,并通过吸烟的危害,霉变的食物不能食用等资料来教育学生远离有害物质,且在整个课题中贯穿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的教育。
【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阅读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摄取相关的信息。
4.从所学知识中意识到各种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5.意识到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6.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1.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2.学生视野的拓宽。
【教学难点】1.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2.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们早上吃的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人类要维持生命,必须摄取食物。
那么,人类生存所需食物中营养素有哪些呢?这些营养素各起什么样的作用?【课件展示】教材 P90图12-1、P93图12-6、P94图12-7【归纳总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提出问题】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各有哪些重要意义呢?【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
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3个课题教案课题一:生活中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2.了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3.能够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合理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2.根据化合物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化学实验器材、化合物样品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化合物及其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铁、氯化钠等,分析其结构和应用。
–讲解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包括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结合实例讲解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示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具体的化合物结构式,让学生根据结构预测其性质和应用,并解释理由。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4.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分析合成反应的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
5.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总结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结构与应用的关系。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提问和概念复习。
课题二:化学反应与生活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化学反应;2.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3.能够解释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写法;2.化学反应对生活的影响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学生:化学笔记本、实验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中所学的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表示方法。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人教9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常见的生活化学物质及其性质;2.掌握生活中常见化学物质的制备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常见生活化学反应及其实验观察;2.化学与日常生活:化学物质的制备与应用;3.社会中的化学问题:化学环境污染及防治。
三、教学重点1.生活中的化学反应;2.化学物质的制备与应用;3.化学环境污染及防治。
四、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描述生活中的化学反应;2.如何合理制备和应用化学物质;3.如何认识化学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化学反应1. 导入与展示(10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常见的生活化学反应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与实验观察(30分钟)•讲解常见的生活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结合实际的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反应进行深入探究,并撰写实验报告。
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拓展问题,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第二课时:化学物质的制备与应用1. 复习与导入(10分钟)通过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出化学物质的制备与应用的主题,并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30分钟)•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制备方法,如金属氧化物、矿物酸、盐的制备等。
•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
3. 小组合作实践(20分钟)将学生继续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物质进行实践制备,并设计一些创新应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章节教案重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活动一探究人体营养素包括哪些方面?情景导入: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通常包括哪些呢?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和饮品的类别。
观察:(多媒体投影)教材P88图12-1、P91图12-7、 P92图12-9、 P93图12-10。
小结:人体生命的生存和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物质,通常称之为人体营养素。
活动二学习竞赛主题:“我”的风采我展示。
设疑: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来说,究竟分别有什么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呢?指导阅读:(分四大组,分别指定阅读教材上关于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的内容介绍,结合教师课前布置查阅的有关资料,组内合作,讨论并限时完成下面的任务:以第一人称手法写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段,题目自拟。
要求:简要介绍某类营养素的基本情况,重点陈述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组际竞赛:各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演讲。
(根据演讲的口才、表情及内容质量,由学生评委评分)活动三应用实践辩论:偏食习惯好不好?设疑:我了解到我们同学们中有的同学喜欢吃这种食品而不喜欢吃那种食品,即存在所谓的偏食。
这种饮食习惯好不好呢?(正反方辩论)小结:偏食影响身体健康。
特别是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旺盛时期,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
阅读与讨论:阅读:P90、P92“资料”。
讨论:a.有人用甲醛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b.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c.为什么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d.运动会上的长、短跑赛进行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很累?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赛前服用一些葡萄糖?若改食一些花生或者麦食品,效果好吗?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a.“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婴儿”的相关报道。
b.“毒大米”危害介绍。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一.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的六大营养素:水、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二.简介1.水:人体的70%的质量是水。
2.蛋白质:①蛋白质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②血液中有一种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CO 结合后将不能与O 2结合,人体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理)。
③酶属于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④甲醛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它可以使蛋白质变质,因此,生物实验室中用它来浸泡动物标本。
3.糖类:包括淀粉、蔗糖、葡萄糖(C 6H 12O 6)、纤维素等;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C 6H 12O 6 + 6O 26CO 2 + 6H 2O 4.油脂:油呈液态;脂呈固态,油与脂合称油脂。
5.维生素: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6.无机盐:(即能给人体提供所需元素的盐。
如:氯化钠、碳酸钙等)①人体内所含元素:常量元素: C 、H 、O 等11种;微量元素:Fe 、Zn、I等40多种。
②人体缺钙:小儿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7.我们每天的饮食不仅要保证一定的数量,还要注意合理的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三.有机物1.概念:除了CO 、CO 2、H 2CO 3、碳酸盐外,其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叫做有机物。
2.有机物的特点①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有机物叫有机小分子。
如甲烷CH 4、乙醇C 2H 5OH 、醋酸CH 3COOH 、葡萄糖C 6H 12O 6、尿素;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上万)的有机物叫有机高分子。
如蛋白质、油脂、塑料等。
②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导电性、导热性差,受热会熔化或者分解或者燃烧。
3.无机物的概念: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物。
但是,我们把CO 、CO 2、H 2CO 3、碳酸盐看作无机物。
4.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脉络备注:什么是材料?材料就是人们可以用来制作有用物品的物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知识目标】1.能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素养目标】1.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感受学习的乐趣。
2.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3.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并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1.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2.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导入1】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遭受坏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龈出血,甚至皮肤淤血和渗血。
一位随船医生试着让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鲜的柑橘,奇迹出现了——坏血病很快就痊愈了。
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后来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提取出维生素C,并证实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
新鲜的柑橘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本领呢?从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导入2】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食物。
分析讨论食物中所含的物质。
讲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不只是吃饱或者是味美,逐渐地把健康作为了标准。
牛奶、大豆中主要含什么营养物质?你还知道哪些营养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从中得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题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蛋白质1.恩格斯曾说:“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思考:什么是蛋白质?什么样的食物富含蛋白质呢?它有何生理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它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如动物的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2)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成年人每天大约要摄取60~70 g蛋白质,才能满足生理需要,保证身体健康。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3)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意识到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2)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知道人体含有的主要元素。
(2)钙、锌、硒、碘、氟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难点: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联系实际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具准备】补钙剂说明书、图片
【授课教案】
续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课题,涉及初中化学教材好几个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着重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以及有机合成材料。
按知识内容看,它们不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与应用的范畴。
因此课程标准对它们的教学要求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
但是,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了阅读资料以及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家庭小实验等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参加活动的方式,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白色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从而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重点应放在蛋白质的学习上。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
在糖类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不能讲明这些营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情况下,要学生了解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第1课时蛋白质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通过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调查、参观、讨论等活动,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
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难点了解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一、新课导入[导人]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可见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那么人为什么吃饭?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请大家讨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哪几种。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必须摄取食物。
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它们和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一起经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构成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所以,它们是维持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正常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二、新课教学蛋白质。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吗?生:鸡蛋、牛奶、豆制品、鲤鱼、带鱼、虾、瘦肉、花生、小麦、酱油等。
师:人常说: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总结。
(请各小组代表公布本组的讨论结果)(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
(它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如动物的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2)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成年人每天大约要摄取60~70 g蛋白质,才能满足生理需要,保证身体健康。
(3)蛋白质在胃肠里与水反应,产生的氨基酸一方面被氧化放出热量供人体需要,一方面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4)蛋白质帮助人们完成呼吸作用。
(5)人体体内进行各种反应所需的催化剂——酶,也是蛋白质。
[教师总结并板书]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
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
师:所以我们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提问]医生建议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多喝牛奶、黑鱼汤补身体,为什么?[回答]牛奶、黑鱼汤等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修补受损组织和机体生长的主要原料。
[投影资料]资料一100 g常见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食物蛋白质含量/g 食物蛋白质含量/g猪肉13.3~18.5 玉米8.6牛肉15.8~21.7 高粱9.5羊肉14.3~18.7 小米9.7鸡肉21.5 大豆39.2鲤鱼17~18 豆腐 4.7鸡蛋13.4 花生25.8牛奶 3.3 白菜 1.1大米8.5 红薯 1.3小麦12.4 马铃薯 2.3资料二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里不仅含有碳、氢、氧元素,还含有氮、硫等元素,它是由不同的氨基酸互相结合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就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
已知从蛋白质得到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有8种是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如果缺乏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
各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
大豆和大豆制品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豆浆和豆腐是我国人民的家常食品,富含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
烹调肉、鱼等食物时,其中的蛋白质部分转化为氨基酸,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鱼、肉汤汁味道鲜美。
常用的鲜味剂——味精,就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
资料三酶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在这个“化工厂”里同时进行着许多互相协同配合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不能在高温、高压、剧毒、强腐蚀的条件下进行。
只能在体温条件下温和地进行。
这些反应还要求有较高的速率,而且需要随着环境和身体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自动地进行精密的调节。
如此苛刻的条件是怎样实现的呢?这要靠一类特殊的蛋白质——酶的作用。
1.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特性;2.酶是生物产生的催化剂。
酶作催化剂的优点:(1)脱离生物体不会失去催化能力;(2)条件温和、不需要加热;(3)反应速度快、效率高;(4)具有专一性、无副反应。
目前,人们已经知道的酶有数千种。
工业上大量使用的酶多数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的,并且有许多种酶已制成了晶体。
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淀粉酶应用于食品、发酵、纺织、制药等工业;蛋白酶用于医药、制革等工业;脂肪酶用于使脂肪水解、羊毛脱脂等。
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师:除此之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是一种蛋白质。
我们知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
血红蛋白是由蛋白质和血红素构成的。
在肺部,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Fe2+与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到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放出氧气,供体内氧化用。
(板书: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在上述过程进行的同时,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携带到肺部呼出。
人的呼吸作用就是这样反复进行的过程。
由于铁在输送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人体内铁的总量的60%~70%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内。
人缺铁时会得贫血病。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2—3、图12—4)[投影练习]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5%,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为多少?解:68000×0.335%÷56≈4(个)答:略师:血红蛋白除了能和氧气结合外,还能与一氧化碳结合,且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
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
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
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就有一氧化碳。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2—5和P92资料,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讲解]当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化学物质时,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故重金属盐、甲醛可使人畜中毒。
由于甲醛能使蛋白质变质,故可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久保存。
[讨论]有人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目的是为了使水产品保存更长时间而不腐烂,但人食用了这样的水产品会引起中毒。
三、课堂小结由以上的学习可知,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将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贫血等。
因此,我们在平常的饮食中,一定要注意对蛋白质的摄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1课时蛋白质一、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蛋白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还需要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上下功夫,比如要求学生对蛋白质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对常见含有蛋白质的物质进行收集整理,在亲身体验中探究学习。
第2课时糖类油脂维生素知识与技能1.了解营养素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2.了解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重点知道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
难点了解糖、脂肪、维生素等人体常见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人饿了,会浑身无力,此时首先想到要吃饭;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中途要喝葡萄糖水;消化吸收能力差的病人要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水……人们要维持一定的体温,要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热量和能量。
吃饭或摄入葡萄糖,为什么能提供人们活动所需的热量和能量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有关糖类的知识。
[板书]一、糖类 二、新课教学[讲解]一般地说,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也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板书]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人们吃饭,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主食中摄入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板书]1.淀粉[(C 6H 10O 5)n ]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H 12O 6。
[板书]2.葡萄糖(C 6H 12O 6)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固体。
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淀粉储藏在肝脏和肌肉中。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