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病害基础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

“植物病害基础”教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

2006年3月修订

植物病害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阐述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的致病病原物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与分类以及它们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植物的抗性,群体发病的规律,流行与预测以及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上述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今后工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植物病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微生物学、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病害流行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运用病害发生流行与植物、病原、环境条件辩证统一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

植物病害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症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2.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和症状。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在诊断病害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病害引入植物病害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各种植物病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损伤,没有逐渐发生的病理程序,因此不属病害。雹、昆虫以及高等动物对植物造成的机械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茭白,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是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异常后果,也属于植物病害。但从经济学观点考虑,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认为是植物病害。

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病原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植物病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1845年在爱尔兰因马铃薯发生晚疫病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和大量的移民;1943年由于水稻发生胡麻斑病而引发孟加拉国的饥馑,死亡人数超过200万。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植物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按病原物分为真菌病害、原核生物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真菌病害又可细分为霜霉病、疫病、白粉病、菌核病、锈病、炭疽病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掌握同一类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2.按照寄主作物类别划分

植物病害可以分为农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以及林木病害等。农作物病害又分为水稻病害、小麦病害、玉米病害、大豆病害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统筹制定某种植物多种病害的综合防治计划。

3.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植物病害可分为气流传播病害、土传病害、水流传播病害、昆虫传播病害、种苗传播病害等。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依据传播方式考虑防治措施。 4.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植物病害可以划分为叶部病害、果实病害、根部病害等。

另外,还可以按照植物的生育期、病害的传播流行速度和病害的重要性等进行划分病害、储藏期病害、流行性病害、主要病害、次要病害等。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是植物感染病原物后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植物感病后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如苗期为病状,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通常病害都有病状和病征,但也有例外。非侵染性病害不是由病原物引发的,因而没有病征。侵染性病害中的真菌、细菌、寄生性植物引起的病害有病征,而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所致的病害无病征。

无论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都是由生理病变开始,随后发展到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因此,症状是植物内部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在植物外部的表现。各种植物病害的症状都有一定的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植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依据症状进行识别。

(一)病状类型

1.变色

变色是指植物的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变色是由于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其细胞并没有死亡。以叶片变色最为多见,如花叶、斑驳、褪绿、黄化、红化、紫化和明脉等。

2.坏死

坏死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多为局部小面积发生,如各种病斑、穿孔、叶枯、叶烧、疮痂、溃疡、猝倒和立枯等。

3.腐烂

是植物大块组织的分解和破坏,如干腐、湿腐和软腐等。根据腐烂的

部位不同又有根腐、茎基腐、果腐和花腐等。。

4.萎蔫

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主要由于植物维管束受到毒害或破坏,分吸收和运输困难造成的。病原物侵染引起的萎蔫一般不能恢复,萎蔫有局部性的和全株性。植株失水迅速仍能保持绿色的称青枯,不能保持绿色的称枯萎和黄萎。,

5.畸形

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生长发生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使被害植物全株或局部形态异。如矮化、矮缩、丛枝、皱缩、卷叶和瘤肿等。畸形多由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侵引发的。

(二)病征类型

1.霉状物

植物发病部位常产生各种霉,如真菌的菌丝、孢子梗和孢子在植物表面构成的特征,其着生部位、颜色、质地、疏密变化较大。

可分为霜霉、绵霉、灰霉、青霉及黑霉等。

2.粉状物

粉状物是一些孢子和孢子梗聚集在一起所表现的特征。根据粉状物的颜色不同可分为锈粉、白粉、黑粉和白锈等。

3.粒状物

粒状物是在病部产生的形状、大小、色泽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的小颗粒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和菌核等。

上述三种是植物真菌性病害所具有的病征。

4.脓状物

是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中细菌性病害所具有的病征菌痂或菌胶粒。

植物病害的症状对于病害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常见病害可以根据症状诊断。但是对某些病害文不能单凭症状进行识别,主要是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有复杂性。如坏境条件和作物品种不同会使症状发生改变;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不足,会使烟草病毒病症状不明显或隐症(症状消失);一种病害往往是几种症状形成的所谓综合症;植株感病时的生育期不同,症状也有变化。因此,对于一种新发生的病害,不能简单地根据一般症状确定病害种类。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明确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植物病害症状概念和类型。其中掌握植物病害症状及使学生透彻理解症状的概念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以爱尔兰大饥荒等实例,认识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说明植物病害症状概念;类型。归纳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害症状概念,类型。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布置学生做作业题。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1.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有哪些?

2.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有何重要区别?

第二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原真菌(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命名。

2.掌握鞭毛菌亚门真菌及所致植物病害。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真菌的无性孢子、有性孢子的类型在诊断植物病害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

由真菌引入植物病原真菌—分析—讲解—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对比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真菌是最重要的一类病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是菌丝体;营养方式为异养,没有叶绿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孢子。几乎所有的高等植物都受到一种或几种真菌侵染。有一些农作物如棉花、马铃薯、水稻、小麦等受到几十

种真菌的危害。因此,了解真菌的一般性状对于有效地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是必不可少的。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生长和发育的一般过程,先是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阶段,然后产生孢子繁殖。·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是真菌生长和营养积累时期;当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时期时,真菌转入繁殖阶段形成繁殖体,是真菌产生各种类型孢子进行繁殖的时期。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形态差别明显

1.真菌的营养体

真菌的营养体指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除极少数真菌营养体是单细胞外(如酵母菌),典型的真菌营养体都是呈纤细的管状体,称为菌丝,多根菌丝交织集合成团称为菌丝体。菌丝多数五色,有的呈粉、黄、绿、褐等颜色。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称为有隔菌丝;低等真菌的菌丝一般无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菌丝一般由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生长而成,以顶部生长并延伸。菌丝每一部分都潜存着生长的能力,每一断裂的小段菌丝在适宜的条件下均可继续生长。

寄生真菌以菌丝侵入寄主的细胞间或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当菌丝体与寄主细胞壁或原生质接触后,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菌丝体内。生长在细胞间的真菌,特别是专性寄生菌在菌丝体上形成吸器,伸人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和水分。吸器的形状因真菌的种类不同而异,有掌状、分枝状、指状、球状等。

真菌的菌丝体一般是分散的,但有时可以密集形成菌组织。真菌的菌组织还可以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变态类型。

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较坚硬的休眠体,菌核的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通常似菜籽状、鼠粪或不规则状。大的如拳头,小的需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初期常为白色或浅色,成熟后为褐色或黑色,多较坚硬。菌核的功能主要是抵抗不良环境,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能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体或在上面形成产孢结构。子座垫状,其主要功能是形成产孢结构,也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

2.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经过营养生长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段,形部分营养体分化为繁殖体,其余营养体仍然进行营养生长。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和有性两种,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孢子的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1)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的类型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所产生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在一个生长季中,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复产生多

次,是病害迅速蔓延扩散的重要孢子类型。但其抗逆性差,若环境不适宜则很快失去生活力。

游动孢子是在游动孢子囊中产生的内生孢子,是鞭毛菌的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球形、卵形或不规则形。游动孢子肾形、梨形,无细胞壁,具l~2根鞭毛,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是在孢子囊中产生的内生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球形,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分生孢子在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成熟后分生孢子从孢子梗上脱落,是子囊菌、半知菌的无性孢子。分生孢子的种类很多,形状、大小、色泽、形成和着生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真菌的分生孢子梗散生或丛生,有些真菌的分生孢子梗着生在特定形状的结构中,如近球形、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和杯状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

厚垣孢子是真菌菌丝的某些细胞膨大变圆、原大多数真菌只以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与无性孢子不同,可以抵抗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形成菌丝。

(2)有性繁殖及有性孢子的类型有性繁殖指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真菌的性细胞,称为配子,性器官称为配子囊。真菌的有性孢子多数一个生长季产生一次,且多在寄主生长后期,它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常是越冬的孢子类型和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卵孢子球形、厚壁,如鞭毛菌亚门卵菌的有性孢子。

接合菌亚门的有性孢子称为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在子囊中产生。子囊是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形态差异很大。子囊通常产生在有包被的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4种类型:球状无孔口的闭囊壳,瓶状或球状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如子囊菌亚门的有性孢子。’

担孢子通常在担子上产生,1个担子产生4个外生担孢子。如担子菌亚门真菌的有性孢子。

3.真菌的生活史

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每个子囊中一般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真菌的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生长一定时间后,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菌丝体在植物生长后期或病菌侵染的后期进入有性阶段,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进而发育成为菌丝体,回到产生下一代无性孢子的无性

阶段。

真菌在无性阶段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是病原真菌侵染寄主的主要阶段,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在真菌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真菌的多型性。典型的锈菌在其生活史中可以形成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和夏孢子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一般认为多型性是真菌对环境适应性的表现。也有些真菌根本不产生任何类型的孢子,如丝核菌的生活史中仅有菌丝体和菌核。有些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成生活史,称单主寄生,大多数真菌都是单主寄生;有的真菌需要在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交替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如锈菌。

有些真菌的有性阶段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其生活史仅指其无性阶段。了解真菌的生活史,可根据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

真菌分布广泛,遍布地上地下和水中,以及各种生物体的内外。真菌的种类繁多,在医药、农业、工业上也有各种真菌的应用。植物病原真菌主要归人五个亚门。

1.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是单细胞或者是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卵孢子。大多数生于水中,少数具有两栖和陆生习性。有腐生的,也有寄生的。

根肿菌纲的重要代表属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粉痂菌属(Spongospora) 。壶菌纲的节壶菌属(Physoderma)。卵菌纲的水霉目的绵霉属(Achlya) 和霜霉目的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athora)、白锈菌属(Albugo)霜霉属(Peronospora)、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直梗霜霉属(Plasmopara)、盘梗霜霉属(Bremia)、指梗霜霉属(Sclerospora)、霜疫霉属(Peronophytora)的菌体形态、发育过程,引起的病害与防治。病原鞭毛菌的分类。鞭毛菌引致的病害特点及防治原则。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鞭毛菌的基本特征。有性孢子的类型和无性孢子的类型。鞭毛菌亚门真菌分类。

其中理解有性繁殖及有性孢子的类型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利用图片、照片等生动真实的病原真菌形态来系统讲授。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布置学生做作业。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

1.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

2.鞭毛菌亚门主要特征及所致农作物病害有哪些?

第三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原真菌(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接合菌亚门真菌及所致植物病害。

2.掌握子囊菌亚门真菌及所致植物病害。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病原与所致病害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由亚门分类特征引入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分类系统—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2.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接合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囊内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弱寄生菌。与作物病害有关的主要有根霉届Rhizopus,无隔菌丝分化出假根和匍匐丝,在假根对应处向上长出孢囊梗。孢囊梗单生或丛生,分支或不分支,顶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囊轴明显,成熟后囊壁消解或破裂,散出孢囊孢子。接合孢子表面有瘤状突起。引起薯类、水果和南瓜软腐病。

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子囊菌亚门真菌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他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束等;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产生在子囊果内,少数是裸生的。常见的子囊果有子囊壳、闭囊壳、子囊腔和子囊盘。

子囊菌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与分化上的特征。子囊形成方式,子囊果

的类型。典型子囊菌的生活史。分类的依据和分纲目、科属的情况。半子

囊菌纲的外囊菌属(Taphrina)、不整囊菌纲的散囊菌属的无性阶段—曲霉属

(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病原形态和分类地位及所致病害。

球壳菌目的共同特征及基本特征,球壳菌目的的分类。长喙菌属

(Ceratocystis) 及甘薯黑斑病菌或甘蔗凤梨病形态甘薯黑斑病和甘蔗凤梨

病危害与防治。赤霉属(Gibberella) 及代表菌,藤仓赤霉—水稻恶苗病菌

(G..fujikuroi) 的形态,水稻恶苗病的危害与防治。疔座菌属及李红点病:

黑痣菌属及代表菌禾本科植物黑痣病。麦角菌科麦角菌属、绿黑菌属及病

例。腔菌纲的特点。分类:多腔菌目痂囊腔菌科痂囊菌属及代表菌有引起

葡萄黑痘病的痂囊腔菌。座囊菌目。共中重要的植物病原物有球座菌属

(Guignardia)和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格孢腔目特征,其中黑星菌

属的梨黑星菌在云南发生严重。黑腐皮壳属(Valsa) 代表菌苹果腐烂病菌

(Valsa mali)的形态、苹果腐烂病危害、病害循环及防治。盘菌纲子囊果

是子囊盘。分类: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及代表菌油菜菌核病菌的形

态、危害与防治。认识虫草属(Cordyceps)及经济意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子囊菌的基本特征。分类的依据和分纲目、科属的情况。重要属的病原

形态、分类地位及所致病害。

难点在于理解病原与所致病害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系统讲授,归纳本部分的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子囊菌亚门主要特征及所致农作物病害有哪些?

第四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原真菌(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担子菌亚门真菌及所致植物病害。

2.掌握半知菌亚门真菌及所致植物病害。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病原与所致病害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由亚门分类特征引入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分类系统—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4.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担子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菌丝体发育有两个阶段,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菌丝,称为初生菌丝。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形成双核的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索和担子果等机构。无性繁殖一般不发达,有性繁殖除锈菌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高等担子菌产生担子果,担子散生或聚生在担子果上,如蘑菇、木耳等。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低等的担子菌不产生担子果,如锈菌和黑粉菌,担子从冬孢子萌发产生,不形成子实层,冬孢子散生或成堆着生在寄主组织内。担子菌亚门真菌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特征和分类,重要代表属柄锈菌属(双孢锈属)(Puccinia)、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多孢锈菌属(Phragmidium)、栅锈菌属(Melampsora)、层锈菌属(Phakopsora)、柱锈菌属(Cronartium)的病原形态、生活史和病原的多形性、转主寄生现象、分类地位和病例。常见所致病害: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矮腥黑穗病、麦类秆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玉米锈

病、向日葵锈病、花生锈病。

5.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亚门真菌的营养体多为分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多数种类有性阶段尚未发现。,少数发现有性阶段的多属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着生分生孢子的结构类型多样。有些种类分生孢子梗散生或呈束状,或着生在分生孢子座上;有些种类形成孢子果,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着生在近球形、具孔口的分生孢子器中,或盘状的分生孢子盘上。芽孢纲、丝孢纲的无孢目和丝孢目的重要病原真菌属的病原形态和所引起的病害:梨形孢属(Pyricularia)(稻瘟病菌)、青霉属)

(Pencillium) (柑桔青霉病菌)、粉孢属(Oidium)(月季白粉病菌)。葡萄孢属(Botryris)(蚕豆赤斑病)、突脐蠕孢属(Exserohilium)(玉米大斑病菌)、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其中玉米脐蠕孢引起玉米小斑病,稻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引起稻胡麻叶斑病)、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大麦网斑病菌)、链格孢属(Alternara)(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菌)、尾孢霉属(Cercospora)(牛皮菜褐斑),黑星孢属(Fusicladium)及引起的梨黑星病,拟棒束孢属((Isariopsis)及常见病菌葡萄褐斑病菌。瘤座孢目中的镰刀菌属(Fusarium), 无孢目的小核菌属(Sclerotium)(水稻小球菌核病)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苗期立枯病)。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冬孢菌纲锈菌目重要代表属病原的多形性、转主寄生现象、分类地位和病例。重点讲引起蚕豆锈病的单孢锈菌、引起梨锈病的胶锈菌。层菌纲的隔担耳及其常见病原菌茶桑膏药病菌,重点讲外担子菌科外担子菌属及常见病原菌茶饼病菌的坏损外担菌。担子果的类型和重要属竹荪。

半知菌的重要性及基本特征。半知菌的繁殖体与变态。无性生殖的孢子类型与子实体类型。典型生活史。半知菌的分类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分类的不同。半知菌的重要属的病原形态和所引起的病害。重点讲梨形孢属稻梨孢(Pyricularia)(稻瘟病菌)、突脐蠕孢属突脐蠕孢属(玉米大斑病菌)、离蠕孢属(Bipolaris)(玉米小斑病)、黑星孢属(Fusicladium)及引起的梨黑星病。瘤座孢目中的镰刀菌属(Fusarium) 和无孢目中的丝核菌属(Rhizoctonia)。病原半知菌所致植物病害的特点。结合四川,突出的有引起各种炭疽病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引起菜豆斑点病的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引起褐斑病的壳二孢属(Ascochyta)、引起芹菜斑枯病的壳针孢属(Septoria)。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利用图片、照片等生动真实的病原真菌形态来系统讲授冬孢菌纲锈菌目重要代表属病原形态、分类地位和病例。以胶锈菌属、双孢锈菌属为例

子讲授病原的多形性、转主寄生现象。归纳本部分的内容。布置学生做思考题。

系统讲授半知菌的重要性及基本特征。利用图片、照片等生动真实的病原真菌形态来系统讲授半知菌的繁殖体与变态、无性生殖的孢子类型与子实体类型。典型生活史。系统讲授半知菌的分类和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分类的不同。半知菌芽孢纲、丝孢目纲的重要属的病原形态和所引起的病害。归纳本部分的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1.担子菌亚门主要特征及所致病害有哪些?

2.半知菌的含义是什么?半知菌事实上包含哪些类别的真菌?

第五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侵染与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繁殖与个体发育。格兰氏染色反应,生理特性。以及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染途径,侵染途径与症状表现的关系,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特点。

三、教学设计:

由真菌引入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微生物,结构简单,一般由细胞壁和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无核膜包围,核质分散在细胞质中,形成椭圆形或近圆形的核质区。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能够侵染植物引起发病的原核生物称为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是仅次于真菌和病毒的第三大类病原生物,侵染植物可引起许多重要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纹病、马铃薯环腐病等。

原核生物除了引发植物病害外,还是人、畜病害的重要病原。如鼠疫、霍乱、痢疾、肺炎、破伤风、肺结核及炭疽病等。许多原核生物还能使食物和其他农产品腐败变质,人误食后会引起食物中毒。许多原核生物能够分解土壤的动植物残体,有的还可以固氮。有的还可以生产有机酸、酒精、味精、抗生素、胰岛素和沼气等。细菌通常与酵母和霉菌一起被用于发酵食物,例如干酪、泡菜、酱油、醋、酒及酸奶等。还有许多原核生物成为防治其他植物病虫害的生物农药。另外,利用处理或杀死过的病原原核生物,可以制成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原核生物界的成员很多,通常以细菌作为有细胞壁类群的代表,以菌原体作为无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类型的典型。细菌病害的数量和为害仅次于真菌和病毒,是引起植物病害最多的一类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一般细菌的形态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杆状菌,大小为0.5—0.8 um一1×3um,有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称为极鞭,着生在菌体四周的称为周鞭。细菌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革兰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的一个重要性状。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染色反应多为阴性,少数为阳性。,

细菌依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直接吸收寄主体内的营养。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其突出的特点是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20~30分钟可以裂殖一次。

植物病原细菌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6~30℃,能耐低温,对高温较敏感,通常48—53℃处理10分钟,多数细菌即死亡。植物病原细菌绝大多数为好气性,少数为兼性厌气性。一般在中

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菌原体的形态、大小变化很大,表现为多型性。有圆形、椭圆形、哑铃形、梨形和线条形。还有些特殊的形态,如分枝形、螺旋形等。菌原体的大小一般为80~800 nm。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分属于薄壁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原核生物形态简单、差异较小,侵染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原核生物很多。

薄壁菌门的主要属和代表种的病原形态和病例: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及引起的植物根癌病、布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及

引起的洋葱腐烂病、欧文氏杆菌属(Erwinia)及引起的软腐病、假单胞

杆菌属(Pseudomonas)及引起的丁香疫病、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及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劳尔氏菌属(Ralstoia)及引起的青枯病、节杆

菌属(Arthrobacter)、短杆菌属(Curtobacterium)、红球菌属

(Rhodococcus)、芽孢菌属(Bacillus)、链丝菌属(Streptomyces)、木质部

小菌属(Xylella)和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及其病例。

厚壁菌门,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及其引起的马铃薯环腐病。无

壁菌门,植原体属(Phytoplasma),螺原体属(Spiroplasma)及病例。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特点:

病害症状:病斑初期呈水渍状,叶斑四周常有晕圈,空气潮湿时有菌脓溢出。其症状有斑点,溃疡,穿孔,癌肿,枯萎,畸形

发生规律:

1、一般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2、通过雨水、流水、昆虫和带病的种苗,接穗,插条、球根或土壤进行传播

3、高温、多雨、N肥多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

预防措施:

1、检疫、选种、消毒种苗

2、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消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

3、发病时用抗菌素进行药剂防治

4、避免形成伤口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特点。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染途径,侵染途径与症状表现的关系,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课堂讲授系统讲授以上内容,归纳本部分的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同学积极思考。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有哪些性状?其引致农作物病害有哪些?

第六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毒

一、教学目标

认识植物病毒与植物病毒病学研究近况。学习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组分,植物病毒的增殖和复制。认识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组分、植物病毒的增殖和复制的机理和正单链RNA病毒的增殖复制过程。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特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特点。

三、教学设计:

由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引入植物病毒—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植物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目前已命名的植物病毒达1 000多种,其中许多为重要的农作物病原。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非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物。病毒粒体很小,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也称为分子寄生物。寄生植物的称为植物病毒,寄生动物的称为动物病毒,寄生细菌的称为噬菌体。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1.植物病毒的形态

病毒比细菌更加微小,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完整的病毒称作病毒粒体。高等植物病毒粒体主要为杆状、线状和球状等。线状、杆状和短杆状的粒体两端钝圆或平截,粒体呈菌状或弹状。

病毒的大小在个体之间有差别,一般是以平均值来表示。线状粒体大小为(480~1 250)nmX(10~13)nm;杆状粒体大小为(130—300)nm X(15—20)nm,弹状粒体大小(58—240)nm>:(18—90)nm;球状病毒粒体为多面体,粒体直径多在16—80 nm。许多植物病毒可由几种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粒体组成,如苜蓿花叶病毒(AMV)具有大小不同的5种粒体,分别为杆状和球状。

2.植物病毒的结构和成分

植物的病毒粒体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植物病毒粒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的比例因病毒种类而异,一般核酸占5%一40%,蛋白质占60%一95%。此外,还含有水分、矿物质元素等;一种病毒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高等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数是单链RNA,极少数是双链的。植物病毒外部的蛋白质衣壳具有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或紫外线破坏的作用。同种病毒的不同株系,,蛋白质的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3.植物病毒的理化特性

病毒作为活体寄生物,在其离开寄主细胞后,会逐渐丧失侵染力,不同种类的病毒对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反应有差异。

(1)钝化温度(失毒温度) 指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后,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相当稳定。大多数植物病毒钝化温度在55—70℃之间,烟草花叶病毒的钝化温度最高,为90一93℃。

(2)稀释限点(稀释终点) 把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加水稀释,使病毒保持侵染力的最大稀释限度。各种病毒的稀释限点差别很大,如菜豆普通花叶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3,烟草花叶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b。

(3)体外存活期(体外保毒期) 在室温(20~'22℃)条件下,含有病毒的植物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大多数病毒的体外存活期为数天至数月。

(4)对化学因素的反应病毒对一般杀菌剂如硫酸铜、甲醛的抵抗力都很强,但肥皂等除垢剂可以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分离而钝化,因此常把除垢剂作为病毒的消毒剂。

4.植物病毒的增殖

植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状态的分子寄生物,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复制通常在寄主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进行,以自身为模板,需寄主提供复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量,并利用寄主的部分酶和膜系统。

(二)重要的植物病毒及所致病害

1.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raovirus

烟草花叶病毒(TMV),病毒形态为直杆状,直径18 am,长300 nm,病毒基因组核酸为单链RNA。寄主范围广,属于世界性分布;依靠植株间的接触、花粉或种苗传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引起番茄、马铃薯、辣椒等茄科植物的花叶病。,

2.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

马铃薯Y病毒属为线状病毒,直径11~15 am,长750 nm’具有一条正单链RNA。主要以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个别可以种传。所有病毒均可在寄主细胞内产生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或核内含体和不定形内含体。大部分病毒有寄主专化性,如马铃薯Y病毒(PVY)主要侵染马铃薯、番茄等茄科植物。.

3.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

典型种为黄瓜花叶病毒(CMV),粒体球状,直径29 nm,有大小不同的3种病毒粒体。CMV在自然界依赖蚜虫传播,也可由汁液接触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寄主包括十余科的百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常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病害症状复杂多样。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组分和植物病毒的增殖和复制的机理。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系统讲授以上内容,图片显示病毒的形态、结构、增殖和复制的过程。归纳本部分的内容。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 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 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 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 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 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 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 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 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四、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 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 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 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 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来自于他们的自身经验的,其中的 因果关系也基于思维可及的范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一张张小脸干的红彤彤的,在太阳 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知道植树能美化环境,使我们的 城市更加美丽。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丽点点滴滴,让 我们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蓝天、绿地、红积木;健康、快乐、 我最棒”的教育蓝图下!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农学课件《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课程编号:B1013103 适用专业:园林专业本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时:6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4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及植物基本类群的进化与分类的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现象及植物类群与分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有关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详细介绍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类的基础知识。 3、总体要求:熟练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繁殖、分化。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类型、特点和分布。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主要特征;掌握被子植物重要科的特点,并能初步鉴定植物。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和《植物遗传学》等及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 5、修订的依据:1996年学校《植物学》教学大纲。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植物解剖学学时:50 任课教师:

三、教学内容: 课目一: 细胞基本结构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难点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的比较, 绪论 第一节植物与植物界 一、植物的多样性(10分钟) 二、植物界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界的划分 (二)生物界的划分 1.二界系统: 2. 三界系统: 3. 四界系统: 4. 五界系统: 5. 六界系统: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 一.植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 光合作用: 矿化作用: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碳循环 2、氮循环 第三节:植物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 一.研究对象: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建多种关系的科学。 二.分支科学: 1、植物形态学: 2、植物分类学: 3、植物生理学: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植保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植物保护学是现代农业高产、稳产、高效、优质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与植物生产类各专业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非植保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病害、虫害、 草害、鼠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策略,并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能,从而培养出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生,为培养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 1.植物保护的对象 2.植物保护的目的 3.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4.植物保护的方式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的概念,有害生物及其灾害,防与治。 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1.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 2.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 习题要点:植物保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 3.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习题要点:农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植物保护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植物保护方针。 本章重点是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树立植物保护观念,采取正确地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保护中涉及的不同的有害生物的类群,理解广义的植物保护与狭义的植物保护之间的区别,并结合后续章节的内容,掌握植物保护的综合治理策略和植物保护的目的。 第二章植物病害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 1.植物病害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植物病害的类型 习题要点:病害三角,人为干扰,伤害与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和症状,病害的两重性,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1.真菌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鳃叶状触角的昆虫属于(A )。 A 金龟甲科 B 蝼蛄科 C 食蚜蝇科 D 蝗科 2.使花卉叶片形成缺刻、孔洞等为害状的害虫的口器类型是(B )。 A 刺吸式 B 咀嚼式 C 虹吸式 D 舐吸式 3.缨翅目蓟马的口器是(D )。 A刺吸式 B 咀嚼式 C 虹吸式 D 锉吸式 4.蝶类触角类型是(A )。 A 棍棒状 B 羽状 C 线状 D 栉齿状 5.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用药剂类型是(B )。 A 胃毒性杀虫剂 B 内吸性杀虫剂 C 化学保护剂 D 化学治疗剂6.蝼蛄的前足是(C )。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7.蛾蝶类成虫的翅属于(D )。 A 缨翅 B 半翅翅 C 复翅 D 鳞翅 8.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该昆虫头式属(B )。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无头式 9.昆虫从卵产出到孵化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B )。 A 产卵期 B 卵期 C 成虫期 D 幼虫期 10.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雌体直接产下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C )。 A 两性生殖 B 多胚生殖 C 孤雌生殖 D 卵胎生 11.蝇类幼虫胸腹部均无足,该类幼虫属(B )。 A 多足型 B 无足型 C 寡足型 D 原足型 12.昆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所经历的时间称为(A )。 A 产卵前期 B 产卵期 C 成虫期 D 卵期 13.三化螟只为害水稻或再生稻,这种食性是(C )。 A 多食性 B 寡食性 C 单食性 D 杂食性 14.既可取食活体动物,又可取食植物的昆虫的食性是(D )。 A 多食性 B 寡食性 C 肉食性 D 杂食性 15.口器虹吸式,翅两对,膜质,翅面及体上密布鳞片,该虫属(A )。 A 鳞翅目 B 膜翅目 C 双翅目 D 鞘翅目 16.菜粉蝶幼虫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该虫食性属( B )。 A 多食性 B 寡食性 C 单食性 D 杂食性 17.确定我国植保工作方针的会议召开在(B )。 A.1970年B.1975年 C.1978年D.1980年 18.蝗虫等大多数植食性昆虫头式属于(A )。 A.下口式B.前口式 C.后口式D.上口式 19.蝶类的口器为(B )。 A.咀嚼式B.虹吸式 C.刺吸式D.锉吸式口器 20.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是(A )。 A.两性生殖 B.孤雌生殖 C.多胚生殖D.卵胎生 21.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A )。 A.孵化B.羽化 C.补充营养D.滞育 22.下面属于渐变态昆虫的是(A )。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十二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23次课第十章第一、二节学时: 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 第12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第一节农田杂草的概念与危害 ▲概念:杂草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广义地说,杂草是指长错了地方的植物。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在一定的条件下,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可称为杂草。 ▲危害:①与农作物争水、争肥;②侵占地上和地下空间,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干扰作物生长;③杂草是作物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④杂草降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⑤防除杂草将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⑥杂草混杂在收获物中;食用后影响人畜健康;⑦影响水利设施。 第二节除草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 一、除草剂的选择性 概念:除草剂只杀杂草不伤作物,或只杀某种或某几种杂草而不伤害其他杂草和作物的特性。 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植物由于形态的差异,即生长点位置、叶片形状、表皮结构、叶片直立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对药剂附着或吸收量的不同,从而产生的选择性。 (二)生化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 1.酶促活化作用这类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或毒害较小,但经植物体内代谢后成为有毒物质。如用二甲四氯丁酸防除豆田中的蓟、藜等阔叶杂草。 2.除草剂的钝化作用除草剂本身虽对植物有毒害,但经植物体内酶或其他物质的作用,则钝化而失去活性。由于药剂在不同植物中的代谢钝化反应中速度与反应程度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选择性。如用敌稗防除稻田的稗草。 (三)生态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部位和植物生育时间的差异,从而安全有效地防除田间杂草。 1.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根系、种子在土壤中分布深浅的不同或利用作物和杂草生长部位的不同形成的选择性。 2.时差选择性利用杂草与作物发芽、出土时间差异或施药与播种的时间差异所形成的选择性。 二、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施药时间分播前处理、播后苗前施药、苗后处理。 (二)按施药对象分土壤处理、茎叶处理。 (三)按施药方式分涂抹施药、撒施、泼浇、滴灌、点状施药。 三、稻、麦、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保护教案 ——植物病害基础部分主讲教师:吴郁魂

“植物病害基础”教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组 2006年3月修订 植物病害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阐述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发生的致病病原物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与分类以及它们与植物病害的关系。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病害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植物的抗性,群体发病的规律,流行与预测以及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的基本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上述有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今后工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植物病理学与其他学科如微生物学、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病害流行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下,运用病害发生流行与植物、病原、环境条件辩证统一的观点,把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外读物和教学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反复思考、努力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时间安排: 植物病害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2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症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定义和类型; 2.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和症状。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病害的症状在诊断病害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病害引入植物病害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其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发生病害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发生不断变化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各种植物病害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损伤,没有逐渐发生的病理程序,因此不属病害。雹、昆虫以及高等动物对植物造成的机械菰草感染黑粉菌后幼茎形成肉质肥嫩的茭白,韭菜在弱光下栽培成为幼嫩的韭黄,是植物本身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而形成的异常后果,也属于植物病害。但从经济学观点考虑,其经济价值提高了,不认为是植物病害。 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病原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植物病原物大多具有寄生性,因此病原物也被称为寄生物,它们所依附的植物被称为寄主植物,简称寄主。 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1845年在爱尔兰因马铃薯发生晚疫病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和大量的移民;1943年由于水稻发生胡麻斑病而引发孟加拉国的饥馑,死亡人数超过200万。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 1.按照病原类别划分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答案教案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 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 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 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 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 4 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 3 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 4 对臀足 1 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 对臀足 1 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 发育起点温度,K 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植物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藻类(Algae)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蓝藻门的原始特征,对其它特点作一般性了解;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其它门类的重要特征作一般了解;生活史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特点,对各代表属的生活史等要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各门类的特征比较,建立植物的演化趋势的观念。 教学重点:蓝藻门的原始特征;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生活史的类型,及其各类的特点。 难点:众多的藻类门,要想分别记住很困难,由于藻类是个低等的庞杂类群,生活史、生殖方式、藻体类型等都多样化,需要讲述的代表植物也自然多,众多的代表属记起来非常困难。 教学方法、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看图片解说,图片附简要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讲述之后,做简捷的总结,要求学生抄笔记,以加深印象。讲述过程中常采用对比法,回顾前面的内容要点。讲授一个段落之后,带领学生简要回顾。教学中拟采取系统树的方法归类,采取对重点门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便于记忆。课后通过网络学堂留思考题和作业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提交。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藻类(Algae) 第一节藻类植物概述 (一)藻类植物特征: 1.光自养 2.原植体植物 3.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4.无胚 5.大多生活于水中,或生活于湿润的地方 (二)藻类的分布和生境 分布范围广泛

较耐贫瘠不需要很多有机营养 不抗干旱水生或潮湿环境 (三)藻类是古老的类群 现存藻类从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方面的都表现得较原始。 原核蓝藻出现于距今大约35-33亿年前。 真核藻类出现于距今大约15亿年前。 参见P169 (四)藻类各门的重要程度分析 藻类起源于原核生物,共同祖先是具有叶绿素a、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光系统Ⅱ出现了分化,分成三大支系,高等植物则是绿藻的衍生类群,各大支系还在鞭毛类型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那些小短枝都是进化得较低,大多出于单细胞时期。 线条下方的类群是原核生物,上方的类群都是真核生物。 左侧大分支上的2个门有相同的方面:都具有叶绿素d和藻胆素,都没有游动细胞。 中间的大分支上的类群(包括高等植物)都具有叶绿素b, 除裸藻门句容鞭

植物保护技术练习题(绪论、第一章第一节)

绪论、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础知识(四节) 一.名词解释 休眠:假死性:抗生性:生活年史:趋性: 二.单项选择。 1.能在植物受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的口器类型是()A.咀嚼式 B.虹吸式 C.刺吸式 D.锉吸式 2.()是昆虫分目的重要特征。 A.触角 B.翅 C.口器 D.头式 3.昆虫的体壁可分为3层,其中属于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层的是() A.底膜 B.真皮 C.上表皮 D.表皮层 4.属于季节性孤雌生殖的是() A.蜜蜂 B.蚂蚁 C.蚜虫 D.介壳虫 5.下列属于过渐变态的是() A.蓟马 B.蜻蜓 C.蚜虫 D.蝗虫 6.昆虫连蜕两层皮后,属于()龄幼虫。 7.引起滞育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光周期 D.土壤因素 8.有利于昆虫渡过不良环境的习性是() A.食性 B.群集性 C.假死性 D.迁飞性 9.昆虫的滞育低温区一般为()

~8℃~40℃~20℃~-10℃ 10.昆虫纲分为( )个科()目。 , 9 ,8 , 10 ,9 11.梨小食心虫属于()科()目 A.小卷蛾鳞翅 B.茎蜂膜翅 C.奇丁虫鞘翅 D.飞虱同翅 12.芒角亚目泛指() A.蚊类B蝇类 C.虻类 D.蝶蛾类 13.螨类属于()的生殖方式。 A.两性生殖 B.卵胎生 C.多胚生殖 D.孤雌生殖 14.使用农药时,药剂容易由()进入虫体,使其中毒死亡。 A.腿节 B.胫节 C.附节 D.转节 15.昆虫的腹部由( )节组成 ~20 ~11 ~8 三.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触角由()三部分组成。 A柄节B梗节C亚节D鞭节 2.腹部可以伸缩弯曲,有利于() A.运动B交配C产卵D呼吸 3下列属于特异生殖的是() A.两性生殖B孤雌生殖C卵胎生D多胎生殖 4幼虫属于无足型的是() A天牛B象甲C蝇类D瓢虫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农药的基本概念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3章第1节学时:4 班级:1、19 授课内容:农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1. 掌握农药的含义与常规分类方法。 2.掌握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农药对人及高等动物的毒性。 3.重点掌握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农药毒力的表示方法。 4.了解影响农药毒力和药效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毒性、毒力、药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特别是剂量的概念。 2.农药、防治对象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毒力、药效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 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药的定义及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二、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⒈无机农药 ⒉有机农药 按用途分类: ⒈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⒉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⒊杀菌剂:对病原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⒋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⒌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⒍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 ⒈胃毒剂;⒉触杀剂;⒊熏蒸剂;⒋内吸剂;⒌拒食剂;⒍驱避剂;⒎引诱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杀菌剂): ⒈保护性杀菌剂;⒉治疗性杀菌剂;3. 铲除性杀菌剂 按作用方式分类(除草剂): ⒈输导型除草剂;2、触杀型除草剂;3、选择性除草剂;4、灭生性除草剂 第二节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 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毒力测定一般多在室内进行。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 一、药剂毒力的测定 农药毒力单位 ⒈致死中量(LD50) ⒉致死中浓度(LC50) ⒊抑制中量(ED50) ⒋抑制中浓度(EC50) 二、药效与防效的计算 ⒈杀虫剂;⒉杀菌剂;⒊除草剂 第三节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施于农作物后,如果使用不当或其他因素,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药害。但也有一些药剂,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除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外,还有刺激作物生长的良好作用。 一、农药是否产生药害的决定因素 ⒈农药的性质 ⒉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⒊环境条件 植物药害的症状 1)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在喷药后短期内产生,甚至在喷药数小时后即可显现。症状一般是

高职植物学教案

《植物学》课程教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植物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植物学的意义课时:4课时 教学班级:任课教师: 能力目标:通过对植物学这门课程的介绍以及案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明白到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帮助。 知识目标: 知识点: 实训项目: 实训成果: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植物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和景观创造,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来营造。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或者是现代公园设计或是酒店设计,任何一处景观设计都少不了植物的配置这个部分,植物配置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1、课程的定位 《植物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方向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导课程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美学、园林设计概论。 2、对应的行业岗位 主要岗位: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拓展岗位:景观设计师、风景园林设计师 3、课程任务 1、对常见的植物识别、掌握其生态习性、园林用途、观赏价值。(认) 2、掌握植物配置的方法及在园林景观额运用。(用) 4、学时安排 5、推荐教材 (1)《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 作者:陈月华、王晓红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2)《园林绿化设计、栽植与养护》 作者:谢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核方式和纪律要求 旷课超过10%的取消考试资格,迟到超过3次无考勤成绩,请假也算缺勤、请假一节课平时成绩扣5分(共40分)。 考勤20分 平时作业30分 课程结束考试50分 二、设计著名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欣赏 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明白植物配合,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1、巴厘岛君越大酒店---东南亚园林景观设计 2、Stormking雕塑公园---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 3、赛门铁克公司绿洲---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 4、苏州园林拙政园—中国古典山水园林 5、法国凡尔赛宫园林—法式古典园林 通过以上的两个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同样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植物的出现园林就缺少了生命、缺少了四季的变化、缺少了与建筑之间的衬托与呼应。通过以上五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得知,无论是公园、酒店、还是城市绿地、无论是现代园林还是古典园林的设计,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植物的运用。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植物学是必不可少且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植物的运用不了解,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 三、植物学在园林景观中的意义 1、观赏及造景 (1)隐蔽园墙,扩展空间 沿园界墙种植乔、灌木或攀爬植物,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代替装饰砖、石、灰等构筑起来的呆滞背景。在观赏上显得自然活泼,而且高低掩映的植物还可以造成含蓄莫测的景深幻觉,从而扩大了园子的空间感。 (2)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植物还可以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在不宜采用简直手段划分空间的情况下,以自然的植物材料,如乔、灌木高低搭配或竹丛进行空间分隔,可以达到完全隔断视线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利用植物取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分节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测试题一、选择题 1.鳃叶状触角的昆虫属于 A 金龟甲科 B 蝼蛄科 C 食蚜蝇科 D 蝗科 2.使花卉叶片形成缺刻、孔洞等为害状的害虫的口器类型是 A 刺吸式 B 咀嚼式 C 虹吸式 D 舐吸式 3.缨翅目蓟马的口器是 A刺吸式 B 咀嚼式 C 虹吸式 D 锉吸式 4.蝶类触角类型是 A 棍棒状 B 羽状 C 线状 D 栉齿状 5.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用药剂类型是 A 胃毒性杀虫剂 B 内吸性杀虫剂 C 化学保护剂 D 化学治疗剂6.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7.蛾蝶类成虫的翅属于 A 缨翅 B 半翅翅 C 复翅 D 鳞翅 8.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该昆虫头式属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无头式 9.昆虫从卵产出到孵化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 A 产卵期 B 卵期 C 成虫期 D 幼虫期 10.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雌体直接产下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 A 两性生殖 B 多胚生殖 C 孤雌生殖 D 卵胎生 11.蝇类幼虫胸腹部均无足,该类幼虫属 A 多足型 B 无足型 C 寡足型 D 原足型

12.昆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所经历的时间称为 A 产卵前期 B 产卵期 C 成虫期 D 卵期 13.三化螟只为害水稻或再生稻,这种食性是 A 多食性 B 寡食性 C 单食性 D 杂食性14.既可取食活体动物,又可取食植物的昆虫的食性是 A 多食性 B 寡食性 C 肉食性 D 杂食性15.口器虹吸式,翅两对,膜质,翅面及体上密布鳞片,该虫属 A 鳞翅目 B 膜翅目 C 双翅目 D 鞘翅目16.菜粉蝶幼虫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该虫食性属 A 多食性 B 寡食性 C 单食性 D 杂食性 17.确定我国植保工作方针的会议召开在 A.1970年B.1975年 C.1978年 D.1980年18.蝗虫等大多数植食性昆虫头式属于 A.下口式B.前口式 C.后口式D.上口式19.蝶类的口器为 A.咀嚼式B.虹吸式 C.刺吸式D.锉吸式口器20.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是 A.两性生殖B.孤雌生殖 C.多胚生殖D.卵胎生21.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 A.孵化B.羽化 C.补充营养D.滞育 22.下面属于渐变态昆虫的是 A.蚜虫B.蜻蜓 C.蓟马D.粉虱23.棉铃虫的幼虫是 A.原足型B.多足型 C.寡足型D.无足型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幼儿园小班“植树节”活动《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案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四、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来自于他们的自身经验的,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基于思维可及的范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一张张小脸干的红彤彤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知道植树能美化环境,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丽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蓝天、绿地、红积木;健康、快乐、我最棒”的教育蓝图下!

植物保护技术练习题

绪论、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础知识(四节)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填空 4.头部是昆虫体躯的最一个体段,由个体节愈合而成,形成一个坚硬的形头壳,表面有许多,将头壳分成许多小区。头壳的上面称,后面称,前面称,丙侧称,额的下面是。 5.蝗虫、蝶蛾的幼虫头式属于,步行虫的头式属于,蝉、蝽象、蚜虫的头式属于。 6.绝大多数昆虫都有一对触角,位于额的,是昆虫的器官,主要有、和的功能,用来寻找和。 7.昆虫的触角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一节称,第二节称,第三节称,鞭节由许多组成。其形状变化很大,是识别和区分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类型有下列几种:、、、、、、、、、、及。 8.昆虫口器由、、、及五部分组成;刺吸式口器的上唇很短,呈,下唇长而粗,延长成,前面有一个,里面藏着由、特化成细长的,四根口针相互嵌接组成和。 9.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节组成,有对胸足和对翅,是昆虫的中心;每个胸节由4块组成,背面的称,左右两侧称,腹面的称。 10.昆虫胸足由、、、、及爪组成,其的表面有很多感觉器,害虫有喷有剂的植物上爬行时,药剂由此进入虫体引起中毒死亡。 11.昆虫足的主要类型有、、、、游泳足、及。 12.昆虫的翅一般呈现三角形,与之间的角为肩角或基角,与之间的角为顶角,与之间的角称为臀角。不同类型的昆虫的翅,可以用来,是昆虫的重要特征。 13.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具有很多起着作用的翅脉,翅脉的排列状况称为,是的重要依据;翅脉可以分为和两类。 14.为适应其功能的需要,昆虫的翅有如下类型:膜质面透明的,革质的,角质的,前翅端半部膜质、基半部革质的,膜质翅上被有许多鳞片的,翅上被有很多细毛的,翅缘缀有很长的缨毛的。 15.腹部是昆虫和的中心,一般由节组成,第1-8腹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腹

2015级植物保护学概论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1课时,讲授1) 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一、填空题(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举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东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土层的危害及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喷雾 C、拌种 D、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植物学知识点电子教案

植物学知识点

植物学复习题 一细胞 1.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用他改进了的显微镜观察软木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其内容:①一切动植物有机体由细胞发育而来。②每个细胞是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有其他细胞共同组成整个生命而起着应有的作用。③新细胞来源于老细胞的分裂。 意义:揭示生物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的规律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所有生活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所有细胞都是一个细胞核吗?不是不是 3.植物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组成。 细胞壁----根据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不同,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部分。壁上有纹孔、胞间连丝等结构。次生壁分为外、中、内三层。 初生壁是填充方式次生壁是附着方式 细胞壁的特化①木化---木质素-----增加硬度②角化----脂肪酸-----降低透性防病菌③栓化----木栓质----降低透性④矿化----SiO2-----增加硬度保护 4.请解释“生物膜”、“胞质运动”、“核孔”、“胞间连丝”、“纹孔”、“胞间隙” 纹孔:指此生壁上的凹陷结构物。物质可通过纹孔在细胞间运转。(成熟细胞即有次生壁的细胞才有常成对着生。)根据纹孔加厚的方式不同,分为具缘纹孔、单纹孔、和半具缘纹孔三种类型。12页 生物膜:细胞内的各种膜如质膜、核膜、液泡膜以及组成某些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胞间隙: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有的细胞胞间层可局部消失而形成细胞间的空隙。功能:连接相邻细胞、缓冲细胞挤压。 核孔:内、外膜每隔一定距离便愈合成穿孔,叫核孔。(沟通核质与细胞质的通道。核孔的有效通道的直径是可以调节的,大分子通过核孔是变为细长形,消耗ATP.) 胞质运动:在生活细胞中,细胞质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规则的持续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转动式运动(细胞质按照一个方向做定向流动)、循环式运动(细胞质有不同的流动方向)]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壁,把相邻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原生质丝。常存在于纹孔的部位。作用: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的物质和信息直接发生联系的桥梁。 5.细胞内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哪些?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哪些? 1 双膜结构的细胞器(质体线粒体)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2 单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微体 3 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 内质网(粗糙型光滑型)起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膜的表面积等 高尔基体:与有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修饰有关。功能是收集、加工包装和传递细胞质内合成的物质,向细胞的一定方向运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液泡里的水溶液称细胞液,呈微酸性,是原生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产物的混合液。 圆球体是一种主要起贮存作用的细胞器。 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6.细胞核包括哪些结构? 包括核膜、核仁、核质(染色体和核液)组成。(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生活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明显的细胞核) 7.质体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何?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有色体:仅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质体 白色体:不含色素的质体(包括造粉体、蛋白体、造油体) 造粉体:贮藏淀粉的白色体蛋白体:贮藏蛋白质的质体造油体:贮藏脂肪的白色体 质体的发育和转化8.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为特有酶。①正常分解②自体吞噬③自溶作用9.液泡是有生命活动的部分吗? 后含物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无机晶体和多种植物次生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