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艺术哲学》word版本共4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46 MB
- 文档页数:20
艺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对艺术哲学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1、作为美学的别称,德国的鲍姆嘉滕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的哲学,主张美学的确切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
”现代美学史上主张美学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家,都主张把美学叫做“艺术哲学”。
2、艺术哲学等同于艺术学,它属于文艺学范畴。
法国的丹纳的《艺术哲学》,主要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它与作为美学的艺术哲学虽有相同之处,但主要是关于艺术的理论。
以艺术作为本体性研究的艺术哲学,主要研究艺术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谢林在《艺术哲学》中,从历史上论述一般艺术的形成、发展、特征、根本规律,对诗歌、雕塑、绘画、建筑艺术、悲剧、喜剧、音乐、戏剧、神话、叙事诗等艺术形态、特征和艺术形成规律,做出了系统的研究。
它考察艺术材料的构成、考出艺术类型之间的差异,始终不离开艺术这个本体。
刘纲纪先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进行研究,涉及到两个学科即哲学和心理学。
偏重于哲学的叫艺术哲学,偏重于心理学的叫艺术心理学。
他认为艺术哲学既然把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现象,那么应该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研究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在艺术中的表现。
同时,还要研究艺术包含着的主体意识的复杂内容,如直觉、情感、欲望、意志、思维、想象和艺术的关系。
还要研究艺术创造的本质、艺术作品的构成、艺术美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以及艺术各种形态、类型及演变规律。
书中共分五章:一、艺术与反映;二、艺术的反映对象;三、艺术的反映形式;四、艺术与美;五、中国古代艺术哲学概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使这本书的理论基石,属于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体系。
艺术哲学是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研究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研究人与艺术之间的精神联系、研究艺术的真理性和人类共通性的问题。
它当然包括艺术美的问题,但绝不仅仅限于艺术美的研究,它把艺术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去认识与把握,其视野应该更宽阔,更追求艺术沉思的精神深度。
第四章产生作品的环境基本形势以上说的是作品,按照我们的方法,现在需要认识产生作品的环境。
先考察产生作品的种族。
他们所以在绘画方面采取这种途径,完全是由于民族的和永久的本能。
意大利人的想象力是古典的,就是说拉丁式的,属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一类。
这一点不但可以用文艺复兴期的作品,用那时的雕塑,建筑,绘画来证明,也可以用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和现代的音乐来证明。
--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遍及全欧,但很晚才流入意大利,并且还是不完全的模仿。
固然我们遇到两所纯粹哥特式的教堂,一所在米兰,一所在阿西士修院,但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
即使在日耳曼族南侵的形势之下,对基督教的热情达到最高潮,意大利人的建筑还是用他的古代风格。
而他们改变风格的时候,也保存原来的趣味,采用坚固的形式,窗洞不多的墙壁,装饰简单,喜欢天然的明亮的光线。
他们的建筑物充满刚强,快乐,开朗,典雅自然的气息,正好和山北[阿尔卑斯以北]的大教堂象七宝楼台一样又繁琐又宏伟的结构,沉痛而庄严的境界,阴暗和变幻不定的光线,成为对比。
同样,就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们那种象歌唱一般的音乐,节奏清楚,便是表现壮烈的情绪也优美悦耳,正好和德国的器乐成为对比;前者的长处在于对称,圆润,抑扬顿挫,流畅,华丽,明净,界限分明,赋有戏剧天才;后者却那么博大,自由,有时又缥缥缈缈,最能表达幽微的梦境和深切的感情,抒写严肃的心灵在烦闷与孤独的摸索中间,窥测到宇宙的无穷与“他世界”时的说不出的意境。
--倘若研究一下意大利人和一般的拉丁民族如何理解爱情,道德,宗教,再观察他们的文学,风俗,人生观,就能发见无数凸出的征象都显出一种类似的想象力。
特色是喜欢和擅长“布局”,因此也喜欢正规,喜欢和谐与端整的形式;伸缩性与深度不及臼耳曼人;对内容不象对外表那么重视,爱好外部的装饰甚于内在的生命;偶像崇拜的意味多,宗教情绪少;重画意,轻哲理;更狭窄,但更美丽。
这种想象力了解人比了解自然多,了解文明人比了解野蛮人多。
丹纳《艺术哲学》种族自然环境:在气候方面,希腊的气候一年四季都非常的温和宜人,居民多习惯过露天生活。
因此,这个地区特别适合创造人体艺术。
在这样的气候中成长的民族,一定比别的民族发展得更快、更和谐。
这是因为,在希腊地区,没有酷热让人消沉和懒惰,因此人们也就少了做梦一般的萎靡,不会陷入神秘的默想。
同时也没有严寒让人僵硬而迟钝,因此不必为了生活而不断地劳动,也就不会陷入粗暴的蛮性。
另外,希腊的土地是丘陵地,几乎没有平原,土地贫瘠,出产的食物只有橄榄、葡萄、大麦和一些小麦。
但是自然景色很美。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希腊地区优美的景色供养着人的眼睛,给予人感官快乐,但是能吃饱肚子,满足肉体需要的东西却很少。
因此,他们苗条、活泼,生活简单,能呼吸新鲜空气。
希腊人这样的生活方式绝不会使头脑迟钝,因为减少肚子的需要只是为了增加智力的需要。
其次,希腊是滨海之区,适宜航海,使得希腊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水手的素质。
希腊人经常泛舟入海,商人、海盗或是冒险家,也搜刮着东方几个富庶的王国和西方的野蛮民族,带回物质和别人的思想观念和发明。
希腊人的这种生活方式特别能刺激人的聪明才智,锻炼智力。
在希腊人中,最成熟、最文明、最机智的,都是那些经常航海的人。
与此相反,那些住在内陆,不经常航海的人,则始终比较落后。
希腊人身上最主要体现出的是才气。
他们最使人钦佩的大事业是科学。
而他们从事科学还是出于同样的本能。
他们并不满足工商业上的运用,还要探究事物之所以如何的原因。
所以,希腊人有兴趣的只是纯粹的真理,他们擅长分析各种观念,为思想而思想,为思想而创造科学。
他们追求的是研究过程的本身,从中体会思辨的乐趣。
另外,古希腊人对神的观念淡薄。
在整个希腊境内,没有一样巨大的东西,外界的事物绝对没有比例不匀称、压倒一切的体积。
希腊人的眼睛在这儿能毫不费事地捕捉事物的外形,留下一个明确的形象,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的大小适中,简单明了,容易为感官接受。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的三要素
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艺术的三要素,分别是种族、环境和时代。
丹纳认为,种族是艺术的第一个因素。
他认为种族的特征、性格和精神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都会反映在艺术作品中。
环境是艺术的第二个因素。
丹纳认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影响。
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等会影响艺术家的视觉和感受,而社会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则会影响艺术家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时代是艺术的第三个因素。
丹纳认为,时代的特征和精神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都会反映在艺术作品中。
丹纳的艺术三要素理论强调了种族、环境和时代对艺术的影响,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艺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史、美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
《艺术哲学》读书稿简介:我们平时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看到一幅名画或是一座雕塑,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在些想什么呢?为什么同样是表现人体,有的艺术家喜欢肌肉男,有的又爱好丰满圆润的女性?如何为一个艺术品划定等级,它们的价值高低,又该如何来判定?本期内容我们将通过艺术是什么、影响艺术的因素和艺术的理想三个部分来为你解答。
关键词:艺术哲学、美学、文化、丹纳内容亮点:1.艺术有着怎样有趣的哲学?2.种族、环境和时代三个因素,是如何推动和影响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的?3.如何给不同的艺术品划分等级,它们的价值高低,又该如何来判定?大家平时去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在一幅名画或是一座雕塑面前,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同样是表现人体,有的艺术家喜欢肌肉男,有的又爱好丰满圆润的女性?如何为一个艺术品划定等级,它们的价值高低,又该如何来判定?西方艺术史门类众多,派别繁杂,哪怕只是粗略浏览个大概,都要花去很多的功夫,更不要提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归纳出创作规律与思想智慧。
在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面前,很多人都只能远远观望,摸不透其中的要领和精髓。
今天我们给大家解读的这本《艺术哲学》,就是要来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本书出版了五十年,也畅销了五十年,为普通人拨开艺术品面前的重重迷雾,打开了解艺术哲学的大门。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作者先探究了艺术品的本质与产生过程,并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尼德兰绘画,以及古希腊雕塑艺术切入,考察了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最后归纳出判定艺术品等级的三个衡量标准。
这本《艺术哲学》可不是一本简单的艺术史研究,它跨越了地理、历史、政治、文学和宗教等各个领域,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展现了每个不同时代的社会民俗和风气,讲透了推动各个艺术门类发展的内外因素与规律。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知名的艺术批评家、历史学家丹纳。
《艺术概论》(丹纳)读后感陈浩洋音乐学院音乐表演1311学号************《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
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
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对于我们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非常具有指导性。
丹纳(1828—1893),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等。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
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艺术哲学》是傅雷于1958—1959 年译出,并撰写了译者序,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论述丹纳《艺术哲学》中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
在丹纳的《艺术哲学》一书中,他提出了三种尺度来衡量艺术批评:描述性、评价性和诠释性。
这三种尺度涵盖了艺术批评的三个方面——描述作品、评价作品和诠释作品。
描述性尺度是指对作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不涉及任何主观评价和价值判断。
艺术批评家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清晰的表述能力,以便准确地传达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结构。
通过描述性批评,我们可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作品。
描述性批评是对评价和诠释的基础,因此它对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至关重要。
评价性尺度是指对作品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对其美学价值的评价。
艺术批评家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作品的价值,如其原创性、技巧、艺术性等。
但是,评价性批评不应该被主观情感所取代,而应该基于客观标准进行评价。
艺术批评家应该努力避免个人喜好和偏见的影响,进行理性和客观的评价。
诠释性尺度则是指对作品所涵盖的主题、象征、意义、历史背景等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
诠释性批评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家应该有深刻的哲学、历史和文学知识,以便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诠释和阐述。
总之,艺术批评需要综合运用这三种尺度,既描述作品的外在特征,又评价其美学价值,同时深入了解其内在意义和背景,从而形成一个尽可能全面和准确的评价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艺术批评,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艺术哲学》读书报告阿丽米热·阿迪力201432960003014法学一班《艺术哲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10月)(法国)H·丹纳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HippolyteAdolphe Taine)(1828年4月21日- 1893年3月5日),简称丹纳(Taine),H.A.丹纳(H.A.Taine),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
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评论集》(1858)、《评论续集》(1865)、《评论后集》(1894)、《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晰﹑详实的笔墨,讲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
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哲学。
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哲学上同时受着德国的黑格尔的影响。
丹纳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
艺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提出规律,证明规律"。
"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在这些事实面前艺术是如何产生"。
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方式奠定了丹纳在艺术史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
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
浅析丹纳《艺术哲学》中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艺术批评是艺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着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并利用批评的手段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在丹纳的《艺术哲学》中,他提出了三种尺度,即表现、意义和评价来描述艺术批评的本质。
第一种尺度是表现,即艺术作品的表面呈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的表面呈现不仅包括作品的物质形式,还包括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手法、色彩等。
艺术作品的表现尺度是批评艺术作品的第一个重要指导,因为它能够直接观察到和感受到。
批评者应该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技巧美,语言和诗歌的韵律、画面和音乐的节奏等等。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进行评判,可以从审美角度评价艺术家的手法和涵义,并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第二种尺度是意义,即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思想构成。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并不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结构,它还具有深层的内涵和思想。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往往透过作品表面的形态展现出来,这种内在的意义给人们的影响比表现更深远,也更难以把握。
在艺术批评中,批评者应该注重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思想,从而达到对艺术作品的真正理解。
艺术作品的意义尺度主要是借助于传统的人文学科,如文学批评、哲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才能深刻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
第三种尺度是评价,即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和评判标准的考量。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的评价尺度包括评价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等。
评价尺度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指导,因为它能够定位艺术作品以及批评者的价值观和立场。
在评价过程中,批评者应该坚持客观和公正的标准,充分考虑作品所处的时代、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作品的独特性和价值,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流行或者声名。
评价尺度是具体的标准和准则,需要批评者在实践中逐步调整和完善。
综上所述,艺术批评的尺度主要包括表现、意义和评价三个方面。
表现尺度是最基本的,是直接感受和观察艺术作品的表面形态;意义尺度是深层的,是通过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达到吸收其内在思想的高层尺度;评价尺度是批评的最终目的,包括对艺术作品整体的价值和质量的考察。
丹纳《艺术的哲学》——艺术中的理想本文摘自新浪博客,博主魏晋风度。
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或者主要观念,它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俗的产物,但在艺术世界里,艺术品存不存在等级之分?理想的艺术品应该具有什么特征?丹纳继续以实证主义方法追求他的艺术理想。
丹纳在对艺术的本质的论证过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艺术的本质就是对事物特征的表现,因此,依据其定义只要作品表达了作者的观念,就应该有其自身价值。
每件作品在现实中都有它的存在价值,在艺术中都有地位,但他们的地位往往是不同的,存在着等级之分、有不同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的作品,如关于丽达与天鹅的故事,很多画家都有过相同的作品,但达芬奇笔下的丽达相比较柯勒乔而言,明显价值更高,原因何在?丹纳认为,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表现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集中的程度”三者对于艺术的价值具有决定作用,他们越重要、对人类越有益、效果越集中,那他们在艺术世界里就有更为重要的价值,越接近艺术的理想世界。
所谓特征的“重要程度”主要是指在事物的结构中一种特征比另一特征更为重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前一特征不容易变动,更容易抵御外在和内在力量的袭击,如一个持续二三十年的思想感情和风俗比浮在表面的持续三四年的生活习惯与思想感情要重要;一个非常广阔深厚的历史时期(如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比一个时代(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思想感情重要;而一个民族的气质和特性比一个历史时期更为重要。
而越是表现特征重要的作品他们往往也越伟大。
《神曲》是中世纪人们的人生观;《浮士德》是十八世纪人们的人生观;《荷马史诗》是表现希腊民族特征的深刻表现。
相反,越是表面的,越是容易销声匿迹;在人体艺术中,最稳定的便是骨骼、关节的连接、肤色,而表现人体的衣服或装饰则是最低级的,画意极少而文学意味重的作品在艺术中仍处于较低级别。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艺术品等级的高低取决于表现的历史特征或者民族特征的重要程度,越是表现稳定的、深刻的特征,越容易成为伟大的作品。
品读丹纳的《艺术哲学》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影响艺术创作、发展与灭亡的“三要素”理论——种族、环境和时代,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和希腊雕塑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论证,这些论证对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为了探究《诗经》发展的外部规律以及“三要素”对《诗经》自身发展的指引作用,采用跨学科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诗经》进行分析。
从而可以看出,任何作品的出现、发展和灭亡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种族、环境和时代三要素相互制约,影响了诗经的创作和发展。
标签:丹纳;种族;环境;时代;诗经一、种族丹纳认为,人们身上的某些特征注定是与生俱来的和遗传的,这些特征完全是出于民族的和永久的本能,这些本能总是跟身体的气质和性格融合在一起,并因地理位置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群体,这就是种族。
丹纳提到的种族,更多的是指民族,比如日耳曼民族、拉丁民族,不同的民族又可以因生活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而细分不同的人种,比如西班牙人、比利时人,荷兰人,瑞典人。
在这里,他研究的是种族的特性及其基本性格。
希腊的地理位置有两个特点,一多丘陵地带,二滨海之区。
这个崎岖地区几乎没有平原,有的是连续不断、冈峦起伏的山脉,地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仅在小河与山溪的半干的河床与不毛的巉岩之间才能找出一条狭窄的可耕之地。
但是希腊的海岸线很长,大海凭借无数的港湾和迂回曲折的地形侵入陆地,构成一个天然的港湾。
这种地势必鼓励居民航海,从其他不同的方向寻求生存的法门。
因而造就了希腊人在理解能力上的天赋,启发他们的智力,刺激他们的才能。
“古代中国,不像现代的世界各国版图那样固定不变,内圈与外圈之间、化内之地与化外之地,经常处于弹性的变动之中,即所谓中心清晰,边缘模糊。
”不同于希腊,一面是海,一面是山,整个希腊的领土界限分明,把区域内外隔离开来。
根据考古发现,多在河流两岸之地,古代中国人口分布及其稠密。
夏人发源于今河南省中部嵩山山脉中,这正是中原华夏之地。
丹纳《艺术哲学》导读丹纳《艺术哲学》导读2009-06-24 09:50:43| 分类:哲学思想 |举报 |字号订阅法国史学家兼文艺理论家丹纳的《艺术哲学》不仅是一部文艺理论著作,也是一部艺术史著作。
他以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法兰西的艺术为例,提出了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有位英国批评家说:“丹纳的作品好比一幅图画,历史就是镶嵌这幅图画的框子。
”一、《艺术哲学》的作者与译者丹纳(1828—1893),出身于律师家庭,自幼聪明好学,长于抽象思维,老师曾预言他是一个“为思想而生活”的人。
中学时代成绩卓越,文理各科都名列第一;1848年,丹纳以第一名进入巴黎国立高等师范攻读哲学。
1851年毕业后任中学教员。
不久,因与当局政见不合而辞职,以写作为业。
丹纳精通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等。
1857年之后的几年间曾漫游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意大利诸国。
1864年应巴黎美术学校之聘,主讲美术史讲座;1871年曾在牛津大学讲学一年。
1878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丹纳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评论集》(1858)、《评论续集》(1865)、《评论后集》(1894)、《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生于上海,幼年坎坷,父亲被土豪劣绅诬陷入狱,抑郁病故。
傅雷由寡母抚养长大,天资聪颖,19岁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学习期间,与刘海粟成为知交,并开始发表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