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哲学》读后感1000字!源于生活的艺术,不会孤立存在。
作者:夏天艺术是什么?为什么而产生?我曾以为的是我们感受到美而有感而发的创作。
丹纳却说‘’艺术不是孤立的,是和某些时代精神或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原来艺术不单只是研究线条、画风……艺术还可以这么来解释。
丹纳的《艺术哲学》完全给了我一种不一样地体验。
本书一开始,作者丹纳就直接指出艺术的本质是与群众息息相通不会孤立而存在,它一定会带着时代的烙印。
随后围绕他的论点,丹纳重点采用三段分别代表欧洲艺术史高峰的例子来展开论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尼德兰的绘画、希腊的雕塑。
为什么这三个地区能高产出这么多优质的艺术品呢?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特性,历史时期息息相关。
丹纳的论证是恢弘的,思维是辩证的。
随着他的讲解,一幅一幅的史诗画卷仿佛一一在我的眼前展现。
他所讲的每一段艺术产生的井喷期,无一例外都从环境开始,再从环境到民族特性。
不同的环境锻炼出不同的民族特性。
例如意大利这个拉丁民族,不同于理性的日耳曼民族的德国人,意大利人更多地继承了罗马人的习性。
浪漫,对事物非常敏锐,对情感是激烈的,感性而冲动。
奉行及时行乐,对于那些渺茫的未来,他们更愿意把握当下。
所以这种介乎纯粹的观念与纯粹的形象之间的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创作。
正是处于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中,不分高低贵贱,意大利人民仿佛天生就为艺术而生。
我不由得想到这段时间的一个新闻报导。
因疫情影响,意大利人民禁足在家。
不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人们自发地走上阳台吹拉弹唱,把禁足变成一场又一场的演奏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约的‘’崔娃‘’,他也想仿效意大利人在阳台高歌一曲,刚开口不久就遭到邻居的“无情问候“。
民族的天性使然,意大利人不成为艺术家,谁能?当然,除却民族特性这一特点,艺术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对艺术的产生影响也是巨大的。
被人们诟病的哥特式建筑的产生,就是产生于一个苦难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紧张而颓丧,他们不再追求远大的目标,而是寄希望于缥缈的宗教。
艺术哲学丹纳读后感《艺术哲学》是法国哲学家丹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艺朿的本质、美的定义以及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丹纳在书中对艺术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通过形式和符号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观众则通过作品来感受和理解这些情感和观念。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或者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作品的外在形式,而是更加关注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其次,丹纳对美的定义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美是一种感知和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对形式和结构的审美享受。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都是不同的。
这种主观性的美的定义让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将美局限于外在的形式和外观,而是更加关注内在的感知和情感。
美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理解。
最后,丹纳在书中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表达,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艺术不是脱离于现实生活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好和丑恶,通过作品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这种对艺术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思考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将艺术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而是更加关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读完丹纳的《艺术哲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美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艺术与现实生活是相互关联的,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美好和丑恶,启迪人们的心灵和思想。
希望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感受美的存在,以及更好地理解和面对现实生活。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伍蓉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
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一定是像同一方向改变,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个“主要特征”,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所抱的主要观念,显得特别清楚。
……这特征便是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说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本质。
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沉思、爱正义的人,是个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流落在萎靡与腐化的群众之间,周围尽是欺诈与压迫,专制与不义,自由与乡土都受到摧残,连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既不甘屈服,只有整个儿逃避在艺术中间。
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
……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
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一个人的观念的种类、数量、性质。
……但人身上还有比观念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结构,也就是他的性格,换句话说是他天生的本能,基本的嗜好,感觉的幅度,精力的强弱,总之是他内部动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章,丹纳谈到了很多当时意大利仇杀、下毒、暗杀的资料,这对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背景很有帮助。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理论家中最深刻的一个是马基雅维里,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是正派的爱国的人,有很高的天才,写了一部书叫做《论霸主》,说明奸诈和凶恶是正当的,至少是许可的。
说得更正确些,他既没有许可,也没有辩护,他无所谓义愤,把良心问题搁在一边:他只用学者和洞达人情世故的专家身份来分析,解释;他提供材料,加上按语;古代生活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出于一个原因:就是非常平衡而简单的心灵。
没有一组才能与倾向是损害了另一些才能与倾向而发展的,心灵没有居于主要地位,不曾因为发挥了任何特殊的作用而变质。
……少受过度文明的奴役,因此他更接近于本色的人。
所有这些对立地情形,归结起来只是一种全新地不假思索地文化和一种煞费经营而混乱的文化的对立。
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丹纳艺术哲学读后感(一)暑假的时候,有幸认识了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她推荐了一部好书;;法国史学家与批评家丹纳所着的《艺术哲学》。
于是细细的读了起来。
本书辑录了1865-1869年期间在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讲稿,是按教学进程陆续印制发行的有着强烈讲授特征的教学事实。
丹纳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概念的能力早已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他讲述条理明晰、充满形象、富有热情,把艺术(美术)中难缠的问题清楚、明确的讲个通透,被称为逻辑家兼诗人。
本文特意将《艺术哲学》中阐述“艺术品的本质”这个论题作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丹纳讲授方法的理性特征,努力使讲授建立在准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非感觉和兴趣的基础之上,借鉴有效之法于美术教学中。
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哲学上同时受着德国的黑格尔的影响。
丹纳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
艺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提出规律,证明规律”。
“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在这些事实面前艺术是如何产生”。
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方式奠定了丹纳在艺术史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丹纳常常用到一个富有特色的词组“精神气候”。
气候作用于笼罩期间的所有事物,强调这个大因数的影响,艺术研究就处在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多维空间中,一切贯穿于艺术、自然、人文的主要特征和因果逻辑都有了一个必然的联系,这样就建构了一个和谐共生论、进化论的研究平台。
他说:“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矩,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丹纳讲授的进程通篇都是由各个主要特征之间的网络关系与因果关系构建的。
他强调:发现和控制主要特征是人类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值得尊敬的才能。
科学与艺术这对人类进程的双翼表现的也是主要特征,科学以定义和公式表现,艺术以审美与情感表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丹纳(1828-1893),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深受达尔文与孔德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实证主义运用与艺术批评的重要代表。
本书作者丹纳和黑格尔同为近代艺术哲学的两位大师,但丹纳的艺术哲学思想与黑格尔有显著的区别。
黑格尔对艺术哲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到美学研究领域,为美学建立了全新的历史分析方法。
丹纳则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艺术鉴赏和创作方法,丰富了文艺理论的库藏。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分别对艺术的性质、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及艺术门类、体系进行了分析。
他把艺术现象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环境相联系,以此考察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命题。
丹纳的《艺术哲学》同黑格尔一样,也把艺术分为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五个门类来考察,但与黑格尔不同的是,他认为艺术在于表现事物的某个突出而显著的特征。
他把艺术的兴衰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认为“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由此提出了决定文明的三大要素——种族、环境、时代,并且提出了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标准——艺术作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和效果程度。
第一编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A 艺术品的本质(艺术品隶属于总体/艺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在于表现逻辑关系/艺术的目的是反映对象的主要特征/艺术家需有天赋及感染力)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首先一件艺术品属于一个总体,就是说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
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
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这个艺术家庭本身还包括在一个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与它一致的社会。
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篇一: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丹纳的种族指的是种族特性,它来源于天生的遗传性,是一个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印记。
“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
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种族形成的原因,他更多地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
他认为种族的特征是由自然环境造就起来的,而种族的特征又体现在民族的精神文化上,成为民族精神文化原始动力的一个部分。
丹纳的所谓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
丹纳坚持整体的联系的观念,反对孤立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丹纳的著作。
这本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院讲课时的讲稿,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古希腊雕塑三部分。
全书以大量的史实、丰富的材料、生动的语言阐述了艺术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读书笔记摘抄和感悟:1.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句话表达了丹纳的艺术史观,即艺术品和艺术家都是时代的产物,要理解艺术品和艺术家,必须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这句话说明了艺术品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代精神和周围风俗密切相关的。
艺术品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同时也受到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影响。
3. “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崇高最虔敬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在艺术领域里有所成就,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4. “艺术的目的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某个重要观点,某种主要状态。
”这句话说明了艺术的本质和目的,即通过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属性、观点和状态来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5.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这句话告诉我们,艺术品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代精神和周围风俗密切相关的。
艺术品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反映,同时也受到时代精神和风俗的影响。
6. “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崇高最虔敬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在艺术领域里有所成就,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
7. “伟大的艺术是时代的索引。
”这句话说明了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艺术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更是时代的反映和记录。
艺术哲学丹纳读后感《艺术哲学》是法国哲学家丹纳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对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艺术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世界上的一些艺术现象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丹纳在书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再现”的观点,他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现实世界的再现和表达,而非简单的复制或模仿。
这一观点使我对艺术作品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其次,丹纳在书中对艺术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独立于其实用价值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这一观点使我对艺术作品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其美感和情感共鸣来启迪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此外,丹纳在书中还对艺术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艺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进步的。
这一观点使我对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也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创作。
通过阅读《艺术哲学》,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和启迪。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向往。
同时,艺术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创作。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艺术,理解艺术,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哲学丹纳读后感《艺术哲学》是丹纳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探讨了艺术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对于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丹纳的思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的观点。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方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内在意义和情感。
这一观点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或娱乐,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和表达。
其次,丹纳还探讨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思考,艺术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让人们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思考,它能够让人们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这一观点让我对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最后,丹纳还探讨了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他认为,艺术是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的,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艺术家要根据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
这一观点让我对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艺术是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的,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阅读《艺术哲学》,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思考。
艺术家要根据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相信,通过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读丹丹纳的《艺术哲学》这本书读了了不不⽌止⼀一次。
这本书不不易易吸收。
这本书令⼈人回味⽆无穷。
相信读过丹丹纳的《艺术哲学》的⼈人,都会把三个词深深印在脑海海⾥里里——种族、时代、环境。
不不错,这本四百多⻚页的巨著可以拿这六个字做个总括,因为这就是丹丹纳的思维⽅方式,是《艺术哲学》贯穿始终的⽅方法论,丹丹纳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论解说艺术的种种,解析欧洲极具代表性的意⼤大利利绘画、尼德兰绘画以及希腊雕塑的。
但是,这本书可以让你了了解的绝不不仅仅局限于理理论、本质、起源等等深奥但是读来令⼈人头⼤大的枯燥知识。
丹丹纳是个博学的⼈人,他饱读诗书、游历四⽅方,把⾃自⼰己对艺术和整个欧洲⼤大陆的⼈人种、历史、环境的理理解⽤用优雅⽽而针针⻅见⾎血的⽂文字娓娓道来,令所有理理论像是漂浮在深邃池塘上的荷叶,别有⻛风致。
书⾥里里对⽇日⽿耳曼、拉丁以及希腊⺠民族的剖析,⻅见解独到⽽而深刻,不不时影射现代⼈人纷扰繁复的⽣生活,令我们这些两个世纪以后的现代⼈人读起来仍然警醒,在其中有观照、有反思、有担忧、有启迪。
傅雷雷的翻译更更是令⼈人折服,虽然我没有读过法⽂文版原著,但是这本书⽂文辞优美恰当,⽐比喻巧妙适宜,读来朗朗上⼝口,让⼈人钦佩作者的⽂文采和学识,⾜足⻅见翻译者的功底。
傅雷雷先⽣生在前序⾥里里提到,丹丹纳的这本书理理论上的缺陷在于没有⽤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理来深⼊入阐述,所以是⽚片⾯面⽽而不不彻底的。
我倒觉得,能有⼀一种未受⻢马克思哲学熏陶过的思维,为我们这些僵化了了的脑袋在解读艺术的时候提供⼀一种独特的⻆角度,⼀一种新鲜的观点,弥⾜足珍贵。
若想要那些“彻底的”学究⽓气的艺术讲解,⼤大可以读国内某某学者的书,毕竟我们不不是搞史论和学术的。
在⻢马克思主义泛滥、⼤大⾏行行其道的时候,丹丹纳在已经远去的19世纪发出⾃自⼰己的声⾳音,令我能在古典但不不过时的思想中呼吸到别样的新鲜,真是畅快。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老人与海》成功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圣地亚哥的古巴老渔夫,他独自一人出海打渔,经过八十四天仍然一无所获,及至八十五天,他终于钓上一条大马林哈鱼,然而这条鱼的力量过于强大,老人历经艰辛在茫茫大海上经过三天较量,才终于至服了大鱼,因为大鱼庞大无比,根本无法拖上船,他把大鱼捆在渔船的一侧,在归程中一再遇到鲨鱼的袭击,老人奋力对抗鲨鱼,但最后留给他的只有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
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其次,互动教学不是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
学生是互动的主体,有权对自己的学习作出选择。
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随意控制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的基础,有了民主,师生间就能互动起来,而且这互动的有效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晰p详实的笔墨,讲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
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p尼德兰p希腊的艺术哲学。
意大利p尼德兰p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
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
透过作者的文字分析,我们能理解意大利表现的一种文化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依照古代的风格,同时根据现实的环境,赋予其新的意义。
意大利人在声乐雕刻建筑绘画中融入自己民族的东西,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
《艺术哲学》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艺术哲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该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H·丹纳所著,作者用清晰﹑详实的笔墨,讲述贴近我们生活的艺术。
书中作者主要讲了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哲学。
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艺术是世界艺术文明的典范,这三个国家的艺术造诣特点是世界艺术史艺术的缩影。
讲到意大利的艺术哲学,作者从画派的`特征,艺术产生的各种条件,促进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以及意大利人的生活和趣味介绍。
透过作者的文字分析,我们能理解意大利表现的一种文化是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依照古代的风格,同时根据现实的环境,赋予其新的意义。
意大利人在声乐雕刻建筑绘画中融入自己民族的东西,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意图。
文中提到意大利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人体。
意大利缺乏长久的太平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人们几乎是处在不安定的状态中,因此表现人体,一定程度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诉求。
作者谈论尼德兰的艺术则从尼德兰艺术出现的综合原因以及尼德兰艺术的历史分段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从早期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再到伦勃朗的出现,尼德兰的艺术在不断的发展成熟完善,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艺术哲学》中对希腊的艺术哲学进行分析,则从种族﹑时代﹑风俗三个方面进行。
希腊人得行为方式,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成就了一个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希腊。
谈到希腊的艺术成就,不得不讲它的体育成就。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为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整本书没有多少难懂的语言,全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艺术哲学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够初步地了解什么是艺术哲学。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范文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4《艺术哲学》最初是丹纳在美术学校的讲课稿,他并没有给我们叙述某一艺术门类的创作技巧或进展脉络,也没有讲解某一件闻名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品尝或历史地位,而是通过叙述三个西方主要的艺术创作时期,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时期、古希腊时期的方方面面,从而生动地阐释了艺术品产生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以及艺术品应当进展的抱负状态。
丹纳以为:在人类制造的事业中,艺术品似乎是偶然的产物;我们很简单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兴之所至,既无规章,亦无理由,全是碰巧的,不行预料的,随便的;的确,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只凭他个人的幻想,群众赞许的时候也只凭一时的爱好;艺术家的制造和群众的怜悯都是自发的,自由的,表面上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
虽然如此,艺术的制作与观赏,也像风一样有很多准确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开这些条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
跟着傅雷先生那美丽而又精确的文字进入到丹纳的讲课之中,我们仿佛时空穿梭一般回到了产生《蒙娜丽莎》、《春》、《维纳斯的雕像》等等巨作的时代,领会了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全方位的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在内的绚烂辉煌,在艺术辉煌的背后是社会生活的浪费与开放,宗教信仰的高度升华;感受了前后历时四百年之久,带着北方淳朴、粗大特征的民族烙印的尼德兰绘画;更是体会了代表古代人类淳朴艺术的“希腊的雕塑”,那是一个唯美的世界,原始的人们对人类最本真的美是如此的喜爱,在他们的生活中布满了健康的与体育、竞技、神话亲密相关的各种巨制如神庙,微小若族徽的艺术作品。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5书中对欧洲大陆各国的风土人情的描述读起来是饶有兴味的,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置、气候、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力气等因素谈起,谈到某种形式的艺术为何会形成进展。
而不同的地理(尤其是气候)的影响而打算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种观点本身就很有意思。
而这些也证明了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土壤。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由于对西方艺术了解不多,很多细节具体事实并不能很好记住,所以有关例证的那三编印象不深,倒是第一编和第五编的理论令我印象深刻些。
首先是第一编,主要论述艺术品的本质。
对此,丹纳的出发点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
因此他从艺术品追溯到艺术家的风格,再到艺术流派。
而艺术流派的形成无疑来自于它所属的风俗习惯、时代精神。
而对可以被称为时代精神的事物,丹纳也做了解释,即“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要了解艺术品、艺术家、一群艺术家(艺术流派,就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不但这个或那个大师的生平,便是每个大的艺术宗派的历史,也证明模仿活生生的模型和密切注视现实的必要。
一切宗派,我认为没有例外,都是在忘掉正确的模仿,抛弃活的模型的时候衰落的。
”因此丹纳举出很多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模仿的重要性,甚至在这一节结尾得出“整个艺术就在于正确与完全的模仿”的结论。
然而读到这里我不得不发问,艺术确实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但艺术也有颠覆生活超越时代的可能,比如卡夫卡的小说,梵高的绘画,都是不符合、或者说超越、颠覆它们所属时代的大多数人思想情感的趋向的。
那么绝对模仿是不是艺术的目的呢?我提出了与丹纳接下来提及的同样的质疑,“倘是这样,那么绝对正确的模仿必定产生最美的作品。
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丹纳依旧是举出丰富而有力的例子来论证,进而说明艺术的目的应当是“力求形似的是对象的某些东西而非全部”。
因此,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某些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
“艺术品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特征表现得彰明较著;而艺术所要担负这个任务,是因为现实不能胜任。
在现实界,特征不过居于主要地位;艺术却要使特征支配一切。
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把实物加工,但是不充分。
特征的行动受着牵制,受着别的因素阻碍,不能深入事物之内留下一个充分深刻充分分明的印记。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原本以为《艺术哲学》是一本比较理论化的哲学书,看了之后才发现更像是一本介绍关于他们的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风俗、种族与艺术的书,这本书包括的内容大体。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1他以为,艺术作品附属于一个总体,艺术家应该从团体实际出发在联合如今的天下环境,丹纳进一步提出,把种族、环境和时代作为艺术的三种根本要素。
所谓种族,是指一个民族在生理学和遗传学意义上所固有的性格、气质、看法和智力等方面的文化倾向。
这种倾向是一个民族的先天天性和最稳固的原始特性,少少受环境的迁移和时代变革的影响而变革。
红岩读后感1000字所谓环境,包罗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前者指物质环境,包罗种族生活的天文地位和睦候状况等自然条件;后者指民俗习惯和精力气候,此中包罗政治、战争及民族性格和生活情趣等整个社会文化气氛。
他看来,种族是艺术的“内部的精华”,而环境则是艺术的“外部影响”。
而时代则是内部主源在下“外部影响“。
在丹纳的体系中,人类一开始,在环境的一定推进下,经过工夫的作用,规划艺术特点,艺术风格等等,当这些到达一定的程度,则构成了地区行的艺术,好比说:中国和欧洲的差别,开始是因为环境和种族的'截然相反,到达一定程度,构成了两种截然差别的文化。
艺术哲学读后感我以为这本书的最大代价在于,它把艺术史研讨与美学研讨联合为一体,提供了在以后搞艺术的详细实际环境,而不是像普通哲学一样的广泛纪律。
艺术也是一个构成,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建筑计划应该跟当地的文化,环境,时代,种族,信仰,资金,技术,形体的大小等互相吻合,到达一种无机的团体,这才叫艺术美。
丹纳艺术哲学读书笔记2丹纳认为理解艺术品本质的方法应首先基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应该有联系地去理解,寻找出它所从属的,从而,从总体上去理解。
而想要更好地理解一件艺术品,还要联系起艺术家本身。
例如说艺术家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甚至是信仰或身边的朋友的氛围。
在同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底下创作的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品都有其时代所突出的普遍性。
《艺术哲学》读书笔记
丹纳(1828—1893),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意大利游记》(1864—1866)、《艺术哲学》(1865—1869)等。
另外关于哲学和历史,丹纳也多有著述。
《艺术哲学》一书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校讲课时讲稿的辑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
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
也是丹纳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艺理论思想。
《艺术哲学》是傅雷于1958—1959 年译出,并撰写了译者序,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艺术哲学》是一部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
全书分成五大编,分别第一编是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第二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第三编是尼德兰的绘画,第四编是希腊的雕塑,第五编是艺术中德理想。
其中第一编是对艺术品的起点性和总体特征做的第一个概括综述,而最后一编,则是丹纳自己美学思想的一个阐述。
丹纳认为,艺术作品是一种社会现象。
艺术作品属于一个总体。
第一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这个总体。
第二艺术家及其全部作品又属于一个比艺术更大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
第三艺术家家族还包括在一个更大的总体之内。
这就是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
艺术作品从属于一个总体,这个总体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逐层扩大包含。
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这个最大的总体出发,最终实现对艺术作品自身的研究。
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分析了大量史实,对一些典型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 世纪的法国、17 世纪荷兰的艺术文艺史实,并加以分析比较,科学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
丹纳的种族指的是种族特性,它来源于天生的遗传性,是一个种族区别于其他种族的独有特性,这是一种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的原始印记。
“我们所谓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
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
”对于种族形成的原因,他更多地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
他认为种族的特征是由自然环境造就起来的,而种族的特征又体现在民族的精神文化上,成为民族精神文化原始动力的一个部分。
丹纳的所谓环境,既指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也指社会文化观念、思潮制度等社会环境。
丹纳坚持整体的联系的观念,反对孤立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他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是从属于作者的全部作品的,艺术家本身也是隶属于某种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的。
而艺术宗派则属于它周围趣味和与它相一致的社会。
丹纳以希腊
悲剧的消亡为例,来说明社会环境变化对文学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显著影响。
他说希腊悲剧的黄金时代,即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作品诞生的时代,正是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时代,小小的共和城邦以极大的努力获得独立,在光明的世界中取得了领袖地位。
而到了民主风气消亡与马其顿的入侵使希腊受到异族统治的时代,希腊的民族独立和精神元气一起丧失,悲剧也随之衰弱。
丹纳所谓的时代,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精神文化、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影响当时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形成一个时代独有的“精神的气候”。
丹纳首先从生物学的立场出发,认为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着物种的繁衍和生长,在荒僻的山峰上、怪石嶙峋的山脊上、陡峭的隘坡上,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只有坚韧的松树可以生长。
在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中,种族因素是内部根源,环境是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的推动力量,正是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及其走向。
丹纳关于构成精神文化三要素的理论明显受到前人的诸多影响。
18 世纪前期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以人类社会和客观环境去探讨决定政治法律的因素;19 世纪初法国女作家史达尔夫人认为风俗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着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环境与时代精神决定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产物。
而在丹纳这里,关于文学艺术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发展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划分虽然有些含糊不清,但基本覆盖了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初步地揭示了文学艺术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
丹纳以他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不同时代的生活画面,并层层推进,论证充分,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从丹纳极力推崇的希腊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平衡而简单的心灵的向往。
他认为在希腊文明中,人的精神和肉体是同等重要不可分离的,他们的生活朴素单纯而更接近自,所以创作出辉煌灿烂的艺术。
而对于现代人过分追求灵魂和头脑,忽视了身体的发展,野心不断膨胀,造成了心灵与肉体的失衡,从而在艺术趣味方面片面追求刺激的情况,丹纳给予了含蓄的批评。
他的艺术观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人”本身的重视,无疑也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