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第三章02-2014
- 格式:pptx
- 大小:869.10 KB
- 文档页数:18
人工智能导论第四版第三章课后题答案3.8判断下列公式是否为可合一,若可合一,则求出其最- -般合一。
(1) P(a, b), P(x,y)(2) P(f(x), b), P(y,z)(3) P(f(x), y), P(y, f(b))4) P(f(y), y, x), P(x, f(a), f(b))(5) P(x, y), P(y, x)解:(1)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 σ={a/x, b/y}。
(2)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 σ={y/f(x), b/z}。
(3)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 σ={ f(b)/y, b/x}。
(4) 不可合一。
(5) 可合一,其最一-般和一为: σ={ y/x}。
3.11把下列谓词公式化成子句集:(1) (V x)( V y)(P(x, y)^Q(x, y))(2) (V x)( V y)(P(x, y)- +Q(x, y))(3) (V x)(3y)(P(x, y)V (Q(x, y)- +R(x, y))(4) (V x)(V y)(3z)[P(x, y)→Q(x, y)VR(x, z))解: (1) 由于(V x)(V y)(P(x, y)^Q(x, y)已经是Skolem标准型,且P(x, y)AQ(x, y)已经是合取范式,所以可直接消去全称量词、合取词,得{P(x,y),Q(x, y)}再进行变元换名得子句集:S={ P(x, y),Q(u, v)}(2)对谓词公式(V x)(V y)(P(x, y)→Q(x, y),先消去连接词“→”得:(V x)(V y)( P(x, y)VQ(x, y)此公式已为Skolem标准型。
再消去全称量词得子句集:s={P(x, y)VQ(x, y)}(3)对谓词公式(V x)( 3y)(P(x, y)V (Q(x, y)→R(x, y)),先消去连接词“→”得:(V x)(3 y)(P(x, y)V (-Q(x, y)V R(x, y))此公式已为前束范式。
人工智能导论-各章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1. 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使机器具有类似或超过人类智能的能力。
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进行人类智力活动,例如学习、理解、推理和决策等。
2. 人工智能的基本分类人工智能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Narrow AI)和强人工智能(General AI)两类。
弱人工智能是指针对特定任务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比如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和机器翻译等。
弱人工智能系统有特定的输入和输出,其能力局限于特定任务。
强人工智能是指能够在各种智力活动中与人类媲美或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系统。
强人工智能拥有自主学习、理解、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可以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情境。
3.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机器学习:基于数据和统计方法,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并改进性能。
•自然语言处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
•机器视觉: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处理图像和视频。
•专家系统:建立基于规则和知识的推理系统,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决策。
•智能机器人:让机器拥有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用于自主操作和交互。
•数据挖掘: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联,用于预测和决策支持。
4.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在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诞生。
随后,人工智能经历了繁荣期、低谷期和复兴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繁荣期(1956-1974)中,很多初期的人工智能算法被提出,比如逻辑推理、机器学习和专家系统等。
然而,由于计算能力限制和算法的局限性,人工智能在这个时期受到了限制。
低谷期(1975-1980)是由于在之前的繁荣期中,人们对人工智能过于乐观,但实际应用和成果不如预期,导致了人工智能的寒冬。
复兴期(1980-至今)是人工智能的复苏和突破阶段。
人工智能导论第五版答案第三章1. 什么是推理,请从多种角度阐述推理?(1)推理:按照某种策略从已有事实和知识推出结论的过程。
(2)正向推理正向推理(事实驱动推理)是由已知事实出发向结论方向的推理。
基本思想是: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初始事实,在知识库中搜索能与之匹配的规则即当前可用的规则,构成可适用的规则集RS,然后按某种冲突解决策略从RS中选择一条知识进行推理,并将推出的结论作为中间结果加入到数据库DB中作为下一步推理的事实,在此之后,再在知识库中选择可适用的知识进行推理,如此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得出最终结论或者知识库中没有可适用的知识为止。
正向推理简单、易实现,但目的性不强,效率低。
需要用启发性知识解除冲突并控制中间结果的选取,其中包括必要的回溯。
由于不能反推,系统的解释功能受到影响。
(3)反向推理反向推理是以某个假设目标作为出发点的一种推理,又称为目标驱动推理或逆向推理。
反向推理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提出一个假设目标,然后由此出发,进一步寻找支持该假设的证据,若所需的证据都能找到,则该假设成立,推理成功;若无法找到支持该假设的所有证据,则说明此假设不成立,需要另作新的假设。
与正向推理相比,反向推理的主要优点是不必使用与目标无关的知识,目的性强,同时它还有利于向用户提供解释。
反向推理的缺点是在选择初始目标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若假设不正确,就有可能要多次提出假设,影响了系统的效率。
反向推理比较适合结论单一或直接提出结论要求证实的系统。
(4)推理方式分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默认推理确定性推理、不精确推理单调推理、非单调推理启发式推理、非启发式推理2. 什么是逆向推理?它的基本过程是什么?解:逆向推理是以某个假设目标作为出发点的推理方法过程:(1)将问题的初始证据和要求证的目标(称为假设)分别放入综合数据库和假设集;(2)从假设集中选出一个假设,检查该假设是否在综合数据库中,若在,则该假设成立。
此时,若假设集为空,则成功退出。
《导论》教学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理解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2 教学内容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的应用领域和挑战。
采用讨论法,探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机器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器学习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机器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机器学习应用案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器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基本原理。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机器学习算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机器学习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项目。
第三章:深度学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深度学习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3.2 教学内容深度学习的定义和原理。
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深度学习应用案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深度学习的定义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深度学习算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深度学习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深度学习项目。
第四章:自然语言处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让学生理解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
4.2 教学内容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和原理。
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
自然语言处理应用案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定义和原理。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机器翻译的基本概念。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算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工智能导论王万良第三章课后答案1、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单选题] *A.长出嫩芽B.种皮破裂C.种子膨大(正确答案)2、傅科摆的故事能够说明地球在不停地()。
[单选题] *A.自转(正确答案)B.公转C.旋转3、某农田为防止鸟类啄食农作物的种子,大肆捕杀了鸟类,后来发现农田中有大量害虫,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农作物旺盛生长,食物充足B.食物链被破坏(正确答案)C.害虫生长速度加快4、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在消亡,宇宙充满着活力。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以下塔台整体造型最合理的是( )。
[单选题] *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正确答案)B.上小下大,上重下轻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7、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属于( )。
[单选题]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正确答案)8、(嘉兴市)地球上一年有四季的原因是()。
[单选题] *A.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不变B.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不变,同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正确答案)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9、近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 ) [单选题]对错(正确答案)10、39 .一天中,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单选题] *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正确答案)C.东→西;低高低11、32.使用过后的口罩应该丢弃到()桶内。
[单选题] *A.可回收垃圾桶B.医疗或有害垃圾桶(正确答案)C. 不可回收垃圾桶12、下面关于飞机能够飞起来的原理,说法有误的是()。
[单选题] *A.上凸下平的结构在气流中能够获得向上的升力B.机翼的凸面空气流动速度较慢,压强大;平面空气流动速度较快,压强小(正确答案)C.凸面和平面的压强不同,形成压力差,产生了向上的托举力,让飞机飞起来13、下列城市,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人工智能导论人工智能是目前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已经成为许多高新技术产品中的核心技术,也是计算机游戏等数字媒体产品中的重要设计技术。
人工智能在Internet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Web环境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在网络环境中发展的一大动力。
由于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众多领域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所以,目前不仅许多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而且许多专业的本科生,特别是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电气类以及电子信息类、机械类等专业的本科生,都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
1.本书的形成本书作者于1989年开始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从1993年开始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
为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专业研究生讲授“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课程,为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本科生讲授“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还为全校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专业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公选课。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需要编著一本基础性强、可读性好、适合讲授的人工智能教材。
本书作者在自己多年来的讲稿基础上,于2005年编写出版了《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人工智能教材,被许多高校选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专业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
因此,面向本科生的人工智能课程的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选择基础、实用的内容,并充实了一些应用性内容,编写了用于本科教学的《人工智能导论》,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人工智能的一些前沿内容,拓宽知识面,启发思路,为今后在相关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奠定基础。
本书的第4版被国内众多高校选作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材,这次修订,进一步增加了一些人工智能的前沿、实用算法,并扩充了实验指导书,方便实验教学。
2.主要内容全书共11章。
第1章除了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着重介绍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各种应用,以开阔读者的视野,引导读者进入人工智能各个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