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油气储运(1)
- 格式:ppt
- 大小:834.01 KB
- 文档页数:3
石油行业油气储运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油气资源评估 (3)2.1 油气资源分布 (3)2.2 油气资源质量 (3)2.3 油气资源开发潜力 (4)第三章储运设施规划 (4)3.1 储运设施布局 (4)3.2 储运设施设计 (4)3.3 储运设施建设 (5)第四章油气输送工艺 (5)4.1 输送工艺选择 (5)4.2 输送管道设计 (6)4.3 输送泵站配置 (6)第五章油气储存技术 (6)5.1 储存方式选择 (7)5.2 储存设施设计 (7)5.3 储存安全措施 (7)第六章油气装卸与交接 (8)6.1 装卸工艺设计 (8)6.1.1 概述 (8)6.1.2 装卸方式选择 (8)6.1.3 装卸流程优化 (8)6.1.4 安全措施 (8)6.2 装卸设备配置 (9)6.2.1 概述 (9)6.2.2 设备选型 (9)6.2.3 设备配置原则 (9)6.3 交接流程与制度 (9)6.3.1 交接流程 (9)6.3.2 交接制度 (9)第七章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 (10)7.1 自动化控制系统 (10)7.1.1 概述 (10)7.1.2 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 (10)7.1.3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10)7.2 信息化管理系统 (10)7.2.1 概述 (10)7.2.2 信息化管理系统构成 (11)7.2.3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 (11)7.3 系统集成与优化 (11)7.3.1 概述 (11)7.3.2 系统集成 (11)7.3.3 系统优化 (12)第八章油气储运安全与环保 (12)8.1 安全管理制度 (12)8.1.1 安全管理概述 (12)8.1.2 组织管理 (12)8.1.3 风险管理 (12)8.1.4 隐患排查治理 (12)8.1.5 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 (12)8.2 环保措施与技术 (12)8.2.1 环保措施概述 (12)8.2.2 污染防治 (13)8.2.3 节能降耗 (13)8.2.4 绿化环保 (13)8.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3)8.3.1 应急预案 (13)8.3.2 处理 (13)8.3.3 整改 (13)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13)9.1 投资估算 (13)9.1.1 投资构成 (13)9.1.2 投资估算方法 (13)9.2 成本分析 (14)9.2.1 成本构成 (14)9.2.2 成本分析方法 (14)9.3 效益评估 (14)9.3.1 经济效益 (14)9.3.2 社会效益 (14)9.3.3 综合效益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运营管理 (15)10.1 项目实施计划 (15)10.2 运营管理策略 (15)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5)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需求量逐年增长。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油气储运过程的理解,掌握油气储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油气在储运过程中的物性变化、设备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操作规范,为今后从事油气储运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原理油气储运是指将油气从生产地通过管道、罐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输送到消费地的全过程。
主要包括油气采集、处理、运输、储存和分配等环节。
本实验主要涉及油气在管道中的输送、油气储存以及安全操作等内容。
三、实验内容1. 油气输送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油气在管道中的输送过程,掌握输送管道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实验装置模拟油气在管道中的输送过程,观察油气在输送过程中的流动状态、压力变化等。
(3)实验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牢固。
② 打开阀门,启动泵,使油气在管道中流动。
③ 观察油气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压力变化等。
④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油气在输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⑤ 关闭阀门,停止实验。
2. 油气储存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油气储存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油气储存罐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安全操作规范。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装置模拟油气储存过程,观察油气在储存过程中的物性变化、压力变化等。
(3)实验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检查储存罐连接是否牢固。
② 打开阀门,将油气注入储存罐。
③ 观察油气在储存过程中的物性变化、压力变化等。
④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油气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⑤ 关闭阀门,停止实验。
3. 安全操作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安全意识。
(2)实验原理:通过模拟油气泄漏、火灾等事故场景,学习应急处理方法。
(3)实验步骤:① 观看安全操作规范视频。
② 模拟油气泄漏、火灾等事故场景,进行应急处理。
③ 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油气输送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油气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压力变化等,分析了油气在输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油气储运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简称油气储运。
主要指合格的原油、天然气及其它产品,从油气田的油库、转运码头或外输首站,通过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油罐列车或油轮等输送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用户的过程。
管道输油的特点管道输油的特点是:运输量大;能耗小、运费低;便于管理,易实现全面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管线大部埋于地下,受地形地物限制小,能缩短运输距离;安全密闭,基本上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能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但运输方式不灵活,钢材耗量大,辅助设备多,适于定点、量大的单向输送。
我国管道建设的几个阶段我国管道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58~1969年是我国管道建设的初始阶段,这时期由于产油量少,对建设长距离、大口径管道缺乏技术能力及建设经验,所以不论从管道建设的数量上和输油技术方面,都还处在一个落后的阶段。
(2)1970~1980年是我国管道建设的高峰阶段,也是大量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的阶段,在管道建设高速度发展的同时,管道的钢材质量、输油工艺、输油设备及输油通信手段等方面也在高速发展。
(3)1981年以后,是我国管道建设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提高效益的发展阶段。
这时期管道建设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注重提高管道输送的经济效益,并进行大规模科研和现场实验,取得较多的科技成果,使管道输油效率大幅度提高。
原油的热处理原油热处理是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按一定的方式和速度将其冷却到某一温度的过程。
经过热处理,可使原油中的石蜡、沥青及胶质的存在形式改变,使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改变。
在最佳的热处理条件下可以改善原油的低温流动特性。
1995年年产原油790万吨。
管道的阴极保护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
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
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2%,是我国第一大气田,1995年年产天然气71.8亿立方米,年产原油17万吨。
油气储运定义
油气储运是指将石油和天然气从产地运输到处理厂、炼油厂或终端用户的过程。
它涉及到将天然资源从地下抽取、处理、储存和运输,以供给各个行业和消费者使用。
首先,油气的储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提取和生产。
石油和天然气是地下埋藏
的化石燃料,为了将其提取到地表,油气企业使用探测技术来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
一旦找到合适的油气田,油井会被钻孔,在地下的油气层中抽取石油和天然气。
其次,油气储运包括将石油和天然气从油田运输到处理厂、炼油厂或终端用户
的过程。
这涉及到建设和维护各种输油、输气管道、集输站以及相应的设备。
这些管道的建设需要遵守严格的安全标准,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监控,以确保管道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另外,油气储运也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
在某些情况下,油气的生产可能
会超过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储油罐和地下储气库来储存过剩的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储存设施可以在需求增加或供应中断时提供稳定的供应。
总之,油气储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从地下提取资源到将其交付给最终
用户的各个环节。
它在保障能源供应、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油气储运的安全和可靠性对于确保能源供应和保护环境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才能确保油气的顺利运输和利用。
1. 简述我过油气储运的发展概况油气储运业是从16世纪初美国大量敷设金属管道用来输送石油、石油产品以及天然气开始的。
随着金属焊接工艺的极大改善,进一步刺激了以管道输送为标志的油气储运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地用油的剧增,导致了成品油长输管道的迅猛发展。
战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步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不仅缺乏油气资源的国家急需从产油国进口原油或天然气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而且原来产油的国家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也需从它国进口。
于是,为了适应全球油气资源供求新格局的需要,油气储运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伴随油气管道建设的飞速发展,世界油气储存的能力和规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自从50年代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西欧部分国家经济受到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石油禁运政策的影响后,欧洲经合组织就建议各成员国将其石油储备量提高到两个月的消费量,并逐渐增加到使用90天的储备量。
到1989年,中国在四川、重庆地区已形成了一个总长度达1400多千米的环形干线输气管网。
中国其他地区已建成的输气管道主要有:华北至北京输气管线(两条)、大港至天津输气管线、中沧线(濮阳至沧州)、中开线(濮阳至开封)、天沧线(天津至沧州)、陕京线(靖边至北京)、靖西线(靖边至西安)、靖银线(靖边至银川)、轮库线(轮南至库尔勒)、吐乌线(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等。
此外,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还建成了两条长距离海底输气管道。
一条是南海崖13-l气田至香港输气管线,另一条是东海平湖凝析气田至上海的湿天然气管线。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正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酝酿多年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建成。
这项工程的核心部分是建设一条从新疆塔里木到上海、总长度达4000多千米的大型干线输气管道。
众所周知,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各国目前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形式。
由于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的极端不均衡,需求量因地区差异较大,使得油气资源从产地到用户之间需要一个庞大的储运系统来连接,一旦这个储运系统的运输受阻,不仅对油气消费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给产油国的经济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