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法律制
- 格式:pptx
- 大小:212.26 KB
- 文档页数:23
提供精准面授精华视频+精准押题:一建、二建、咨询、监理、造价、招标、环评、经济师、安全、房估、消防、物业、职称英语等第二节、所有权【本节知识点】(1)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2)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3)共有(4)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一】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概念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注】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例题9:单选题】所有权的核心内容是(),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A占有权B使用权C收益权D处分权【答案】D【解析】通过本题掌握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并掌握哪种权能是所有权的核心。
(二).所有权的法律特征【例题10:多选题】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包括()。
A.所有权的存续性B.所有权的单一性C.所有权的片面性D.所有权的独占性E.所有权的弹力性【答案】ABDE。
【解析】通过本题掌握所有权的五大特征。
【知识点二】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1.所有权的取得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
(1)原始取得。
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他人既存的权利和意志,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取得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主要有:(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
这种取得方式须以原所有人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作为取得的前提条件。
所有权继受取得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
法律行为具体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和互易等。
②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
例如继承遗产,接受遗赠等。
③因其他合法原因取得所有权。
如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合股集资的方式形成新的所有权形式。
2.所有权的消灭①所有权的相对消灭。
这是指因物权主体的原因而消灭。
②所有权的绝对消灭。
这是指因所有权客体的原因而消灭。
【例题11::2011年多选题】下列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中,属于原始取得的有()。
商业协议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法律界定与实践指导商业协议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合同形式,涉及到各方的所有权与控制权。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介绍商业协议中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法律界定和实践指导。
一、所有权法律界定与实践指导所有权是指个人或者法人对某个物体所享有的完全权利。
在商业协议中,所有权可以是对物体的所有权,也可以是对知识产权或者商标的所有权。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所有权的法律界定和实践指导。
1. 对物体的所有权对于对物体的所有权,法律界定是指通过协议确立所有者对某个物体的合法权益。
在商业协议中,应当明确物体的描述、归属和权益分配等相关内容。
同时,商业协议需要指定物体的使用、转让和保管等权利和义务。
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协议双方的实际情况,对所有权进行界定和规范。
2. 对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对于知识产权,如专利权、著作权等,法律界定是指依法享有对某种创造性劳动成果的独占权。
在商业协议中,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应当明确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性质以及对应的所有权归属。
同时,商业协议还需要规定对知识产权的使用、转让和保护等相关事项。
在实践中,应当遵循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3. 对商标的所有权对于商标,法律界定是指对某个商号的专用使用权。
商业协议中,对商标的所有权应当明确商标的注册、归属和取得方式。
同时,商业协议还需要规定商标的使用范围、维护和保护责任。
在实践中,应当依法进行商标注册,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和保护商标。
二、控制权法律界定与实践指导控制权是指个人或者法人对某个事物或者行为的支配和调控能力。
在商业协议中,控制权可以涉及对合作方的经营管理以及决策权的约定。
以下将介绍商业协议中的控制权的法律界定和实践指导。
1. 经营管理控制权经营管理控制权是指在商业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合作项目的管理和运营的权力。
在商业协议中,应当清晰规定各方的管理职责、决策权、人员组织和财务管理等相关事项。
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商业协议的约定行使管理职责,确保合作项目的高效运营。
所有权基本内容关于所有权法律有很多的规定,那所有权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些什么法律规定?也许很多⼈都还不清楚,接下来店铺⼩编整理了相关的⼀些知识供⼤家参考⼀下,⼀起来看看下⾯的内容吧。
所有权基本内容我国《民法典》第⼆百四⼗条条对所有权规定了四项内容:,所有权⼈对⾃⼰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的占有、使⽤、收益和处分等权利内容在传统理论上称为所有权的“权能”。
虽然⼤陆法国家在所有权概念上对所有权权能的规定各有不同,但在理论上通常都认为所有权具有四项基本权能:1.占有。
占有就是对于财产的实际管领或控制,拥有…个物的般前提就是占有,这是财产所有者直接⾏使所有权的表现。
所有⼈的占有受法律保护,不得⾮法侵犯。
对于动产,除⾮有相反证明,占有某物即是判定占有⼈享有该物所有权的标准。
除了前引俄罗斯民法明确规定了占有权之外,外围民法在所有权的概念中虽然并不明确规定占有,但其所有权的内容包括这⼀权利是不⾔⾃明的。
2.使⽤。
使⽤是权利主体对财产的运刖,发挥财产的使⽤价值。
如使⽤机器⽣产产品,在⼠地上种植农作物。
拥有物的⽬的⼀般是为了使⽤。
外国民法对于使⽤权⼀般都有明确规定。
如前引⽇本、意⼤利、俄罗斯和我国台湾的规定。
德国、瑞⼠虽然只有“处分”⼀词,但“随意处分”或者“⾃⼱处分”也当然包括使⽤。
所有权⼈可以⾃⼰使⽤,可以以授权他⼈使⽤,都是所有权⼈⾏使使⽤权的⾏为。
3.收益。
收益是通过财产的占有、使川等⽅式取得的经济效益。
使⽤物并获益是拥有物的⽬的之⼀。
对于收益权,外国民法也有规定,如前引⽇本和我国台湾,有的国家只规定了使⽤权,没有明确规定收益权,这是因为其规定的使⽤权包括了收益权。
收益通常与使⽤相联系,但是处分财产也可以带来收益。
收益也包括孳息。
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家畜⽣仔、果树结果等属于天然孳息;存款所得的利息、出租所得租⾦属于法定孳息。
4.处分。
处分是指财产所有⼈对其财产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最终处置。
关于所有权的认识20140225目录•1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2 所有权的四项基本权能•3 产权与所有权•4 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它是一种财产权,所以又称财产所有权。
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也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四项权利。
一、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所有权是完整的物权。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是所有权的4项基本权能。
所有权与其他物权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于所有人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完整权利,而其他物权只是具有所有权的部分权能。
但所有权人享有上述四个方面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必须实际行使各项权能,他可以将四项权能中的一项或数项权能分离出去由他人享有并行使,从而更好地实现其意志和利益。
2.所有权是一种绝对权。
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作为特定权利主体的所有权人,他对权利的行使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协助,通过自己的行为,即可直接实现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
所有权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所有人之外的任何不特定的民事主体都负有不作为的义务,都属于义务主体。
3.所有权具有排他性。
所有权可以依法排斥他人的非法干涉,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加以妨碍或者侵害。
而且所有权实行一物一权。
任何财产只能有一个所有权。
不能形成双重所有权,这也是所有权排他性的体现。
4.所有权具有存续上的永久性。
所有权因标的物的存在而永久存在,不能预定其存续期间。
二、所有权的四项基本权能(一)占有权能占有就是对于财产的实际管领或控制的事实状态。
拥有一个物的一般前提就是占有,这是财产所有者直接行使所有权的表现。
所有人的占有受法律保护,不得非法侵犯。
占有权是所有权最重要的权能之一,是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也是实现资产使用权和处分权的前提。
所有权的占有权既可以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他人行使。
在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通常把占有分成不同的种类,以区分不同的占有状态。
所有权的种类李绍章一、所有权类型化概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所有权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规范。
(一)单一所有权与双重所有权按照同一物上是否可以有两个以上所有权,所有权可以分为单一所有权与双重所有权。
大陆法系国家的所有权形式都是单一所有权,日耳曼法中的所有权存在着双重所有权形式,英美信托制度中信托财产所有权也被学者称为双重所有权,即普通法上的所有权与衡平法上的所有权,或称为名义上的所有权与利益所有权。
(二)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按照所有权客体,进行划分分为动产所有权与不动产所有权。
以动产为客体的所有权为动产所有权,如某人对其购买的洗衣机的所有权;以不动产为客体的所有权为不动产所有权,如某人对其购买的房屋的所有权。
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区分意义主要体现在界定两者之不同。
其一,取得方式不尽相同。
在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先占等是动产所有权取得方式,不动产所有权通常没有此类取得方法。
其二,变动之公示方法不同。
动产所有权变动一般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少量动产如汽车、船舶、飞行器等之变动以登记为公示方法),不动产所有权之变动则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其三,法律限制不同。
法律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要多于对动产所有权的限制。
(三)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按照所有权的主体划分,我国财产所有权的类型主要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社会团体所有权等,其区分意义在于各种所有权的主体不同。
国家所有权,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全民所有制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集体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物权法》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
私人所有权,是指私人依法对其私人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制度所有权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个人和集体对某种物质财产享有的特定权利和支配权的法律制度。
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通过确保个人和集体对其资产的合法拥有和支配权利,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所有权制度的核心在于确保个人和集体对物质财产的控制权。
这种控制权包括使用权、支配权和转让权。
个人和集体可以使用和支配他们拥有的财产,同时也可以将其转让给其他个人和集体。
所有权制度的目的是保护个人和集体的财产权益,以鼓励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生产和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所有权制度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通过确保个人和集体对其财产的所有权,所有权制度减少了争夺资源的竞争和冲突。
它为个人和集体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可以安心地使用和支配自己的财产,而不必担心被其他人侵害他们的权益。
所有权制度还具有促进经济效率的作用。
个人和集体拥有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权后,他们会更加关注资源的有效利用。
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的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生产和创新。
与此同时,个人和集体对其财产的支配权也鼓励他们进行投资和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所有权制度通过对财产进行明确的归属和支配安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所有权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所有权的范围和限制有不同的规定。
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某些财产可能有限制或限制,以平衡个人所有权和社会公共利益。
其次,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的出现使得所有权的界定变得更加复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个人和集体的财产权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所有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它通过确保个人和集体对其财产的合法拥有和支配权利,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所有权制度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效率。
然而,所有权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需要不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一、国家所有权246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58条: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一)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1、247条: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2、248条: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所有权。
3、249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4、250条: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是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5、251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6、252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7、253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8、254条1款: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9、254条2款: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二)国家所有权的管理与行使1、255条:国家机关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处分的权利。
2、256条: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
3、257条: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4、259条: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加强对国有财产的管理、监督,促进国有财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财产损失;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改制、合并分立、关联交易等过程中,低价转让、合谋私分、擅自担保或者以其他方式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