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空港经济区概念规划最终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45
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第一篇: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剖析滇中产业聚集区产业格局规划:8大组团有的早已出发有的从零开始根据《云南桥头堡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干细胞运用、纳米技术新材料、3D打印等高精技术研发和运用将落户滇中产业聚集区。
和滇中各地之前的产业格局相比,这个规划中的产业规划尽显“高大上”。
滇中产业聚集区由嵩明、安宁、碧城、楚雄、禄丰、易门、寻甸、马龙等8大组团构成,这些区域作为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区域,近年来也遭遇一些制约因素,从产业上看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然而,滇中产业聚集区要“引领和带动全省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在这样的定位下,针对8组团的产业布局有的再续前路并显著拔高,有的推倒过去重新开辟,有的则干脆从零开始。
安宁石油化工跻身三大支柱产业钢铁、磷盐化工、石油炼化安宁八街食用鲜花种植基地。
文化旅游是安宁的新兴产业之一。
工业经济一直是安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2012年,安宁市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8 :59.3 :35.9。
而今,工业经济依旧占据着其半壁以上的江山。
工业发展始自1939年距离昆明33公里的安宁市凭借丰富的盐、铁、磷等矿产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自古就有“连然金方、盐铁名城”之美誉。
早在1939年,出于抗战需要,安宁就建立了一零五钢铁厂、桥头村钢铁厂、二十一兵工厂等3家小企业,安宁工业发展的序幕就此揭开。
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宁建成了以昆钢、安化、云化、大黄磷、大盐矿为主的冶金、盐磷化工、国防工业、新型建材等工业体系,成为云南重要的冶金矿产、盐磷化工现代工业基地。
特别是从1986年至上世纪末,国家投资力度加大,在安宁累计投资140多亿元。
这期间新建了大黄磷、昆明盐矿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投资项目;实施了以昆钢集团公司为代表的重点技改项目,引进了昆明正大有限公司、云南金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外资企业。
光阴荏苒,安宁成了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健全的县级市,重点培育钢铁、磷盐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和城市配套(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特色绿色食品加工、饲料等新兴产业。
昆明嵩明力推空港新城建设欲打造全国第四大空港2010-09-20 11:40 文章来源:昆明市商务局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继去年被定位为昆明“辅城”后,2010年7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将嵩明打造成“空港新城”,未来要建设成为全中国第四大空港,年吞吐量超过2400万人。
嵩明素有“滇东北门户”之称,处于昆明“四环十七射”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节点、昆明“一小时经济圈”和新机场“半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除突出区位优势外,嵩明还立足本地资源,依托空港、昆长高铁、新昆嵩高速等便捷的交通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按照中等城市的发展构架来规划空港新城建设,力求服务昆明、辐射滇东北。
到目前为止,已有220平方公里土地纳入了“空港新城”规划范围。
“空港新城”拥有7大片区,包括空港新城北城、长松园片区、嵩明职教基地、杨林工业园区、嘉丽泽片区、小街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空港新城南城。
目前,杨林工业园区面积现已拓展到51平方公里,已有燕京啤酒、建工钢构、昆机、力神重工、嘉多宝集团等项目入驻,今年已有6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入园企业达13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户,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2家;嵩明职教基地现已有两所大学,在3—5年的时间内,将增加到10所以上、15万人左右的规模;南城已经组织规划40平方公里,于8月18日启动了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家具产业园的开工建设。
据了解,嵩明县将在未来发展中抓住机遇、突出重点,以生态富民强县为目标,加速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信息化,提升城乡一体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全力推进嵩明空港新城建设。
随着昆明新机场建设、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桥头堡”重大战略的快速推进,以及“空港新城”规划进一步建设完善,新空港经济圈初现雏形,目前嵩明已基本形成了中等城市的发展构架。
(张丽采编)围绕建设“立足昆明、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全国一流职教基地和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试验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强化园区规划,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对职教基地规划进行修编,完成基地总规、控详规、核心中心区城市规划和绿化景观专项规划。
关于提交《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生物片区及黄土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听证会听证报告的报告市政府法制办:为了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在政府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增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云南省、昆明市政府关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要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开区管委会”)委托法制局、规划分局(以下简称“组织方”)于2009年11月13日举行了《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生物片区及黄土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听证会,直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听证会法定程序,此次听证会的听证报告现已由经开区管委会在规定时限内拟定,报市政府法制办予以审查。
特此报告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听证会听证报告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制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二○○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听证会听证报告为了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在政府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增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省、市政府关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要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经开区管委会”)委托法制局和规划分局(以下简称“组织方”)于2009年11月13日举行了《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生物片区及黄土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听证会,直接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立法听证会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听证会举行情况(一)准备情况10月30日,组织方在经开区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和昆明日报上公布《关于举行<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水生物片区及黄土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听证会的公告》(第1号),公布了听证事项、听证陈述人(听证代表)名额及其产生方式,听证时间、听证地点等相关内容。
临空经济区如何推动城市发展——以昆明空港经济区为例临空经济作为的第五波经济发展驱动力,对地区GDP、人口就业等区域宏观经济的带动已毋庸置疑,空港已成为各地开展区域经济建设的“香饽饽”,但部分临空经济区与城市发展脱钩,使得空港难以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城市发展。
航空港如何推动城市发展成为各航空港管委会、当地政府部门发展临空经济区的核心问题。
昆明空港经济区尚处建设初期,思考如何依托空港经济区推动昆明发展,是昆明临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位崛起的关键问题。
一、空港经济区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临空经济的发展使机场扩展多种临空产业及城市功能,发展到高级阶段将形成重要的城市功能组团乃至航空城。
东滩顾问从众多航空城发展经验总结得出:临空经济区在其演进过程中从多方面推动城市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完善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等城市功能缺陷制约城市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可以填补并完善商业、健康、文化、旅游等城市功能,甚至成为重要的城市功能组团。
亚特兰大航空城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它承担了城市商业商务、会议会展和旅游服务功能,弥补了传统工业城市服务功能的不足。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史基浦航空城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其地区经济在航空城作用下向高增值服务业转型,商业地产、供应链管理和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比重显著提升。
从众多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规律看,以高端制造、高科技、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推动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动城市化进程: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会带来大量人口流动和生产生活需求膨胀,为满足这些需求,距离城市核心区较远的机场周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将迅速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实现城市化。
正如芝加哥罗斯蒙特小镇,奥黑尔航空城带来激增的商业商务服务需求使商业酒店、会展会议、娱乐服务业迅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小镇,小镇短时期内摇身一变由村镇升级为活力城。
临空经济区对城市发展的多重推动作用下,最终使城市地位提升并崛起。
官渡工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作者:张京陈平时昆兰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32期一、发展规划官渡工业园区于2008年成立,按“一区四片”构架布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9.72平方公里。
2009年5月,经昆明市政府批复同意,昆明空港经济区与官渡工业园区实行一体化管理。
2010年,根据新批准的昆明空港经济区(官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控制范围扩大到396.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54.23平方公里,并按照组团发展、生态交融、依托交通,南北延伸的模式,形成“两区一带”的带状组团型空间布局。
即:国门空港区:位于空港经济区西南侧,规划面积20.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技金融。
生态休闲区:位于空港经济区北侧,规划面积69.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商务度假、生物科技、航空教育培训。
临空产业带:位于空港经济区东侧,规划面积64.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航空物流、高新轻制造、航机维修。
2011年,昆明空港经济区(官渡工业园区)进行实体化管理模式改革后,规划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420.46平方公里,规划用地面积为159.72平方公里,涵盖了大板桥和金马2个街道办事处的所有行政管辖范围。
至此,昆明空港经济区(官渡工业园区)已逐步形成“大空港、小园区”的发展格局,并将由省级工业园区进一步申报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二、官渡工业园区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昆明国际包装印刷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西冲片区,其中:一期占地2042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已完成,入驻企业71户,已竣工投产的企业有24家,总投资额10.2亿元。
二期占地951亩,目前正按计划推进该片区的“五通一平”,总投资约为3.2亿元,截止2011年末已完成投资0.85亿元。
(二)官渡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园成果转化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大板桥街道办事处清水片区,占地2007亩,其中一期占地1000亩,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7.86亿元。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项目区位空港经济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昆明主城区的东北方,距主城直线距离约24公里,距呈贡新城和嵩明县城均约26公里,是城市十字发展轴中纵向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向北联系嵩明县城,向南联系呈贡新城、昆明主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项目用地现状昆明国际新机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境内,其南北分属于滇池水系和珠江水系,机场刚好位于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同时,机场东西两侧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整体形成了以机场为中心,南北低、东西高的“马鞍形”东北——西南走向带状谷地空间。
新机场南部谷地为现状大板桥镇镇政府所在地,用地靠近主城,沿现状贵昆公路两侧形成大量的村镇建设,同时,用地内分布有园艺农场、云南省戒毒所、女子监狱、云南省置业警官学校等大量的特殊用地,以及昆明市焦化制气厂、大板桥变电站等部分市政设施用地和大板桥工业园等产业用地;新机场西侧现状为东骏水泥厂及其石料厂;新机场北部谷地内现状建设较少,除部分村镇建设用地及水电十四局技校、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云南省种畜厂外,主要为荒山、旱地及部分果林,征地和建设条件较好。
➢项目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南抵大板桥行政界,西至南面山山脚,北以昆曲高速路为界,东面达秧草凹、螺蛳湾一线,总面积158.36平方公里(不包含机场22.97平方公里范围)。
将紧邻158.36平方公里以外的山体、陡坡、林地、水源周边等大量不可建设用地、自然生态控制用地为主的区域划定为环境协调区,面积约238.24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与环境协调区共同构成规划控制范围(不包含机场),总面积约396.60平方公里。
空港经济区未来产业的发展要重点强调产业类型的控制和选择,入驻产业必须为临空型相关产业,原则上禁止与临空型无关的产业进入,鼓励临空型、高轻新型产业入驻,限制过多的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禁止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和淘汰类产业进入。
➢项目的交通规划空港经济区总和运输网络布局上形成“一港两铁六路两轨”的总体结构,“一港”指昆明新机场,“二铁”指沪昆客专高速铁路(渝昆铁路)和沾昆铁路两个铁路通道;“六路”指昆嵩高速路,机场高速路、昆曲高速路、东南绕城公路四条高速路以及新320国道和呈黄快速两条快速路。
昆明空港经济区的规划项目区位空港经济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昆明主城区的东北方,距主城直线距离约24公里,距呈贡新城和嵩明县城均约26公里,是城市十字发展轴中纵向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向北联系嵩明县城,向南联系呈贡新城、昆明主城,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项目用地现状昆明国际新机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境内,其南北分属于滇池水系和珠江水系,机场刚好位于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同时,机场东西两侧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整体形成了以机场为中心,南北低、东西高的“马鞍形”东北——西南走向带状谷地空间。
新机场南部谷地为现状大板桥镇镇政府所在地,用地靠近主城,沿现状贵昆公路两侧形成大量的村镇建设,同时,用地内分布有园艺农场、云南省戒毒所、女子监狱、云南省置业警官学校等大量的特殊用地,以及昆明市焦化制气厂、大板桥变电站等部分市政设施用地和大板桥工业园等产业用地;新机场西侧现状为东骏水泥厂及其石料厂;新机场北部谷地内现状建设较少,除部分村镇建设用地及水电十四局技校、云南省畜牧兽医学校、云南省种畜厂外,主要为荒山、旱地及部分果林,征地和建设条件较好。
项目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南抵大板桥行政界,西至南面山山脚,北以昆曲高速路为界,东面达秧草凹、螺蛳湾一线,总面积158.36平方公里(不包含机场22.97平方公里范围)。
将紧邻158.36平方公里以外的山体、陡坡、林地、水源周边等大量不可建设用地、自然生态控制用地为主的区域划定为环境协调区,面积约238.24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与环境协调区共同构成规划控制范围(不包含机场),总面积约396.60平方公里。
空港经济区未来产业的发展要重点强调产业类型的控制和选择,入驻产业必须为临空型相关产业,原则上禁止与临空型无关的产业进入,鼓励临空型、高轻新型产业入驻,限制过多的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禁止高能耗、高耗水、高污染和淘汰类产业进入。
项目的交通规划空港经济区总和运输网络布局上形成“一港两铁六路两轨”的总体结构,“一港”指昆明新机场,“二铁”指沪昆客专高速铁路(渝昆铁路)和沾昆铁路两个铁路通道;“六路”指昆嵩高速路,机场高速路、昆曲高速路、东南绕城公路四条高速路以及新320国道和呈黄快速两条快速路。
昆明空港经济区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70号【发布部门】昆明市政府【公布日期】2007.01.25【实施日期】2007.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70号)《昆明空港经济区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12月1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王文涛二○○七年一月二十五日昆明空港经济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实施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规范昆明空港经济区(以下简称空港区)的有效运作,创新开发模式,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昆明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空港区的开发建设,应当服从省、市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于国际航空客运与物流发展,符合现代新昆明建设总体战略目标。
空港区应依托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发展临空型经济,逐步建设成为全省主要的临空型产业聚集区,面向东南亚、南亚,连通欧亚的国际航空客流、物流中心和构筑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型区域。
第三条空港区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实施建设,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近期开发建设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含新机场建设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
第四条空港区的开发建设坚持以下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和权限第五条昆明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昆明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空港区区域内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业务上接受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管委会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根据开发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及时制定与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空港区的开发建设,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运作的现代管理体制。
空港型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路径探索——以昆明宝象临空产业园为例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常态下,只有将过去的外延式、数量扩张型的经济转变为内涵式、质量效益型的新发展方式,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与升级,才能保持国家发展竞争力。
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为加快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布局和建设,2018年12月24日,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整合存量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更好发挥物流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推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扩大优质物流服务供给,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全国性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发挥干线物流通道效能,加快推进要素集聚、资源整合和城乡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重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深化国内国际物流体系联动协同,促进生产制造、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深度融合,提高国际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新常态下,《规划》对物流枢纽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以KMBX临空国际产业园区规划为例,以"背景剖析--战略制定-实施途径"为线索,对空港型物流枢纽规划建设模式及路径进行探索及总结。
2 空港型物流枢纽空港型物流枢纽指空港区、紧邻空港区内依托航空枢纽机场,主要为空港及其辐射区域提供快捷高效的国内国际航空直运、中转、集散等物流服务和铁空、公空等联运服务的物流枢纽。
2.1 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依托于大型机场 (特别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其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由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业的相关产业和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向性的有关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体系,是产业结构演变和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产物。
昆明新国际机场——中国第4大航空枢纽机场地位跻身5大门户机场昆明将建新国际机场的消息一公布,广大市民一直很关注。
昆明新机场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惟一批准建设的枢纽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和乌鲁木齐机场同为全国5大门户枢纽机场。
建成后,昆明新机场将一跃进入全国前五名,可以全天候起降大型喷气式客机。
按照规划,整个空港经济区的总面积为160平方公里。
至2020年,用地规模为10平方公里,人口6万;至2035年,空港经济区将达到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15万的规模。
最先进行建设的,将是四大组团中的螺蛳湾组团北部约5平方公里片区,主要发展仓储物流及空港配套等相关产业。
建成后,空港经济区将成为依托国家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以发展临空型经济为核心,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航空客流、物流中心,云南省主要的临空型产业聚集区,成为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新昆明航空城。
从空间分布上看,机场片区将形成“一带四组团”的格局。
片区内部以公共交通为主,建设公交专用道,形成路网;对外交通则包括“三横,四纵,两环”的公路系统和铁路、飞机、轨道交通系统,四通八达。
区位面向东南亚的门户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各国的联系不断增长,在昆明建设新的大型国际机场已势在必行。
昆明新国际机场建成后,对内将成为一个区域航空中心,对外将成为我国往返东南亚、南亚、欧洲、非洲的重要门户,同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昆明新国际机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境内,其南北分属于滇池水系和珠江水系,机场刚好位于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
同时,机场东西两侧大致与机场平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整体形成了以机场为中心,南北低,东西高的“马鞍型”东北-西南走向带状谷地空间。
新机场南部谷地为大板桥镇镇政府所在地,用地靠近主城,沿贵昆公路两侧形成了大量的村镇建设,同时,用地内分布有大量的特殊用地,包括园艺农场、云南省戒毒所、女子监狱、云南省职业警官学校等用地。
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一、体育事业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空港区体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区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建立了有空港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青少年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老年人体育活动丰富多采,全区体育事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和谐空港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提前完成了空港区“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
1、群众体育截至目前,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76个社区100%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或全民健身工作指导站,争取各级体彩公益金投入249.8万元,区财政投资139.6万元,共计389.4万,在全区建成了130个健身点,其中:健身路径108条,健身房12个,篮球场10块。
为全区11个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配备142个健身柜。
全区所有的社区(村)居委会都建有一条健身路径或一块篮球场,辖区内有体育场地面积45.41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0.5平方米。
全区建立、登记、管理晨(晚)锻炼点231个;有体育资源共享单位45个;有体育骨干和志愿者939人,社会体育指导员864人(其中国家级13人、一级61人、二级323人、三级467人)。
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5.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41%。
为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夯实了基础。
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门球、登山、武术、气排球、健身操、双抠、桥牌、柔力球、麻将、自行车等体育活动69项次,参加人数达人次。
空港区老年人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天天有锻炼,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年年有新意”的新景象。
2、青少年竞技体育在2007年7月时隔47年后昆明市举办的“昆明市第三届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取得金牌总数全市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
2008年7月在保山市举行的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上,我区代表团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截止目前,共组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69项次,共获金牌690枚(国家级71枚、省级179枚、市级440枚);获银牌489枚(国家级63枚、省级155枚、市级271枚);获铜牌412枚(国家级57枚、省级130枚、市级225枚)。
二、航空港规划区区位分析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重点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经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向南发展的黄金地段,紧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双机场路、德(阳)乐(山)大件路横贯其间,成都市外环高速公路、成(都)雅(安)高速公路、成(都)昆(明)铁路紧靠开发区东北、东南边缘,东至成雅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成环路,西至双流机场,北至外环路,距成都市中心约15公里,距双流县东升镇约4公里,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用地以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中科院成都分院和四川大学为龙头的科技教育产业园区正在崛起,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进驻,如今,大学城已具规模,在众星捧月的书香文策之地,城南高校经济圈正以得天独厚的浓郁文化氛围,使此区域的地产成了一种长远的文化投资。
三、双流航空港规划区用地分析规划用地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用地--以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房地产开发及其配套建设为辅的综合片区。
2、双流县文星镇和白家镇的村镇建设用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综合片区。
3、双流县文星镇,白家镇和黄甲镇的农林种植地--以生产为目的的农田,菜地,园地,林地等。
四、双流航空港规划区人口分析规划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人口约29400人,其中农业人口24000人,非农业人口5400人,随科研院校建成近年可增加5.5万人;文星、白家人口约33600人,其中农业人口13600人,非农业人口20000人;黄甲人口约4000人。
由此可见,随开发区发展此区域内的高知人群和教职员工的人数激增,而此类人群和当地居民是楼盘的最大目标客户。
五、双流航空港规划区现状分析1、道路交通现状(1)对外交通现状:区域北距神仙树只有几公里,与市中心紧密依托。
规划区域对外交通顺畅,区内有数条成都市放射和环状骨架道路通过,交通主要干道有成双机场路、大件路横贯其间,成都市外环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分别沿开发区东北、东南方而行。
嵩明世人瞩目的空港新城图昆明副城嵩明世人瞩目的空港新城(图) 昆明副城嵩明世人瞩目的空港新城(图)2021-01-04 06:45:24 来源: 昆明日报(昆明) 跟贴 2 条手机看新闻嵩明高点高标准推进空港新城建设。
核心提示“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嵩明未来的区域优势不可复制。
”嵩明县委书记王春燕说,随着国家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以及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嵩明“空港新城”的定位,使嵩明面临着由县域经济直接转化为城市综合经济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机场15分钟经济圈以及昆嵩半小时经济圈、生活圈的建成,无疑将嵩明推向一个具备区位优势的发展平台。
为此,嵩明正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空港新城建设。
打造世界名城的主战场空港经济,就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与世界名城媲美,空港经济是关键。
无论是亚洲的新加坡、首尔、香港,还是欧洲的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美国的孟菲斯、亚特兰大等城市,其发展的支撑之一就是空港以及围绕空港而发展起来的空港经济。
数十年前只是一个大沙漠的迪拜,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名城,很重要的因素是拥有全球最大的迪拜机场……大型机场被喻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民航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系数在1∶20以上。
每100万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这是国际机场协会发布的数据。
产业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在此区域,唯有空港新城走的是一条以现代服务业带动新型城市化的道路,最有条件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一流、品质高尚的现代新城。
继2021年被定位为昆明“辅城”后,2021年7月,昆明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将嵩明打造成“空港新城”。
在新机场空港经济圈的范畴下,依托昆曲高速、昆嵩高速和长昆高铁等,嵩明成为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重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