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上用压强来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就表示压强越大.但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目的:探究压力、受力面积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实验器材:砝码1个、小桌1个、长方形海绵1块.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大小有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实验步骤:1.如图l甲所示,使小桌子四脚朝下压在海绵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即此时桌子四脚陷人海绵里的深度,将观察到的现象填人表1中.2.在桌子上加砝码,如图l乙所示,观察此时桌子四脚陷入海绵里的深度,与图1甲的陷入情况对比,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人表1中.3.使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在桌子上加砝码,如图1丙所示,观察此时桌面陷入海绵里的深度,与图1乙所示的小桌的陷人情况对比,将观察到的现象填人表1中.分析与论证:比较图1甲和图1乙可知.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图l乙和图1丙可知,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的作用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若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面积越小,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评估与交流:通过这个实验,你掌握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本实验用到了三种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和转换法.当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与某一个量之间的单一关系,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通过改变一个条件,对比观察两种现象得出是否支持猜想的结论,用的是对比法.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描述压强的大小,使效果更明显,易于观察,用到了转换法,实验注意事项: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海绵应选择质地较松软的.2.砝码的质量应比小桌质量大得多,使对比实验效果更明显.3.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软的海绵换成石膏粉.形变效果更明显.。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文档中,我将详细阐述8.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1节,主要包括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力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压痕和形变两种现象。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和材料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压力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传感器、实验器材(如海绵、铜片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如踩踏、挤压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讲解压力概念:详细讲解压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分析压力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示例,引导学生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板书设计1. 压力的概念:压力=力/面积。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痕、形变。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材料性质。
七、作业设计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压力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是否清晰?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调查一些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实验题16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压力大小受压面积3.设计方法:A:压力相等时,改变接触面积,观察两次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B:接触面积相等时,改变压力,观察两次实验中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4.实验步骤:从以上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从以上两次实验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5.实验回顾与数据分析:要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应选:甲乙要证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有关应选:乙丙6.结论:(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二.真题精练1.(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真题)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__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由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__的关系;(4)对比甲、丁两图,小强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 凹陷程度 (2). 压力 (3). 压力大小 (4). 错误 (5).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解析】【详解】(1)[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转换法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2]对比甲、乙两图发现,相同的两个木块,一个竖放,一个平放,海绵受到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积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可以得到: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3]分析甲、丙两图发现:海绵的受力面积相同,海绵受到的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不同;故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嘿,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这事儿哈!你想想看,压力这玩意儿,那可真是无处不在呀!就好像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有时候压得人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那到底啥会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咱得通过实验来弄个明白呀!首先呢,咱得准备好实验器材呀,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有称手的兵器一样。
咱得有个能施加压力的东西,比如一个小砝码啥的,还得有个受力的物体,比如一块小木板。
然后呢,就开始动手啦!把木板平放在那儿,就像它在安静地等着压力的光临。
接着把砝码轻轻地放在木板上,看看木板有啥反应,是不是有点下陷啦?这时候咱就得好好观察,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
接着,咱换个重点的砝码试试,哎呀,你看木板下陷得更深了吧!这就说明压力的大小会影响作用效果呀,压力越大,木板下陷得越厉害呢。
那除了压力大小,还有啥呢?咱再想想啊,对啦,受力面积呀!这回咱把木板立起来,还是用那个小砝码压上去,嘿,木板下陷得就没那么明显了吧!这就好比同样的力量,打在一大片地方和打在一个小点上,效果肯定不一样呀。
再深入想想,要是生活中我们遇到压力,是不是也得像做实验这样,去分析分析影响它作用效果的因素呢?如果是压力太大了,咱能不能想办法减轻点呀;要是受力面积不合适,咱能不能调整调整呢?通过这个实验,咱就明白了,压力不是一味地可怕,关键得看咱怎么去对待它。
就像走在路上遇到个小坡,咱可以加把劲爬上去,也可以绕个道走过去。
总之呢,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虽然简单,但里面蕴含的道理可深着呢!咱得学会从这些小实验中领悟大道理,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明白,更轻松,更有意思呀!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呢?。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
嘿,咱今天来聊聊怎么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那些影响因素哈。
你看哈,就好比说有一天我在家,我想试试坐在不同的椅子上感觉有啥不一样。
我先找了把硬邦邦的木头椅子,一屁股坐上去,哎呀,就感觉那压力直接就传到我屁股上了,挺硌得慌的呢。
然后我又换了把软软的沙发椅,哇塞,这一坐下去,感觉压力好像被分散了好多,屁股可舒服了呢。
那咱说回实验步骤哈。
首先呢,咱得准备好不同的接触面,就像我那木头椅子和沙发椅似的。
然后呢,在这些接触面上放上一个东西,比如说一个小盒子啥的。
接着呀,咱就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压这个小盒子。
比如说,先用一点点力,看看小盒子陷下去多少;再用大力一点,再看看小盒子有啥变化。
这时候你就能观察到压力不同,作用效果也不一样啦。
还有哦,咱还得换换接触面的材质啥的,就像从硬的到软的,看看压力作用效果是不是也跟着变。
这就好像我从木头椅子换到沙发椅一样,那感觉完全不同呢。
总之呢,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就是这么个有趣的事儿,就跟我在家体验不同椅子似的,挺好玩的呢!嘿嘿。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探究专题【考点方向】:1、装置:如右图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答: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形变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此方法叫转换法。
5、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经典例题】: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中:(1)实验器材:压强小桌、海绵、砝码等。
(2)实验步骤①如图甲所示,把压强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②如图乙所示,在压强小桌上放上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③如图丙所示,把压强小桌反过来,桌面朝下,并放上和图乙相同的砝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3)分析论证①比较甲、乙两图,可得结论:当_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当_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
(5)评估交流①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显示的。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无关。
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8.1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八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2.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形变或者变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性质有关。
3.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分析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钢尺、玻璃板、实验桌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手指按压一块软泥,软泥会发生形变,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讲解: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压力的定义、压力的计算方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压力的定义是什么?(2)压力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2. 答案:(1)压力的定义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2)压力的计算方法是压力等于力除以受力面积。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性质。
实验1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考点聚焦经典例题1.(2019•宜宾)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答案】(1)相等;摩擦力;(2)快;(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4)不是【解析】(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根据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实验中的阻力来自于下车与接触面的摩擦力;(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昨天看到班级论坛上一个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受力面的材料有关。
原先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想想看,把木块分别放在塑料泡沫和木板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样。
为什么课本上没有提到呢?
昨天给同组老师说出了这个问题,经我们讨论,主要从两方面来思考:
①压力效果出发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程度越明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相同时,接触面材料不同,形变程度也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与接触面材料有关。
②从压强的物理意义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压强只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接触面材料无关。
通过网上查资料,看到这道中考题:
28.(6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
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
因.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则P b P c(小于/等于/大于).
c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是:
.
其中第4小问解释了我们的困惑:用“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不意味着相等的压强一定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说明压强与压力的效果不是一回事。
用压强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被压物体的材料要相同。
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压物体的强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