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1.66 KB
- 文档页数:1
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1.设有独立器械消毒室,室内分清洗区和消毒区,符合功能流程。
2.消毒室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器械,包括一台压力蒸汽灭菌机,三次预真空灭菌机一台,干热消毒机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一台。
3.各种消毒药剂、灭菌设备均应为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同时应有相关资料。
各种消毒灭菌药械,均应严格参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
4.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应注明品名、浓度及使用年限。
并有相关有效浓度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其他使用中含氯消毒液每天监测。
5.设有专职消毒灭菌人员,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6.消毒灭菌原则:手术治疗器械以及其它各种接触患者伤口和血液、口腔软组织或骨组织的器械必须进行灭菌,其它口腔诊疗以及检查器械,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或采用一次性的诊疗用品。
7.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燥灭菌,不适应两者采用2%戊二醛的浸泡灭菌和消毒。
8.使用后的器械均用流动水冲洗→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初步浸泡→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9.加强手机的消毒,使用后的手机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消毒。
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流程是:先用流动水冲洗→加多酶清洁液超声波清洗10分钟→擦干→喷手机清洗润滑油→注油机滴注专用油保养手机→打包封口→放入快速灭菌器进行高温灭菌消毒→贮存在灭菌容器内备用。
10.口腔常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常用的车针、扩大针、洁牙、工作尖、拔髓针、棉花针、成形片、充填器、调拌刀、小挖器、拔牙钳等各种钳子、各种凿子、剥离器、刮治器及模托盘都实行一人一用一灭菌,用过的物品均用流动水清洗→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再流动水清洗→擦干→进行高压锅高温或干热灭菌,正畸特殊钳子用2%戊二醛浸泡一夜(10小时以上),次日捞起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放入无菌盒中备用。
11.所有的磨口瓶每周高温灭菌一次,棉球罐每天高温灭菌一次,酒精棉球罐每三天高温灭菌一次,装碘酊、酒精瓶每周灭菌两次。
12.灭菌效果监测:每锅做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用3M指示胶带,每月用生物指示剂进行效果监测一次,并有记录。
医院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保障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牙科椅、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
三、器械清洗与消毒灭菌流程1. 器械分类将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分类,将锐利器械放入利器盒,可回收器械分开,并将棉球、纸杯、吸唾等一次性用品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分类处理。
2. 冲洗将器械在流动水下冲去表面的污染物。
3. 多酶浸泡将精密器械如车针、扩大针等放入金属细密网状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牙科专用多酶清洗剂(比例为0.5%,即1公斤水配5ml溶液1:200),用超声荡洗机进行荡洗,时间约为180秒。
其余器械放入比例为0.5%的多酶溶液中浸泡3-5分钟。
4. 清洗从酶液中取出器械,用流动水下刷洗表面,确保清洗干净。
5. 浸泡消毒将器械放入配有消毒泡腾片的溶液中(比例为1:1~2L水),浸泡时间为10分钟。
6. 冲洗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器械,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7. 干燥将器械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或者用清洁毛巾擦干表面。
8. 保养对于手机以及有轴节的器械(如剪刀、持针器、牙钳等)进行特殊的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人员培训与考核1. 从事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
2. 医院应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3. 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监督1. 医院应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对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质量控制小组应制定检查计划,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
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总则为了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
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将其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的规章制度,建立消毒管理责任制,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从事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并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三、消毒方法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科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2.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3.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科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4.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科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治疗器械等,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物理方法进行消毒,并达到消毒合格标准。
四、消毒流程1. 清洁:诊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质。
2. 消毒:根据器械的材质和危险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浸泡、擦拭或喷雾消毒。
3. 灭菌:对于需要达到灭菌标准的器械,应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气体灭菌等方法进行灭菌。
4. 干燥:消毒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避免潮湿导致的细菌繁殖。
5. 存放:干燥后的器械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受污染。
五、监督管理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进行自查和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消毒技能和意识。
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在现代口腔医疗中,确保诊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达到高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也是口腔医疗机构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如此重要。
口腔是一个充满各种微生物的环境,在诊疗过程中,器械会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黏膜、血液和唾液等。
如果器械没有经过严格的灭菌和消毒处理,就有可能传播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交叉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疾病,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损害医疗机构的声誉。
那么,什么是灭菌和消毒呢?灭菌是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包括细菌芽孢。
而消毒则是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但不一定能杀灭细菌芽孢。
在口腔诊疗中,对于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对于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器械,应当达到消毒水平。
常见的口腔诊疗器械灭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可靠的灭菌方法。
它是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需要注意器械的包装、装载方式以及灭菌时间和温度等参数,以确保灭菌效果。
干热灭菌法是通过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氧化、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不耐湿的器械,如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
但干热灭菌的时间较长,温度较高,容易对器械造成一定的损伤。
环氧乙烷灭菌法是一种低温灭菌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器械,如电子仪器、塑料制品等。
但环氧乙烷具有一定的毒性,灭菌后需要经过充分的通风和解析,以去除残留的环氧乙烷。
除了灭菌方法,消毒方法在口腔诊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是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碘伏等。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操作,以保证消毒效果。
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口腔诊疗器械是口腔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所必需的工具。
它们直接接触患者口腔,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有效的灭菌与消毒。
本文将重点讨论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方法,并探讨其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
一、灭菌与消毒的重要性在口腔医疗环境中,灭菌与消毒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如果器械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患者可能会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从而导致口腔感染、交叉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因此,灭菌与消毒不仅是口腔医生的职责,也是对患者负责和维护诊所信誉的重要环节。
二、灭菌的方法1. 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在特定温度和时间下破坏病原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灭活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而且对于器械的材质损伤较小,使用方便,是口腔诊疗器械的首选灭菌方法。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破坏病原体的生活能力。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器械的材质和所需消毒的病原体进行合理的判断。
例如,乙醛可以有效地灭活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但对某些器械的材质会产生腐蚀作用,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三、消毒的方法1. 高温烘烤消毒高温烘烤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器械放入高温箱中,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杀灭病原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对于一些温度敏感的器械可能会产生损坏。
2. 化学消毒除了作为灭菌方法外,一些特定的化学消毒剂也可以用于器械的消毒。
例如,酒精、双氧水和紫外线等都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
然而,由于它们的消毒效果可能不如高压蒸汽或化学消毒剂,因此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四、安全问题与建议1. 合理选择灭菌与消毒方法口腔诊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方法应根据器械的材质、功能和所需处理的病原体进行合理选择。
不同的方法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2. 严格执行灭菌与消毒操作规程灭菌与消毒操作规程是确保器械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
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分类处理:根据器械的使用顺序和使用频率,将口腔诊
疗器械分为无菌、半无菌和非无菌三类,并采取相应的消
毒灭菌措施。
2. 清洁预处理:在消毒灭菌之前,要将器械进行清洁预处理。
清洁过程包括器械的物理清洗、去除可视的污物,然
后进行机械清洗、超声洗涤等,以达到除去污染物的目的。
3. 消毒与灭菌:根据器械的种类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
灭菌方法。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化学
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其中,高温高压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可在121℃下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以上。
4. 包装与储存:经过消毒灭菌的器械,要进行严密的包装。
包装材料应能够阻止污染物进入,并能保持器械的无菌状态。
包装后的器械应储存在无菌条件下,以防止二次污染。
5. 监测与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过程进行定期监测和质量
控制,包括消毒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消毒灭菌剂的浓度
和有效性、包装材料的完整性等。
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符
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原则是在清洁预处理
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对器械进行处理,然
后进行包装和储存,最后监测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器械的
无菌和安全使用。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必须将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消毒效果。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1.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 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模型等,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
第八条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三、消毒方法第九条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方法应当根据器械的材质、危险程度和消毒效果要求选择。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1. 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器械进行浸泡、擦拭或者喷雾消毒。
2. 物理消毒法:采用高压蒸汽、干热空气、紫外线辐射等方法对器械进行消毒。
3. 生物技术消毒法:采用生物酶、过氧化氢等生物技术对器械进行消毒。
第十条化学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行业规定。
口腔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
1、口腔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诊室地面、物表,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9、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
10、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1、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12、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原则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应严格按照"去污染(清洁)—清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凡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使用前必须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