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8.03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六年级上册《京腔京韵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但对音乐书上的二声部歌曲不能很好的唱出。
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
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三、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四、教学难点:分清四大行当
五、教具准备:
脸谱、多媒体课件、钢琴、学生搜集京剧资料
六、学情分析:
七、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认识生旦净丑,了解脸谱。
1、师生问好,课前律动《我是中国人》
聆听《新贵妃醉酒》
师:这首歌曲和其他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是什么?
2、资料收集展示
3、把脸谱进行分类,认识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说说各角色属于哪个行当。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教材:人教版简谱第十一册年级:六年级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具:大锣、钹、小镲、CAI 教学目标:一、学生在欣赏、模唱、演奏、表演中,初步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在欣赏、模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片段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京剧净行的唱腔,感受板式的变化与剧情、人物情绪等因素的联系。
三、初步了解京剧的伴奏乐器,在模仿、聆听锣鼓经中,感受京剧武场伴奏魅力。
教材分析:《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刚直正义的威慑力量。
随后四句用西皮原板演唱,表现了包拯用平静缓和的情绪对陈世美好言相劝的形象。
至“我料你在原郡定有前妻”这句时,速度减缓,好像在试探、观察陈世美的反应。
随后,见陈世美态度恶劣,便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口吻,唱腔的速度还原、句逗缩短、节奏紧凑,好像包拯开始激动起来。
在原板之后,剧中还有一段陈世美诡辩的唱段。
在我们聆听的唱段中略去。
由于陈世美的诡辩,彻底地激怒了包拯。
唱腔转入西皮快板。
包拯用激烈的言词、激动的情绪,历数陈世美的罪状。
这部分唱腔节奏紧凑、一字一板,演唱得铿锵有力。
最后,唱段在坚定的散板中结束,表现了包拯愤怒、蔑视、除恶务尽的决心。
重点:1、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不同的板式,特别是快板部分,感受人物情绪和板式的关系。
2、模仿锣鼓经,并能合作演奏。
难点:能学唱几句快板部分的演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京剧行当,角色扮演。
1、营造氛围,拉近师生距离,以旧引新。
师:这学期我们学跳了戏曲操,大家可是受益匪浅啊,其实这里面好多动作模仿了京剧不同行当的程式化动作呢!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戏曲操其中两节。
师:请生模仿分别做戏曲操中两个动作。
用不同动作代表生行和旦行,你怎么选?2、对比质疑:对比听广播操伴奏片段和戏曲操片段,其中什么乐器让你一听就知道是戏曲?3、出示京剧伴奏乐器,师简要介绍文武场伴奏。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京剧唱腔联奏,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教材中提供了两首京剧唱腔联奏曲目,分别是《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京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时,往往注重旋律和节奏,而对于音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这也是本节课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分析京剧唱腔联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艺术。
2.聆听法:让学生反复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3.实践法:分组进行京剧唱腔联奏表演,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京剧唱腔联奏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两首京剧唱腔联奏曲目:《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
2.准备相关京剧图片和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角色分工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京剧唱腔的特点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播放《样板戏联奏》和《传统京剧唱腔联奏》,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京剧唱腔联奏的音乐特点。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京剧唱腔联奏进行练习。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上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选取了我国传统京剧中的经典唱腔,通过编曲家的巧妙编排,使得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增强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对于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和巩固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首曲目之前,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知识,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京剧唱腔的韵味可能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的特点,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
2.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五线谱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感受京剧的魅力。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京剧唱腔的韵味,用五线谱准确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京剧唱腔的特点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京剧。
3.实践法:让学生用五线谱记录和表现京剧唱腔,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京剧唱腔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五线谱练习册:供学生练习记录和表现京剧唱腔。
3.教学乐器:如京胡、京二胡等,用于演奏京剧唱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和理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京剧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聆听几段不同的京剧唱腔,引导学生分析京剧唱腔的特点,如音域、音色、节奏等。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曲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和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
京剧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其中包括了唱腔、念白、做功、打斗等多种表演方式。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了三个部分的曲目,分别是《甘洒热血写春秋》、《宇宙锋》和《穆柯寨》。
这三首曲目都是京剧中经典的唱腔联奏,通过欣赏这些曲目,学生可以对京剧的唱腔有所了解,感受京剧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京剧这种传统艺术,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历史和表演形式,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2.能够欣赏和分析京剧的唱腔特点,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通过学习京剧唱腔,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和表演形式,能够欣赏和分析京剧的唱腔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解京剧的历史和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播放京剧唱腔联奏,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京剧的唱腔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京剧唱腔联奏,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京剧的历史和表演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详细讲解京剧的历史和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3.欣赏:播放《甘洒热血写春秋》、《宇宙锋》和《穆柯寨》三个唱腔联奏,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京剧的唱腔特点。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相互交流,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人音版六年级①第四课欣赏综合课:《京剧唱腔连奏》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小学音乐欣赏体验式教学实践研究所提倡的“二四七”体验式教学模式为研究视角,以课标理念中的: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初步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为理念引领。
以学生为主,音乐为本为原则,通过“境”导体验——“问”引体验——“参”悟体验——“述”评体验教学“四环节”;综合运用图谱可示法、器乐辅助法、对比听辨法、演唱记忆法、律动参与法、故事演绎法、节奏感知法“七方法”中的器乐辅助法、对比听辨法、演唱记忆法、律动参与法、节奏感知法等方法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打造真实高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京剧唱腔联奏》作为器乐曲目,在没有了解四大行当唱腔的基础上,难以让学生理解分辨唢呐音色所吹奏的音乐形象。
巧妙选用《京剧唱腔联奏》唢呐曲第一课时作为本课内容,不仅是成功了解音乐形象的过程,更是学生感受京韵美、体验京韵的过程。
让孩子们从被动到主动,到打动、感动甚至是激动和运用的学习体验过程,符合学生审美认知。
也符合教参上提示说明:对于本课《京剧唱腔联奏》的学习,应在第一课时进行对这四大唱段的熟悉学习,了解旋律片段、掌握一定的行当唱腔知识,为《京剧唱腔联奏》唢呐乐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以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前提,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热爱京剧的学习热情为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通过“看”、“听”、“讲”、“赏”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还安排了学生“唱”、“演”的表现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全方位体验与表现“京剧”,符合六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对京剧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赏析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儿,激发对国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出生、旦、净、丑并说说各角色属于那个行当。
二.教学难点:四大行当各角色和表演形式。
三.教学重点:分清四大行当四.教学过程:1.观看《中国京剧真叫棒》看后说说对京剧的认识?提出问题:京剧都有哪些行当?3.我们认识京剧行当:生、旦、净、丑、末,说说各角色属于那个行当。
4.京剧生角,五角之一。
明清传奇多扮青壮年男子。
今通常指老生。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视频观看《三岔口》。
讲解:宋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途经三岔口,投宿于刘利华夫妇店中。
见义勇为的店主人刘利华,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奉杨延昭之命暗中保护焦赞的任堂惠发生误会,在深夜黑暗中打斗起来。
正当难解难分的时候,焦赞及时赶来说明真相,解除了误会大家相见,误会解除,同奔三关。
观看1分44秒5.京剧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
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我们一起来欣赏《苏三起解》片段了解旦角。
6.京剧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
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京剧形成以后,对净角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磨炼和提高,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艺术上更为丰富和成熟。
净角资料讲解:《铡美案》又名《秦香莲》,这是包公故事里一个很有名的段落,讲述了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的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宋仁宗招为驸马。
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
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
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第四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分清四大行当。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像设备,脸谱,扇子,服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播放课件1)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歌曲,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和咱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加入了哪种元素在里面呢?生:京剧 2.了解京剧。
(播放课件2、3、4)师:对了,你们可真聪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国之瑰宝——京剧。
介绍京剧相关知识。
二、学习京剧行当,了解各行当唱腔。
(一)认识“生”行1.师:“生”一般是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播放课件5)2.出示小生等图片。
(播放课件6)3.欣赏京剧《伍子胥》选段,感受“生”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7)4.欣赏京剧《淮河营》选段,师生一起模仿动作。
(播放课件8)(二)认识“旦”行 1.师: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不同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播放课件9)2.出示青衣等图片。
(播放课件10)3.欣赏京剧《苏三起解》,感受“旦”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11、12)4.出示歌词,学生加动作模仿唱几句。
(播放课件13)5.欣赏京剧《红娘》选段《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感受花旦与青衣的不同性格。
(播放课件14)(三)认识“净”行 1.师: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包公、曹操。
(播放课件15)2.欣赏《说唱脸谱》,感受净角人物特点。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六年级上册《京腔京韵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体验京剧的特点,并尝试模仿几个行当角色的动作、造型。
二、教学意图:
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京腔”,认识与听辨京剧的行当唱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国粹——传统京剧艺术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这四段著名京剧名家唱段分别是:《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和《红娘》中的荀派花旦唱段《叫张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和认识京剧行当,听赏四大行当唱腔片段,感知不同演唱特点。
难点: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学生搜集有关京剧的表现手法、行当、动作造型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说一说。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预习第4课《京腔京韵》,大家分小组进行资料收集,等会儿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收集了哪方面的资料。
现在,我们先回顾一下——1、什么是京剧?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奏京剧唱腔,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中包含了京剧中常见的西皮流水和二黄散板等唱腔,以及一些简单的京剧伴奏乐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
然而,对于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京剧唱腔的特点和伴奏乐器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和伴奏乐器的作用。
2.能够正确地演奏京剧唱腔,并配合伴奏乐器进行表演。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唱腔的音调和节奏。
2.伴奏乐器的演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讲解法:讲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和伴奏乐器的作用。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视频。
2.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的演奏乐器。
3.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演奏,让他们感受京剧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讲解京剧唱腔的音调和节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唱腔练习。
同时,讲解伴奏乐器的作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伴奏乐器演奏练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的演奏,巩固所学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进行京剧唱腔的创新表演,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京剧唱腔和伴奏乐器有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和提高。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进行复习和记忆。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六年级上册《京腔京韵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唢呐的音色特点和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分辨四个角色的不同唱腔。
3.体验京剧生、旦、净角色的唱腔特点。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音乐学习中,聆听过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电视中也接触过红白喜事用唢呐演奏的场景。
上学期,聆听过民族管弦乐曲《京调》,学唱了填词戏歌《京调》,也了解了京剧由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组成,京剧的表演以“唱、念、做、打”方式呈现。
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1、2、3
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3
教法与学法
弥漫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示范法等听、唱、看、动、交流、讨论、编创等学习准备
音乐课件
板书设计
京剧唱腔联奏
唢呐曲
1.“净”《牧虎关》高旺
2.“旦”之青衣《苏三起解》苏三
3.“生”之老生《淮河营》蒯彻
4.“旦”之花旦《红娘》红娘。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课通过京剧唱腔的学唱和演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但对京剧唱腔的了解不多,可能会存在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能够学唱和演奏简单的京剧唱腔。
2.培养学生对京剧唱腔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学习。
2.学生对京剧唱腔的接受和理解。
3.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和团队的协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实践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演练,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欣赏法:通过欣赏京剧唱腔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京剧唱腔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3.乐器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经典的京剧唱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京剧唱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京剧唱腔的乐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集体演练,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京剧唱腔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京剧唱腔的重要性和魅力。
家庭作业(3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课题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分析歌曲《校园小戏迷》取材于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
调式为“西皮”,板式为“原版”,统称“西皮原版”。
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
歌曲前两句是生行,后两句是旦行,最后是一起演唱,生行宜用大嗓演唱,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
旦行宜用假声演唱,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之美。
短小精炼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本节课根据内容需要选取了其中的两段,分别是《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和《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地聆听、歌唱习惯和一些实践与表现能力。
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不断提高,他们乐于倾听感受,能够准确的感知音乐的音色和情绪,但演唱时存在张嘴难的问题,不愿意积极地表现音乐。
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应当避免喊唱。
由于本课的京歌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较少能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句以及京调唱腔的韵味,学生很难把握。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本课注重学生的聆听和模仿,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层层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难点和京腔京韵,能够用不同的音色演唱老生和青衣的唱段,并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这首京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苏三起解》和《淮河营》唱段,能够区分并掌握旦角和生角的唱腔音色和动作特点。
2.了解西皮唱腔与原板板式,能用大、小嗓演唱老生、青衣唱段。
3.通过聆听、对比、模仿、识读乐谱等形式唱会京歌《校园小戏迷》,基本唱出京腔京韵,并能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
4.通过感受老生、青衣的唱段、做功表演,表现校园“小戏迷”对京剧的喜爱与传承。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六年级上册《京腔京韵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京剧唱腔联奏》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
本节课不仅局限于欣赏《京剧唱腔联奏》,而是带领学生以此为载体,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了解京剧的行当唱腔,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欣赏《京剧唱腔联奏》为引,选取京剧最基础的“行当”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各种行当唱腔,并辅之脸谱知识,让学生对京剧有初步整体认识,感受京剧独特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学习中国国粹的自豪之情。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PPT多媒体教学,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先使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脸谱以及京剧唱腔的基本知识,再通过视频“看”和曲目“听”,让学生知道如何区分京剧不同行当的唱腔特点,最后用游戏检验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的理解程度,以此提升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京剧的行当与行当唱腔,会认京剧的四大行当,能从《京剧唱腔联奏》中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并能根据京剧唱段及曲目的音色中听出属于什么行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 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重点: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唱腔特点。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达标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三)聆听《包龙图打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
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
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
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
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
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
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谓。
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3、初听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
听前提出思考:“导板”与“原板”有什么不同?学生学生课前通过看、听、唱复习以前所学的京剧故事唱段,课堂中重点围绕欣赏多彩的京剧的,拓展延伸到其故事情节的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
能在欣赏过程中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体验京剧的韵味,并产生了解京剧的意愿。
能富有兴趣地参坐在开封府》听后自由议一议,教师小结:“导板”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原板”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板一眼,中速。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聆听京剧唱腔联奏》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特别是京剧的唱腔特点。
教材通过京胡、京二胡、鼓板等京剧伴奏乐器,展现了京剧唱腔的独特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京剧有所了解,但对京剧唱腔的认知程度不一。
部分学生对京剧有浓厚的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京剧唱腔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感受京剧唱腔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京胡、京二胡、鼓板等京剧伴奏乐器,理解京剧唱腔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京剧唱腔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京剧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京剧唱腔的基本特点,能够欣赏和表现京剧唱腔。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京剧唱腔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学生对京剧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模仿、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京剧唱腔音频,直观展示京剧伴奏乐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京剧唱腔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聆听:播放《聆听京剧唱腔联奏》音频,让学生关注京剧唱腔的节奏、音准和音色,引导学生分析京剧伴奏乐器的作用。
3.模仿:分组让学生模仿京剧唱腔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4.实践:邀请学生上台,尝试演唱京剧唱腔,鼓励他们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聆听京剧唱腔
联奏》教学设计
第四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剧唱腔联奏》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培养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2.聆听《京剧唱腔联奏》,能准确听辩唢呐模拟的几个行当的唱腔。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分清四大行当。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像设备,脸谱,扇子,服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播放课件1)师: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歌曲,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和咱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加入了哪种元素在里面呢?生:京剧2.了解京剧。
(播放课件2、3、4)师:对了,你们可真聪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国之瑰宝——京剧。
介绍京剧相关。
二、学习京剧行当,了解各行当唱腔。
(一)认识“生”行1.师:“生”一般是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播放课件5)2.出示小生等图片。
(播放课件6)3.欣赏京剧《伍子胥》选段,感受“生”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7)4.欣赏京剧《淮河营》选段,师生一起模仿动作。
(播放课件8)(二)认识“旦”行1.师: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不同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
(播放课件9)2.出示青衣等
图片。
(播放课件10)3.欣赏京剧《苏三起解》,感受“旦”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11、12)4.出示歌词,学生加动作模仿唱几句。
(播放
课件13)5.欣赏京剧《红娘》选段《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感受花
旦与青衣的不同性格。
(播放课件14)(三)认识“净”行1.师:在京
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
“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
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包公、曹操。
(播放课件15)2.欣赏《说
唱脸谱》,感受净角人物特点。
(播放课件16)3.学习脸谱知识,了解脸
谱中色彩表示的含义。
(播放课件17)4.欣赏京剧《牧虎关》选段,感
受“净”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18)(四)认识“丑”行 1.出示图片,学生猜是什么行当。
(播放课件19)2.师: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
为“小花脸”。
“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像,可是他的表演风格
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
(播放课件20)3.欣赏京剧《黑驴告状》,感受“丑”行唱腔特点。
(播放课件21)三、抢一抢,答一答
(播放课件22)师:你们学会了吗?好,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快速
抢答出图片中出现的人物行当。
(净、生、丑、旦)四、京剧伴奏乐器 1.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京剧的伴奏乐器都有哪些。
2.出示笛子、月琴、唢呐、京胡、板鼓的图片。
(播放课件23)五、聆听《京剧唱腔联奏》1.聆听乐曲后回答,都有哪些伴奏乐器?主要由什
么乐器演奏?2.出示唢呐图片(播放课件24)师:这是一段用唢呐模拟的
京剧名家唱段。
3.再次聆听,回答问题:(播放课件25)(1)共有几个片段?(2)出现了哪几种京剧行当?
4.分段聆听(播放课件26)分别模拟了那几个
行当的唱腔,并说出顺序。
5.完整聆听,随音乐表演请四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表演四段音乐的行当,其他同学一起模仿。
六、知识拓展师:京剧的造型美轮美奂,京剧的唱腔变化多端,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把京剧融入到歌曲里面,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京剧在流行音乐中是怎样演绎的?(播放课件27)七、小结(播放课件28)师:中国的京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地走进京剧,了解京剧,弘扬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