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名录MSDS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128.37 KB
- 文档页数:49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目录前言各种数据概念及相关符号说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相关符号说明致癌物危害等级与分类1. β-巯基乙醇 (23)2.DAB (27)3.DAPI (31)4.TMB (35)5.PMSF (39)6.丙酮 (43)7.丙烯酰胺 (48)8.迭氮钠 (54)9.二甲苯 (59)10.二甲基亚砜 (64)11.二氧化碳 (69)12.氟化钠 (74)13.高碘酸钠 (79)14.高锰酸钾 (83)15.过硫酸铵 (89)16.过氧化氢 (93)18.环氧氯丙烷 (105)19.甲叉双丙烯酰胺 (110)20.甲醇 (114)21.甲醛 (123)22.苦味酸 (129)23.磷酸 (134)24.硫化氢 (138)25.硫酸 (144)26.硫酸镁 (149)27.硫酸镍 (154)28.氯化铵 (159)29.尿素 (163)30.柠檬酸 (167)31.硼酸 (171)32.氢氧化钠 (176)33.十二烷基硫酸钠 (181)34.四甲基乙二胺 (185)35.五氧化二磷 (190)36.戊二醛 (195)37.硝酸 (200)38.硝酸银 (205)40.溴化乙锭 (214)41.盐酸 (218)42.液氮 (222)43.乙醇 (227)4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35)45.乙腈 (240)46.乙醚 (246)47.乙酸 (251)48.异丙醇 (256)49.正丁醇 (261)50.重铬酸钾 (266)附录: (271)各种数据主要概念及相关符号说明一,LC50与LD50:LC是致死浓度,单位为mg/L或mg/m3。
LD是致死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
LD50——经口、经皮半数致死剂量。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精确的定义指统计学上获得的,预计引起动物半数死亡的单一剂量。
LD50的单位为mg/kg体重,LD50的数值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毒物的毒性越低。
危险化学品MSDS手册01.丙酮 (3)02.异丙醇 (5)03.硫酸 (7)04.乙酸 (9)05.盐酸 (11)06.乙醇 (13)07.甲醇 (15)08.氨水 (17)09.氢氧化钠 (19)10.浓硫酸 (21)11.甲醛 (24)12.高锰酸钾 (26)13.二甲苯 (28)14.正丁醇 (32)15.苦味酸 (34)16.TEMED (36)17.叠氮化钠 (37)18二甲基亚砜 (38)19.磷酸二氢钠 (40)20.氯化钠 (42)21.氯化钾 (43)22.氯化铵 (44)23.无水硫酸钠 (45)24.过氧化氢 (46)25酸氢二钠 (47)26.苯酚红 (49)27.蔗糖 (52)表1丙酮表2异丙醇表3硫酸表4乙酸表5盐酸表6乙醇表7甲醇表8氨水表9氢氧化钠表10浓硫酸表11甲醛表12高锰酸钾表13 二甲苯表14 正丁醇表15苦味酸表16 TEMEDTEMED,中文名为四甲基乙二胺,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微腥臭味,在分子生物学中,可以用于配制SDS-PAGE胶。
TEMED可以催化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
TEMED即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中文名:N,N,N',N'-四甲基乙二胺。
分子式:(CH3)2NCH2CH2N(CH3)2,分子量为116.20。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微腥臭味。
熔点:-55℃沸点:120-122℃密度:0.775g/ml(20℃)用途:多用于生物分子实验室当中,用于配制SDS-PAGE胶。
TEMED可以催化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
保存条件4℃保存。
遮光保存。
一般用棕色瓶子储存。
注意事项易燃,有腐蚀性,具强神经毒性,请勿大量吸入。
易挥发,使用后请盖紧瓶盖。
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戴口罩操作。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 :℃相对密度( 水= 1)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接触后表现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
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浓度MAC(mg/m3):5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消防中心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中心:119医院:120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提示词易燃!有毒!刺激!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CAS:7783-06-4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熔点(℃):沸点(℃):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燃点(℃):260爆炸极限:4-46%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
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
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
4—4磷酸
表1。
4-5甲酸
表1。
4—6四氢呋喃
表1。
4—7乙酸乙酯
表1。
4—8硫酸
表1。
4-9乙酸
表1。
4-10盐酸
表1。
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
4—13甲醇
表1。
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
4—17三乙胺
表1。
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
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
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
4—24正己烷
表1。
4—25液氨。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常规的31种)--MSDS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危险化学品安全。
别看这个话题有点儿高大上,其实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呢!咱们可得认真对待,一起来学习一下这31种常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吧!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简单来说,危险化学品就是那些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人体、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危险性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范,避免接触这些危险物质。
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一下这31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吧!1. 氯气: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氯气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氯气。
2. 硫酸:这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使用硫酸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 氢氧化钠:这是一种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在使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4. 氨气: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氨气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氨气。
5. 一氧化碳: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一氧化碳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一氧化碳。
6. 硫化氢:这是一种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硫化氢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过多硫化氢。
7. 液氧:这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在使用液氧时,一定要注意火源的控制,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8. 液氮:这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在使用液氮时,一定要注意火源的控制,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9. 丙酮:这是一种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性。
在使用丙酮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火源,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10. 苯:这是一种有毒有机溶剂,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苯时,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丙酮
表异丙醇
表三甲基氯硅烷
表磷酸
表甲酸
表四氢呋喃
表乙酸乙酯
表硫酸
表乙酸
表盐酸
表亚硫酸
表乙醇
表甲醇
表乙腈
表二氯甲烷
表氨水
表三乙胺
表五氯化磷
表氢氧化钠
表石油醚
表三氯乙烷
表吡啶
表六甲基二硅烷
表正己烷
表液氨。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MSDS(化学品清单)氨俗称:分子式:NH3危险毒害,易燃易爆,强刺激性,避免接触危险性泄漏处理∙毒害∙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切断火源∙具强烈刺激性∙戴呼吸器,穿特定化学防护服∙与空气混合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切断气源∙与卤素发生剧烈反应∙高浓度泄漏时,喷含盐酸的雾状水∙强力通风储运要求急救∙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储∙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输氧或人工呼吸∙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就医∙按运输路线行驶,中途勿停∙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防护措施废弃处理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用控制焚烧法或分解法处理。
盐酸俗称:分子式:HCl危险强腐蚀性,避免接触金属、氰化物危险性泄漏处理∙具腐蚀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戴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遇氰化物产生剧毒的气体∙禁止直接喷水∙用砂土、干石灰等混合,收集处理∙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储运要求急救∙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溴)易(可)燃物等分储∙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就医∙轻装轻卸,防止破损∙按规定路线运输行驶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防护措施废弃处理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理后排下水道。
生效日期2023-1-1 编号GJ-HF-MSDS-003硫酸俗称:分子式:H2SO4危险强腐蚀性,有害,避免接触易燃物危险性泄漏处理∙强腐蚀性∙撤离现场无关人员∙毒害∙戴面罩,穿化学防护服∙接触易燃物和有机物能引起燃烧∙避免泄漏物接触可燃物∙与活性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用砂土、干石灰等混合,收集处理∙大量泄漏,围堤收容处理储运要求急救∙储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脱去污染衣着,用清水洗污染部位∙应与易(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脱离污染环境至空气新鲜处∙等分储∙如灼伤,按酸灼伤处理∙搬运时注意个人防护∙误服后,喝蛋清或牛奶∙轻装轻卸,防止破损∙就医∙灭火方法∙砂土,禁止用水防护措施废弃处理参阅国家和地方法规,用纯碱或石化中和后,冲入下水道。
太阳纸业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九月一日
目录
1.氯 (3)
2.氨 (6)
3.液化石油气 (8)
4.硫化氢 (11)
5.甲烷、天然气 (13)
6.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15)
7.氢 (18)
8.苯(含粗苯) (20)
9.二氧化硫 (23)
10.一氧化碳 (25)
11.乙炔 (27)
12.甲苯 (30)
13.次氯酸钠 (32)
14.氢氧化钠 (34)
15.盐酸 (35)
16.硫酸 (37)
17.二硫化碳 (38)
18.油墨、稀释剂 (39)
19.硝酸氨 (41)
20.磷酸 (42)
21.过氧化氢 (44)
22.均三甲苯 (46)
23.杀菌剂 (47)
24.二氧化氯 (48)
1、氯
2、氨
3、液化石油气
4、硫化氢
5、甲烷、天然气
6、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
7、氢
8苯(含粗苯)
9、二氧化硫
10、一氧化碳
11、乙炔
12甲苯
13、次氯酸钠
14、氢氧化钠
15、盐酸
16、硫酸
17、二硫化碳
18、油墨、稀释剂
19、硝酸氨
20、磷酸
21、过氧化氢(双氧水)
22、均三甲苯
23、杀菌剂
24、二氧化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