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讲稿
- 格式:docx
- 大小:18.61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66条(详解)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把追求健康作为人生的重要内容。
对于什么是健康,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理解。
统的观念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健康就是身强力;比、能吃、能睡”。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逐渐发现有的人虽然身体强健,但情绪不稳定,遇到一些小事便疑神疑鬼,稍遇挫折便灰心丧气,无法正常地与人相处、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
有些人虽然身有残疾,但乐观向上,意志坚强,豁达开朗,与人和谐相处,能克服身体的残障,像健全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这两种人,谁更健康呢?事实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还应该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3个方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汹。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感。
心理健康指智力正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安宁,情绪稳定,有自信心,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有充分的安全感等。
社会适应良好指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赛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发生躯体疾病时,人们的心理情绪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无法正常7彝担家庭与社会责任;而社会适应能力差,必定也影响到人们的心情,产生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又可能引发躯体疾病。
只有--@统一,才能互相促进。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衡量自我健康有l0个具体标志: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洁,无头屑;⑩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66条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02X年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内容202X年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内容尊敬的各位听众,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健康素养讲座。
我是XX,今天将为大家分享202X年健康素养66条知识。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所追求的目标,而健康素养又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通过了解这66条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 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成人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
2. 合理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尽量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3. 每天至少喝8杯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4. 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
5.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身体。
6. 掌握正确的生活姿势和动作,保护脊椎健康。
7.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病菌等。
8.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身体潜在问题。
9. 注意心理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
第1页/共5页10. 不吸烟,避免被动吸烟。
11. 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不超过一杯。
12. 减少咖啡因摄入,不过量饮酒。
13. 避免过度曝晒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
14. 坚持每天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15. 定期检查视力和听力。
16. 学会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17. 避免高音量音乐和噪音的长时间暴露。
18.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摄入量。
19.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和亲朋好友交流。
20. 学会放松身心,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
21.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合理安排在线时间。
22. 掌握正确的领导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23.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24. 学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增加自信心。
25. 学习管理时间,合理规划工作和生活。
26.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区和社会做贡献。
27.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我。
28.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沟通和妥协。
健康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发迫切。
健康已不再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更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中国公民的健康素养,以下是健康66条,希望能给人们带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饮食篇1.均衡膳食:合理搭配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食物,保证所需营养摄入。
2.少油炸、少糖盐:避免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和高糖盐食品,以减少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3.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每天喝足够的水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运动篇4.每天保持体育锻炼: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保持身体活力。
5.避免久坐久立:长时间久坐或久立不动容易导致身体不适,要适当休息或变换姿势。
6.徒手健身:定期进行一些简单的徒手运动,如俯卧撑、深蹲等,增强肌肉力量。
三、心理篇7.保持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助于身心健康,对抗各种压力和困难。
8.培养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可以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9.适度放松:学会如何放松心情与身体,如冥想、听音乐或与亲友交流等。
四、个人卫生篇10.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防止细菌传播。
11.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预防皮肤病和感染。
12.戒烟限酒:避免长期烟酒的摄入,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五、养生篇13.注意睡眠:保持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14.避免熬夜:尽量避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
15.充足休息:身体疲惫时,要及时休息,给身体充电。
六、预防篇16.接种疫苗:按照国家疫苗接种日程表,及时接种必需的疫苗。
17.儿童预防针:带孩子按程序接种预防针,减少疾病风险。
18.常规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
七、环境篇19.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20.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中,如重度雾霾天气。
21.减少使用塑料:使用环保袋、玻璃瓶等代替塑料制品。
八、安全篇22.遵守交通规则: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健康素养66条知识健康素养66条知识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对自身健康的认知、态度、行为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它不仅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还涉及到了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66条关于健康素养的知识。
一、身体健康1.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财富,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量和种类。
2. 合理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3. 良好的睡眠习惯是维持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环。
4. 不吸烟、少饮酒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5. 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防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发生。
6.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二、心理健康7.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适应生活中各种压力和变化。
8.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包括:积极应对压力、寻求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等。
9. 学会放松自己,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10. 避免消极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等,这些情绪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11. 保持社交联系,与家人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忧愁,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提高幸福感。
12.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要冷静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社会健康13. 社会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1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15. 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对他人进行歧视和攻击。
16. 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17. 学会合作,与他人协作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18.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四、疾病预防19. 疾病预防是指在患病前采取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20.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接种疫苗等。
21. 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合理运动、戒烟限酒等。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与技能【实用版】目录1.健康的概念2.健康的责任3.环境与健康4.无偿献血5.关爱病残人员6.定期健康体检7.成年人的正常生理指标8.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正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66 条旨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1.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要处于完好状态。
一个人在身体健康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真正地达到健康状态。
2.健康的责任: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同时也有益于他人和社会。
我们应当积极地关注自身健康,同时也要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3.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4.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一种助人利己的行为,能够拯救他人生命,同时也有益于自身的健康。
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5.关爱病残人员: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健康问题,维护自身的健康状况。
我们应当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健康。
7.成年人的正常生理指标: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 90mmhg 且140mmhg,舒张压 60mmhg 且 90mmhg;腋下体温 36~37;平静呼吸 16~20 次/分;心率 60~100 次/分。
了解这些生理指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8.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健康素养66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示例文章篇一:《健康素养66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那可是个宝啊!就像我们手里最珍贵的玩具一样,要是没了健康,可就啥都没劲儿了。
今天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健康素养66条,这就像是健康的小秘籍呢!先来说说吃的吧。
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就像小火车要加油一样。
可是这油加得对不对可太重要啦。
健康素养里就提到,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
你看啊,要是光吃薯片、糖果,那就好比小火车加了坏油,跑起来肯定会出问题的。
我有个小伙伴,他就特别爱吃甜食,每天都要吃好多好多糖,结果呢,牙齿就开始疼了。
我就问他:“你这样只吃糖,身体能好吗?”他才意识到不对呢。
我们得像小蜜蜂采蜜一样,从各种食物里获取营养,蔬菜、水果、米饭、肉,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都很重要,少了一块,这个健康的小房子就搭不起来了。
再讲讲运动吧。
运动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充电。
你们看那些运动员,跑得多快,跳得多高,他们的身体就像充满电的机器人一样有力量。
健康素养66条里也说啦,要经常运动。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有个同学平时不怎么运动,跑个短跑就气喘吁吁的。
他就像个没气的气球,软趴趴的。
我就跟他说:“你看,平时不运动,现在不行了吧。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每天跑步,慢慢地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强壮了。
我们可不能整天坐在那里像个木头人一样,要动起来,不管是跳绳、跑步还是打球,只要动起来,身体就会变得更好。
说到健康,可不能少了休息。
睡觉就像是给身体做保养。
我经常听大人说,要是晚上不睡好,第二天就没精神。
这就像手机没充电一样,啥都干不了。
我有一次晚上熬夜看故事书,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脑子也转不动了。
这时候我就想啊,我这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呢。
健康素养也告诉我们,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我们可不能像个小夜猫子一样,晚上不睡觉,白天没精神。
还有卫生方面的呢。
我们的手啊,就像一个个小探险家,每天到处摸东西。
这时候要是不洗手,就会把好多病菌带回家。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与技能)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清浅镇《公民健康素养66条》讲稿公民健康素养66条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部分共66条。
简称“66条”。
我国卫生部为什么要发布健康素养公告呢?因为健康是最宝贵的。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健康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是一个疾病负担沉重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环境变化影响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又进一步加重了疾病负担。
比如:慢性病、高血压病在我国持续增加。
经过调查,部分省市成年人患高血压病近25%,全国至少有2个亿高血压病人。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病都与高血压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慢性病对国家经济是一场灾难!”。
由此看出健康是多么重要!解决这些突出的健康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项干预措施。
通过学习66条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经常遇到的生理、心理、环境等问题,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人民群众通过提高健康素养自觉地维护自身的健康。
因此卫生部出台了《公民健康素养66条》。
一、既然健康这么重要,什么是健康呢?《66条》第一条告诉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就是说健康必须具备三个方面 1.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正常。
2. 心理健康是指能正确评价自己,能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如果你具备了这三个方面,你就是健康的人。
一、平时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健康呢?我告诉大家衡量自我健康的十个标志。
1. 精力旺盛充沛。
2.处事乐观。
3.善于休息。
4.应变能力强。
5.对一般的疾病有抵抗力、免疫力强 6.体重适当,体重指数BMI值在18-24范围内。
7.眼睛明亮。
8.牙齿清洁、坚固、坚硬。
9.头发光洁。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快灵活。
二、怎么做才能健康呢? 《66条》中的第二条给了我们很好的介绍: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健康。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那几方面?《66条》第三条: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诊,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1. 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怎样才能做到合理膳食呢?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也可以总结成两句话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第一句话中的一是指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是指每天250-350克地(5-7两)碳水化合物,相当于300-400克主食(6-8两);三是三份高蛋白,比如:一两瘦肉或一个鸡蛋,或二两豆腐、二两鱼虾、二两鸡鸭肉,或半两黄豆。
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五是500克蔬菜水果。
第二句话中的红是指:每天一个西红柿,另外喝点儿红葡萄酒(25ml)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黄是什么意思呢?中国人地膳食缺少钙和维生素A。
如果一个人缺乏维生素A和钙,小孩表现为易患感冒发烧、扁桃体发炎;中年人出现动脉硬化;老年人出现腿发软、视力模糊。
补充后都能纠正。
什么食物里含有维生素A和钙呢?胡萝卜、西瓜、红薯、玉米、红辣椒等果蔬(红、黄色的蔬菜含维生素A多,虾皮、海带里含钙多。
)绿是什么意思呢?饮料里茶最好,茶里绿茶最好,绿茶里含促抗氧自由基,多喝绿茶能预防衰老、减少冠心病、肿瘤的发生。
白:白是指燕麦片,多食燕麦片,可以降低胆固醇。
每天50克燕麦片水煮3-10分钟兑牛奶喝效果很好。
黑,黑是指黑木耳。
每天10克坚持50天胆固醇下降,不易形成脑栓,发生心肌梗塞并可以化解近期的梗塞和血栓。
这就是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两句话十个字。
贵在坚持大家可以试试。
美国有材料报道8类抗癌食物是:西红柿、绿色菜、菠菜、莴苣等颜色越深越绿抗氧化剂含量高,防癌越好。
还有葱、蒜;柑橘类、十字花科的菜如,菜花、西兰花、大豆、麦麸、低脂牛奶。
2. 适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光有营养的摄入,没有热量的消耗,没有出入量的平衡,就会产生疾病。
热量过高,消耗量过少,形成能量负平衡,这样能量就会在体内堆积,表现出肥胖体重增加。
肥胖是产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提高了,餐桌上的饭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香就吃什么,什么好就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应有尽有,生活好了,但人变懒了,不爱活动,不参加体育锻炼,天长日久,在人们中间不管老少,都有了将军肚,还以为富态呢?其实不知道肥胖是健康的危险因素,是疾病的隐患!劝那些不锻炼的人,要锻炼,多运动。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如果每天能坚持走6000步,就能够达到运动的目标了。
还有运动时要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的强度。
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运动3-5次。
3. 戒烟限酒①戒烟:吸烟大家都知道有害无益。
但让吸烟者戒烟就困难了,因为没有决心。
但是你知道吗,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多种疾病。
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余中化学物质,包括几十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肺癌、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白血病、宫颈癌等多种癌症以及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
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提高12~13倍。
烟草烟雾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威胁着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非吸烟者;被动吸烟导致患肺癌的风险升高约20%,患冠心病的风险升高约30%。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2%。
吸烟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所以说,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不晚。
2008年2月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烟草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而且是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高达50%吸食者死亡的唯一消费品”,吸烟没有安全剂量,吸入的每一支烟都会损害健康。
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可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戒烟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帮助你找回健康。
戒烟3个月后,肺功能得到改善;戒烟1年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降低50%;戒烟5年后脑卒中的风险恢复到不吸烟者的水平;戒烟10年后肺癌的发生率仅为持续吸烟者的30%~50%;戒烟15年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变得与不吸烟者一样。
由于尼古丁会导致成瘾,所以戒烟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恒心和毅力。
但是,吸烟者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做到彻底戒烟。
②限酒:喝酒一般男同志喝的多些,相对女同志少些。
酒少喝能舒筋活血,对人体是有益的。
但是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的增加。
现在有了法规,酒后驾车要负刑事责任,限制了好多人,这是好事。
所以我们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用酒精的含量不要超过25克,女性不要超过15克。
4.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的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和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
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一个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他的家庭也是和睦的,和谐的,幸福的,反之情绪不好可以造成很多意外,甚至情绪高度波动的人可能危及到生命,如夫妻吵架误伤的,喝药的等等。
良好的心态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抗病能力强。
人们常说:一个人心态好,世上一切都美好。
所以心理暗示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不容忽视,精神的健康状况为三个良好: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处理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想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都记住了!四、劳逸结合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的节律性。
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这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对健康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违背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人的大脑和身体其它各脏器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
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张弛有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睡眠和经常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习惯。
有规律的睡眠对维护健康非常重要。
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
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都不利于人的健康。
睡眠时间不足可使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还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加快人的衰老;睡眠时间过长对人体有害无益,它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并会增加心脏、肺和血液循环的负担,增加心脏病和脑血管栓塞的风险。
一般来讲,睡眠质量最高的时间段是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获得深睡眠。
所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能够保证睡眠的质量。
对老年人科学家们经常强调一句话:“老年人要注意三个半分钟。
即:①醒来不要马上起床,要躺半分钟再起。
②坐起来后又坐半分钟。
③下床两腿下垂在床沿时再等半分钟。
经过这三个半分钟不花一分钱可使脑不缺血、心脏不骤停、减少心梗、脑中风及猝死的发生。
另外每天还要坚持三个半小时:每天早起半小时,进行打太极拳、慢跑、慢走(不超过三公里)或其他文体活动,因人而异;中午睡半小时,以保证精神充沛,根据生物钟的需要在傍晚6-7点钟慢步走半小时,这样坚持下去会减少高血压病、心梗的发生。
《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40条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这一条老少都适宜,生病后要立即就诊,不要扛着,要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减少疾病的痛苦,还可以减少看病的花费。
《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41条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