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比较汇编共56页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28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的公司管理对比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都是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两家银行的公司管理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从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两家银行在组织结构方面有所不同。
民生银行采用的是分行式管理,由总行和各地分行、支行组成,具有层级较多的组织架构。
而招商银行则采用中心制管理,总行设有各部门,直销部门直接向总行汇报,不存在分行层级。
这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决定了两家银行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效率和沟通效率有所不同。
其次,两家银行在管理制度上也有所不同。
民生银行重视规章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针对不同业务环节进行了规范。
而招商银行则更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管理制度相对灵活,更能适应市场变化。
虽然民生银行的管理制度更加严格,但也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不高,而招商银行则更容易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外,两家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不同之处。
民生银行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建立了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提供了广阔的晋升空间,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而招商银行则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上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
这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反映了两家银行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方向的不同。
此外,两家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有所区别。
民生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相对保守,注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更加注重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招商银行则相对较为灵活,更注重风险的分散和综合评估。
这种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反映了两家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先程度和风险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在公司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无论是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还是风险管理,两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不同的管理方式适应了各自的发展需求,两家银行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公司管理方面,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比较的方面。
首先,两家银行在战略规划方面的管理也有所不同。
民生银行注重稳健发展,更加谨慎,注重风险控制和长远规划。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评价报告第六组组长:080108328 谢亚楠组员: 080108310 李侠080108320 任丹阳080108322 唐帅080108330 杨倩080108333 张林林080108337 赵倩倩080108341 宗慧婷080108414 李宜瑾081006338 赵云风目录1.公司的基本情况概述及有关的财务状况 (2)1.1公司的基本情况概述 (2)1。
2 公司近五年的财务状况 (3)2.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4)2。
1公司的股东大会的情况及其运作 (4)2。
2 公司董事会的构成情况及其运作 (5)2.3 公司监事会的情况及其运作 (10)2.4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信息披露的信息 (12)2。
5 公司的激励机制 (13)2.6 公司的制约机制 (15)3. 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6)3。
1债权人治理机制 (16)3.2 经理的选聘机制 (16)3.3 公司外部环境的影响 (17)4。
完善公司治理的建议 (17)4。
1 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机制 (17)4.2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17)4。
3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18)4.4 合理定位治理目标 (18)4。
5 制定明确清晰的战略目标 (18)4.6 建立和培育公司治理文化 (18)民生银行治理评价报告1.公司的基本情况概述及有关的财务状况1.1公司的基本情况概述1。
1。
1概述:民生银行(股票代码:600016),成立于1996年,于200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我国的第三家上市银行,也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0年 ,民生银行 A股在上交所上市, 2004年,民生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成功发行了 58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
2005年9月 12日,民生银行公布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在国内 5家上市商业银行中率先进入股改程序。
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2012-02-27 20:28:34)转载▼分类:读书声标签:民生银行事业部金融财经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营银行。
迈入21世纪以来,民生银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此跨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壮大了实力,改善了资本结构,获得了各项业务发展的新契机。
2005年10月26日,民生银行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
2006年,在成立十周年之后,民生银行提出了专业化发展战略,并在年初启动了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
之后,在2007年,民生银行率先在业内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即对公司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并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由以前的以分、支行为中心的“分公司”公司业务营销模式改为按照特定业务划分的“事业部”制式的垂直的商业运行模式。
2008年,民生银行全面启动了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按照行业线划分了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和冶金金融事业部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
由此,民生银行成为国内银行业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全面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银行,这是中国银行业的一次重大改革探索。
一、民生银行面临的问题改革之前,民生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2007年之前,民生银行跟我国其它大多数商业银行一样,根据行政区域划分采取总-分-支的组织结构,而以各个分行作为利润中心。
在银行业改革开放之初,各家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率差来获得利润,因此普遍采取了这种便于扩大存款规模的分级管理体制。
这种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部门银行”体制所带来的行政化色彩、条块分割、运作低效、管理粗放,与现代商业银行市场化、专业化、扁平化、“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显然是相悖的。
在“金融脱媒”现象日益突显、利率市场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样的商业模式亟待改变。
在金融资产配置渠道多样化尚不明显的情况下,金融脱媒在存款业务方面表现并不明显(如美国70年代) ,因而事业部制运作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公业务方面。
上市公司分析报告——田铁明201105910717一、公司简介1.公司发展历程 (2)2.公司管理层 (2)3.公司组织结构 (3)4.公司环境分析 (5)二、公司管理1.计划工作 (8)2.组织工作 (9)3.领导工作 (10)4.控制工作 (11)三、公司的管理创新1.分配制度的创新 (12)2.管理模式的创新 (13)四、公司的荣誉与社会责任1.公司荣誉 (13)2.公司的社会责任 (14)一、公司简介1.公司发展历程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又是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建立的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A股股票(600016)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3年3月18日,中国民生银行40亿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交易。
2004年11月8日,中国民生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58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私募发行次级债券的商业银行。
2005年10月26日,民生银行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为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成功范例。
2009年11月26日,中国民生银行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民生银行资产总额18,237.37亿元,存款总额14,169.39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10,575.71亿元,实现净利润175.81亿元,不良贷款率0.69%,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公司管理层洪崎副董事长、行长1957年出生,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行长,党委副书记。
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交通银行北海分行党组书记、行长,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营业部主任,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中国民生银行总行工会主席,中国民生银行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中国民生银行执行董事、行长。
民生银行的竞争力优势(2013-02-20 17:38:58)转载▼标签:股票分类:银行业系列民生银行自从事业部改革初见成效后,2009年民生银行提出“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三大战略定位,目前处于大力实施小微业务战略阶段,这是一片蓝海,还没有充分的竞争对手,两次腾飞进行中。
在未来的三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民生银行完全摒弃了“有特色的商业银行”这一模棱两可的提法,直接将战略目标明确为“聚焦小微、打通两翼”,“做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
当然,我还没明白这个目标中的“打通两翼”是什么概念。
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的三五年,民生的经营业绩成长性将独领风骚、傲视群雄。
在二级市场,理应适当溢价,并充当新一轮牛市的带头大哥。
随着招商银行去年进入(2011年)世界五百强,招商花了25年(1987年3月-2011年)时间。
假如不出意外,今年的民生也将进入(2012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民生仅花了17年(1996年2月-2012年)时间。
据我个人了解,这在全世界银行业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作为我国股份制银行中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在银行业中充当着“鲶鱼”角色,具有很多他人不具备的独特竞争力或者说行业优势,我在这里略表一二:■有权选择自己的管理层:民生银行是真正的公众企业,是真正的股份制银行,有着过得去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她有权选择适合自己企业文化的银行家来当董事长当行长,这在其他银行是不敢想象的。
比如说工商银行的姜建清同志,虽然他也是个银行家,但本质上就是个干部,党的干部,干银行只不过是履行职务。
这与民生银行董文标的银行家身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狼性文化:民生银行是个不安分的企业,在银行业中充当着“鲶鱼”角色,她的执行力、进取心无与伦比,她的第一目标就是全面(规模与效益)超越招商,成为股份制银行领头羊。
就目前的趋势判断,这几乎没什么悬念,2014年就可以初露端倪。
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作者:————————————————————————————————日期:ﻩ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2012-02-2720:28:34)转载▼分类:读书声标签:民生银行事业部金融财经中国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营银行。
迈入21世纪以来,民生银行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民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此跨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壮大了实力,改善了资本结构,获得了各项业务发展的新契机。
2005年10月26日,民生银行成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
2006年,在成立十周年之后,民生银行提出了专业化发展战略,并在年初启动了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
之后,在2007年,民生银行率先在业内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即对公司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并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由以前的以分、支行为中心的“分公司”公司业务营销模式改为按照特定业务划分的“事业部”制式的垂直的商业运行模式。
2008年,民生银行全面启动了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按照行业线划分了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和冶金金融事业部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
由此,民生银行成为国内银行业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全面进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银行,这是中国银行业的一次重大改革探索。
一、民生银行面临的问题改革之前,民生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不足。
2007年之前,民生银行跟我国其它大多数商业银行一样,根据行政区域划分采取总-分-支的组织结构,而以各个分行作为利润中心。
在银行业改革开放之初,各家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率差来获得利润,因此普遍采取了这种便于扩大存款规模的分级管理体制。
这种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部门银行”体制所带来的行政化色彩、条块分割、运作低效、管理粗放,与现代商业银行市场化、专业化、扁平化、“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显然是相悖的。
民生银行公司分析1.总体概述1.1民生银行简介2.公司基本面分析2.1公司股本分析2.1.1………………………………..股本结构分析2.1.2…………………………………股东结构分析2.1.3…………………………………股东权益比例分析2.2公司财务分析2.2.1…………………………………综述2.2.2…………………………………偿债能力分析2.2.3………………………………….盈利能力分析2.2.4………………………………….成长性分析2.3公司经营分析2.3.1…………………………………存贷款数量分析2.3.2…………………………………存贷款分布分析3.横向比较和杜邦分析3.1横向比较3.1.1………………………………….主要财务指标对比3.1.2…………………………………..成长性对比3.1.3………………………………….经营能力对比3.1.4………………………………….盈利能力对比3.1.5………………………………….资产安全对比3.2杜邦分析4.技术分析5.总结一、公司简介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它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首家主要由非国有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由中华全国工商联负责组建,广州益通集团公司、中国乡镇企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山东泛海集团公司等5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以高科技、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全力扶持他们中的优势企业上规模、增效益。
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民生银行锐意改革、积极进取,业务不断地拓展,规模不断地扩大,效益逐年递增,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为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公司基本面分析(一)公司股本分析1 股本结构2012-04-02 2010-12-31 2010-07-15数量(万股)比例(%)数量(万股)比例(%)数量(万股)比例(%)有限制条件股份0.00 0.00 0.00 0.00 34,824.12 1.30 无限制条件股份2,836,558.52 100.00 2,671,473.30 100.00 2,636,649.18 98.70 人民币A股2,258,760.24 79.63 2,258,760.24 84.55 2,258,760.24 84.55 境内上市B股0.00 0.00 0.00 0.00 0.00 0.00 H股577,798.28 20.37 412,713.06 15.45 377,888.94 14.15由图表可知,民生银行在内地A 股上市,占总市值的80%,在香港H 股上市,占总市值20% 。
民生银行怎么了9月21日,标准普尔宣布将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将其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长期评级从“cnA”下调至“cnA-”。
一并下调评级的还有浦发银行。
此外,穆迪也在近期下调平安银行评级。
在国际评级机构眼中,经济增长放缓、行业不良率上升的共性背景下,与其他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等三家银行应对经济风险上升的资本水平较低、风险抵御能力较为薄弱,在同业中可能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风险。
回看这一年来围绕民生银行的新闻,个个夺人眼球,先是原董事长届满辞职、然后原行长被中纪委带走,再到大股东易位。
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后,从2015半年报来看,民生银行与其多年来的老对手、始终想超越的招商银行相比已是渐行渐远:民生上半年净利润267.78亿元,排在股份行首位的招行是329.76亿元,两者相差约62亿元;民生资产总额4.3万亿元,招行5.2万亿元,二者差距从去年年底的7000多亿元扩大到约9000亿元。
眼下,在安邦已相对控股、新任行长即将上任之后,处于战略调整期的民生银行未来会继续坚持过往的狼性文化激进向前,还是收敛锋芒放慢脚步,还需拭目以待。
小微隐痛标普的靶子对准民生,如果单从半年报资产质量的数字来看,不无道理。
民生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36%,较2014年上升0.19个百分点。
平安证券估算其上半年核销了62亿元不良资产,在核销前,其二季度年化的不良生成率高达2.2%,环比一季度大幅上升1.1个百分点。
同时,上半年的大幅核销以及去年全年71亿元的核销使其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至162%。
拨贷比自年初以来一直在2.2%水平,低于2.5%的监管标准。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民生的逾期贷款率较去年末增加了1.14%,高达3.88%。
关注类贷款也从去年末的360亿元突增到667亿元,增幅达86%。
考虑目前国内经济环境以及银行不良率仍处于上升期,民生未来面临的拨备压力只会更大。
资产质量的下滑与民生银行过去几年赖以扩张的小微业务息息相关可谓成也小微、败也小微。
目录1 公司治理结构 (2)2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 (2)2.1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2)2.1.1 民生银行概况 (2)2.1.2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 (2)2.1.3 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缺陷 (4)2.2 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5)2.2.1 招生银行概况 (5)2.2.2招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 (5)2.2.3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缺陷 (5)2.3 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共同点 (5)3 英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借鉴 (13)3.1 英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介绍 (13)3.2 英德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的借鉴 (14)4 启示 (14)参考文献 (17)案例六:民生银行与招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时机日渐成熟,民营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已被提上改革的日程。
民营银行是指依法成立,由民间资本控制,以营利为目的,由主要出资人或出资人的代理人经营管理,从事商业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发展民营银行的关键。
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发展具有规范的银行公司治理的民营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已引起了理论界与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民营银行公司治理是公司治理在民营银行中的深化,它关系着民营银行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以及民营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民营银行公司治理就是在民营银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用以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雇员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银行经理人员决策的科学化,保证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的一系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安排。
我们将以民营银行中的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作为例子,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进一步说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问题。
1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治理企业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存在于治理主体与其成员、管理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审计员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网络及结构,包括外部治理环境因素、外部治理机制及内部治理机制。
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例第一篇: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例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以招商银行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除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但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已经制约了中小商业银行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探讨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问题,重点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首先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和分类、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以招商银行作为案例,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简介;接着从股权结构、董事会职能、监督评价机制、内部控制环境、权力制衡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司治理理念、银行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定位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接着对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借鉴;最后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健全董事会的职能、创新监督评价机制、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权利制衡机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六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目录引言........................................................................................................................... .. (1)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现状 (1)(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1)(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征................................................................................2 1.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2 2.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2 3.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 (2)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3)三、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 (3)(一)招商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3 1.股权结构不够合理....................................................................................................3 2.董事会职能不健全....................................................................................................4 3.监督评价机制落后....................................................................................................5 4.内部控制环境不优....................................................................................................5 5.权力制衡机制缺乏. (6)(二)招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原因........................................................................6 1.公司治理理念落后....................................................................................................6 2.银行管理体制制约....................................................................................................7 3.发展定位不够科学. (7)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7)五、完善招商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8)(一)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8)(二)健全董事会的职能 (8)(三)创新监督评价机制 (9)(四)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9)(五)完善权力制衡机制 (10)(六)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10)六、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持续发展,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规模不断壮大,市场份额显著增加,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共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4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我国商业银行总数已经达到368家,但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始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地方政府具有双重角色、公司治理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中小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普遍不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小组分析报告案例名称: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比较分析(以工商银行与民生银行为例)课程名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指导教师:王琦组长姓名(学号):潘雨晨 120340041成员姓名(学号):陈航一 120340043、杨剑赟 120340008、郑天赐120340015、时彦骄120340011、顾佳慧 120340038专业班级:经济学(1、2)班(中美合作)(2012专升本)完成年月:2013年5月当前商业银行业背景⑴竞争激烈。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开始交叉并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局面,商业化的驱动和对利润的追逐使这种竞争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变的越来越激烈。
⑵行业市场前景向好。
中国的银行业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受政府支持的强而有力的金融业重组、不断改善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境外股权战略投资、公开上市、行业整合以及有利的国内经济状况使得整个银行业受益匪浅。
⑶行业盈利能力差别较大。
从短期到中期来看,大型银行应该会继续保持稳固的盈利能力,这主要是在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增长的情形下,这些银行将受惠于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的持续增长势头,以及低成本存款的不断增长。
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其它银行的业绩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很多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将被迫拨备更多的准备金,以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问题。
由于这些银行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有限,与更大的银行相比,它们不得不自食其力,盈利能力波动较大.⑷机遇与挑战并存。
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都是高效益的行业,其主要成本为管理成本。
正常情况下,银行业肯定是最最赚钱的行业。
但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地方政府代偿性风险还比较突出、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中国的商业银行仍面临着巨大挑战.⑸中国工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都是国有商业银行且均为上市公司,而中国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及市场地位要远远超过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