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秋晚的江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8.21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3 现代诗二首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芦苇.霸.占压扁.冬眠.wěi cháo bà mián biǎn二、选字填空。
【罗萝】()卜绿()()汉()罗【甩用】()法()头利()()开【青清】()草()醒()闲()菜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坐,。
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是倦了,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句话运用的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写一句拟人句: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3 现代诗二首答案一、归巢.---cháo 芦苇.--- wěi 霸.占--- bà压扁.--- biǎn 冬眠.---mi án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三、D C A B四、1.× 2.× 3.√ 4.×五、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六、花牛在草地里叫,夕阳露出红红的笑脸。
类文阅读-3 现代诗二首林中小景金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
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
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
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驶来。
(2)洞庭湖的波光和秋天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3. 补充句子。
(1)______,后不见来者。
(2)______,江清月近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4)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
(5)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5. 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2)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
6.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7. 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请翻译整首诗。
部编版四上《秋晚的江上》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想象力,激发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写诗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图片导入1.师问:你欣赏过落日的景色吗?你见过鸟儿归巢吗?课件出示图片,让大家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刘大白写的描写秋天落日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揭示课题:《秋晚的江上》3.认识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二、字词揭秘1.我会写下面我们来学习会写字。
出示巢字。
师:巢字上面的巛是三笔,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稍短一些,下面的果字占整体字的主要部分。
这个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部首是巛,可以组词鸟巢,巢穴,我们选一个造造句吧。
这棵高高的树上有一个新建的鸟巢。
课件出示苇字。
师:苇字的偏旁艹中的一要写得长一些,是笔画中最长的一个。
苇是上下结构,可以组词芦苇,苇叶,造句:这条河的旁边长满了高高的苇叶。
三、课文精讲1.学习诗歌的第一节课件出示: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图片和文字结合解释,斜阳: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2.学习诗歌的第二节课件出示: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师解释:头白:用拟人的手法,指芦苇顶端已呈白色。
芦苇:一种高大的禾草。
红颜:此处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同时让大家感受到“红颜”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译文先让大家举手自己翻译,老师给予适当的点评,然后师总结。
师小结: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候,天色已晚。
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在江面上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1.观潮课后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ɡǔn dònɡ( ) ( ) ( ) ( )二、精挑细选。
1.潮嘲朝()笑()廷浪()2.笼珑拢合()鸟()小巧玲()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2.形容隐隐约约。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四、句子练习。
1.大潮钱塘江天下奇观被称为(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运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和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丝绸之路,东起______,往西一直延伸到______。
(2)看到小孩在剥蓬蓬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词。
(3)“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出______自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4)我们每个人都应自强,正如《周易》中所说:“______”。
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对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驶来。
(2)洞庭湖的波光和秋天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3. 补充句子。
(1)______,后不见来者。
(2)______,江清月近人。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4)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
(5)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
4. 课外阅读。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的动物有______和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美丽景色。
(3)诗中哪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景色?5. 按原文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2)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
(3)______,种德者必养其心。
(4)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
(5)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____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
6. 阅读直通车。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7. 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请翻译整首诗。
3.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归巢(cáo cháo) 芦苇(wéi wěi) 霸占(zàn zhàn)二、查字典填空。
1.“霸”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
2.“扁”在字典里有两个读音,在“压扁”一词中读____;在“一叶扁舟”一词中读_____。
3.“眠”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组词_____、_____,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
三、给下列字组词,再换偏旁组成新字,分别组词。
倦()剪()___()___()四、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1.bà 堤()()王()工2.wěi ()大()装()叶3.xié ()阳()恶()会五、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2.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六、选择填空。
(填序号)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C.小尾巴甩得滴溜溜D.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坐,___。
花牛在草地里眠,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对和错,对的打“√”错的打“×”。
1.《秋晚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2.《花牛歌》描写了一头悠闲自得的花牛,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3.《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
()八、按要求写句子。
1.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用】()法()头利()()开
清】()草()醒()闲()菜
三、选择填空。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小尾巴甩得的溜溜 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坐,。
花牛在草地里眠,。
花牛在草地里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
)
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是倦了,驮着斜阳回去。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句话运用的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
二、萝萝罗罗用甩用甩青清清青
三、D C A B
四、1.× 2.× 3.√ 4.×
五、1.尽管还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六、花牛在草地里叫,夕阳露出红红的笑脸。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晚的江上》同步习题基础题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斜阳()二、精挑细选。
1.装妆: ()扮假()2.阳洋:海()太()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2.鸟或蜂、蚁等的窝。
()提高题四、课文整体梳理。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斜阳的画面。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lú wěi xié yáng二、1.妆装 2.阳洋三、一瞬巢四、归巢倒映江面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
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地球一小时”这一活动的时间是()A.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日晚上8点半到9点半。
B.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
C.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7点半到8点半。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一小时”活动发起于2008年。
()(2)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
()(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想一想,下列做法中,与“地球一小时”的主旨不符的是()A.多乘坐公共交通。
B.多使用空调、冰箱等耗电设备。
C.多使用环保购物袋。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屹.立(yì) 霎.时(shà) 人声鼎.沸(dǐn)B.稻穗.(suì) 闪烁.(shuò) 鹅卵.石(nuǎn)C.归巢.(cháo) 霸.占(bà) 摇摇欲坠.(zhuì)三、根据语境写词语。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堂作业练习(含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堂作业练(含答案)1.观潮课堂作业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潮(。
)锯(。
)盼(。
)堤(。
)朝(。
)据(。
)粉(。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风号浪吼(含有“风”)XXX、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2.再近些,只见XXX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XXX (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XXX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一、提水堤岸大潮朝阳锯子依照盼望花粉XXX、示例: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和日丽谈笑风生XXX、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水墙示例:潮流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四、1.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2.作者用比喻的伎俩把海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性;用夸张的伎俩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宏大声音,如许有声有色的描画,令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特殊的气势!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堂作业练(含答案)2走月亮一、在带点字的精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gǔ)稻穗(huìsuì)二、看拼音写汉字。
pútɑo。
tiào yuèzhuāng jiɑqiān shǒu()()()()三、仿写词语。
闪灼——闪闪灼烁()——()()——()一、比一比,组词语。
2020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一、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里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闷(mēnmèn)雷涨(zhǎnɡzhànɡ)潮飞奔(bēnbèn)而来恢复正常(hùfù) 脚尖(diǎndiàn)着脚风号(háohào)浪瞪二、判断正误,对的在()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一个笔画就是“/’。
()2.“鼎”字用部首查字法,查“目”部。
()3.“四起”的意思就是“嘈杂、杂乱”。
()4.“鼎立”和“鼎力”读音和意思相同。
()三、在()里填入最合适的字,再按建议答题。
山()地()()天()地七()八()若()若()风()浪()东()西()以上填的字构成近义词的有:。
四、念下面的句子,找到比喻句,在()里踢“√”。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3.浪潮的声音很响,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4.江潮还没去,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五、找到()中与拎点词语意思相似的词,并图画上“”。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度(一次一回一日)的观潮日。
2.宽广(宽大宽阔广袤)的钱塘江横躺在眼前。
3.江面上依旧(依然仍然果然)风号浪吼。
4.那声音如同(有如相同犹如)山崩地裂。
5.顿时(一时霎时一刹那间)人声鼎沸。
6.过了好久(许久很长没多久),钱塘江才恢复正常了平淡。
六、在《观潮》中,你最喜欢哪个壮观的景象?写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的壮丽景象就是:你喜欢的原因是:七、写作短文,提问问题。
复活节岛面积不大,只有平方公里,整个岛呈三角形,四周礁石密布。
在一些巨石砌起来的石墙残迹后面,矗立着几百尊巨大的半身石像。
这些石像的脸大约有7米长,脖子2米长,身高约20米,最轻的大约有30吨,最重的估计有八九十吨,整齐地排列在千米多高的长方石座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根根冲天而立的`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