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3节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191107118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节吸收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阐述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氮、磷、钾对植物所起的作用。
难点: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三、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在教师引导和学生思考、讨论、发疑和解惑的过程中, 再辅以演示实验、幻灯片和讲授等方法, 促进课堂教学活跃、有序的进行。
五、教学反思。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一、复习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3.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解释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4.通过实验观察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5.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6.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7.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8.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二、复习提纲第一节光合作用*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起保护、透光和保水作用(上、下)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内有叶绿体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具有支撑作用*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叶肉 具有输导作用—— 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 , 筛管:输送有机物 叶脉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5.3吸收作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说明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设计“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设计表格记录细胞吸水失水的现象。
三、情感目标
1、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模拟制作萝卜“花”的活动,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2、领悟科学实验中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的讲解、演示实验与学生模拟制作、观察、讨论、设计实验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图片等
演示实验相关材料用具等
学生模拟制作萝卜“花”的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
【内容要点】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吸水
周围环境浓度 〉 细胞液浓度时 〈 细胞失水 【教学过程】。
第3节吸收作用教学目标:1、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3、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4、感受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1、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萝卜条)大家看,是什么?请同学们来感受一下这两段萝卜条在清水和盐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呢?2、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3、提问:植物细胞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吸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失水呢?4、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引导学生实验方案有利于检验本组的假设。
6、引导学生完成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7、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实验结论。
二、观察根毛、无机盐的吸收、无土栽培1、提问:请同学们根据经验告诉大家,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吗?植物的哪些器官有吸水功能?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2、提问:植物的根是怎样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的?请同学们观察根毛,注意以下问题:(1)根尖端部位的白色绒毛是根毛,根尖着生根毛的区域叫成熟区或根毛区;(2)注意观察根毛区的根毛密度、根毛的形态和长度。
3、根据观察结果,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位?(2)根毛的数量、形态、长度与它的什么功能相适应?(3)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怎样扩大的?4、提问:根毛细胞有那些特点与其吸水功能相适应?根毛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根毛吸水的条件。
5、解释“烧苗”现象。
6、说明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若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一、复习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
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解释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
4.通过实验观察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5.理解并能阐述植物细胞及根毛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6.说出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7.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8.理解植物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及运输方向,说出茎中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运输方向。
二、复习提纲第1节 光合作用1.叶片的结构——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
起保护、透光和保水作用表皮(上、下)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内有叶绿体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叶肉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具有支撑作用叶脉具有输导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69—70)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0—71)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1—72)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2—73)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第3节吸收作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描述根尖的组织结构,说明根尖四个分区的结构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二、能力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2、通过绘制根吸收水分的概念图,明确根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三、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麦幼根、幼根根尖纵切的观察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及根尖的组织结构
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使用显微镜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
进行观察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观察与教师讲授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和培养小麦幼根、拍摄
小麦幼根显微观察照片、根尖模型、
制作教学用ppt。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内容为根的吸收作用,植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而且结合生活经验及光合作用的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水分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根有哪些结构能够完成吸收作用,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自主获得相关知识。
本节课共设计了3个学生活动,即根的结构推测、小麦幼根的观察、植物幼根根尖纵切永久装片观察。
后两个活动为教材中的常规活动,可使学生通过观察对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有清晰认识。
第一个活动为教师考察学生已有知识和推理能力而设计,通过问题“根如何扩大对于吸收水分的面积”的提出,请学生猜测根的结构。
事实表明,学生能够在黑板上画出从主根分出的多条侧根,这与学生的生活常识是一致的。
但对于每一个根尖所具备的结构,学生的概念是空白的。
这就需要后两个活动来进一步支持。
借助于概念图,使学生对根的吸收部分的知识加以巩固。
从学期初开始,教师便注重概念图教学。
如生态因素、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知识点都使用概念图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巩固。
因此学生对绘制概念图的基本方法有了较熟练地掌握,如果绘制出结构合理、概念全面、概念间关系科学的概念图,说明学生对此知识点已经掌握。
本节课通过绘制根吸收水分的概念图,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